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让风为手机发电
杨先碧
①如今,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做很多事情,除了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外,还可以完成网络浏览、社交、游戏等任务。人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电池电量不够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随时“来电”?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吹吹风就可以让手机充电。
②风力可以用来发电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是如何把这一技术用到手机上,则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因为手机本身是一个便携式小电器,为它配备的风力发电机也要很小以便于携带,最好是能附着在手机上。另外,为手机配备的风力发电机要随时放在包包里或衣袋里,因此要十分结实,不能和别的物体一撞就碎。
③要满足以上条件,就需要对手机上的风力发电设施进行创新。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研究人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在手机外壳上粘贴一些扁平化的微型风力发电机。这些风力发电机很小,厚度只有几十微米,几乎不会增加手机的厚度和重量。这些风力发电机直径只有1.8毫米,一个手机外壳上就可以粘贴上百个微型风力发电机。这种微型发电机究竟有多小呢?研究人员说,一粒饱满的米上就可以贴10个这样的发电机。
④一个微型发电机产生的电量微不足道,但是几百个微型发电机一起启动,就可以为手机进行快速充电了。在风力充足的地方,比如电风扇前、户外有风的地方,几分钟就可以为手机充满电。在没有风的地方,也可以挥舞手机,因为挥动就可以产生“人工风”。挥上几分钟,可以用上几小时,这样的劳动还是值得的。
⑤在微型风力发电机的材料选择上,研究人员也费了不少心思。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微型风力发电机采用塑料制造扇叶,这在独立使用的情况下没有什么问题,若是贴在手机上用肯定不行,稍稍一挤压就成了碎片。研究人员尝试了多种材料,最终采用了柔性镍合金。这种材料制成的风力发电机强度和韧性都很好,不怕挤压,不会变形,也不怕强风吹。
⑥研究人员表示,假如此项研究真能成功,微型风力发电机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种发电机可以安装在许多便携式电器上,使它们随时“来电”。还可以安装在一些微型机器人上,方便保持机器人的电量。甚至可以安装在电动汽车上。想象一下,当汽车在道路上奔驰时,密布在汽车外壳上的成千上万个微型风力发电机迎风启动,产生的“涓涓电流”汇聚成“大电流”,这样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就可以自动充电了。但目前,微型风力发电机还在研究之中,要投入日常使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选自科学网2015年2月“科普集锦”,有删改)
第④段说“这样的劳动还是值得的”,结合前文,说说“这样的劳动”具体指什么?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第⑤段“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微型风力发电机采用塑料制造扇叶”一句中,“常见的”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科技改变生活,结合选文,试想有朝一日,微型风力发电机研发成功,可在哪些方面运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西安的冰窖巷
陈嘉瑞
①西安城内的西南角有一条巷子,名叫冰窖巷,因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这条巷子的北面,就有当时官府藏冰的冰窖。那时每到严寒的冬季,官府就开始组织人力采冰藏冰,到了来年夏季,大约是在端午节前后,则开窖用冰,这叫冬藏夏用。
②中国的北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故有冬季藏冰以供来夏使用的条件和习俗。追溯这一风俗,则来历久远。夏朝历书《夏小正》“颁冰”中说:“颁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即说每到三伏天的时候,朝廷就会把藏冰当作珍贵礼物,赏赐给士大夫。颁冰仪式上,朝廷按照官员的级别,把不同分量的冰分给王族、臣僚,分到冰的人都把此当做一种荣耀。白居易在《谢冰状》中说:“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来表特异之恩。”可知那个时候,炎夏能得到藏冰是极少人才有的享受。故而《云仙杂记》中说,唐代时“长安冰雪,至夏日价等金壁。”
③从周朝开始,朝廷专门设立了负责藏冰的官吏,叫“凌人”。以后,历朝历代也都设立专门的官吏来管理藏冰事务。冰窖都建在比较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的稻草和芦苇铺垫,将冰块放在上面以后,再覆盖稻草、锯末、树叶等隔热保温材料,以防融化。储藏好以后,密封窖口,待来年再打开来享用。尽管这样采用了保温措施,到了来年,还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量的三倍。
④古人藏冰,有两大用途,一是夏季消暑;二是在夏天制作冷饮冷食。唐时杨国忠得势,《开元天宝遗事》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逐为山,周围于宴席间。”说他夏天在家里设宴,令匠人用大块的冰块雕成冰山,当作屏风围在宴席四周,冰雪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结果大伏天在里面喝酒都要穿薄棉衣,效果堪比今天之空调。至于宫廷御苑里,炎夏用冰消暑也自然成了皇亲国戚们的一大享受。在饮食上,宫廷夏季设宴时用冰,在周朝时已是常事了。古代的酒都是酒精度很低的原浆酒,夏季温度较高时,会继续发酵进而变酸,所以王公大臣在夏天设宴时饮的酒都要冰镇,也由此,在中国产生了最早的冰制冷饮。隋唐之后,市场上开始有冷饮售卖了。据说元代忽必烈的宫殿里出现了类似冰激凌的冻奶酪,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食品介绍到西方,经过加工改造,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冰激凌。
⑤西安冰窖巷的藏冰,一是来源于渭河,还有绕城的八水,城南的太乙宫,也是采冰的去处。如今的太乙宫天池,夏季还有冰存在。二是在冰窖巷西边的白鹭湾、龙渠湾一带,明清时有一个大水池,每到冬季冰层很厚,正离藏冰的冰窖巷不远,也是冬季藏冰的主要来源之一。到了清末,西安冰窖的使用到了最后一段时间,而后便渐渐废弃了。其中时局、气候的因素都有影响。没有了冰窖之后,冰窖巷的名字却一直保留着。到了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候,冰窖巷曾一度改名为红缨三巷,但到了1972年,又恢复了冰窖巷的原名。如今,这样的一条特色鲜明的巷子,就很有一些文化和历史的色彩了。
本文主要是从西安冰窖巷的               和概况、藏冰的来历习俗、藏冰的方法、藏冰的用途以及西安冰窖巷的                 和发展变迁等方面来进行说明的。
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这些冰窖位置可见,当时冬季采冰的地点很大可能来源于渭河”一句中“很大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冰窖巷的北面,有当时官府藏冰的冰窖。每到冬季采冰藏冰,来年夏季开窖用冰,这叫冬藏夏用。
B.冰窖都建在比较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稻草、锯末、树叶等隔热保温材料铺垫,将冰块放在上面以后,再覆盖新鲜的稻草、芦苇等,以防融化。
C.元代的忽必烈的宫殿里出现了冰激凌样的冻奶酪,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食品介绍到西方,就是现在的冰激凌。
D.没有了冰窖之后,冰窖巷的名字也随之不存在了。到了1972年,又恢复了冰窖巷的原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羊年说羊(节选)
余夫
①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羊与人相伴,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远古时期,羊曾是人们狩猎的对象。后来,人们发现羊性情温顺、繁殖能力较强,就将其驯养。一般人都认为羊是愚蠢的动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羊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聪明得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精明。
②羊病了会自我治疗。科学家发现,如果所吃食物让它们感觉不舒服,出现便秘和胃灼痛,羊就会挑选其他一些可以通便或帮助止痛的食物。也就是说,它们能正确地认出并吃下那些能治病的食物。
③羊有着难以置信的记忆力,能辨认和记住面孔,包括它们同类的面孔和人的面孔,甚至能区分人高兴和愤怒的表情。科学家为羊搭建了一个带有两个门的羊棚,每个门后面各放一个食料槽,这两个门唯一的区别就是上面挂有不同的照片:第一个门上挂着面带微笑的人像或颇感惬意的羊的像;在第二个门上则挂着面带怒容的人像或受惊的羊的像。然后,他们便往羊棚里赶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羊都喜欢进第一个门。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并记住一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它们知道与愤怒的面孔相比,高兴的面孔是什么样的。而且,羊更喜欢人微笑温和的面容,而讨厌发怒、受惊时的表情。
④羊会用声音表达感情,雌羊能辨别它们每只羔羊的声音。这说明,在人听来都是一样的咩咩声,其含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不仅如此,羊的发声特征虽然受到遗传限制,但也可以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形成属于某一个小群体的“口音”。英国科学家在一些羊生下来一周时记录了它们的叫声,随后将这些羊放到不同羊群中喂养,在它们长大一些后再记录它们的叫声。有趣的是,虽然有亲缘关系的羊最初的叫声都很相似,但随着它们在不同的羊群中成长,它们的叫声特征逐渐与所在羊群中其他羊的叫声趋同。也就是说,它们已经慢慢习得了这个小群体的“口音”。这说明,群体生活可以影响羊的发声系统。
⑤羊还能通过连猴子都经常会失败的心理测试。英国科学家在羊的面前依次放置成对的不同颜色的桶,每次有一个桶中盛有食物。然后,他们将食物从一个桶中移入另一个桶中,同时还改变桶的颜色,最后改变桶的形状。但羊不仅认出了不同的颜色组合,并根据颜色组合的不同改变行为,它们还会根据桶的形状的变化改变行为。科学家说,一般只有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能做出这类反应,其他大型动物要做到是很困难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将一群羊放进复杂的迷宫中进行试验,发现它们不仅能够找到走出迷宫的方法,而且走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就越容易。
⑥此外,羊还有非凡的嗅觉。以色列警方已经据此训练出全球第一只专门闻炸弹的“反恐山羊”,其嗅觉灵敏度甚至超过了警犬。这只山羊名叫拉洛莎,是一只两岁的母羊。它对各种炸药的气味非常敏感,与警犬相比,性格乖巧的羊看上去无疑要友善得多。很明显,羊正日渐成为警方的宠儿。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羊的聪明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结合文章第②—⑥段的内容,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⑴       →羊有难以置信的记忆力→              ⑵
→羊能通过连猴子都失败的心理测试→                   ⑶
文章第⑤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指出其中一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和第⑥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
⑵羊正日渐成为警方的宠儿
2015年1月5日,羊年生肖邮票《乙未年》开始全国发行(见右图)。该邮票以绵羊作为造型基础,蕴含着吉祥祝福之意。请你认真观察图示,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说出该邮票两个方面的美好寓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
【材料一】 打哈欠好处
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往往会伸开双臂打一个长的“哈欠”,此时,你的胸腔中会有一种舒适感。你知道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
紧张的学习过程,人体神经系统消耗较多的能量,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平静呼吸不能把体内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引起胸腔沉闷,身体各器官有疲劳感。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就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人的深呼吸运动——打哈欠。
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当人体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时,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这是警告人们大脑和各器官已经疲劳,要我们赶快睡觉,得到休息。早晨起床后往往也哈欠不止,这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各个功能区由抑制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以使大脑皮层进行正常的工作。
【材料二】研究观点
(1)有些人看到身边的人打呵欠,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打呵欠。无疑,在人的感觉和行为中,呵欠是最先被人们发现的有广泛传染性的一种行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牵涉到心理和社会行为,而且有多种解释。
(2)美国心理学家普拉捷克认为,大部分人并不会受打呵欠的传染,只有在那些移情人群中,打呵欠才会传染。所谓移情人群是指那些喜欢将自己假想成他人的人。对这类人的最好解释是,看到别人跌倒,跌倒者有时并不会惊呼或喊痛,反倒是观看者会喊“哎哟”,仿佛跌倒的是自己。
(3)不过,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莫里森除了认为打呵欠的传染性是因为有移情作用外,还与人在进化过程中学会的社会交往有关,甚至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方式。莫里森发现,那些容易同情别人的人打哈欠的几率是那些社交技巧不高的人的3倍,这说明,看到别人打呵欠自己也打呵欠的人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甚至这也是一种搭讪的技巧。
(4)为了证明打哈欠传染的交际功能,莫里森招募了40名心理系学生和40名工程系的学生做一个试验。心理系学生被视为移情者的代表,工程系学生则在条理化分析方面见长,因而不善于移情。第一次试验的结果显示,心理系的学生看见别人打哈欠后自己平均打哈欠5.5次,而工程系学生则平均为1.5次。这说明,移情和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是打哈欠传染的重要原因。
(5)移情和社会交往是否能完全解释打哈欠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呢?显然,人们并非完全认同这样的解释。因为,人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打哈欠的原因。
【材料三】 两种不同的假说
现在公认的观点是,科学研究尚不能解开打哈欠之谜,但是,对于人为什么要打哈欠,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一种认为打哈欠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是,打哈欠却可以刺激大脑,让大脑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很早就起床或晚上熬夜时会经常打哈欠。打一次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此时打哈欠者会闭目塞听,让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放松。因此,这是一种让人在身心上得到短暂休息的最好行为。
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打哈欠是可受大脑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的一种行为,因为尽管打哈欠不由自主,但是,在打哈欠时,一个人可以控制,即不让哈欠自然打完6秒钟,而是可以马上停止打哈欠。另一个原因是,在人的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称为镜像神经元。人在看到某种动作或者听到某种动作的声响时,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因而可促使人们像照镜子一样,模仿刚才那个动作。这种能受意识控制的行为才能被模仿。
这个假说是由研究人员通过做实验提出的。研究人员对此的解释是,只有大脑皮质发达的脊椎动物才有能力辨识哈欠并相互传染。这种行为是复杂的社会行为,由于行为复杂,应当归属大脑的高级意识和智力部门负责。所以,打哈欠和打哈欠能传染是一种受大脑控制的有意识的行为。                        (节选《中学生博览》2015年第2期)
读完全文,你认为打哈欠有什么好处?
阅读【材料二】,说说部分科学家认为打哈欠能够传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第4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末,“因为,人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打哈欠的原因。”一句中的“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对于人为什么要打哈欠,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请你仔细阅读【材料三】,“两种不同的假说”,分析 这两种解释有哪些相互矛盾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鸟 巢
①“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②“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③“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④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国家体育场为什么被称为“鸟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横线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1)整体情况(2)________________(3)特殊材料和结构(4)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    例子:(在原文中用直线画线)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句中加点词语“主要”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请把它探究归纳出来,并从本文中找出一则相应的材料补充在后面。
【材料一】国家体育场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这样的设计既能使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材料二】在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上,网球运动员将可以使用“鹰眼”挑战裁判员的判罚,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引入这一技术。
奥运理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②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③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④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⑤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⑥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⑦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第②节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联系上下文说说“活体指纹”是怎样采集的。写出第⑤节中别人调侃她“被冻得不是‘活体’”的言外之意。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
面, 设想指纹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试举三例,表述要清楚完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坐,你未必会
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如何坐,大有学问。
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 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椅子的高度要合适。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椅子的座面要合适。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有事要与同时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
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B.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C.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D.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B.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C.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D.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分析以下两项做法是否符合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A.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B.文文常常用爷爷书房里高大的桌椅写作业,两只小脚能悬空摆动,她觉得很有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未来网络用灯光
①未来,网络或许是这样的。餐厅、飞机、高铁……无论在哪一个场合,你不用再向服务员询问“这里有没有Wifi?”,只要有灯光的地方,你就可以上网,甚至能够看高清视频。在医院,无论手术室还是住院房,你都能随时上网,不再担心电磁会干扰信号。甚至在无线电波无法很好传播的地方,比如水下,或是潜艇内部,我们也能够保障通讯的流畅。海上的灯塔不再仅仅是闪亮的浮标,它可以发出海域安全程度等信息给远处的轮船,使其能规避风险,安全远航;汽车车灯甚至也能传递信息,提示人们规避种种风险,保障安全出行。 这就是Lifi——可见光通信技术。
② Lifi拥有很多特有的优点:兼具照明、通信和控制功能——具有能耗低、购置设备少等优势;无电磁污染——适用于飞机、医院、工业控制等射频敏感领域;绿色环保、方便快捷——无须无线电频率许可,无须开挖管道的市政许可,便携性强,便于维护,适合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适合水下通信——基于蓝绿光LED灯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可用于水下高带宽通信;具有更大的带宽潜力——未来能够达到每秒几百兆甚至更高的接入速度。Lifi作为一种照明和通信结合的新型模式可以有效推动下一代照明和接入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已成为国内外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    
③回顾Lifi的发展历程,早在2000年,日本研究者就提出并仿真了利用LED照明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近年来,美国关于VLC技术也开展了许多项目,例如2008年10月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VLC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3年10月11日,英国交付了第一台Lifi技术的产品。在这一个领域,中国并没有落后。几乎就在英国做出产品的同一时期,我们团队也研发出了样机,演示了高清视频流传输。就传输速率而言,我们团队在2013年就研发出了3.75Gb/s的离线数据传输速率,这个速率发布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3.4Gb/s。
④目前,限制Lifi系统传输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白光LED有限的调制带宽。另外,从产业发展而言,已有的Wifi、3G等技术都有着相应的成熟的集成芯片,但可见光通信没有任何专业芯片。虽然Lifi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要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新兴领域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⑤发展LED可见光通信技术,不仅为LED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剂强心剂,还可望拉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Lifi可以有效推动下一代照明和接入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已成为欧美国家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
②虽然Lifi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它已经取代Wifi走进千家万户,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Lifi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你觉得Lifi的发展前景如何?请简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走近森林
张志毅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⑧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简要概括森林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借助上文的知识,说说密云水库上游大面积植树造林的原因。
                                                                                     
                                                                                      
材料:1960年,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的华北最大人工湖--密云水库建成时,上游林地面积只有40万亩。50年来密云通过植树造林、爆破造林、飞播造林等多种形式,在库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荒山行动。现在水库上游林地面积已达133万亩,林木覆盖率77.16%,密云水库上游已经成为北京林木面积最大、林木覆盖率最高的地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是谁发明了手机
①“闹铃、打电话、上网、游戏、音乐、视频、电子书……”——手机已经成为你我工作生活中“如影随形”的“玩伴”。国际电信联盟在2013年世界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有68亿手机用户,约占世界71亿总人口的96%,并进一步做出预测——至2014年年底,世界移动通信设备用户数量将超过世界人口总数。人们在“玩手机”、“攀比”手机品牌、系统、像素等时,谁知道哪位科学家发明了手机?
②1973年,马丁·库珀(Martin Coop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蜂窝电话”,被尊称为现代“手机之父”。然而,2008年5月13日,英国《每日邮报》在报道中称,美国人内森·斯塔布菲尔德(Nathan Stubblefield)为手机的首位发明者,维珍移动网创始人查理德·布兰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也说:“内森是手机之父,他的发明是改变世界通信方式的方法之一”,并创建专门网页予以纪念。那么,马丁·库珀和内森·斯塔布菲尔德,谁才是真正的手机之父呢?
③说实话,如果不是从事移动通信行业,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内森和库珀的名字,但他们所带来的影响,一点也不输给爱迪生等人。内森并非专业技术人员,只是美国肯塔基州默里乡下果园的一名普通瓜农,而他研究无线电话的初衷只是为了帮助当地社团能及时和居民取得联系。1902年,内森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并试验成功。六年后,他成功申请了移动电话的专利。不过,内森的电话装置体型可谓大如“垃圾箱盖”,主要是利用磁场将语音或音乐从一部手机传输到另一部手机里。
④而库珀则是一名工程技术员,他于1954年受雇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起初致力于可移动产品的研究,之后一直从事摩托罗拉手机项目的研究。1973年,库珀站在靠近曼哈顿的大街上,向世界展示了“Dyna TAC”——十年之后正式推出第一部名为“Dyna TAC 8000X”的便携式手机。相比于今天的手机,Dyna显得非常笨重而麻烦——身高33cm、体重794g,通话时间为1h,只能存储30个号码,且只有拨打和接通功能。Dyna就是人们称之为“大哥大”“超级脑袋”的“真身”。尽管如此,它的诞生仍旧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无线通信的诞生。
⑤表面看来,二人的发明都能远距离传递信息,其实不然,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⑥内森的发明只是一个无线电话装置,利用磁场才能工作,且磁场覆盖面很小,与现代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完全不一样;库珀的手机则是通过地面基站连接而进行工作,所以更像是现代手机的“先驱”。此外,内森的电话装置没有推向市场,没有实现商业化,而库珀将手机推向了民用,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工作的必备品。所以,称马丁·库珀为“手机之父”更为恰当。
⑦然而,内森的工作价值亦不容否定,他开启了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为后辈研发打下了基础。二人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词“主要”为什么不能删去?
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时间上看,内森发明的无线电话装置远远早于库珀的便捷式手机。
B.内森发明的无线电话装置,为后辈研发手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库珀的Dyna手机是现代手机的“先驱”。库珀是名副其实的“手机之父”。
D.内森和库珀都不是专业研究人员,研究手机的初衷都是为了便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请结合选文第①段内容,写一则劝诫人们合理使用手机的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 “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                                                                        
(2)                                                                      
(3)                                                                          
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新的发电形式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约占整个电力生产的80%)。但是,用这种方式发电,效率很低(只有30~40%),大量的热能被白白浪费掉,并且还带来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 分)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2 分)
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3 分)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8分)
电子药丸:把电脑吃进肚子
①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许多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物副作用,影响器官的健康。能不能开发一种既能治病又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药?这就是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来的电子药丸。
②电子药丸是一种可以口服的、能对胃肠道及相邻组织器官产生节律性电脉冲刺激的胶囊式微处理器。它虽然叫药,但不含有任何药的成分。它不像常规药物那样,服用后在肠胃中溶解吸收产生生物或化学反应,而是在肠胃中不断地发出模拟人体胃肠运动的生物电,规律刺激消化系统的消化管和消化腺来进行治疗,最后随代谢物完整无损地排出。
③电子药丸和普通药丸没什么两样:椭圆形,比常吃的微生物药丸略小。它进入肠胃以后,发出模拟人体运动规律的电脉冲,刺激胃肠道的平滑肌、腺体和神经。不远的将来,如果你的医生给你开了这种药丸的处方,你可能会听到新鲜的说法:“每天吃两个这种内服式‘电脑’,它们会在早上自动给我发‘邮件’。”虽然这些微型设备尚未成为主流,但有些“敢吃螃蟹的人”已经吃下了一些药丸,用它们来监视一系列健康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分享给医生。这些药丸内置有超微传感器和发射器,可以用水或牛奶冲服,之后,它们就会一路进到胃里,并“穿肠过肚”,整个过程都将完好无损。
④电子药丸的电来自于人体生物电。药丸在出厂前调制“备用状态”。口服后在胃肠道与酸碱液等接触,电源自动开启。也就是说,这种产品不需要电池,而是将人体作为电力来源,就像用土豆来点亮灯泡一样。传感器的每一面都增加了镁和铜两种元素,从而利用胃酸获取足够的电力。当这个药丸到达胃的底部时,便会将信息发送到手机应用里。此外,医生还可以据此了解病人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甚至探测病人的运动和休息状态。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请简要说明文章题目的作用。
                                                                               第③段的说明是从哪几个方面对电子药丸进行说明的。
                                                                              
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水道成巴黎景点
程刚
有人说,法兰西是个好打洞的民族,看看巴黎的下水道,你会深信不疑。在繁华的地面以下50米,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地下排水管道总长竟达2347公里,远超过巴黎地铁的规模。巴黎多雨,出门需带伞,但不必担心鞋子会浸湿。2.6万个井盖一开,滔滔雨水顷刻尽无。单论长度不能说明什么,巴黎下水道的宏大是举世无双的。它的平均宽度在3米以上,高度在2米以上,有的地段更加宽敞,宛如宫殿。很多渠段可以行船,两岸有宽约1米的人行便道,可供两人并行。巴黎的下水道里有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用于污水的拦蓄和沉淀;2个电脑控制的污水压力提升厂,它们能加速废水的流动,同时负责大量垃圾和泥沙的清除;11个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来保证经过净化又流回到塞纳河水的质量;50个专门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导流渠。这个庞大的系统每天要处理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同时,巴黎的供水管道也铺设在下水道里,它的触角同样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寸肌肤。几乎所有的通讯管线都规整地匍匐在下水道里,所以巴黎的天空没有密如蛛网的电缆笼罩。此外,城市的采暖、照明、燃气等管线,尽可以在宽大的下水道中轻松铺设,从而避免在地面将城市开肠破肚。有趣的是,国民议会的议员们至今仍利用架设在下水道内、连接议会和官方文件出版社的两条特殊管道,将议会通过的法律用“一股风”“吹”送到出版社付印、出版。这条长达3公里的古老管道传送文件需要3分钟,比起传真和电子邮件来可慢多了,但法国人却乐此不疲。
在巴黎,总共有1300多名下水道维护工,负责下水道各种设施的保养、维护、修理和清洁工作。同时,他们还承担救助落水者,寻找迷失在下水道里的人,打捞失物,灭鼠杀虫,充当导游等工作。他们穿着统一的绿色制服,在世界上最美的“阴沟”里忙碌。
巴黎的下水道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聪明的巴黎人可不会让它沉默于地下,他们将其建成宏大的下水道博物馆和下水道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十多万人。巴黎的下水道里面昼夜灯火辉煌,五光十色。它的砖石结构的四壁牢固平整,地面干净整洁。有人说,其洁净程度可与香榭丽舍大街媲美。下水道里水光潋滟,空气清幽,绝无腥臭异味。每条下水道两侧都贴有许多相关图片,指明路径,恰如地铁站的线路图。每走过一个“驿站”,都有工作人员在游人的门票上盖个戳。排水道两旁还设有一些纪念品商店,它们以实物和照片的形式构成了“下水道博物馆”的展览长廊。如今,地下空间也是巴黎文化与创意的聚集之处,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诸如电影院、酒吧、水族馆、闭路电视等大众娱乐设施都纷纷到地下世界安营扎寨。
巴黎下水道既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法国独特艺术和文化的混合体,是现代巴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一个完全不同,却又能与巴黎美丽市景相媲美的全新的、充满艺术与文化的世界。巴黎下水道堪称所有城市下水道的典范。“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如今成了巴黎所有旅行指南推荐的必游景点之一。
(选自《知识之窗》2011年2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判断下面句子中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城市的保暖、照明、燃气等管线,尽可以在宽大的下水道中轻松铺设,从而避免在地面将城开膛破肚。
下面句子中“阴沟”一词加引号有何用意?
他们穿着统一的绿色制服,在世界最美的“阴沟”里忙碌。
文章最后一段称巴黎下水道是”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可以把它换成题目吗?为什么?
文中说“巴黎多雨,出门需带伞,不必担心鞋子会浸湿”,而近年来一到夏季大雨爆发,中国许多大城市就被水淹,网友戏称“到北京看海,来成都划船”,对此,你有何感想?(要求:或感情深入、或说理清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生产塑料
①如今利用玉米或者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所制成的“聚乳酸”塑料,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制造的塑料比较,利用植物制造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而且在60℃左右就会变形。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这种材料至今难以普及。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非常看好聚乳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植物作为原料,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献。
②聚乳酸是一种在地球环境下容易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所谓“容易被生物分解”,就是说这种塑料不久就会被微生物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废物再生利用,如何处理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始终是困惑着人们的难题。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
③某公司在2005年1月推出了一种其外壳使用了聚乳酸的笔记本电脑。据该公司的发言人介绍,这种聚乳酸是用玉米制成的,由于在其中掺入了一种叫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保证了这种新材料具有同传统的塑料外壳一样的耐热性。
④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十分看重聚乳酸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被分解和吸收的生物特性,因此,对它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用研究。例如,如果把聚乳酸用作医治骨折的结合材料,那么,随着断处的愈合,聚乳酸会逐渐被分解,最终完全消失。而且,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它们被代谢后排出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目前,这种聚乳酸已经被制成医疗器具,用于医疗实践中。
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什么“人们非常看好聚乳酸”所制成的塑料?
                                                                               
“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献”一句中,“有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