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高中地理

(28分)枣庄地处鲁南,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从南部穿过,68.5公里的河道,35平方公里的流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做出重大贡献。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6分)
(2)“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试分析这些问题可能是哪些?(10分)
(3)近年来,枣庄已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要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再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左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图2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该地可能位于

A.河南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河网密度变大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三个国家2003年的产业结构表,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产业
国家



第一产业
54.7%
9.0%
1.8%
第二产业
20.3%
41.9%
28.2%
第三产业
25%
49.1%
70%

 
与表中①、②、③三个国家对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A.美国、中非、中国 B.中非、中国、美国
C.美国、中国、中非 D.中国、美国、中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③国处于工业化阶段
C.②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②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

A.水体减少面积最大
B.草地减少面积最小
C.耕地增加幅度最大
D.水体变化幅度最大

图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B.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增多
C.土地类型不均衡,草地比重小
D.流域内河流污染,水质严重下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第17个“世界湿地日(国际湿地日)”的主题就是“湿地与水资源管理”,口号是“湿地守护水资源”。没有湿地,就没有丰富的水资源,没有水,就不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也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读长江中游湿地50多年的变迁图(图中阴影为湿地),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图中长江中游湿地50多年变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A.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B.上游地区引水灌溉
C.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 D.三峡水库建设

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加大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B.环境污染加剧
C.沙尘暴频繁多发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新疆吐鲁番盆地,这里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图中甲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沿甲图中MN线绘制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E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比较乙图中M、N两坡向自然带分布特点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3)试分析夏季吐鲁番盆地内部易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
(4)简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图为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说出在阶段一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因素。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据图说出其整治的主要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变化状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局海拔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1)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2)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某省20l0年三大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下列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种植业 B.建筑业
C.旅游业 D.畜牧业

目前该省处于(    )

A.工业化阶段 B.计划经济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