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河所处地区全年降水分配差异大 |
B.入海水流速度减缓,甲河河口形成较大的三角洲 |
C.图示季节,乙河上、中、下游水量 都在减小 |
D.甲、乙两河从上游至下游,植被类型完全一致 |
据专家预测,丙湖几十年后可能从地球上消失,该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 ②植被破坏
③沿湖地区用水量增大 ④气候趋于干旱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 B.英国 | C.南非 | D.澳大利亚 |
下图为2012年1月12日至2月9日我国某地气象站每天早晨8时积雪深度、无雪地温和雪盖地温(有积雪覆盖的地表温度,积雪会隔绝地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表示积雪深度、无雪地温、雪盖地温变化的三条曲线依次是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甲、丙、乙 | D.乙、甲、丙 |
下列时间段内,积雪量变化最大的是
A.1月16日~17日 | B.1月20日~21日 |
C.1月27日~28日 | D.1月28日~29日 |
冻土是指温度在0°C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图是北半球南北方向多年冻土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与图中不连续多年冻土带最接近的纬度范围是
A.20°N—30°N | B.30°N—40°N | C.50°N—60°N | D.70°N—80°N |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冻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主导因素为
A.海洋性气候强弱 | B.东中西地形差异 |
C.土体颗粒的组成 | D.植被种类与多少 |
图1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小题。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 B.山谷 |
C.山脊 | D.山顶 |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 | B.178米 |
C.220米 | D.255米 |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冻土主要有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A.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 B.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
C.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 D.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
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因素、洋流因素 | B.海陆因素、纬度因素 |
C.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 D.洋流因素、地形因素 |
冻土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树木多扎根较深且高大挺拔 |
B.图示地区河流迂回曲折,易形成不对称河谷 |
C.图示地区气候主要具有冷干特点 |
D.图示地区地表水易下渗,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淋失严重 |
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各题。
该图可以说明
A.自然界的碳循环只能在有机界进行 | 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可跨越不同圈层界限 |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独立而存在 | D.人类目前还不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 |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M施加影响最大 |
B.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N水量的变化 |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
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地理要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土壤 | D.水源 |
有关该区域及该区域解决甲问题合理措施的组合,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退耕还林 | B.华北地区节约用水 |
C.东北地区治沙治水 | D.南方地区退耕还湖 |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
A.坡向 | B.海拔 | C.坡度 | D.人类活动 |
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石林地貌常见于( )
A.云南省 | B.陕西省 |
C.辽宁省 | D.江苏省 |
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_乙-丙 | B.乙_丙-甲 |
C.丙-甲_乙 | D.丙_乙_甲 |
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 B.三叶虫→鱼类→恐龙 |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 | 气温、降水、蒸发 | B. | 降水、蒸发、气温 |
C. | 降水、气温、蒸发 | D. | 气温、蒸发、降水 |
2.风化壳厚度()
A. |
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
B. |
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
C. |
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
D. |
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水库储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 B.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
C.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 D.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
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温带针叶林带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①→②→③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3分)
(2)比较①③两地降水量及水汽来源的差异。(9分)
(3)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12分)
下图为“我国某山脉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
该山脉可能是 ( )
A.秦岭 | B.天山山脉 |
C.南岭 | D.祁连山脉 |
该山脉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髙度可能是 ( )
A.1000米以下 | B.1000米至1500米 |
C.3500米以上 | D.2000米至2500米 |
导致该山脉最大降水髙度东西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
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
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