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高中地理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l: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图甲)、“唐山钢铁”不利态势图(图乙)

(1)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指出此生态屏障的位置及生态效益。(8分)
(2)据图乙说出振兴“唐山钢铁”和打造绿色企业的主要措施。(10分)
(3)首都将部分行政单位、科教文卫等产业转移到保定、唐山等地。简述这对保定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材料二:涪陵地区是世界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莱(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榨菜以重庆、武隆和涪陵为中心,榨菜有特殊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可以用于佐餐、炒菜和做汤。
榨菜不耐寒、也不耐热。叶片生长适宜温度为15℃左右,茎膨大的最适旬平均气温为8-13℃,性喜湿润,干旱易发生毒病,榨菜富含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有利。榨菜10月上旬播种,第二年4月上中旬采收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2)榨菜是图示地区的地理标志性农作物,结合材料分析榨菜品质优的原因
(3)解释成语“雅安天漏”的含义及成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海南岛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中部生态经济区最适宜发展(  )

A.水稻种植业 B.林业和立体农业
C.水泥加工业 D.木材加工业

海南南部未来的开发方向是(  )

A.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B.开发热带海岛观光业
C.大力发展造船工业 D.发展水产养殖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各题.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东北网2011年3月6日讯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将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材料2:“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 “北大仓”。
材料3: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4分)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6分)
(3)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4)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按照“搜集资料——认识区域背景——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关注区域环境问题——探究区域发展方向”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下面为该小组搜集的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出口棉花与小麦,是中东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材料二 叙利亚及其附近地区图。

(1)认识区域背景:比较该国东部和西部地势特征的差异。
(2)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
(3)关注区域发展问题:如果该地区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4)探索区域发展方向: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列举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干线全长4 859 km,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7 000 km。下图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中国西气东输线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试分析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4分)
(2)简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3)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比较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2分)

A.两线输气终点均为能源紧缺地区
B.两线均经过季风气候区
C.两条线路设备投资大,但运输连续性强
D.两线建设不可能破坏沿线生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各题。

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新疆喀什地区绿洲多层防护体系示意图”,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992-2012年该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

变化率(%)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城市工矿居民用地
未利用地
上游地区
2
-5
-1
1
15
-0.1
中游绿洲区
2
-3
-1
-1
7
-0.1

(1)根据图表材料说明上游地区林地、草地减少的人为原因
(2)简述中游绿洲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
(3)新疆喀什地区境内河流下游河段常出现断流现象,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材料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进我国。由于玉米、甘薯对土质、水分的要求不高,在丘陵、山区广泛种植。”
材料四: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省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      )

(2)1950—1958年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3)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东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4)湿地的功能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5)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
(6)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来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

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9—8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2)从材料二表中可得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双选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            D.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问题。

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