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品重珍珠,誉溢丹霞

①朱红的印泥,细腻平滑地铺在精致的青花瓷盒里,显得格外艳丽。离着几米远,就能闻到一股清香的中药气味,丝丝缕缕,飘送过来。

②这就是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漳州八宝印泥。

③八宝印泥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他刻苦钻研,制成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灼伤、疯犬咬伤,但因造价昂贵,问津者无几。一次偶然机会,魏氏将八宝药膏作为印泥钤盖在自己制作的书画上,发现光彩艳丽,令人耳目一新。魏氏大喜,遂继续研制改进,将八宝药膏转产为八宝印泥应时上市。一时生意兴隆,广为传播,并作为贡品送入清廷内宫。

④漳州八宝印泥制作工艺极为考究。其乃是用珍珠粉、辰州朱砂、红宝石、赤金粉、石钟乳、珊瑚屑、砗磲粉、水晶粉等八种珍贵药材,再加上陈年晒油和过筛后的研细艾绒,精心调配,科学加工而成。据载,仅制泥这道工序,就需耗时半年。诸粉研细之后,尚须用清泉水漂净,过箩筛,加碾,手续极为繁难。其选料之严,调配之妙,制作之精,均堪称绝无仅有。

⑤因此,漳州八宝印泥品质出众。其具有色泽鲜和、气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烧留痕、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等八大优点;存放时间也很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印泥至今仍可使用。世传古旧字画中,有乾隆御题者,其印泥凸起脂润,鲜红可爱,非用宝石、赤金、砗磲、水晶之屑,何能如此?

⑥"印纸则桃花欲笑,钤朱则墨韵增辉",漳州八宝印泥可谓价值极高。不仅其自身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成为古玩中的尤物,对于增加书画作品的美感、提高名贵字画的身价,也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漳州八宝印泥也可作为鉴定古字画的凭证之一。如某一名贵古旧字画上印色用八宝印泥,则这幅字画必然出现在清朝康熙朝代之后,否则,出此年代之上限,必为赝品。因八宝印泥是康熙年间的产物,一些字画作伪者不明此理,以致常露蛛丝,被人识破。

⑦漳州八宝印泥深受各界人士的赞赏和欢迎,名扬海外。清朝末年,八宝印泥已远销东南亚,后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展览,屡获大奖。日本、东南亚等地许多华侨团体为八宝印泥喝彩,赠送题写"国货之光"、"金石增辉"、"驰名神州"的奖状或银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赠"品重珍珠"墨宝四字,加以赞誉。弘一法师亦称八宝印泥"莹润精妙,冠绝侪偶"。建国后,许多顶级画家慕名前来漳州参观,现场作画并用八宝印泥盖章。

⑧八宝印泥作为我国民间艺术奇葩,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增添光彩。真是"品重珍珠盖天下,辉映丹青满人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宝印泥也面临销路有限、原料昂贵匮乏的危机。

(1)选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漳州八宝印泥?请分点写出。

(2)请说说选文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4)漳州八宝印泥面临销路有限的危机,请阅读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解决这一危机的建议。

链接材料:日前,上海老字号大白兔奶糖大胆创新,携手某法国时尚品牌推出限量珍藏版:蓝色、粉色两款兔形铁盒装奶糖,售价是普通包装大白兔奶糖的9倍。此外,大白兔奶糖新增了咖啡、鲜果、红豆等口味,还推出旅游纪念包装,畅销市场。

来源: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一本可以"喝"的书》,完成各题

一本可以"喝"的书

张君燕

①这是一本从外形看起来和普通的书本差不多的书。不过,这本书却被《时代》周刊评为2015年最棒的25个设计之一。这本书的封面和扉页,都赫然标注着"Drinkable Book"(可以喝的书)。

②这本书的发明者是一个叫特丽莎的美国姑娘。2007年,特丽莎到非洲旅行,发现那里根本没有纯净的饮用水,孩子们口渴了,就直接从垃圾堆旁肮脏的水坑里捧水喝。因此,当地百姓得病的几率特别高。特丽莎还得知,全球每年有6.63亿人口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净水设备而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由此导致的疾病、死亡更是难以计数。作为一名化学博士,她顿生一种使命感:要发明一种消灭病菌的物质。

③经过8年反复的试验和研究,特丽莎惊喜地发现了病菌的克星﹣﹣一种叫"纳米银"的离子。为了让纳米银更方便地投入使用,特丽莎将纳米银离子嵌入纸中,做出一张史上最强的过滤纸。这是一种抗菌性极强、质地优良的黄色纸。经验证,它能去除水中99%的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这些都是水中的隐形杀手),使水的饮用标准接近美国的直饮水。

④这个结果让特丽莎倍感振奋。她立刻带着这种纸跑到肯尼亚、海地、印度等国家,测试了25种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样,和当地居民一起试用这些纸。"难道这些水不可以直接喝吗?""为什么要用这些纸过滤一下呢?太麻烦了。""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喝水的!"当地居民的种种疑问和不配合的举动让特丽莎明白:最可怕的不是水源受到污染,而是当地居民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饮水的常识。

⑤知识的传播远比这张滤纸更重要!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特丽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食用级的墨水,将安全卫生饮水的常识印在纸上,做成一本书。如此,过滤纸摇身一变,不仅可以滤水,还能传播知识。

⑥这本书的设计使用相当巧妙、便捷。这样一本看似小巧的书籍,平均每页可以过滤100升的饮用水,一本26页的书,可以满足一个人4年的饮水量!而之后的每一天,都会有人因为这本可以"喝"的书而远离死神。

⑦这个发明引来无数好评。面对滚滚而来的赞誉,特丽莎风趣地说:"我只是想用自己的知识给人们带来一点改变,只要我们内心温暖、心怀世界,别说一本可以'喝'的书,也许我们还可以发明可以'吃'的书呢!"

(1)文中第①段说"这本书却被《时代》周刊评为2015年最棒的25个设计之一"。请结合全文,从功能和效果的两个角度说明这本书的设计之妙。

(2)联系上下文,比较以下两句,判断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A.经验证,它能去除水中99%的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这些都是水中的隐形杀手),使水的饮用标准接近美国的直饮水。

B.经验证,它能去除水中大部分的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这些都是水中的隐形杀手),使水的饮用标准达到美国的直饮水。

(3)特丽莎的发明获得无数好评,可仍有不少网友对它的成本和实际效用等提出质疑,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践,就当地安全用水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至少写出两种)

来源: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

魏齐

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日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成打火队员19人牺牲。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

②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以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多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

③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 以凉山地区为例,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速抵达现场。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这就会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

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在干早季节,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

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灭火是一大趋势,首先要做到预警早,在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打小",进而"打灭"。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完全可以尝试。

(1)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往往"不能删掉,为什么?

"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认真阅读选文,概括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

来源: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2000年,全球成衣产量为500亿件,2018年,产量猛增至1400亿件,数量增加近2倍。

       成衣产量猛增是因为服装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各大成衣品牌乘着全球化东风,开始在越南、孟加拉等生产成本低廉的国家设厂。如今,制衣厂甚至转移到了埃塞俄比亚。该国纺织工人的工资全球最低,月薪折合人民币仅181元左右,环保相关的法规条例以及工作环境要求都较为宽松。企业家便通过海外设厂的方式,生产海量服饰,再以低价倾销。诚然,衣服的质量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但有谁在乎呢?商家并不考虑衣服是否耐穿,他们的目的是刺激顾客多消费。

       由于衣服售价低廉,人们的花销没有比20年前多出很多,所以对衣物的热情只增不减。人们对穿着的热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打击”地球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的服装产业已然是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第三大耗水产业。服装产业每年排放12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这个数据看似不多,然而从原材料加工成纺织纤维,再织成布的过程中,许多原材料的生长、生产和制作也会造成污染。

       例如:棉花等植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促进其生长的杀虫剂和化肥会污染水域,导致有害水藻大量繁殖;皮毛产自动物,而动物的集中饲养要耗费大量资源,反刍动物还会排放温室气体甲烷;聚酯纤维、塑料等合成材料大多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而聚酯纤维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制衣原材料,69%的衣物由其制成,生产和织造合成纤维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棉花的三倍;许多原材料是环保的,不过,把原材料变成丝线的化学过程中仍会有污染。

       材料二:如今,我们的生活在快时尚或者说是“即穿即扔”时代:人们即使不会穿,仍不假思索地买买买。结果是,我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扔掉一半以上的衣物,有些衣物可能只穿了三四次!一面是大量生产,一面是迅速淘汰,那些被淘汰的衣物大多得不到妥善处理。这种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据法国La fibre du tir网站一项调研表明:法国每年要售出多达62.4万吨的衣物,其中38%会回流到回收点,最终只有10%能真正回收利用,其中不到1%会被重新制成其他衣物。那么,回收点中其余旧衣物的命运如何呢?它们大多数沦为碎布、楼房绝缘材料或者汽车工业用的毛毡(都是附加值不高的材料)。而那些未被回收的衣服去哪里了呢?可能丢进了垃圾桶,可能压了箱底。小部分“幸运儿”会在法国的旧衣店里再次售卖,但更多的是卖到了非洲、印度等地,而旧衣物的大量倾销,有时又会导致当地纺织市场失衡。

       材料三:环保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废物再利用。其实废物也能重获新生,摇粒绒就是用塑料瓶制成的。如果你觉得摇粒绒不够时髦,就看看法国品牌“1083”去年10月推出的“无限牛仔裤”吧。该系列所用的全部材料,包括布料、拉链、纽扣,都源自海洋垃圾和塑料废品。此外,产品还经过抗菌处理,可减少洗涤频率,变得更加耐穿。“无限牛仔裤”一经问世,就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通关注。在它的影响下,目前人们在寻找新型制衣原料方面仍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1)概括材料一的说明内容。

(2)材料一中加点词语“近”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3)材料二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服装产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可见它对环境的污染并不严重。

B.“无限牛仔裤”将海洋垃圾、塑料废品用作制衣原料,这可能会推动制衣原料的变革,也为环保做出了贡献。

C.人们对服装的过度消费给旧衣物回收利用造成极大负担,将旧衣物销售到非洲、印度等地,会影响当地的纺织市场。

D.服装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是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某些人为因素是可控的。

(5)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两条有关选购衣物的建议。

来源:2020年辽宁省铁岭(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

①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巧合的神奇世界。比如:某些数字或日期跟自己特别“有缘”,根本不认识的人之间竟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些令人惊叹的巧合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吗?

②在心理学家看来,巧合只是一种共时性事件。共时性事件是指彼此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而共时性事件的关系是非因果性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在这种非因果性原则的影响下,所有人、所有事都能被关联在一起。

③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与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相关的。有人认为,鲨鱼皮肤上具有一种特别的结构,可以探测细微的电磁变化以帮助鲨鱼追踪猎物。很可能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的机制,共时性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一些人传递出的信息被另一些人加工处理后,就会形成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我们因此觉察到巧合的存在。

④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与人脑处理信息的特点密切相关。人类的大脑对于规律和秩序有一种本能的渴求,总是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一项研究显示,巧合的发生是人脑探索现实现象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探索机制的存在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与适应环境。同时,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宝贵信息。

⑤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当它能起到安慰或解释的作用时。因此,当“不寻常”的事物出现时,有些人会认定其必然蕴含深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巧合只存在于那些善于捕捉它们的大脑里。

⑥统计学家指出,许多看上去极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普遍发生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如果一个房间中有23人,那么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可能性会超过50%。有人将此视为无法解释的巧合,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巧合的本质是概率,它们是随机发生的,没有任何特别意义,而且它们总是在发生,因此不足为奇。无论你将其赋予何种意义都纯属“自作多情”。

⑦一项研究专门收集了各种传得神乎其神的巧合性事件。经过对500余件此类事件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有28%的案例都与日期或是数字有关。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最容易触发巧合感的事物,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数字,比如亲朋好友的生日、某个纪念日、一些谐音数字等。

⑧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生活中有几类人比常人对巧合更为敏感,比如相信神秘力量的人、容易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关联到自己身上的人、热衷于追寻意义的人、试图从蛛丝马迹中寻求慰藉的人等。

⑨总之,对巧合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留心观察,用科学的思想诠释“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对生活的认识将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积极。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

(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选文,相信你对于生活中的巧合有了新的认识,探究下列三个生活现象,请选出最准确的分析结论,并把对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小李第一次主持商业谈判,内心的焦虑让他坐卧不安,清晨看见一只喜鹊,他特别高兴,谈判也取得了成功。  

②赵雷最近买了一辆汽车,他发现马路上有很多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里有这么多品味相同的伙伴。  

③苗苗特别喜欢数字18,一直认为18是自己的幸运数字,今年沈阳中考居然是7月18日,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A.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信息,使人觉察到巧合存在。

B.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

C.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

来源: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成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出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古配合科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成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7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

(1)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字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第②段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为什么?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说明内容。

(5)选出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来源:2020年辽宁省辽阳(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羟氯喹或增加新冠病人死亡率

①“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爆发。自2月末以来,羟(qiǎng)氯喹(kuí)知名度空前高涨。当时一名法国教授发表多篇研究,认为羟氯喹与阿奇霉素这种抗生素相配合的治疗方法对遏制新冠病毒有效。

②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暂时停止“羟氯喹疗法”临床试验,因为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羟氯喹和氯喹或许增加新冠病人死亡风险。

③无论是氯喹还是其衍生的羟氯喹,对住院的新冠肺炎病人都没有体现出有效性,甚至还加大了因心律不齐导致死亡的风险。这是英国《柳叶刀》杂志22日公布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的结果,报告还要求不要在临床试验之外给新冠病人使用这两种药物。

④该研究报告主要撰写者之一曼迪普•梅赫拉教授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对1.5万名病人的“首次大规模调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统计证据”,曾被大肆渲染的这两种药物实际上“对新冠肺炎病人没有益处”。这些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了以氯喹和羟氯喹为基础的四种治疗方法。

⑤研究人员分析了近9.6万名新冠肺炎病人的数据,这些人中有1.5万人接受了上述四种治疗方法之一,试验将他们与另外8.1万名未接受此治疗的病人进行比照。

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四种治疗方法的病人死亡风险都要高于比照人群(死亡率9.3%);单独使用氯喹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为16.4%,使用氯喹及抗菌素结合的病人死亡率为22.2%,单独使用羟氯喹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为18%,而使用羟氯喹结合抗菌素的病人死亡率为3.8%.报告就此认为,使用这些治疗方法的新冠病人死亡率比其他病人要高出34%45%

⑦他们还发现,使用氯喹或羟氯喹的病人发生严重心律不齐的概率更大,尤其是使用羟氯喹与抗生素结合疗法的病人。使用这两种药物的病人发生心律不齐的几率比其他病人高出四倍。报告作者认为,在得出最终结论前“迫切”需要进行随机临床试验。

(选自《参考消息》)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接受四种治疗方法的病人死亡风险不一定要高于比照人群。

B.使用氯喹或羟氯喹的病人发生严重心律不齐的概率更大,尤其是使用羟氯喹与抗生素结合疗法的病人。

C.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氯喹及抗菌素结合疗法的病人死亡率最高。

D.无论是氯喹还是其衍生的羟氯喹,对新冠肺炎病人没有体现其有效性,但也没有产生死亡风险。

来源: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口罩,为呼吸道设防

①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中,“人自为战”最基本、最有效的式器,莫过于口罩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②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病人的飞沫。你知道飞沫的来源吗?

③飞沫主要来源于咳嗽和喷嚏。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把肺中的空气压缩为1米多长的喷射流,携带着3000多个细小液滴,以20多米每秒的度冲开声门,脱口而出。喷嚏则能将4万个细小的液滴,以超过12级飓风的速度猛烈喷涌而出。不仅咳嗽和喷嚏,从高声喧哗到日常呼吸,都能产生大大小小的飞沫。飞沫的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携带着病毒在空气中悬浮、飘散、游荡,远达十余米,长达数小时。

④如何为我们的呼吸道站岗放哨以切断病毒传播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市场上的口罩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预防疫情的主流口罩是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与市场上其它类型的口罩相比,N95口罩防护性更强。它由以聚和聚丙烯为基材的多层无纺布制成,N代表非油性粒物,95则表示过滤0.3米颗粒物不低于95%.飞沫正好在N95口罩的“关照”之下,因此N95口罩就能成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对密切接触者的医护人员来说,N95口罩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卫士。”

⑤但是N95口罩并非所有人所有时刻都适合佩戴。研究表明,佩戴N95口罩时,吸气和呼气的阻力分别增加26%和22%,我们不得不更努力地呼吸,才能维持正常的压力梯度和空气流量。数据显示,连续佩戴N95口罩4小时后,空气交换量减少37%,血氧饱和度降低,能引起疲劳、头疼症状,对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佩戴N95口罩时不可不慎重。我们选择口罩要遵循“完分而不过分”的原则。

⑥与N95口罩相比,医用外科口罩成本更低,舒适性更强,普及程度也更高。它由三层无纺布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虽然没有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标准,但对飞沫和微小颗粒物有很好的阻隔和过滤作用。对于公共场所的日常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应该足够了。

⑦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是其发挥效能的关键。戴口罩前要洗净双手,捏住左右系带挂在耳上,防水层朝外,带有铝条鼻夹的一边朝上,切勿内外反置和上下颠倒。将鼻夹按压到位,拉伸底部盖住下巴,半张脸就在口罩的防护之下了,有效地阻止了手无意间触摸脸部造成的污染。随着呼吸,大量尘埃、飞沫会附着嵌合在纤维中,因此口罩一般4小时就要更换。

⑧2020年春天注定是一段忘的岁月,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慷慨悲歌中,雪片般的口罩也昭示了毎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人们在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人一份关爱,这是我们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薄薄的口罩,也许会在更久的时空里融入我们的文化。(原文有改动)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研究表明”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第⑥⑦段说说选文是从哪两方面介绍医用外科口罩的?

来源: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自从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现代人成了网民,每天在网络中游走,人们接触网络最方便的媒介可能就是智能手机了。智能手机融入人们的生活,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对手机的依赖多了,人似乎更加孤独了。据研究,全世界约有4.2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世卫组织宣布,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障碍”认定为新的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进了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

【材料二】2015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利马耶教授发起了一项关于手机使用的研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手机的潜在动机是应对因“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而产生的焦虑。很多人如果不把拥有的每分每秒都利用上,就会感到焦虑,产生这种焦虑的原因在于,人们难以和自己的思想独处,马里兰大学发起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网络断绝联系的人会被强烈的消亡恐惧感所吞没。研究者要求200名学生连续24小时不使用手机,学生们表示,他们感到自己与世隔离,极为焦虑,烦躁。很多网民也说:当我们断开网络,就似乎错过一切,产生事关自我存在感的焦虑。这也说明网络能触动人类的精神深处,所以人们更要主动克制自己,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生活中可以结合奖惩制度进行自我控制,并转移注意力,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多读有益书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材料三】韩国科学家指出,患有网瘾的年轻人中,66.1%的人患有严重人格障碍,而且网瘾越大,越有可能患人格障碍。吉林大学心理学研究者李丽在对3623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智能手机成瘾会增加冲动,孤独感和其它负面情绪。这说明,智能手机成瘾会损害心理健康。使用智能手机成瘾,会使人脱离现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表现出孤独、抑郁等情绪;同时也造成时间浪费,成瘾者容易迷失自我。研究者也提出,各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工作室,对学生进行手机使用的教育和引导,家长也要多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原文有改动)

(1)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现代人都成了网民,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

B.美国利马耶教授发起的一项研究指出,与网络断绝联系的人会被强烈的消亡恐惧感所吞没。

C.韩国科学家指出,年轻人中,66.1%的人患有严重人格障碍,网瘾越大,越有可能患人格障碍。

D.用智能手机成瘾,会使人脱离现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也造成时间浪费、成瘾者容易迷失自我。

(2)现在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请结合以上材料,提出两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来源: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红树林

①红树林,顾名思义应是“红色的树林”。然而,当人们走进红树林时却发现,这里的树全是绿色的。难道红树林名不副实?其实红树林是外表不红而“心”红。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构成,这些植物的树千里富含单宁一旦表皮破裂,单宁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树就会变成红色。红树林之名便由此而来。

②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湖间难涂上。为了在海浪的袭扰中占有“一席之地”,红树植物练就了许多“独门绝技”。

③红树植物具有动物一样的胎生习性。在春秋两季完成开花结果后,红树植物的果实并不急着落地发芽,而是继续在母树上生长,萌生出胚轴,胚轴成熟后才会离开母树,散落到海滩上,遇到适宜的环境,便会扎根发芽。

④由于生长的海岸环境风浪大,土壤泥泞松且厌氧,为能“立足”,红树植物发育出了功能各异的根系。为抵海浪的冲击,它们从树干基部长出支柱根。支柱根牢牢抓住地面,使红树植物在风浪摧残中屹立不倒。为呼吸到足够的氧气,红树植物“绞尽脑汁”,让部分根出土壤,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提高了的氧气和水分的输送。

⑤为了能在海水中生存,大多数红树植物都拥有“拒盐”的本领。它们的根系通过构建特的“半透膜”体系,将海水中的盐分自动过掉,直接从海水里吸收淡水。还有一些红树植物是通过叶片的分泌腺体,将含盐水液排出体外,待水分蒸发后,叶片上会析出白色的盐晶体,这种现象被称为“泌盐”。

⑥作为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两栖植物”,红树林占全球地表面积极少,看上去很不起眼儿,但它们在生态保护方面却是“多才多艺”。首先,红树林维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孕育了众多蟹类、贝类、螺、昆虫等底栖动物,还有以它为食的鱼虾和鸟类。其次,红树林是抵御灾害的生态屏障,其茂密的树枝和发达的根系能抵台风、海啸、风暴湖。此外,红树林在净化水质、固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⑦如此强大、重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却面临着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的威胁。20年来,我国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强,红树林的面积增加了7000公。且前我国55%的红树林湿地已被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

(摘自网络,有删改)

(1)红树植物有哪些“独门绝技”?

(2)结合第④段加点词语,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3)阅读第⑥段,填写空格,理清说明思路。

(4)第⑦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来源: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成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出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古配合科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成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7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

(1)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字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第②段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为什么?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说明内容。

(5)选出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越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至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义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光”,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请作解释。

(2)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3)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时光 如是 世相 人心

链接材料:

甲: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来源:2019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真的!你的脚,暗中左右你的大脑

徐天地

①傍晚时分的公园,总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人们伴随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昂首挺胸地快步行走,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他们一直走在路上,越走越有力,越走越健康。美国一项长达20年的统计研究显示,一周运动7个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癌罹患率,而最理想的运动就是步行。相关的研究也显示,步行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每天走路30分钟,可以减少50%的糖尿病罹患率。而从日常保健的角度论,经常步行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减轻腰、肩、头部疼痛,还能消除压力、改善睡眠、抗抑郁等。

②这些事实表明,脚的活动对人的健康有真真切切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也会涉及大脑。近一个时期以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脚的活动对人的大脑产生明确影响的证据。

常年弹跳让大脑反应和转换更快

③我们普通人和经常弹跳的运动员相比,大脑反应会存在哪些不同呢?出于好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

④科学家选择了一批篮球、跳高和田径运动员与一般的健康志愿者,对他们分别进行了大脑反应测试。结果显示,与普通人相比,运动员的视力使他们能够更快注意到事物,并能察觉出细微的变化。此外,运动员大脑在不同任务间转换的速度比较快,这表明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摆脱无关信息的干扰,并能控制个人行为,在必要时可以迅速停止行动。

⑤出人意料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女运动员与男运动员在头脑计算和反应速度方面虽然差别不大,但普通女性与普通男性相比,速度就要慢一些。

⑥科学家指出,虽然这种现象可以解读为,投身这些以弹跳为主的体育运动的人,是因为身体协调性和大脑反应两方面先天条件都好,但这种解读并不全面。因为不能否认的是,运动员所受的训练,确实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身体反应能力。如果更保守地说,至少这两个因素兼而有之。

经常跑步能缓解精神疾病

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还发现,跑步运动可以对精神疾病的治愈产生积极影响,至少能够发挥有效缓解的作用。

⑧这个发现是在对儿童多动症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科学家认为,目前对儿童多动症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并不十分安全,因为目前还不知道有这种疾病的儿童自小开始服用药物,将来会对大脑有什么负面影响,因此科学家想尝试运动疗法的效果。科学家先在拥有类似症状的实验大鼠身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经常跑步会减轻这类症状的表现程度,而且相比于雄性鼠,雌性鼠更受益于跑步运动。而接下来在儿童患者身上的实验,也出现了同样的效果。

⑨为什么跑步运动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科学家接下来的研究发现,有一种脑神经营养因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跑步运动能促使这种因子进一步活跃,所以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因此能够有效缓解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⑩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来缓解儿童多动症,也要分人。对于携带一种特殊基因的人,这种治病方法效果就相当好,否则就收效甚微了。

___________

⑪科学家发现,不仅弹跳、跑步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影响,即便是散步也会阻止大脑核心区变小。

⑫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周3次充满活力的散步可以促使记忆中心“海马体”变大。研究人员要求120名55岁至80岁的男性和女性实验对象每周进行3次、每次40分钟的散步。实验开始一年后对实验对象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显示,包括海马体在内的大脑核心区都比未运动前变大了,最多的竟然增长了2%.这一增长相当于大脑年轻了2。而对照组的实验对象在这一年里,只是按照研究人员的要求,日常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伸展运动,但一年后,他们的同一大脑区域不但没有变大,反倒是萎缩了约1.5%。

⑬一般来说,大脑会随年龄增加而萎缩。但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人进入老年阶段,尽管会出现大脑萎缩和认知能力下降,但这种情况并不像我们此前认为的那样不可逆转。任何年龄段的人,也包括老年人,都可以通过散步的形式,来保护和提高大脑的认知能力。

⑭科学家指出,全面研究脚的活动对大脑的影响,不但可以找到预防相关脑疾病的方法,还可以筛选出促进大脑健康、提高智力水平的实用方法。

(选自《新阅读时代》,有改动)

(1)根据文章第⑪﹣⑬段内容,在画线空白处补充小标题。

(2)文章开头描写人们在公园里快步走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第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包括海马体在内的大脑核心区都比未运动前变大了,最多的竟然增长了2%.这一增长相当于大脑年轻了2岁。

(4)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服用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并不十分有效,因此科学家想尝试运动疗法的效果。

B.跑步运动可以对精神疾病的治愈产生积极影响,用这种方法治疗所有儿童多动症效果非常明显。

C.普通女性与普通男性在头脑计算和反应速度方面差别不大。

D.运动员们能够更快注意到事物,并能察觉出细微的变化。

(5)第⑨段中加点词“缓解”可不可以换成“解除”?为什么?

因此能够有效缓解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来源: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惊天“波舞”

①是什么让我们看到了闪烁的群星、翠绿的森林、鲜艳的花朵?是电磁波。是什么让我们在地球的赤道上听到了远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的笑声,看到了他们的笑脸?也是电磁波。电磁波包围在我们四周,荡漾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充斥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②不仅如此,电磁波还在我们身体中颤动,在物体的内部颤动,在行星中颤动,在恒星中颤动。毫不夸张地说,宇宙的浩瀚就是电磁波的浩瀚,没有了电磁波,我们的世界将陷入沉沉的死寂中。

从能跳善舞和所释放能量大小的角度来评价,电磁波应该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里最具能量的杰出“舞蹈家”。尽管不同的电磁波有不同的“舞步跨度”,但整个电磁波家族成员的“飞舞”速度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每小时近30万千米。为了保持整齐划一的家族整体速度,那些跳“小步舞”的成员,就拼命增加“飞舞次数”,相反,那些跳“大步舞”的成员,则主动减少自己的“飞舞次数”。物理学家把电磁波的“舞步跨度”叫做波长,把它们在一定时间里的“飞舞次数”叫做频率,他们喜欢用这两个物理参数来揭示电磁波家族里深藏的秘密。

④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家族中的两个成员,并认真欣赏欣赏它们的惊天“波舞”。

小步舞y射线大显神通

⑤γ射线几乎没有质量,速度接近光速,在所有已知的电磁波中,波长最短、频率最高、能量也最大,其能量是可见光能量的数百倍乃至上万倍!

⑥高能量加上强穿透力,使γ射线成为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恐怖射线。它可以瞬间轻松穿透人体,并与人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能侵蚀生命体内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酶,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现代核武器中的“γ射线弹”就是一种以强γ射线为主要杀伤力量的核弹,其威力要比中子弹大得多,一枚“γ射线弹”如果在阿尔卑斯山上爆炸,其杀伤范围将波及整个欧洲南部,在此范围内暴露的生物会全部死亡。

⑦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γ射线能杀死正常细胞,也能杀死癌细胞,因此我们可以用γ射线作“放疗”,医治恶性肿瘤。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γ射线的穿透能力,在工业上用它作金属探伤,或检查金属板的厚度;在农业上用γ射线适当照射种子,能使农作物增产,还能增强某些作物的抗病能力。

大步舞红外线登场了

⑧红外线又称为热辐射线,简称热辐射。不仅太阳光中有红外线,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即使是冰和雪,因为它们的温度也远远高于绝对零度,所以也在不断地辐射红外线。换句话说,任何“热”的物体虽然不发光但都能辐射红外线。太阳所辐射出的能量中,约有50% 的能量是在红外线区域,而人体既能辐射也能吸收5~30微米的远红外光。

⑨不同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不同,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用电子仪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察知被探测物体的特征。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还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情等。日常工作中,红外线还有很多妙用:消防员可以看到浓烟内发生的情况,司机可以在黑夜安全地驾驶,工兵可以很容易检测到地雷……

⑩红外线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因为容易被物体吸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利用宇宙中星体发射的红外波段来研究宇宙世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红外天文学正在成为天文学的最重要领域之一。至今探测到的红外源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星际尘埃、类星体等。

⑪电磁波家族从γ射线、x射线到紫外线、红外线乃至于微波、无线电波等,可谓“人才济济”,神通广大。科学家们至今仍在努力寻找其他家族成员,相信不远的将来,无处不在的电磁波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加炫目的惊天“波舞”。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除了作诠释,还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出y射线在不同领域中益于人类的应用价值。

(4)作为“流浪地球”中的一员,如果想在茫茫宇宙为人类重新寻找一个家,你可以借助电磁波家族中哪个成员实现这个愿望?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推测的依据。

(5)根据说明文语言特点,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电磁波“能跳善舞”和最具能量的特点。

B.选文第⑤段加点词“已知”限制并强调了Y射线是目前已发现的电磁波中波长最短、频率最高、能量最大的射线,体现出语言准确严密。

C选文第⑧段画线句中“约”字表不确定,说明太阳所辐射出的能量中,在红外线区域的估计有50%表达准确严密。

D.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中的“之一”,准确说明红外天文学正在成为天文学的最重要领域中的唯一一个。

来源:2019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无人物流,未来你的快递将被这样送达

朱娟

①未来,或许你的快递将是全程无人运送的。包裹们从无人仓库“出发”,通过无人驾驶的重卡被迅速运输到分拨中心,然后“坐”上最后一千米无人配送小车,“走”上电梯,来到你的家门前……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位于无人运输最前沿的“黑科技”。

②在物流运輸中,最早实现无人作业的是储存环节﹣无人仓库。京东在华为物流中心的AGC仓库,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到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智能化和无人化。在货物入库、打包等环节,为了更加高效地分拣货物,京东分别使用了2D视觉识别、3D视觉识别以及由视觉技术与红外测距组成的2.5D视觉技术。先进科技的使用使得仓库具有极强的快递处理能力。其日处理订单将超过20万单,而传统的仓库一天的订单处理量只有3万~4。无人仓库是人工仓库效率的4~5倍,并且可以节省90%以上的人工成本。接下来的运输环节将由无人机或无人车来完成。

③通常情况下,无人机和无人车装备有毫米波激光雷达、前后视双目摄像头、环视摄像头、激光雷达、安全网关等多样化的传感器,以及先进的自动驾驶算法和安全防护机制,包括多传感器融合互补、自动驾驶计算单元、车辆线控冗余设计、多自动驾驶系统状态和监控的异常保护。

④目前,顺丰的M﹣TC2无人机M﹣TB1无人机已经可以实现有效的短距离空中运输,其在地面无人运输车上也有布局,短距离的无人快递车解决最后1~3千米的配送问题。与此同时,百度也和苏宁合作了无人运输物流车,用于苏宁小店的及时配送,解决末端配送的问题。

⑤为什么要进行无人物流运输工具的研发?以往我们只能通过导航软件的路线规划避开拥堵路段,但无人物流车和无人机却可以通过更加高效的协同网络,使整体的运输效率及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由于没有了驾驶员,人力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只需要少量维护人员。另外,无人车和无人机可以不间断地工作,使得物流的时间几乎覆盖全天,大幅度提升了运载量。在一些特殊环境,比如在偏远的山村地区等交通不发达的地方,由于人口分布较广、物流密度低,由快递员运输物品是极为不方便且性价比低的

件事情,现在有了无人物流运输工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⑥无人物流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2018年6月18日,京东宣布超重型无人机实验项目正式立项,目标有效載重量将达到40~60吨,飞行距离超过6000千米。该超重无人机可以媲美中国的运﹣20大型无人机,运﹣20大型无人机的最大載重为6吨,里程为7800千米。这样长的里程,已经足以从我国的东北运输到西南,横穿整个中国。乐观来看,在未来15~20年的时间内,我们将有机会见证无人物流时代的到来。我们相信,无人物流会很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选自《探索与发现》,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段落

说明内容

A  

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用途

B  

无人物流发展前景美好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其日处理订单将超过20万单,而传统的仓库一天的订单处理量只有3万~4万。

(3)分析下列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①包裹们从无人仓库“出发”,通过无人驾驶的重卡被迅速运输到分拨中心,然后“坐”上最后一千米无人配送小车,“走”上电梯。

②无人车和无人机可以不间断地工作,使得物流的时间几乎覆盖全天,大幅度提升了运载量。

(4)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无人仓库是人工仓库效率的4~5倍,并且可以节省90%的人工成本。

B.无人物流运送过程中最后1~3千米的配送问题由短距离的无人快递车来解决。

C.我国超重型无人机已经研发成功并在无人物流运输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D.偏远的山村地区,由于人口分布广、物流密度低,不适合使用无人物流运输工具。

(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你认为无人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有哪些优势?设想一下,无人物流的到来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来源: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