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丰富了人类生活。请根据要求回答以下各题。
【辨方法】认识和辨析汉字构造,熟悉它们的内涵,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请从下列汉字中任选两个字,指出其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景本月上棋采井休
(1)所选汉字: 造字方法: 。
(2)所选汉字: 造字方法: 。
【释意义】熟悉词语、句子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对于继承优秀的文化基因,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语文教师为了让我们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加班加点指导我们复习,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
(4)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A.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B.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说文体】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说、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请从“表、说、铭”中任选一种文体,并解释。
【写春联】春联是五代时由桃符演变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一直传承至今。2016年春节来临之际,小明同学隔壁的王大爷打算自己写春联,他写好了上联“羊歌盛世方报喜”和横批“猴年吉祥”后,却怎么也写不出下联,就找小明帮忙。假如你是小明,你写的下联是: 。
【明是非】大明中学在“读经典、学国学”活动中,针对部分同学厌烦学习文言文的情况,开展了一次“中学生应不应该学习文言文”辩论活动。赞成学习文言文的同学为正方,反对学习文言文的同学为反方。请你任选一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必须用上排比修辞手法)
阅读梁晓声《慈母情深》中的一段话,完成下面问题。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wēi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miè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我不能够那样说……
几位警察走出来了。依然并不注意我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
终于,“葛里高利”又走出来了。
“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
“葛里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的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里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眈 诞 wēi miè
(2)“我和母亲相依相wēi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一句中的两个“折”,词性不同,第一个是 词,第二个是 词。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选文中提到的《水浒》属 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写出一则源于“四大名著”的谚语或俗语 。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偷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她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g,守着母亲的灵枢,我觉得母亲的灵魂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能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藏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地了。是的,那云层深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美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的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孙子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再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装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候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为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地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母亲的灵魂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
②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
(2)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成一抹云彩; 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变成一丝似有似无的风,悠然而逝 ; 母亲是父亲持家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亦真亦幻的霭,逸然而离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对青春的尊重
程刚
①初中那会儿,父亲母亲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我过着富足而小资的生活。但我的学习还是蛮不错的,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市里的这所实验中学。
②那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在校园西北角空地开了10亩地,分给各个班,让自己种东西,收获后自己卖作为班费。王老师带着我们把这块地种上了菜,这是我头一次干农活,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③李同学家在农村,是学习里的佼佼者,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十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其实有些时候,我能从他身上感受生活的不易,他每个月回一次家,然后带足能吃一周的干饼,再带些咸菜,大部分时间都是吃这些,他用的被子上还有补丁,而我的早都换成了又轻又暖的羽绒被。
④种菜初期的新鲜劲很快就没有了,我开始讨厌拔草,特别是施肥,简直是最难受的事了,刺鼻的粪臭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吐,后来,一到劳动我就找各种借口躲开。
⑤这片菜地,多亏李同学了,全班就他会种,就算老师不组织去菜地劳动,他也会自己抽空到菜地看一下。施肥的时候,就他一个人干得最卖力气,他说他在家就干这些活,早都习惯了。
⑥我不去劳动的事儿,王老师看在了眼里,严厉批评了我。我当时很不在乎,我的理由也很充分,到时候班里组织活动,我可以多捐点班费。
⑦秋天到了,菜地收获了,是个丰收季,卖了八百多元。班委研究这钱怎么用,大家一致提出要给李同学二百元,因为数他最辛苦,我说我再捐四百元作班费,却被王老师拒绝了。后来,李同学也拒绝单独分给他的二百元,他说钱是班级的,不应该单独分给他。
⑧这一周,李同学没回家,我在步行街买鞋时在一家饭店门口碰见了他。他正在和一位师傅倒垃圾,我问他怎么在这里,李同学笑着说:"打个短工,一天三十元。"我点了点头,没说太多就走了。
⑨那天下午,逛街累了,我便进了电影院看电影。可刚进影院,看到前面两个熟悉的身影,是王老师和李同学,真是巧了。看完电影,李同学坐公交回学校,而我和王老师坐另一班回家。车上,我和王老师闲聊,问王老师:" 李同学家里条件不好,怎么舍得钱来看电影?"
⑩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对我说:"程刚,李同学说从来没进过影城,说我最近给他补习知识竞赛很辛苦,想邀请我一起看一场,我知道他家条件不好,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⑪"为啥?"我有些疑惑地问。
⑫"老师尊重他的青春,他家贫穷,但他的青春里没有自卑,也不缺时尚,他把最苦的活当快乐,想看电影,就去打工挣钱,这是他最真实的青春,也是让我羡慕的青春。程刚,你尊重你的青春了吗?你多交班费,你来看电影,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吗……"王老师说完,认真地看向了我。
⑬那一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我的心却在翻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在青春的色彩里还有"尊重"这个词,不但要尊重别人,更应该尊重自己,这样的青春才最有意义。
(原载《辽宁青年》)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李同学"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我"的叙述来刻画,虽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人物形象依然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B.从王老师欣然应邀和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的情节,可以看出王老师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学生的好老师。
C.文中第⑨段划线句"我"对王老师的问话,明显流露出"我"对"李同学"的嘲讽、鄙视和不理解。
D.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我"的心理刻画,道出了"我"对青春的感悟和对"尊重"的理解,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⑬段加点的"翻涌"一词有哪些含义。
(3)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同学"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
夏生荷
①“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脉圈广,就能将很多难办的事轻松搞定!”
②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将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人脉圈的广窄挂上钩,甚至直接划上等号。为此,他们特别热衷于交际,流连于饭局、牌局、舞厅、KTV等社交场所,只为能多结交一些所谓的能人、名人、贵人,以便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获得广博的人脉,为我所用。
③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博一些,无可厚非。_____一味地去追求人脉,将人脉“神话”,______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 ______与之建立人脉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_____值得商榷了。
④在我看来,在拓展人脉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多读书,与书做朋友,扩展自己的书脉圈,因为书脉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
⑤所谓的书脉圈,就是指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多少书。书脉圈广不广直接说明一个人爱不爱读书﹣﹣书脉圈越窄表明读书越少,反之,书脉圈越广表明读书越多,越爱阅读。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从书脉中收获诸多益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有许许多良师益友助人完善自己。
⑥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大都是书脉圈特别广博的人,他们喜欢和书做朋友,愿意“结交”一本本好书,凿壁偷光的匡衡,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等人,无一不是具有广博书脉圈的人,他们所读之书可谓汗牛充栋。当今社会也不乏因喜爱读书而受益匪浅的人,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成名的武亦姝, ,他(她)们的人生之路因为书籍的陪伴而愈加宽广。
⑦此外,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更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也很平易近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看脸色;它还很单纯,不需要刻意谋划、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
⑧当然,这也不等于说让我们彻底不去交际,远离人脉圈,一门心思地宅在家里去建书脉圈,而是要我们放弃去拓展一些无效的、无意义的和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人脉圈,将空余出来的时间留给阅读和书籍,让书脉圈将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⑨同样,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⑩多读书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坚持下去对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所裨益。
(选自《思维与智慧》,文章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3段空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可是 甚至 并且 那就
B.可是 并且 甚至 那么
C.如果 甚至 并且 那就
D.因为 甚至 并且 那就
(3)请你根据语境在第6段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例子。
(4)作者为什么认为书脉圈比人脉圈更容易建立?
(5)作者提倡扩展书脉圈的同时,为什么也不反对适当拓展人脉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___A__。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fēi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xiè,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烽先生___B__(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而谈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来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选自《朗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锦 书 痛彻心fēi 不xiè
(2)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3)结合语境,在A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
(4)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B处横线上。
这是杨烽先生 (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5)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仲夏时节,科尔沁沙地西缘,天空湛蓝如洗,挂着如丝如缕的白云。微风吹拂,脚下一尺多高的苜蓿草随风翻滚,泛起一波波绿色的涟yī.抬眼远tiào,连绵的绿海涌着波浪,在起伏的沙地上蜿蜒地伸向田野。
(选自《赤蜂日报》)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湛蓝 如丝如缕
(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涟yī 远tiào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半个奇遇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的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想到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推搡搡进了车厢,扑面又是纵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啊,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备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在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膩、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前,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的,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里,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坐下就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大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自打我17岁出门远行至今,已无数次舟车辗转,经历无数邻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吗?今天这位自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结束假寐。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一一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对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知音,竟以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我们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仅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文/池莉)
(1)默读选文,勾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关键词语,填写下表。
情节 |
关键词语 |
"我"的心情 |
① |
(状态)极差、(双腿)沉重、 (脑袋)昏沉、失败、一落千丈 |
郁闷、厌倦、绝望 |
上车并入座后 |
破灭、备受打击、惊异、时来运转 |
② |
与邻座闲聊 |
投契、毫无顾忌、坦率、放松、福气、知音 |
③ |
继续行程 |
④ |
愉悦 |
(2)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养……"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①揣摩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
你的批注:
(5)"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体的可能的姿态,而它的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殊是从树木鸟兽方面﹣﹣一棱梅花,一条附有几片残叶的葡萄藤,一只跳跃的斑豹,猛虎的巨瓜,麇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_______,________,松枝的纠棱盘结,没有一种自然界的气韵形态未经中国画家收入笔底,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者。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diǎn zhuì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的diāo zhuó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挺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bù qū bù náo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派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盛宴》)
(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diǎn zhuì 点缀 diāo zhuó 雕琢 bù qū bù náo 不屈不挠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纤细 xiān 蜷曲 quán 劲挺 jìng
(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 真假无从 ,也不重要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dèng视之外,也可以孤独的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 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住生活,我不知道谁能放心地过完一生。
(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选段中加点字注音。
dèng 视 窥伺
(2)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辩护 侵入 B.辨明 侵略 C.辩护 侵略 D.辨明 侵入
(3)结合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留白: ②八卦: 。
爱的防弹衣
◆陈学长
①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②妻子开始埋怨我了,说,锻炼孩子劳动能力也不是这个法子。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买菜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③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儿,竟也有了担心,而且这种担心随着琢磨的深入愈来愈烈。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
④屋外风雨正紧,走了不到百米,膝盖以下的裤子便湿透了,贴在皮肤上,凉丝丝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菜市场。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里放心不下。
⑤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儿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惊讶地大叫起来。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他的面前,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粘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在远处不解地看着。
⑥"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摊位内,他周围的橘子等水果围成了一米多高的半圆形。一个穿着围裙的胖男子,年纪约莫三十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袖口撸到手臂中间,露出古铜色的皮肤。他双手按在摊位上,伸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
⑦"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倒了。"儿子说。
⑧"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吗捡拾啊?"
⑨"我是帮你啊!"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歪着头,据理力争。
⑩"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很不诚实。"
⑪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子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儿顺风顺水地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受点挫折也好。"妻子白了我一眼,但还是依了我,继续旁观。
⑫"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撞倒你的橘子筐。"儿子______ ( 固执己见 斩钉截铁 咬牙切齿)地说。
⑬"你这个小坏蛋!看你一身脏的,是个乞丐吧?犯了错,还不敢承认?"胖男子从摊位内走了出来。
⑭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伤心的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这一次,我没有拉住,她一下子冲到胖男子面前,指着胖男子嚷道:"说话要讲道理呀,你凭什么说是我儿子撞的!"
⑮"哎哟!"胖男子转脸又和妻子吵起来,"大人来了更好,我这橘子摔烂了很多,正愁找不到头儿呢!"
⑯"你家橘子是摔烂了很多,我也很同情,他帮你捡拾,你不能赖上他呀。"妻子拉着儿子想走,被胖男子伸出的胳膊拦住。
⑰我走过去拍拍胖男子的肩膀,说:"师傅,上面有监控呢,我们看看监控吧。如果是我儿子撞倒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
⑱"好,看监控就看监控,我这橘子不能白摔。"胖男子喘着粗气,摆手让邻摊儿的一位老人帮他看摊儿,拉着我就去监控室。
⑲录像放得很慢,也放了好几遍。 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橘子筐倒时,我儿子离它有一大截距离呢。
⑳"叔叔,看清楚了吧?"儿子撇着嘴说。
㉑"对不起,小兄弟,错怪你了。"胖男子给儿子道了歉。儿子大度地摆摆手:"算了,没多大事!"我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
㉒回家的路上,妻子关切地问儿子:"儿子,那人骂你的话像子弹一样,很伤人的,为什么就伤不到你呢?"
㉓儿子咧嘴笑了笑,仰着头说:"你们给我穿了"防弹衣"呢!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吗?"
(1)"防弹衣"在本文中指对抗 和 的能力。(用文中的两字词语填写)
(2)梳理全文,完成下表。
情节发展 |
儿子久未归 |
① |
儿子遭斥骂 |
儿子显大度 |
父母的心情 |
埋怨、担心 |
惊讶、不解 |
② |
③ |
(3)联系上下文,品味词语。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伤心的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连……都……"强调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4)从括号内为第⑫段横线处选填一个符合语境的成语。
(5)本文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得结构圆合,故事流畅合理。"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照应前文" "这句话;"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吗"中的"善良"一词照应前文儿子说的" "这句话。
(6)文中的父母用哪些教子之道为儿子织就"爱的防弹衣"?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奋进二十年 品质新随州
张琴 张清 刘诗诗 陈云 包东流 冯家园
2020年,地级随州市迎来了(①)的二十岁。建市20周年是随州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lǐ chéng bēi.二十年来,随州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品质随州,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建市以来,从夯基固本的"兴工富市"战略,到特色引领、加快发展的"四个随州""工业兴市""圣地车都"战略,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品质随州"战略,随州人民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2019年全市GDP总量过千亿元,四大产业基地引领特色发展;城乡面貌(②),正向"双百"大城市迈进;人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城崛起,从"一河两岸"到"生态绿城"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老城区"单核"驱动,到"一主一副、双轴多组团"全面发展,随州城市发展变化翻天覆地,"鄂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一河两岸"拉开城市框架。湖水之上,府河大桥、编钟大桥、青年路大桥等十桥飞架,是20年来随州城市建设发展最好的(③)。"生态绿城"厚植民生福祉,如今的"一河两岸",集合经济商贸、综合交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逐渐发展成为随州商务集聚的经济带、传承历史的文化轴、通行畅达的交通线、生态现代的景观廊和亲水宜居的生活区。
特色发展,"四大基地"铸造产业新城
特色是城市的品牌。2006年,随州提出"以特取胜",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优先发展特色工业,打造"特色随州";2012年,"圣地车都"战略确立;2019年初,提出建设品质随州,打造"三城四基地",依托现有产业优势,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特色品牌,推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20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特色产业搭上发展"快车"。一台台改装车载着"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向专汽千亿元重点特色产业迈进;一朵朵香菇种出"中国香菇之乡",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重点产业集群;一台台风机走进地铁市场,拥抱轨道交通发展新机遇;一套青铜乐器敲响"中国编钟之乡",成为响彻中外的文化经典。
擦亮名片,叫响文旅名城
随州,人文历史厚重,山川景色秀美,旅游资源dé tiān dú hòu。
建市20年来,随州立足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铸品牌,推进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将旅游产业的市场优势与文化产业的内涵优势紧密结合,抢抓机遇发展文旅产业。20年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随州文化积淀已蝶变成文旅名城的厚实内涵,文旅产业也跨越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单独的旅游景点也抱团发展形成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乡村振兴,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20年来,特色产业,让农业更有奔头;美丽乡村,让农村更有看头;良性善治,让乡风更加文明。20年来,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④)田野生机勃勃,果蔬大棚孕育希望,农家小院欢声笑语,美丽村庄游人如织……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现。 当前,我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高速时代,拉近大城市经济圈
高速时代,随州被纳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融入大武汉,对接北上广深,"朋友圈"越来越大。随州加速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加快"一芯两带三区"区域融合发展的步伐。20年来,充满活力的随州______,______,______.网络通讯、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应用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曾经的遥不可及已近在指间。
(摘编自《随州日报》)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②随州城市发展变化翻天覆地,"鄂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③建市20周年是随州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lǐ chéng bēi.
④随州,人文历史厚重,山川景色秀美,旅游资源dé tiān dú hòu.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中"( )"里,恰当的一项是
A.①风华正茂 |
②日新月异 |
③见证 |
④广袤 |
B.①风华正茂 |
②改头换面 |
③见证 |
④广博 |
C.①风华绝代 |
②改头换面 |
③证明 |
④广博 |
D.①风华绝代 |
②日新月异 |
③证明 |
④广袤 |
(3)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B.当前,我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C.当前,我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方针,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画卷。
D.当前,我市之所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因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的原因。
(4)在材料中"______"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争做信息技术发展的弄潮儿
②秉持创新发展理念
③抢占互联网经济的风口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5)根据提示,补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家乡随州的赞美之情。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生动表达,不少于80字。
我的家乡在随州, 她素有"汉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称,是一座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民风纯朴的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在这里诞生,曾侯乙编钟在这里出土,千年银杏在这里静守。如今,我的家乡又搭上特色发展的快车,正驶向新征程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①斑 驳 ② 驻足 ③明 媚 ④光 晕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 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②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 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3)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5)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6)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7)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之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庄重 |
深刻 |
灵秀 |
明智。 |
B.明智 |
灵秀 |
深刻 |
庄重。 |
C.明智 |
庄重 |
灵秀 |
深刻。 |
D.庄重 |
明智 |
深刻 |
灵秀。 |
(2)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论点概括正确一项是
A.读各科的书籍,都能起到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
B.人的思维的缺陷,都能通过读书来弥补。
C.身体百病,都可以借助适当的运动加以根除。
D.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思维上的缺陷。
(3)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C.文章多出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B.语言精辟,说理明确。
C.平易流畅,笔法灵活。
D.语言犀利,批判性强。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 、 。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