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结构本身所固有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洛杉矶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2: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图乙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1)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从洋流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2)图丙是某地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读图,阐述某地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演进的过程。
(3)读图乙,从资源、资本、技术、外来移民的人口数量和素质四个方面,分析19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区位条件对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的积极影响。
中国沿海开发城市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读我国沿海某城市H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通常按少儿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的一定数值,可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三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根据国际常用规则,老年人口系数是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进入老年型社会的最重要标准。
人口类型的划分标准及H市相关数据(单位:%、岁)
类型 |
少儿人口系数(%) |
老年人口系数(%) |
老少比 (%) |
年龄中位数 (岁) |
年轻型 |
40以上 |
4以下 |
15以下 |
20以下 |
成年型 |
30~40 |
4~7 |
15~30 |
20~30 |
老年型 |
30以下 |
7以上 |
30以上 |
30以上 |
H市数据 |
16.43 |
5.53 |
33.65 |
31.2 |
材料二:
1.2006年,H市人口金字塔有何特征?该市人口比例最高的年龄组是哪一组?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
2.少儿组的性别构成有何特点?可能是何原因造成的?
。
3.2006年H市属于哪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应该采取哪些人口政策?
。
4.H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有何特征?城市道路的布局有何特点?
。
5.H市地价空间变化有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
6. P、 Q两地中更适合建造海港的是哪地?主要原因有哪些?
。
分析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很多乡镇修建了农民公寓,许多农民高高兴兴搬进了新居。
材料二 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
增加值构成(%) |
||
1998年 |
2001年 |
2004年 |
|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
35.4 |
40.1 |
41.1 |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
23.8 |
20.6 |
15.24 |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
2.0 |
4.6 |
6.65 |
材料三 目前广东省部分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对比图。
(1)简要说明广东省部分乡镇修建农民公寓的地理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二、三,试比较广东省1998—2004年间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
C.由于两地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4)简述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对策。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材料二: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 |
工业化前 |
工业化初期 |
工业化中期 |
工业化后期 |
后工业化时期 |
人均GDP($) |
260~728 |
728~1456 |
1456~5460 |
5460~13104 |
13104以上 |
非农产业产值 比重(%) |
50以下 |
50~70 |
70~87 |
87~98 |
下降 |
指标 |
山区 |
两翼 |
珠江三角洲 |
全省 |
人均GDP($) |
1054 |
1249 |
5594 |
2381 |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
72.66 |
80.33 |
96.22 |
92.24 |
注:2004年数据,根据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
材料三: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
增加值构成(%) |
||
1998年 |
2001年 |
2004年 |
|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
35.4 |
40.1 |
41.1 |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
23.8 |
20.6 |
15.24 |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
2.0 |
4.6 |
6.65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
(2)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4)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22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 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
(4)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5)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