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

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选段,回答7~10题。(共13分)
①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②……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和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用翅膀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以为除了上述声音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用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睹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振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它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的说知道某些方法,但它笃信还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③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法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选文选自《智慧的灵光》,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智慧经验。
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
作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为何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结合具体内容探究选文在说明事理上的两个主要特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面粉增白剂的废存之争》一文,回答12-14题。(10分)
①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在面粉加工过程中,小麦的糊粉层所含的类胡萝卜素要远比麦心胚乳内的含量高得多,导致色泽不佳。添加了增白剂后,可以氧化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提高面粉的白度,使得面粉加工设备水平不再成为影响面粉色泽的唯一因素,因此可以使小麦在加工同一等级面粉方面相对提高了出粉率,这既能提高面粉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对增加了粮食产量。与此同时,刚刚生产加工出来的面粉,需要经过“熟化”过程才能具备最佳口感。过氧化苯甲酰还是面粉加工的熟化剂,如果不添加过氧化苯甲酰,面粉的自然“熟化”过程可能需要增加十几天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②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之争已持续了20多年,一方是以卫生部为代表的“主存派”,一方是以国家粮食局为代表的“主废派”。“主存派”认为,迄今为止,医学研究没有证实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可以给人体造成明确的损害。“主废派”认为,过氧化苯甲酰毕竟属于化学品,若过量使用会影响人体健康。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禁止在糕点、饼干等食品中添加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酰在人体内的主要的代谢产物是苯甲酸,而糕点、饼干的主要原料正是面粉。
③研究表明,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增白效果在80mg/kg~100mg/kg以上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国家标准限定在60mg/kg。目前国内有面粉加工企业近4万家,在消费者以面粉的“白”作为其质量评判尺度时,致使不少小型面粉加工企业悄悄提高了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更有不良商人往增白剂里添加致命性更强的石灰粉来提高面粉的白度。虽然有人认为,增白剂是一只替罪羊。但即使是替罪羊,如果能去除,也是对食品安全加了一道保险。
④任何化学品的安全性都以剂量为前提,过氧化苯甲酰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对人的皮肤、上呼吸道有确切的刺激性和致敏性。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以过氧化苯甲酰40毫克涂抹于小鼠皮肤后,存在促进恶性肿瘤发生的倾向。但是应当看到,迄今为止过氧化苯甲酰的任何危害效应,其接触剂量都远远超过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剂量。消费者选购面粉时,不应以颜色白作为评判优劣标准,选择颜色较黑的全麦面粉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阅读第①段,概括在面粉加工中加入增白剂的作用?(分点答,3分)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⑴请说出第②段中“主存派”和“主废派”争论的焦点在哪里?
⑵第③段为什么有人将面粉增白剂称为“替罪羊”。
阅读本文,给你带来哪些思考?(至少说出两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语文综合性学习。(9分)
今年,某市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某校九(1)班“自由呼吸”科普兴趣小组的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PM2.5科普宣传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请阅读其中两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二】

地区
南京
无锡
常州]
某市
徐州
淮安
盐城
连云港
PM2.5日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56
64
36
50
77
83[
93
99
备注:按国家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低于该数值的为良好;本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城市空气PM2.5等试运行监测数据平台”。

 
2012年5月29日江苏省部分城市空气PM2.5监测数据(24小时平均数据)
材料一介绍了有关PM2.5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3分)
材料一划线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分)
阅读材料二,请简要分析某市5月29日空气PM2.5状况,并得出结论。(2分)
“自由呼吸”小组成员林洁的爸爸打算在周末带全家到郊外“自驾游”,林洁想劝爸爸不开车,全家骑自行车去。请你以林洁的口吻,并运用上面材料的相关知识来劝说爸爸。(2分)
林洁说:“爸爸,我们还是骑自行车去吧,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2分)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请简要概括“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
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说起作用。
画线句中的“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最后一段说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你能否再举一列或设想一下我们能怎样利用浅层地温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2分)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①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
②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
③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首先,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所谓雾是指亩分之百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是水蒸气成雾需要相对湿度达到400%,否则,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浓雾。细颗粒物却可以在较少的水汽中“大展宏图”。大气中的相对湿度甚至不需要达到100%,细颗粒物就能“造雾”。而发生在高空的霾,“造雾”能力更强,如果大气当中还有大量人为硫酸盐、铵盐、硝酸铵、有机酸盐等,就更容易使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膨胀,从而导致天空灰蒙蒙一片。
④细颗粒物可长途“奔袭”。10年来,科学家设置了多个采样点,从西部的新疆一直到东海,每个季度进行采样,共采集了近2万个样品,并进行全面实验分析,最终揭示了我国严重灰霾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众所周知,我国有二大沙尘源区,分别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还有蒙古的戈壁。这些沙尘在传输途中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导致了硝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正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⑤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范围内电厂的脱硫脱硝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推进,可是为什么大气环境却没有转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细颗粒物大大增加的首要原因,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比如,目前上海机动车数量估计在500万辆左右,北京更是达到了600万辆,其他中小城市也正上演着堵车大片。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的比重已经跟工厂排放接近。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排放标准的有法不依,已经严重伤害到了中国的大气环境。
⑥量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肺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很多气溶胶上附着有病毒、细菌,对公共卫生也会有很大影响,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与此有密切关联。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任意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文中“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和“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
文中说明造成雾霾漫天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
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什么?
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蚕到死丝方尽
我国蚕业生产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用蚕丝生产的精美丝绸,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许多国家,因而人们把我国称为“丝国”。
蚕丝是一种高级纤维,蚕就是生产这种高级纤维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从养蚕季节来说,有春蚕、夏蚕、秋蚕之分。在我国一般蚕区中,春蚕占的比重最大。
春天,大地苏醒,万木吐绿。这时候,蚕也破卵而出,开始了新的生活。蚕吃的是桑叶,睡的是竹匾,献出却是晶亮闪光的丝。它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只有四十几天,却一刻也不停息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直到吐完最后一段丝,才停止自己的奋斗。 
蚕刚从卵孵化出来时,跟蚂蚁一般大小,所以又叫“蚁蚕”。吃了几天桑叶以后便迅速长大,有时一夜之间就能长几分。然后就开始“睡眠”。一天后,醒来的小蚕已经蜕去旧皮,换上了新装。接着,它又使劲地吃起桑叶来,逐渐长大,然后又“睡眠”,蜕皮。要这样连续四次,才能发育成熟,人们因蚕吃了睡,睡了吃,把它比作是出生不久的婴儿,亲切地叫它“蚕宝宝”。你不要认为这是蚕在偷懒,在坐享清福,其实,它是在吃吃睡睡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为以后吐丝、结茧做准备。
蚕的一生四次蜕皮,虽然都是在“睡眠”的时候进行的,但体内并不平静。昆虫学家早已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时候,蚕的脑激素,脑激素促使体内有关的腺体分泌出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的作用是使蚕蜕皮后尽量保持幼虫的样子;蜕皮激素的功能却使幼蚕加速成熟。脑激素和这两种激素在蚕的体内互相制约,共同来调节蚕的生长和发育。到了第四次蜕皮之前,蚕的体内保幼激素的分泌大大减少,蜕皮激素的机能又显著加强,这时候,蚕才发育成熟,它的身体已经长到二寸来长了。
蚕的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桑叶含有水、蛋白质和糖类、脂肪等成分。蚕吃进桑叶,经过消化,吸收了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营养物质,形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是绢丝腺里的胶状液体。当蚕老熟时,就吐出这种液体,形成细丝。蚕就是用这种细丝围绕身体,结成了茧。所以蚕丝不同于麻纤维,而是一种动物蛋白质,它完全是由蚕的生命化成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诗句是蚕的一生生动的写照。一条野蚕可以吐丝一二百米,而一条家蚕却可以吐丝3000米以上。如果把14000条家蚕吐出的丝连接起来,就能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圈儿。你看这小小的蚕,难道不是世界上的一宝吗?当你看到那细致精美、色彩缤纷的绫罗绸缎的时候,你会为这小小的蚕所创造的奇迹发出惊叹,而它们却只是默默无闻地辛苦一辈子,并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人类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本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文章第四段加点词“有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文的标题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说出用诗句作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蚕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更是奉献的一生,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免费的救命药
卢晓菲 译
⑴这是一种神奇药物,身体里也许没有一个器官不受它影响。对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来说,这种药物都是可以免费得到的,吃不吃,吃多少,都完全取决于你。
⑵这种神奇的药物到底是什么?就是身体运动。人类天生是好动的,但是环境已经改变了,生活方式让我们变得不爱运动。
⑶我们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1935年,当全球的人口总数只有20亿出头的时候,估计1500万人患有Ⅱ型糖尿病;到了2010年,全球人口总数是那时的三倍多,患糖尿病的人口却大幅上升到2.2亿,预计2025年更将增加至3亿人。
⑸一项针对超过5万名男性和女性的研究表明心肺功能不好是早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研究中发现,16%的死亡由心肺功能不好引起,超过了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导致的死亡总和,也是吸烟导致的死亡的两倍。
⑹科学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好消息,是我们还能为此做一些改善。
⑺专家建议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舞蹈或者园艺,抑或是75分钟更为剧烈的运动,比如骑车、跑步或者游泳,可以减少40%由心脏病导致的早亡,效果跟服用他汀类药物大致相同。运动能使心脏病风险减少30%至50%。
⑻运动也能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干净,帮助摧毁那些最危险的脂肪。运动可以改变血液中一种叫做三酸甘油酯的脂肪微粒的结构,让酶在它们堵塞血管前更容易地将其破坏掉。很多循环系统的风险来自于这些脂肪颗粒,像是肠内产生的乳糜微粒,或是肝脏中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越大,越容易被酶分解,而研究表明运动能令这些脂肪颗粒体积增大约四分之一。
⑼每周中等强度的运动量能够使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降低58%,预防效果是广泛用于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的两倍。
⑽遵照以上推荐的每周运动量,能够让女性罹患乳腺癌风险减少一半,也能让肠癌风险降低大概60%。这跟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所产生的预防效果相当。
⑾运动是怎样产生这些效果尚不清楚——不仅因为癌症的出现和发展涉及很多因素,包括通常说的性激素的不平衡,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的能力,以及遗传因子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等。然而,一些线索已经出现。运动降低了体重,而体重是已知的更年期乳腺癌的风险因素。
⑿跟运动者相比,不运动的人有更多结肠隐窝异常的迹象——结肠隐窝是结肠内壁的凹陷处,它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不运动的志愿者的隐窝里分裂细胞的数量有增加,这些细胞还会爬到隐窝内壁高处,在那里它们有可能发展成癌前息肉。
⒀运动刺激细胞寻求额外的能量来燃烧掉不需要的垃圾,包括那些可能引发癌症的错误或者突变的DNA。此外,莱文发现脑细胞也有同样的机制,表明运动可能有助于预防痴呆神经退行性疾病。
⒁运动还可能提升智力和记忆力。科学家发现使用跑轮的老鼠每天跑步,一个月之后海马体内的神经元增加了一倍到两倍。海马体是大脑里对记忆至关重要的部分。即使最温和的运动量增加也能够将记忆力提高15%至20%。
⒂运动带来的好处不仅局限于成年人。青春期的孩子通过运动也有更大的海马体。
⒃现在,想象你得到了一种药丸能够有如此好的效果,你难道不打算吃么?
(选自《读者》2013年第5期,有删改)
文章7—15段介绍了运动的各种益处,                         、降低Ⅱ型糖尿病患病率、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运动的志愿者的隐窝里分裂细胞的数量有增加,这些细胞还会爬到隐窝内壁高处,在那里它们有可能发展成癌前息肉。”句中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4段划线句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青春期的孩子通过运动也有更大的海马体。”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何种启示?你认为应怎样做到学习与锻炼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用类文本阅读
大地的震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拼合”起来的。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据测定,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20千米。
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也就是说,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是6级地震的约1000倍。
按照震级的大小又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超微震,震级小于1,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人们也不能感觉;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人们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
由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一种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另一种叫陷落地震,这种地震是由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动。再一种是由于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地震,叫人工地震。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地震产生的根源在地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都有一些微观和宏观的征兆。比如,大地震发生以前地形会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也会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也会有异常的反应。有时,地震出现之前,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
现在,我国各地都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站,观测、记录、分析各种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数据。但是,地震测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目前还是个世界难题,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准确预报地震这个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
下列不属于决定地震破坏力大小因素的一项是(   )
A.地震的破坏力与震源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浅,破坏力越大。
B.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破坏力越大。
C.地震的破坏力与地质构造有关,构造越复杂,破坏力越大。
地震的破坏力与烈度有关,烈度越强,破坏力越大。
13.下面是依据本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进行的分类,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人是否有感觉,可分为无感地震和有感地震。
B.根据震级和烈度的大小,可分为9个震级和12级烈度。
C.根据是否有人为因素,可分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D.根据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和非构造地震。

国外极少数支持“藏独”的人别有用心地说四川汶川地震是“对中国人的报应”,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极大愤慨。请运用上文介绍的知识,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驳斥的话。
链接一:我国的地震活动十分频繁。三千多年来有记录的地震就有近万次,其中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破坏性地震有两千多次。而汶川正处于板块断裂带上。
链接二: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惨烈的大地震,仅上世纪就有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7.5级大地震,1923年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还有1960年的智利特大地震和1985年的墨西哥大地震,都造成了惊天的灾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比特币是什么
2009年,一个名叫中本聪的神秘黑客率先提出了“比特币”这个概念,并描述了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创造一种“秘密货币”的方法——比特币不由某家公司或某个央行发行,也不与任何现实货币挂钩,却可以用来购买现实世界中的物品和服务。
这位黑客不是在写科幻小说。很快,这种虚拟货币就出现并开始被交易了。
只要你有电脑,你就能发行比特币。形象地说,比特币是由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计算机“挖矿”而得的。如果你想要获得比特币,只需要安装一个挖矿软件,你的计算机就开始进行大量运算,这就是“挖矿”了。
而所谓的“挖矿”,意思就是解题。比特币系统会不断地给玩家的计算机提供所谓的“苦力题”——即毫无捷径可循,全靠卖苦力死算的题目。谁先做出就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新货币——相当于发行了这一数量的货币。然后你可以保留这些货币,或者卖掉,换取现金。
不管用哪一台电脑挖矿,在比特币诞生初期都很容易获得50个比特币。而现在,随着参与“挖矿”的人越来越多,即使安装了挖矿软件,也找不到挖矿的界面了。现在的“矿工”一般都通过特殊方法,组成矿工行会,大家一起挖。
一开始,1美元可以买1309.03比特币。然而,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1比特币的价值已经远远大于100美元了,这种涨幅是任何投资产品都无法相比的。
因此,比特币发烧友越来越多,不仅出现了希望出售祖宅以换取比特币的疯狂粉丝,甚至还有人喊出了比特币是“全球经济最后的避险天堂”。这样的口号虽然夸张, 却也是因为比特币的存在本身便颇为科幻——它不由任何政府、企业或银行创办,没有规则,却可以真实交易,是全世界最安全的一种货币。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原理类似于现在的迅雷下载。这样的传输意味着整个网络便是比特币的支付系统,它并不需要像其他虚拟货币一样有一个支付中心。因此,只要互联网还存在,可以说你手里的比特币就是安全的。
比特币是有限的,具有极强的稀缺性。根据算法规定,该货币系统的发行速度会越来越慢,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之内。所以,通货膨胀这种事对比特币系统来说是不存在的。
比特币还有其它特点:无法追踪、不用纳税、交易成本极低等,所以比特币还有幸成为了走私、洗钱与非法交易的最佳工具——没错,在互联网时代,“赃款”可能不再是黑色行李箱里的整捆美元,而是一些存在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只需轻轻点动鼠标便能完成交易。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比较安全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弱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⑥——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
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
①微信是一款以智能手机终端为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正处于互联网的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即时网络时代,微信具有“语音短信”“免费”“移动”“便捷”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②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微信用户的重要来源是网民,而我国网民数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网络使用时间延长。即时网络时代,用户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延长了网络使用时间。网民数量的增长,体现出微信潜在市场的广阔;网民在线对间的延长,表明潜在用户消费能力的增强。
③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微信涉及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等方式。好友间传播,是指通过微信互相添加为好友的用户之间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一般而言,数量仅限几百人。朋友圈传播,是指微信用户在增加了朋友圈插件后,可通过手机接收到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动态,也可通过手机拍照发送到朋友圈。传播范围跟自己的好友数量相关。信息接收,是指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端,可以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接收来自腾讯网站推送的新闻广播、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来自腾讯微博更新的信息,并向自己的好友转发。但是,腾讯系统在传播信息上有所限制,每天只发送两条新闻。
④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这一点决定了微信在产品功能上也做出了限制信息分享的功能限制,导致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第一,限制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微信信息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微信目前没有设置向圈外转发的功能,因而无法形成微博式长链条的多级传播,难以形成圈子与圈子之间的传播。第二,降低信息积累,增加信息溯源难度。微信以聊天为主。积累信息的深度不如微博。相比微博而言,微信无法对信息进行搜索和量化分析。第三,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微信也注重了私密性,设计上更尊重个人意志。例如微信上QQ空间及腾讯微博的分享按钮都是默认关闭的,朋友圈的照片没有分享的功能等。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17期,有删改)
根据文意,文章第二段说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的理由有哪些?
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说说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近期,姐姐成了“微信控”,“晒”、“刷”不断。她说:“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果不看一眼,总觉得少点什么。”请你根据下文的链接材料对她加以劝说。
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余昌的《神奇的腹语》。
①今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中,台湾腹语大师刘成表演的《空空拜年》,再次引起了大家对腹语的兴趣与好奇。那么,腹语是真的吗?它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②其实,腹语术是一门十分古老的技艺,据说起源于古埃及,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腹语的记载,常被称为“肚仙”,用来做迷信骗人的把戏。在西方中世纪,很多腹语术家被认为是掌握“邪术”而遭受迫害。公元850年,康士坦丁堡大主教福提斯宣布,腹语“是藏在人胃里的魔鬼,是只配住在粪坑里的邪魔”。近代以来,腹语术在国外重新流行,鼎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被频繁地运用在广播和电视里。而对中国人来说,最有名的腹语者大约要算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段延庆。
③正如刘成在春晚后接受采访所说,“一般大家都以为腹语是用肚子说话,其实真正说话的还是嘴巴”。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张春秀曾对腹语发声做过专门研究,她说:“我们平时说话用舌、齿、唇共同运动,通过口腔共鸣来完成发音过程。其实人的发音器官不止这些,而且比想像复杂得多。人类发音器官的整个装置像一架乐器,大致分三个部分:动力系统——肺,发音体——喉头和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实践证明,用嘴说话不是唯一的说话方式,但它却是最省力、最便捷的一种方法。而腹语只不过是另一种说话的方式而已,腹语是用腹式呼吸为基础,在舌肌和腹肌的共同协助之下,以嘴唇不动(不是绝对不动)的形式用丹田气息打在声带上造成声带震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另外一个人在说话的感觉,作出了腹语的效果。它仅仅是一种发音技巧,不是一种特异功能。”
④几乎所有人都能在嘴唇没有明显动作的情况下发出A、E、I、O、U这些元音,但在同样的情况下发出B、P、M、S、V这样的辅音却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一个正常说话的人要把舌头放平,让声音从上面传出来。但腹语术家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舌头要高高地拱起来,让声音斜着从鼻腔传出去。
⑤科普作家郭正谊曾表示,学腹语并不难,只要倒吸气发音,或者强把话音往下咽就行。开始有些不习惯,慢慢就会掌握窍门,发音也由唔唔声变清楚些了。如果持之以恒练习下去,也许你也能当一把“肚仙”。
(选自2014年2月12日《北京日报》,题目为编者所加)
本文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第②段中为什么要提及腹语术被当成是迷信、邪术的事?
结合第③段,用下定义的形式解释腹语是怎样的一种发音方式。
作者说腹语“不是凡人能够做到”,又说“学腹语并不难”,是否矛盾?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小题。(共8分)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⑴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⑵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颗粒。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是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⑷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据测定,北京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⑸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⑹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这三个长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⑺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从           、消亡、           三个方面介绍负氧离子的知识。
第⑶段中加点的“研究表明”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⑹段举三个“长寿村”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
要增加我们校园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两项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酸碱食物与健康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一天吃的食物以酸味为多,碱味食物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倒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此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归属“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物”。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归属“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物”,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物。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均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治机制虽然紧密而有用,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要是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物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耗损骨骼中的钙仓储,导致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松散、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态,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令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4分)
这些元素归属“成碱元素”。
②长期如此,便会过多耗损骨骼中的钙仓储,导致钙的加快流失。
根据第二段的文意,简要解释为什么酸味极强的柠檬是“碱性食品”。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作用? (4分)
①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均衡。
②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
你认为造成人体生理上酸碱平衡失调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请根据文意和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简要回答。
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总吃很多的鱼肉海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