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 综合题
高中地理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流经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平均流量为6500立方米/秒。冬季河口附近河段结冰,结冰期为40天,融冰时间需延续两个星期。
材料二   芦苇,禾本科。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多瑙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芦苇产区,该区域的罗马尼亚的芦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
下图为“多瑙河流域简图”。

(1)简述多瑙河上游甲地河段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简述多瑙河成为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的原因。
(3)分析多瑙河三角洲芦苇广布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贵州省花江乡山高坡陡,水土流失面积达80%,干旱频率高达90%。l997年该乡森林覆盖率仅3%。作为“西电东送”的马马崖大型水电站,历时2年多,于2015年1月正式投产发电。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花江乡在贵州省的位置图                 花江乡2000年石漠化状况
(1)年降水量1000多毫米的花江乡干旱频率高,请分析原因。
贵州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贵州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区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3)针对花江乡的环境问题,请你为花江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理过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下表中的数据是上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未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冬春季节的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物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农业生态环境可能有哪些改善?
(2)利用科学发展观保护图示地区的农业环境,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的红土地,其含沙量居广西诸大江河之首。
材料二:红水河流域开发图。

(1)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图文资料,并提出红水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洛瓦底江发源于中缅交界的高山地区,流域内森林资源丰富,位于河口三角洲上的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1)分析伊洛瓦底江6~9月流量最大的原因。
(2)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村镇均建在高地之上,推测其主要原因。
(3)某外资公司计划在仰光兴建一大型造纸厂,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我国东南丘陵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但在部分山区常会发现大片“红色沙漠”,这些地区表层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砂岩裸露,土地退化成类似荒漠景观,植被难以生存,严重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
简述我国东南丘陵区“红色沙漠”形成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利用材料归纳科尔沁沙地的地势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说明科尔沁草原演变成沙地的自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湖流域河流众多、草场广布、雪山环抱、环境优美,然而,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左图为青海湖2000至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曲线,右表为2000至2009年青海湖周边四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推测2000至2009年青海湖面积年际变化总趋势。
(2)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出现此趋势的可能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流域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农业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下图中a图为“西北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b图为“黑河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c图为“甲地地貌景观示意图”。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1)简述黑河从源头到下游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判断甲地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黑河流域发展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过程中,如果用水不当造成
的地理环境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专家对植被的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四类:① 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② 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 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 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1) 图中有一座新城,判断新城最可能位于图中A、B中的________,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选址在该处的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3) A、B两处附近地区为该地主要的农牧业区,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调研发现,该地农牧业区范围近年来大幅缩减。如果你是该地理兴趣小组的一名成员,你该对当地农牧民的农牧业生产给予哪些科学指导,以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区域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图中B区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是什么?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地表森林植被遭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云贵高原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试分析云贵高原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水域面积从1996年的67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41.8平方公里,水质也不断恶化,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结合材料和“红碱淖湖区域图”(上图),分析红碱淖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据有关报道和研究表明,赤潮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
材料二:
下列有关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秦岭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多

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下列有关Ⅱ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Ⅰ、Ⅲ两地多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Ⅱ地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Ⅰ、Ⅲ两地水深,Ⅱ地水浅层
③Ⅱ地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有机物排放多
④Ⅱ地海水盐度高于Ⅰ、Ⅲ两地海水温度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