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三幅图(图12、图13、图14),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图13
图14
(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
(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图1是四个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1,完成第1~3题。
图中所示地理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是
A.甲——全年高温,降水多 | B.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
C.丙——全年酷寒,降水多 | D.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图中所示地理景观
A.甲→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
B.甲→丙的变化与低纬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相近 |
C.乙→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
D.乙→丁的变化与亚欧大陆从西岸到东岸的变化一致 |
与图中丁处自然景观的形成天系密切的是
A.全年高温的气候 | B.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 |
C.流经沿岸的暖流 | D.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 |
图3为某地“近地表大气和土壤在垂直方向不同高度上的四种物质组成示意图”,四种物质为空气、水、有机质和矿物质。读图回答6—7题。
地表面应为图中的
A.a面 | B.b面 | C.c面 | D.d面 |
图中序号与所代表物质相符的是
A.①——空气②——水③——矿物质④——有机质 |
B.①——水②——空气③——有机质④——矿物质 |
C.①——有机质②——矿物质③——空气④——水 |
D.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④——空气 |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图3是北半球南北方向多年冻土剖面图,读图回答7—9题。
与图中不连续多年冻土带最接近的纬度范围是
A.40°N——50°N | B.50°N——60°N |
C.60°N——70°N | D.70°N——80°N |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冻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A.海洋性气候强弱 | B.东中西地形差异 |
C.土体颗粒的组成 | D.植被种类与多少 |
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厚度的因素是
A.海拔高度和纬度 | B.纬度位置 |
C.降水形式及多少 | D.海拔高度 |
我国有很多以别离和思乡为主题的古诗。读图4回答1-2题。
1.“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图中所描绘景色季节大致在
A.都灵冬运会期间
B.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收获忙时期
C.尼罗河正处于一年水位最高时期
D.江南地区烟雨蒙蒙时期
2.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船只所停靠的位置大致在河流的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土壤颗粒在风或水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因素中与土壤侵蚀的程度最不确定的是
A.土壤本身的特征 B.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
C.人为活动 D.降水历时长短
7.长期而言,在具有相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状况下,下列哪种气候类型所产生的年平均土壤侵蚀量最大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气候
8.我国西北地区土壤侵蚀量较大的原因,与自然和人文条件最直接相关的是
①气候长期干旱缺失 ②长期灌溉土壤盐碱化 ③开辟农田灌溉渠道 ④发展高耗能和耗水工业 ⑤扩大牲畜放牧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⑤ D.①④⑤
右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6一17题。
16.下列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为
①甲为荒漠 ②丙为热带雨林 ③丁为针叶林 ④戊为阔叶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多集中在冬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1~2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此图可以说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不会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读图回答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 平方米. 年)图2
③所在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黄壤 | B.紫色土 | C.棕壤 | D.水稻土 |
下图是世界某静风林区空气中CO2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及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据图判断:
1.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0°N 122°W B.60°N 122°W C.30°N 32°W D.60°N 28°W
2.据上题判断该地的陆地自然景观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3.影响图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森林覆盖率 ②人口密度 ③空气中O2浓度
④昼夜差异 ⑤气温高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图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条件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
2.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 )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
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 | B.气候 | C.植物 | D.地形 |
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多选)
A.内蒙古地区 | B.江南地区 | C.潘帕斯地区 | D.华北地区 |
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哪些自然灾害能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产生不利影响?
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图中虚线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1.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应在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
A.温度 B.孔隙 C.肥力 D.空气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氧气。由此导致静风林区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下图为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去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完成下面试题
1.日出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为
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
2.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
A.0时、6时 B.6时、12时 C.12时、18时 D.18时、24时
3.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