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高中地理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河网密度变大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番……”,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下列题。
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

纳木错湖地处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

A.降水增多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 D.湖泊下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跨国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下图为四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城市从事第一、二、三产业人口比例约为(    )

A.50∶30∶20  B.80∶50∶70 C.50∶50∶20  D.30∶20∶70

图示信息表明,甲城市处于(    )

A.工业化阶段
B.计划经济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跨国企业营运总部的最佳选址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灰沙岛是发育在珊瑚礁坪上、高潮时也不会被淹没的生物碎屑堆积体。中国岛屿众多,灰沙岛却与众不同,它是我国领土中很独特的部分。南沙群岛中发育着十几个灰沙岛,除了主岛太平岛被我国台湾掌握之外,其余全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所非法侵占。读下图灰沙岛发育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灰沙岛发育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1在波浪作用下,一些礁坪上堆积了生物碎屑,此阶段岛面位于海面之下
B.阶段2当生物碎屑堆积到一定程度则形成了小沙洲,地表无植被,形态基本稳定
C.阶段3地下水开始积存并能够生长草类和灌木,成为灌丛草被沙洲
D.阶段4灌丛草被沙洲扩大增高,淡水层也加厚,根系较长的乔木植物可以生长,此时的沙洲发育真正的大陆岛。

南海中发育有一定数量的灰沙岛,因为这里有满足灰沙岛发育的基本条件(     )
①纬度低,海水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生物生长
②地处无风带风浪小,有利于生物碎屑堆积
③海中生长着大量的珊瑚礁,有足够的礁坪宽度
④非风口浪头的地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再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左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图2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该地可能位于

A.河南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

A.水体减少面积最大
B.草地减少面积最小
C.耕地增加幅度最大
D.水体变化幅度最大

图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B.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增多
C.土地类型不均衡,草地比重小
D.流域内河流污染,水质严重下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局海拔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1)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2)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回答下面问题。(20分)

(1)说明A、B两地年降水量的显著差异,并分析产生此差异的主要成因。  (6分)
(2)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c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8分)
中国是C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下表为C国进、出口我国的主要产品类型。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别说出两国之间的贸易对各自经济的促进作用。(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小题

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上图中的水温分布特点会导致一种沼泽形成因素的产生,则该因素最常出现的河段是   (   )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甲和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世界上两个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工业所拥有的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工业区在自然带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都是_______________业。图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成长阶段的具体表现有

A.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 B.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C.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cab C.cba D.bac

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能分别正确反映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别的排序是

A.abc B.cab   C.cba D.ba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