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
A.a | B.b | C.c | D.d |
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滑坡 | B.地震 | C.泥石流 | D.火山 |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读下面锋面气旋与锢囚锋的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以下关于材料图中所提的锢囚锋的符号绘制正确的是( )
P处未来几日的天气情况可能是( )
A.气压会持续降低 | B.气温会升高 |
C.持续晴朗 | D.会阴雨天气 |
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 )
A.人口一直在增长 | B.人口压力较大 |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D.2008年后人口只有迁入 |
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人口变动情况是( )
A.四川 | B.新疆 | C.河南 | D.江苏 |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四川盆地 | C.华北平原 | D.青藏高原 |
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 B.植被少 | C.地势高 | D.云雨少 |
图中R为河流,H为山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图中洋流自南向北流,则R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
A.12月至次1、2月 | B.3~6月 |
C.6~9月 | D.9~12月 |
若图中山脉的雪线7月份最高,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河流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 |
B.图中洋流可能是秘鲁寒流 |
C.图中洋流自南向北流 |
D.该地降水1月份比7月份多 |
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
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
B.位于农耕地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温度小,日照多 |
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 B.日地距离缩短 |
C.黄赤交角变大 | D.全球气候变暖 |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该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样 |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群 |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人,纬度低 | B.坡向朝南,纬度低 |
C.坡度大,纬度低 | D.海拔高,降水多 |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 B.②——亚欧大陆桥船端附近 |
C.③——大兴安岭西侧 | D.④一一西经130度附近 |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 D.受寒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 B.两地自然带均属漏带落叶阔叶林带 |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入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 B.老年人口比重高于青少年人口 |
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 |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
C.促进该市治安的稳定 | D.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