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内容主旨 / 名著导读
初中语文

举国迁移(节选)

①蒋介石预料到红军企图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于是从湖北、安徽和江西抽调了大批兵力,用船急速向西运送,企图从北切断红军的进军路线。所有的渡口都有重兵把守;所有的渡船郡被撤到长江北岸;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大片地区的粮食都被劫掠一空。南京方面又另外调动大批兵力进入贵州,增援地方军阀王家烈的"双枪兵"。王家烈的部队最终被红军困住。南京方面还派遣部队前往云南边界,在此设置障碍。因此,红军在贵州遇到了20万军队的堵截,敌人沿途设置障碍。迫使红军在贵州两次调转方向进行大规模行军,并绕着省会贵阳进行了大范围迂回行动。

②红军在贵州用了4个月的时间实施机动作战。在此期间,他们共消灭了敌军5个师,攻下了军阀王家烈的指挥部,占领了他在遵义的西洋豪宅,招募了2万名新战士,并且到该省大部分村镇召开群众大会,在青年中间建立共产党组织。他们的损失非常小,但仍然面临着横渡长江的问题。蒋介石在川贵边境迅速集结兵力,狡猾地封锁了通往长江的便捷近道。他现在将"剿灭"红军的主要希望寄托在阻止红军渡江上,无论红军在哪里渡江,他都企图将红军进一步向西南地区驱赶,或者把红军逼进西藏的无人区。他给手下的各个指挥官和地方军阀发电报:"将红军阻截在长江南岸,关系到党国命运。"

③红军于1935年5月初突然调头南下进入云南,这里是中国与缅甸和印度支那交界的地方。红军经过4天急行军,抵达距离云南省会云南府10英里的地方,地方军阀龙云紧急调集全部兵力进行防卫。同时,蒋介石的增援部队从贵州赶来,紧追不舍。蒋介石和蒋夫人原本一直留在云南府,此时连忙登上法国火车南下前往印度支那。南京方面的大队轰炸机继续每天在红军上空狂轰滥炸,但红军还是继续前进。不久,这种恐惧的气氛消散了,原因是南京方面发现,红军向云南府的挺进只是由小股部队实施的佯攻。红军主力部队正在西进,目标显然是在龙街--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几个通航点之一--横渡长江。

④在荒芜的云南山地,长江深入巨大的峡谷,急速穿行。山峡中突起高耸的山峰,长达1英里多,两岸矗立着陡峭的石壁。政府军早已全数占领少数几个渡口。蒋介石非常高兴,此时他命令将所有船只拖到长江北岸烧毁。随后,他指挥他的部队和龙云的部队在红军周围进行包抄,企图在这个富有历史盛名的、暗藏危险的江岸上将红军一举剿灭。

⑤红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仍然继续兵分三路向西朝着龙街方向疾进。那里的船只已被烧毁,南京方面的飞行员报告称,红军一支先头部队开始建造竹桥。蒋介石更加有把握了,造桥需要好几周时间。不过有天晚上,红军的1个营突然不知不觉地调转方向,经过一天一夜的强行军,奇迹般地行进了85英里,在黄昏时赶到附近另一个可能的渡口--皎平渡。夜幕降临时,他们身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进入城镇,神不知鬼不觉,悄悄解除了国民党驻防部队的武装。

⑥船已经被撤到了北岸--可是没有被烧毁。(红军还在数百里之外,并没有往这里来,为何要烧掉船只?政府军之前大概就是这么想的。)不过,要怎么搞条船到南岸来?天黑之后,红军押着一个村吏来到江边,让他向对岸的哨兵呼喊,说政府军已经到了,想要一条船。对岸的哨兵毫不怀疑地派来了一条船。这些"南京"部队的一支分队就这样进入到船舱内,很快就在北岸登陆--终于到达四川境内。 守军当时正舒舒服服地打着麻将,红军的潜入让他们吃了一惊。红军没有动武就将他们堆放的武器没收了。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埃德加•斯诺)

班级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标长征路线--小组讨论将⑤⑥段描述的战斗命名为"夜袭皎平渡",并标注到"红军长征路线图"中,你认为应标注在ABCD的哪一处?

(2)明长征战略--红军在贵州、云南的胜利展现了新战略的威力。请你用文中的一个关键词来表述这个新战略。

(3)绘长征画面--小荆读到上文画线句子觉得特别有意思,请你发挥想象,向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

(4)悟长征精神--小楚说:"我觉得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靠的是紧密团结群众。你看,红军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到贵州大部分村镇召开群众大会,在青年中间建立共产党组织。"请仿照小楚的说法,说说你悟到的长征精神。

来源: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请你阅读《城堡旁的老树》,完成各题。

城堡旁的老树

[意大利]马西米利亚诺•弗雷扎托

【阅读提示】

ㅤㅤ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马西米利亚诺•弗雷扎托的《城堡旁的老树》是一则意味深长的寓言。阅读时,需要我们从有趣的情节中抽丝剥茧,细细咀嚼有趣的语言,找到隐藏在故事中的智慧。

ㅤㅤ很久以前,有一座小山丘,微风轻轻拂过山头。山头有一棵老树,还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城堡。

ㅤㅤ没有人知道,他们已经存在多久了。城堡里蔓延着无尽的回忆,老树就坐在那里,微笑着俯瞰山下的世界。

ㅤㅤ一天,一只老鼠颤巍巍地跑到树下,“嗖”地躲进老树浓密的树根间。紧接着,一只老鹰扇动着巨大的翅膀掠过树顶。老鼠得救了。这时他发现,树根下有什么金灿灿的东西。

ㅤㅤ“好美的王冠啊!”老鼠心想,“是我的了。”

ㅤㅤ许多年后,老鼠又回来了。这时的他,已经成了鼠王。他对老树说:“我现在是国王了,你所在的这片土地是属于我的。我喜欢这儿,我要在这里重建一座城堡!”

ㅤㅤ老树沉默不语。

ㅤㅤ鼠王兴高采烈,开始建造他的城堡。没过多久,雄伟坚固的城堡建成。城上旗帜飘扬,城下卫兵重重。

ㅤㅤ鼠王威风凛凛,再也不似当年那般胆小柔弱。可是他不知道,这片土地也曾被另一位国王占领过。

ㅤㅤ有一天,蟾蜍国王骑着他的坐骑,来到这座宏伟的城堡下。他对着鼠王愤怒地喊道:“你是哪里来的强盗?竟敢践踏我的土地!赶快离开这里,否则我就向你宣战!”

ㅤㅤ鼠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大吼:“我现在谁都不怕。别说是你,就是老鹰来了,我也不怕!”

ㅤㅤ于是,老鼠国和蟾蜍国之间开战,两个国家的子民纷纷加入。战争很残酷,整座山都在颤抖。

ㅤㅤ很快,秋天来了,但战争还在继续。鼠王向老树下达命令:“我要你把所有果实拿出来、分给我的将士们吃。如果他们吃不饱,这场仗我们是赢不了的。”

ㅤㅤ老树沉默着,一句话也没说。

ㅤㅤ漫长的冬天来了。刺骨的严寒像一把利剑。鼠王非常担忧,向老树提出要求:“我需要你的树枝,给我的将士们烧火取暖。不然,这场仗我们就输了。”

ㅤㅤ老树依旧沉默。

ㅤㅤ春天终于来了,鼠王也迎来了胜利。他又来到老树面前,提出最后的要求:“我们打败了那群蟾蜍!我们要好好庆祝一番!我要把你点燃,做篝火。”

ㅤㅤ老树还是一句话也没说。他在沉默中被老鼠们点燃,没有哭泣,也没有嚎叫。

ㅤㅤ那晚,老鼠王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鼠王得意洋洋,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ㅤㅤ第二天,太阳迟迟没有露面。整个天空,像是被一个大斗篷遮住,灰蒙蒙的。原来是老树燃烧后化成的灰烬。灰烬犹如千万只翅膀,乘着风,一点一点遮蔽了天空。

ㅤㅤ直到一百年后,太阳的光芒才再次照耀大地。然而,老鼠王国早已不存在了。只剩下一座残破的城堡,一顶古老的王冠,还有一株新生的树苗。

(于晓玮 译)

【寓言•故事】

(1)万物有灵。下面是老树讲的故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寓言●语言】

(2)严文井说:“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它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成人眼里非常严重可怕的事,在寓言里却变得轻松有趣,这则寓言也是如此。赏析文中画线句,体会其中的“逗”,可以从用词、句式、标点等角度思考。

ㅤㅤ他对着鼠王愤怒地喊道:“你是哪里来的强盗?竟敢践踏我的土地!赶快离开这里,否则我就向你宣战!”

ㅤㅤ鼠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大吼:“我现在谁都不怕。别说是你,就是老鹰来了,我也不怕!”

【寓言●形象】

(3)文中反复提到老树一再保持“沉默”,这引起了某同学的思考。在细读相关内容后,该同学由老树联想到了以下长者形象,其中和文中老树形象最不符合的一项是  

A.深沉内敛的长者    B.主动奉献的长者    C.善良宽厚的长者    D.隐忍大度的长者

【寓言•意义】

(4)寓言是寄寓着道理的故事,往往批判了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类人物,让读者通过反思获得启迪。阅读本则寓言,结合故事情节和形象,联系生活现象,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来源: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从《儒林外史》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问题。

【片段一】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A)”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片段二】他爬将起来,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B) 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

【片段三】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著么?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C)你们不知道,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著。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著。”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著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著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D)

(1)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瞒上欺下的虛伪卑劣行径。

B.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

D.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2)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且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

来源: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内容主旨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