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 、 。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爱,其实很简单
①深冬的一天,我乘52路电车回学校。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人蜷在座位上,有人低头摆弄着手机。我在车的后门口站着,旁边坐着一个老妇人,花白的头发、粗糙的皮肤、褪了色的军大衣,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她把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子放在过道上,脏兮兮的,我皱皱眉头,下意识地把脚挪了挪。
②离学校还有一站,车门打开,一股强劲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人禁不住打个寒噤。上车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向车厢里张望了一下,里面已经没有空座,便一边抓着扶手,一边慢慢往里移动。
③老妇人突然站了起来,招了招手:“来,小伙子,过来坐。”我不由得一怔,这老太太,竟然要给小伙子让座,真有意思!我往旁边瞄了一眼,发现周围人也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老妇人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也许她马上就要到站了吧,可我分明在她旁边都站老半天了,要让座也应该先让给我呀!
④小伙子慢慢挪了过来,一边道谢,一边坐下。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这老太太,心倒是挺细的,不过这一车的人,怎么就显出她来了,真是的!我不由得撇了撇嘴。
⑤到站了,我匆匆下车。好大的风啊,我把围巾重新裹紧,正待要走,听到身后有人在喊:“姑娘,俺跟你打听一下,到省立医院还有几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个老妇人。
⑥“省立医院?”真是莫名其妙。这老太太,没到站就把座让给别人,结果还下错了车,简直是有毛病!看着她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真是既可怜又可气,“还有两站呢,你怎么现在就下来了?”
⑦老妇人似乎没有在意我冷冰冰的语气,咧嘴笑了:“呵呵,刚才那个小伙子腿脚不好,站在那儿俺心里怪不舒坦的,就给他让了座。”“你这么大岁数,要让座也轮不到你去让啊!再说,就算让座也没必要没到站就下车啊!”我越发怀疑起她的智商。
⑧“姑娘,你不知道,看他走道那么费劲,俺就想起了俺那住院的儿子,都是妈的孩子,看着心疼啊!”老妇人哧溜了一下鼻子,“俺这么一大把年纪给他让座,他在旁边坐着肯定不自在。反正这电车一会儿一趟的,俺就说到站了,就下了车。”
⑨我一下子愣住了,呼啸的寒风吹进我张大的嘴里,我却感觉到心中有一股暖流随风涌动,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一时间,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看到她还吃力地拎着那个大编织袋子,我赶忙伸出手来想帮她一把,就在搀扶她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老人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
⑩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简单,简单到仅仅是出自母亲的本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别人的孩子;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高贵,高贵到在施爱的同时仍惺惺相惜地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才是爱的真谛啊。
(原文有改动)
(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2分)
匪夷所思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3)第④段写道“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前文有两处动作描写对此做了暗示。请找出相关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分)
(4)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老妇人身上最让你感动的一点是什么。(2分)
(5)选文第⑨段划线句“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6)阅读第⑩段,结合加点词“简单”和“高贵”的含义,说说你对“爱的真谛”的理解。(4分)
(7)假如文中的小伙子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用第一人称写出他的心理活动。(2分)
现代文阅读Ⅱ
有所畏,有所不畏
孔子说:“勇者不惧。”不惧的,是跌跌撞撞后的遍体鳞伤。孔子说:“君子有畏。”畏惧的,是发人深省的圣人之言。由此观之,真正的勇士, 只知横冲直撞的莽夫, 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却不畏惧披荆折棘的拓荒者。
勇者有所不畏,不畏迷蒙未来的不可预见性。第一只下树的猿猴是勇敢的,因为它克服了对地面未知的恐惧;第一只飞翔的始祖鸟是勇敢的,因为它消除了对蓝天遥远的恐惧。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实则是一部书写勇敢者不惧的精神史书。人类社会的产生、延续,也应以勇敢不惧的精神为先决条件。
但勇敢并不意味着对一切无所畏惧。勇敢者更应拥有对正义的坚守,对至善的执念,对人类根本信仰的畏惧。历史上暴君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自持君主专制的封建传统,目空一切,兴土木,厚赋敛,但却忘记了“君舟民水”的金玉良言,一朝荣华在,转眼亡国君。西方伟大的哲人尼采也曾说出“我是太阳”的豪言壮语,然而,这太阳却太过耀眼,以至于刺瞎了他的双眼。尼采的无所畏惧亦是造成个人悲剧的重要原因,可见,无畏主义终将使人走上自戕之路。真正的勇士,绝不是永没有畏惧的时刻,他们始终怀着对人间真善美的敬畏之心。
鲁迅曾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之所以将真正的勇士如此定义,是因为勇敢不仅意味着对死亡与黑暗的无所畏惧,更意味着对个人价值的艰难创造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这基于对天下苍生,对人间正义的畏惧。神农氏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勇士。为了探寻医药的奥秘,他走过大江南北,尝遍百草,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心系万千黎民百姓的福祉,不畏行走的劳顿和死亡的恐惧,最终在我国医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曼德拉,这座屹立于彩虹之上的不朽丰碑,一生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早年被南非政府逮捕入狱,身陷囹圄27载。但他没有畏惧牢房的阴冷黑暗,心中始终怀着对自由与光明的敬畏,最终终结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正如香港音乐人在写给他的歌曲中唱道:“黑色皮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当今社会,有关中学生的负面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打架斗殴、顶撞老师、违法犯罪……更有甚者,因不堪沉重的学习压力而选择自杀。中学时代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始终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的人生法则牢记于心,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不轻言放弃。
圣人孔子的良训犹在耳边回响,光阴不过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要做就应当做真正的勇者,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毫不畏惧地踏上未知的荆棘路。
(1)给第1自然段划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下列选项中与第3自然段加点词语“君舟民水”表达的思想倾向不一致的是 。
A.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下为主,君为客
(3)第3自然段划线句子的作用是: 。
(4)请为第4自然段论述的观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立春之美,没有桃花肉红、萱草绿肥的艳俗,完全是一种( )的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残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中疏影横斜,占尽了风情; 。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曳,金盏簇拥。本是素馨之花,竟也会被激发出、拥挤成甜俗的浓香。这令人想到,梅也好,水仙也好,其实本质都是免不了争春的。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虽然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漫长地( )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清淡 淡雅 哺育 孕育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与谷
郭枫
一
面对着一座大山,面对着耸入云霄的高峰,谁能不震撼呢?面对着真正的“崇高”、“庄严”、“雄奇”、“瑰丽”,谁能没有崇仰的感情呢?
然而,山,却不管这些。不管人们如何对待它:以惊诧,以震骇;以嘲弄,以轻蔑;以赞美,以崇拜;或者以彩色缤纷的言语。山什么都不管。山,以万古不变的沉默,屹立在大地之上。
﹣﹣山就是山。
虽然远离了尘俗,山不寂寞,山不孤独。那(缭绕 缠绕)在峰头的白云,岂非在絮语着动人的爱情?那愉快地生长着的林木,岂非在描述着丰厚的友谊?若不是山岳特别地(宠爱 溺爱),小草为何特别茁壮?花朵为何特别艳美?鸟儿们的鸣叫为何特别地(嘹亮 响亮)呢?
山,以膜拜的姿态,面对朝阳。以满身的新绿,迎接春天。山,绝不动摇。山把根扎在大地上,而以无私的坦率,展开,向天空。当黑夜降临,当风暴袭击,当天地陷在迷蒙混沌中,山,保持着坚强的姿态,傲然挺立,一无所惧。
﹣﹣山就是山。
人们面对着雄伟的大山,却不能不以多样的表情,来暴露自己的浮夸、浅薄、鄙吝或骄狂。人们总要以凡俗的眼光去了解山岳,要以冥顽的心灵去窥探雄奇;焉得不眩惑?焉得不沉迷?焉得不负荷过多的疑虑?可是,对于山,一切复杂的表情和声浪,都毫无意义。山,永远屹立在那里,以万古不变的沉默。人们,为何要徒然地哓哓呢?
﹣﹣人就是人。
人们妄图超越,企求永恒,却不能虚心学学山的样子。人只想装饰自己一下,渲染自己一下,沉醉在盲目的掌声和喝彩中,便梦想着摇身一变而为山岳。这是何等可笑的天真,又是何等可悲的愚昧!
﹣﹣人就是人。
山,沉默着,以傲然的屹立。人,忙碌着,以幼稚的喧嚣。
﹣﹣山,就是山。人,就是人。
看啊!那些耸峙在大地上,耸峙在历史里,耸峙在人类灵性领域中的山峰:
多么雄伟!多么永恒!多么新奇!
二
再没有比那些深溪、那些峡谷更令人感到恬然的了。溪谷,以完全的静谧,从肌肤一直渗透心灵,整个包围着你。让你感到自己躺在大地温柔的怀里,让你感到被覆盖在天空深厚的爱里。
匍匐在万山之间:峭壁千仞,群峰插天,那些惊心动魄的形象,那些庞然的阴影,以巨大的压力震荡着你的灵魂,对于生命的价值构成严重的挑衅。人,为什么如此窘迫地生活呢?为什么如此忙碌地追寻呢?崇高,是多么不可期的东西,你不感到攀援的痛苦吗?不感到渺茫、迷惑和绝望吗?那么,看看溪谷,看溪谷以何等的样子守着自己的宁静。
溪谷,躺在山脚下,以自己的卑下成就山岳的崇高;而且,容忍着一切低下的,接纳着一切卑微的,以自己的宽广、深邃,给不安的灵魂以归宿。溪谷,从不表露自己,可是,谁不知它是那些千里长河的源头所在呢?溪谷,从不宣扬自己,可是,谁不知道在绝对的幽寂中,却有最富丽的音韵呢?﹣﹣许多生命的乐章,都回荡在溪谷的幽寂里:花的红,草的绿,阳光的闪耀,风的呼啸,以及星星们的密语。﹣﹣但,溪谷,不显露自己,只是谛听着它们,只是谛听世界。
人们,蠕动在绝岭巉崖之间,像爬虫一样地软弱和孤独。人们,只知道喘着气,拼命向上爬,羡慕飞翔的轻快,眼睛凝望着天空。居于最低位置的溪谷,虽然不受注意,但,溪谷的眼睛却注视着人们,流露着温厚、安宁和亲切。溪谷绝不愤慨,也不妒嫉。溪谷为什么要愤慨、妒嫉呢?它坚持着的是另一种真理,而且已经得着了。
人们有犀利的眼光,能看穿世界,然而却不能透视溪谷的深邃。那些岩洞、溪涧、幽壑、回谷……埋藏着多少神奇,含蓄着多少奥秘!在日月的光影里,在云霞的缭绕中,溪谷,经历着多么美妙的变化。可是,谁能窥到这些风景的瑰丽呢?若不怀着虔诚去探寻,若不抱着谦逊去发掘,谁能懂得溪谷的深邃呢?
溪谷,以卑下来成就山岳的崇高。山岳,以巍峨来成就溪谷的深邃。溪谷和山岳是不可分离的,崇高和深邃是真理之两面。
溪谷之中有山岳,山岳之中有溪谷。
溪谷与山岳乃为一体。
(1)依次选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缭绕 宠爱 嘹亮 B.缠绕 溺爱 嘹亮
C.缭绕 溺爱 响亮 D.缠绕 宠爱 响亮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人们,蠕动在绝岭巉崖之间,像爬虫一样地软弱和孤独。
(3)文章赞美了山和谷的哪些品格?
①山:
②谷:
(4)文中批评了人的哪些行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半个奇遇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的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想到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推搡搡进了车厢,扑面又是纵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啊,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备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在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膩、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前,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的,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里,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坐下就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大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自打我17岁出门远行至今,已无数次舟车辗转,经历无数邻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吗?今天这位自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结束假寐。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一一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对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知音,竟以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我们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仅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文/池莉)
(1)默读选文,勾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关键词语,填写下表。
情节 |
关键词语 |
"我"的心情 |
① |
(状态)极差、(双腿)沉重、 (脑袋)昏沉、失败、一落千丈 |
郁闷、厌倦、绝望 |
上车并入座后 |
破灭、备受打击、惊异、时来运转 |
② |
与邻座闲聊 |
投契、毫无顾忌、坦率、放松、福气、知音 |
③ |
继续行程 |
④ |
愉悦 |
(2)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养……"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①揣摩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
你的批注:
(5)"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甜 醅
﹣﹣青海风味小吃之一
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用莜麦、青稞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
追溯甜醅之源流,则历史久远。甜醅的创制,同青海汉、藏、土等民族酿造酩酒有密切联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酒醅也是甜的,酒味较浓,唐代的人们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宾客。青海人喜食甜醅,可谓古风犹存。
酿造甜醅,多以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酵母为甜醅曲,用米制成,青海民间叫“药蛋”或“甜曲”。青海高原是耐寒早熟青稞的故乡,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酿造时,将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一般15斤青稞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即可开坛食用。
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食品营养专家介绍,甜醅对人体的滋补保健作用,不亚于风行华夏的“八宝粥”。夏天吃可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健脾暖胃,补中益气,催发食欲。
甜醅一般在街头的小吃店或小吃摊都有售卖,也有挑担子流动售卖的。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青海各族人民大多数都会酿制甜醅。青海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的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甜醅 咀嚼
追溯 醇香
(2)结合文章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青海人喜欢甜醅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 、 等说明方法。试选择其中一种,并在文中找出一例,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4)你还知道青海有哪些风味小吃?(至少写出两种)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吃拟写一条广告语,突出其特点。(3分)
菊馔之流变
◆贾祖璋
①我国以菊入馔(zhuàn,饭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下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屈原之后,魏国人钟会有赋,称菊花是神仙之食。晋人傅玄,亦有赋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主要是食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夏食菊叶,秋食菊花,冬食菊根。
③我国的菊馔,最早是生嚼,所谓“无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后来,菊馔的烹制方法才逐渐丰富起来。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有三种食菊的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春来叶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茎黄色菊英,以甘草汤少许焯过,候粟饭稍熟同煮,久食可明目延龄”。
④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亦记有菊花的油煎法和凉拌法。油煎法为:“甘菊花春夏旺苗,嫩头采来……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焯,其香美佳甚。”凉拌法为:“凡苗采来洗净,滚汤焯起,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更多风味。”《遵生八笺》中还介绍了菊花饼的制法:“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⑤我国食菊最有名气的地方,是广东中山市。该地历代有60年一度的“菊花会”,相传此俗源于南宋。“菊花会”的内容是赏菊和餐菊。据聂凤乔先生记中山市的“菊花会”盛况云:家家都要采清晨带露的清新菊花瓣,随采随用,以求其鲜。其餐菊名食,是菊花肉与菊花鱼。
⑥“菊花肉”的制法是:先将菊瓣加糖煮成糊状晒干成末,再用猪肉条入菊花末腌制三四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浆内煮熟,最后每块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菊花鱼”的制法是:鱼肉制成丸,将菊瓣滚拌在鱼丸上,入滚汤汆。
⑦金色的秋天,____可欣赏多姿的菊花,____可品尝美味的菜馔,真可谓其乐无穷。
﹣﹣节选自《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
(1)阅读②③自然段,简要说说菊馔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2)菊花饼的制法为:“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饼”是什么意思?
(3)请在第⑦自然段的横线内填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4)请在下边读书卡片的横线处设计一个恰当的问题。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向往赏菊的诗句。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真正疯狂了的艺术家是徐渭,徐渭善诗、书、画、戏剧、军事。他胸怀奇才不得伸展,于是以诗书画来表现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晚年渐成疯狂。他的内心愤郁和苦痛已经只有在强度的自虐中得到发泄。袁宏道说他:"晚年诗文益奇。"他的书法,字忽大忽小,忽草忽楷,笔触忽轻忽重,忽干忽湿,时时出人意料,故意的反秩序,反统一,反和谐。在"醉雨巫风"的笔致中显出fèn shì jí sú的情绪来。草书字之间,行之间,密密麻麻,幅面的空间选碍得全无盘桓呼吸的余地,行笔时线条扭曲盘结,liàng qiàng跌顿,是困兽张皇奔突觅不得出路的乱迹。笔画扭成泥坨、败絮,累成泪滴、血丝,内心的huáng huò与绝望都呈现在这里。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节选自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1)请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自 虐 盘 桓
(2)请根据拼音将汉字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fèn shì jí sú liàng qiàng huáng huò
(3)根据文意,下列书法作品是徐渭的一项是 。
(4)给文段中的面线句子加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
B. |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
C. |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
D. |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
阅读梁晓声《慈母情深》中的一段话,完成下面问题。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wēi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miè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我不能够那样说……
几位警察走出来了。依然并不注意我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
终于,“葛里高利”又走出来了。
“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
“葛里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的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里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眈 诞 wēi miè
(2)“我和母亲相依相wēi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一句中的两个“折”,词性不同,第一个是 词,第二个是 词。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选文中提到的《水浒》属 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写出一则源于“四大名著”的谚语或俗语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令我真想引háng高歌。在天底下, (A.沃野千里 B.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山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使人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风光 (A.引人注目 B.引人入胜),就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求写正楷字)
(2)给文段中画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3)在文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4)请选出用于写景的主谓短语 。(写序号)
①一泓清泉
②翠色欲流
③情思悠长
④花团锦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儿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儿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③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④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chóu_____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A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⑥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集到,B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C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kān_____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⑦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⑧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选自《老舍散文》,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chóu 划
②拥挤不kān
(2)文章第⑦段写道:“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阅读全文,说出“我”从母亲身上受到了哪些感化。
(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4)文中多次写母亲的“泪”。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A.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B.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C.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选 句,蕴含的情感: 。
(5)文章结尾一段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峰湖(簇拥/倒映)着广袤的蓝天和绵延的青山,像一位慈详和蔼的母亲,把①___揽入自己温暖的怀抱。清风吹拂过来,轻轻揉皱湖水。涟漪缓缓地,一波一波亲吻着岸边的岩石。清澈透明的湖水将金黄的阳光梳了又梳,折了又折,镀在浅水里的岩石上、草株上。湖中的芦苇,悠闲地弯成几条长长的曲线,分不清哪一段是自己,哪一段是倒影。偶有鱼儿慢不经心地游过,②___,闪烁起无数(耀眼/炫耀)的光斑,似有数不清的金鱼银鱼在欢腾蹦跃。而大多数时候,湖面是幽静的,好像智者的黑眸,(深邃/深刻)而悠远;③___.无疑,青峰湖是美的,不矫不饰,不矜不伐;美得真实,美得动人。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漪(yī) |
广袤 |
慈详和蔼 |
B. 折(shé) |
吹拂 |
清澈透明 |
C. 烁(shuò) |
悠闲 |
慢不经心 |
D. 眸(móu) |
幽静 |
不矫不饰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簇拥 |
炫耀 |
深邃 |
B.倒映 |
耀眼 |
深邃 |
C.倒映 |
炫耀 |
深刻 |
D.簇拥 |
耀眼 |
深刻 |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
②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
③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
B.①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
②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
③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 |
C.①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
②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
③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 |
D.①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
②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
③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2019年6月3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在汇报活动中,我以突出的表现夺得全校第一名。说起读书,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②在我三、四岁时,父母给我准备了《三字级》《弟子规》等书让我读。③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爱读书,他们读,我也模仿着读。就这样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我爱上了读书。上学后,老师告诉我读书要心无旁骛,要锲而不舍_____.④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驰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记得毕淑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盛放事业。适合自己的事业,不靠天赐,要靠自我寻找。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 yì zhāng_____的局面,是这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通过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今后我要更加认真读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1)给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注音。
锲而不舍
(2)根据选文中所给的拼音填写词语。
xiāng dé yì zhāng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起读书,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
B.就这样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我爱上了读书。
C.通过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D.今后我要更加认真读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4)选文中①②③④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2019年6月3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
B.在我三、四岁时,父母给我准备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书让我读。
C.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爱读书,他们读,我也模仿着读。
D.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驰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附文:
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②这一奇迹现己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脏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附文节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圆明园的毁灭》写道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说的哪句话与这个看法相同?
(2)请简要分析《圆明园的毁灭》③段与“附文”①段画线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3)“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句子里有“奉命”一词这个词有何作用?
(4)《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附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