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地理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   )

A.调整产业结构 B.加剧环境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 D.促进资源开发

四川省积极推进疆电入川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结构以水电为主,水电发电量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而不稳定
B.保障西电东送电力的稳定输送
C.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D.电力资源缺乏

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
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  )

A.天山 B.昆仑山 C.秦岭 D.太行山

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  )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形剖面图”,图中表示淮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M为能源,N为技术
C.M为技术,N为资金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虚拟水(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看不见的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完成各题。

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热充足 B.地广人稀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1999年与2010年华南、西北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其最可能原因是

A.西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激增
B.西北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C.华南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D.交通条件制约了两地间的农产品流动

提升我国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稳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②巩固并加强虚拟水输出区的地位 ③减小虚拟水净输入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 ④适当增加虚拟水净输入区的输出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③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南下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A.稻谷 B.铁矿石 C.石油 D.煤炭

此工程完成后,如不合理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海水入侵
C.水旱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典型的产业转移路径图。读图,完成各题。

下列四种产业的生产构成图中最有可能表示该产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日本先是该产业的转入国,后来又成了该产业的转出国,这是因为日本

A.市场狭小,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
B.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
C.资源短缺,原材料运输成本大幅上升
D.海运发达,便于产业的迁入和迁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才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A.资本优势 B.劳动力优势
C.技术优势 D.信息优势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B.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C.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27~28题。
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主要以藻类为食)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水路 C.铁路 D.管道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先进的技术 B.廉价的劳动力
C.广阔的市场 D.丰富的资源

汽车产业转移到丁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提高甲地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B.有利于优化乙地产业结构,缓解其就业压力
C.有利于促进丙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D.有利于加强丁地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