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森林的正确做法是( )
A.禁止伐树,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 |
B.人类需要多少,就采伐多少 |
C.有计划地伐树,及时更新林木 |
D.全部采伐光,再重新植树 |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23-24题。
省区 |
新疆 |
内蒙古 |
西藏 |
青海 |
甘肃 |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其他省区 |
所占比例(%) |
40] |
24 |
16 |
8 |
7 |
1 |
1 |
1] |
1 |
1 |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能源,严禁乱砍滥伐 |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10年10月13日发布报告指出,碳污染和过度使用地球自然资源已经变得十分危急,按照当前趋势,我们人类在2030年将需要第二个星球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据此回答33~34题。
以上材料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
A.有限性属性 | B.社会性属性 | C.地域性属性 | D.多用性属性 |
为了减少碳污染和过度使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
B.倡导和鼓励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
C.立即禁止一切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
D.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拒绝“过度消费” |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读图14,完成第29、30题。
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 )
A.京津地区 | B.东部沿海地区 | C.东北地区 | D.西北地区 |
图中 ( )
①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
②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
③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④CO2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 B.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
C.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 D.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
该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我国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48—50题。
甲类环境问题和丙类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广东省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距冬季风源地远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优越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
B.改进种植制度 |
C.退耕还牧 |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
读图l0,回答24~25题。
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
图示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森林破坏 |
C.土地荒漠化 |
D.地面沉降 |
读“某区域示毒图”,完成3—4题。
图示地区存在咸潮现象,其发生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
A.春季寒潮导致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
B.秋季台风引起风暴潮使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
C.夏季人海径流量大,河口河水位高于海水位 |
D.冬季人海径流量小,河口海水位高于河水位 |
该河口附近海域3—5月容易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
A.台风 | B.寒潮 | C.赤潮 | D.咸潮 |
图4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回答18~20题。
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 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 |
图中序号代表的生态功能区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①地位于青、藏之间 |
B.②地跨陕、甘、宁、晋地区 |
C.③地主体位于川、渝地区 |
D.④地跨粤、桂、黔之间 |
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
20世纪90年代始,印尼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随之凸显,其中又以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自90年代末期迄今,空气污染问题不仅影响航海与航空运输,也损害居民的健康。此外,烟霾常随着盛行风吹往北方,致使邻近国家亦深受空气污染之苦。回答10~11题。
下列各项产业活动中,与印尼近年来饱受空气污染所苦一事的关联性最小的是( )
A.采挖锡矿 | B.扩大耕地 |
C.广种油棕 | D.砍伐森林 |
印尼(特别是苏门答腊岛)的空气污染灾害,在下列哪些月份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影响最大( )
A.2~5月 | B.6~9月 |
C.10~11月 | D.12~次年1月 |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居民的汽车消费逐渐活跃。完成20~22题
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C.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
D.城市连片发展 |
汽车消费的活跃增加了我国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必须经过的海峡是 ( )
由于石油用量增加,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
①全球气温上升
②地方病增加
③臭氧层空洞扩大
④光化学烟雾增加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7~8题。
该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秸秆还田
③加强交通建设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A.①②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20~21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