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O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物资严重缺乏,诸多企业停产。美国“苹果”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信息技术公司,图1O表示“苹果”公司生产的平板电脑(ipad2)的主要零部件产地。据此回答17~18题。
图10显示了ipad2生产的
A.产业转移现象 | B.产业升级现象 | C.产业集聚现象 | D.产业分散现象 |
受本次震灾的启示,今后日本电子企业应注重
A.提高产品价格 | B.提高运输能力 | C.扩大海外产能 | D.创新生产技术 |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7—8题:
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B.锋面在附近活动 |
C.山地抬升偏北风 |
D.受台风登陆影响 |
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 | B.地震 | C.洪涝灾害 | D.水土流失 |
2007年5~6月,太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据此回答22~23题。
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A.湖泊水比较浅 | B.湖水的更新周期长 |
C.湖泊的面积小 | D.湖水的盐度高 |
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
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 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
图4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伏旱 | B.春旱、洪涝 | C.寒潮、沙尘暴 | D.滑坡、泥石流 |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5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6~17题
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
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 | B.开采小煤窑 | C.利用太阳能 | D.种植薪柴林 |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京津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
①工农业生产发达 ②水资源浪费严重 ③人均江河径流量较少 ④人少地广,灌溉面积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被列入世界环保史册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据此回答24~25题。
导致该地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②农产品市场条件的变化
③当地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 ④技术条件的提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花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
①鱼塘内的塘泥逐年减少 ②当地工业企业对鱼塘的污染
③调整劳动力的投入 ④布局向粤西地区的转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表为四类工业部门的区位因素评价,读表完成28~29题。
评价 因素 部门 |
原料 |
劳动力 |
工厂用地 |
燃料 |
运输条件 |
市场位置 |
① |
△ |
○ |
△ |
○ |
△ |
□ |
② |
□ |
○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
④ |
○ |
□ |
△ |
○ |
○ |
△ |
(□表示指向型因素;△表示重要因素;○表示一般因素)
四类工业部门共同的重要区位因素是
A.原材料 | B.交通运输条件 | C.建筑用地 | D.市场 |
数字符号代表的工业部门正确的是
A.①为炼油工业 | B.②为炼铝业 | C.③为建材工业 | D.④为甘蔗制糖业 |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30~31题。
投资地区 |
招商门槛 |
土地价格 |
平均工资 |
环保门槛 |
苏南某市 |
5000万元 |
100万元左右 |
3000元左右 |
要求高 |
苏北某市 |
1000万元 |
20万元左右 |
1000元左右 |
要求较低 |
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 | B.生产规模大 | C.技术含量高 | D.环境污染较轻 |
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广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题。
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 B.75天后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
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 B.松嫩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1~12题。
图中表示的是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A.扩大煤炭开采量 |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
属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发展炼焦业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16~18题。
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 B.负相关 | C.不相关 |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
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地形 | B.降水 | C.风力 | D.洋流 |
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
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
读图,完成23~25题。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
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
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1~12题。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 B.调节气候 |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D.美化环境 |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4-6题。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
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贫乏 |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
C.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 |
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
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18世纪下半叶,它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 |
B.18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
C.19世纪30年代初,它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
D.19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