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
①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一些新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②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③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与此同时,日本科技人员还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④现在,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亦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气调保鲜与一般保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通过调节果品蔬菜储藏室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四个参数,满足不同品种生存需要的最低氧气含量,调节果蔬品种的代谢量,保持果蔬品种营养,延长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
⑤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化发展。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运输用气调车,销售有气调周转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及。
本文介绍了三种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请根据文中提示,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利用一些新技术来保障食品的新鲜和纯正 B.用渗透了矿物浓缩液的吸水纸袋保鲜
C.用混合了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的薄膜保鲜 D.气调保鲜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气调保鲜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
B.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C.气调保鲜技术在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本文从保鲜材料和保鲜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国家为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去掉后对文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
B.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
C.苹果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保鲜时间比恒温保鲜高出2倍。
D.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有关扬州双博馆的介绍,完成题目。
扬州双博馆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馆内藏品丰富、门类齐全、地方特色鲜明,尤以两汉、明清文物著称。现馆藏文物3万余件。有汉代漆器、玉器、铜器、陶器、中晚唐的瓷器以及以扬州八怪为主的清代书画等,其中霁蓝釉白龙梅瓶是元代文物,价值连城。每到周末,双博馆内游人如织。
星期天,你想和同学去双博馆参观,妈妈要你在家复习功课,你怎么和妈妈说?(3分
如果以“双博馆内游人如织”做下联,请你用扬州某景点名称开头对一个上联。
上联:                下联:双博馆内游人如织
一个好的博物馆就是一部好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16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在其小说《格列佛游记》中就曾数次提到中国,你知道小说提到了中国的哪些方面吗?请至少写两点。
上面划线句子使用了那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椅子改变中国文化》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来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唐代中期,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分餐制也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巨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⑤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第①段划线句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 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
                                                                          
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两种并说明其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这段说明文字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2)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选段。
①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②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4分)
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短文。
一只唱歌跑调的鲸鱼
肖 如
在太平洋北部的海域里,当海洋生物学家在分析美国海军跟踪潜艇的记录时,意外捕捉到一段低沉、重复的与人类了解的鲸鱼的规律相同的声音。从声音分析,这是一头须鲸。
因为身处一片无尽的深蓝中,须鲸们没有灵敏的嗅觉,但它们会“千里传音”。如今,已知的海洋中鲸目有两大类:一种是靠牙齿吃饭。以捕食为生的齿鲸亚目,如抹香鲸、虎鲸(逆戟鲸)、海豚等;另一类是靠嘴里梳子一样的鲸须吃饭。以滤食为生的须鲸亚目,如蓝鲸、灰鲸等。齿鲸们通过头上的鼻孔“哼”出各种声音,从短促的叽喳声到超声波,它们精于回波定位的捕食之道。而须鲸们的取食方式使它们没有精确回波定位的需求,它们也不哼超声波,而是通过喉部唱出低沉的歌。全世界不同海域的须鲸,都有属于自己群体的独特歌声。
因为须鲸的喉部并没有声带一样的结构,所以人类至今还不能确知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科学家开始追踪这只唱歌的须鲸。在追踪它十二年之后,人们可以确切地知道它平均每天旅行47千米,却无法知道它旅行的目的地。它的行踪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毫无头绪,但它又从不留恋某处,也从不长期驻足某地。这么多年来,它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孤独状态,独自闷头在海里游来游去。它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不属于任何族群。
后来,科学家终于找出了这头鲸孤独的原因。原来它歌声的频率很特别。鲸鱼们相互联系的频率一般是15~25赫兹,而它的频率是52赫兹(50~52赫兹的频率类似男低音的最低声部,或略高于大号的最低音)。它不属于人类已经记录过的任何一群鲸。所以,它发出的信号严重跑调,同伴们永远也接收不到。虽然这么多年它一直在歌唱,然而在同伴们的眼里,它就像是个哑巴。
再后来,科学家又发现,这只鲸鱼的音频其实和海豚相同,所以它掌握的是一门外语。但可惜的是,由于海域的不同,就算海豚接收到这种频率,它们也没办法立刻见面。于是,蓝色的海洋成了这只鲸鱼上演独角戏的舞台,它独自在广阔的水域旅行,自己给自己唱歌,只有自己懂自己的感觉。
其实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孤单但是却一直在找寻和自己频率一样的人。孤独感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与世界接不上轨,与他人断了联系……还好一切只是暂时,当在不同波段的人群中寻找到那个与自己频率一样的人,孤独感会瞬间消失。
而今,这只鲸鱼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从发现这只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它的频率也在渐渐降低。如果有一天,它遇见一只唱歌同样跑调的鲸鱼,会不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呢?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4期)
标题说这是“一只唱歌跑调的鲸鱼”,读完文章后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科学家又发现,这只鲸鱼的音频其实和海豚相同,所以它掌握的是一门外语
文章结尾说“如果有一天,它遇见一只唱歌同样跑调的鲸鱼,会不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呢?”你认为这只鲸鱼会幸福吗?为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细菌和病毒  ( 14分)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
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
种子的“新家”——太空育种
①太空育种就是将植物种子或枝芽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多种宇宙射线、大交变磁场和短期过载等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获得高品质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档次。
②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太空水稻出现了大穗、大粒、优质、高产的新品系。如经太空诱变育种培育出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株高降低14厘米,生长期缩短13天,增产5%~10%;太空小麦培育出矮杆、早熟、抗倒伏、抗病害、蛋白质含量高的丰产类型;太空青椒枝叶粗壮,果大肉厚,免疫力强,单果量350~600克,单季亩产3500~4000千克,最高可达5000公斤,比普通青椒增产20%~30%;太空番茄长势尤为喜人,株高茎粗,比常规番茄增产15%以上;太空西瓜的显著特点是含糖量达13%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增多,纤维少,个头大,吃起来沙甜可口。
③地面上普通的青椒、番茄、西瓜,上太空转一圈回来,就摇身一变换了模样,很多人都有些不放心,这些东西能吃吗?安全吗?
④专家普遍认为,太空育种并没有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之产生变异,作为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以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太空中宇宙射线的辐射较强,这是植物发生基因变异的重要条件之一。
⑤目前,人工辐射育种中的辐射剂量只是国际食品安全辐射剂量的几十分之一,而太空中的辐射剂量还不到辐射育种辐射剂量的百分之一。宇宙射线引起的基因变异经常会让人想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作物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而培育出的新品种,如转基因大豆是将非大豆植物甚至动物、微生物的基因导入大豆而产生的变异。而太空育种则是让作物的种子自身发生变异,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                      
(摘自《青少年科普故事总动员》本文有删改)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B.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C.太空育种让作物的种子自身发生变异,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
D.太空育种中,种子产生突变后的效果主要和在太空中接受辐射的剂量多少、时间长短有关。

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应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4分)
第③段提到:“很多人都有些不放心,这些东西能吃吗?安全吗?”根据第④⑤段的解释,请你在第⑤段画横线的地方为之补写一个结论。(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6-7题。
被造就的虚拟偶像
汪琳
①日前,广西男孩郭阳受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2012初音未来大感谢祭”演唱会,2012年2月,他为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创作的歌曲《月西江》因超高流行度,已经以专辑形式在日本发售。
②初音未来(初音ミク)是一款著名的虚拟女性歌手软件,通常所说的虚拟偶像香初音未来是对这款软件的人格化,2007年夏天,日本Crypton公司创造了这个永远16岁、留着淡绿色长马尾的女孩,公司从500个声音样本中选择了藤田咲的声音,藤田用了两天时间,录下日本语的基础发音五十音图,一个有着透明感的少女形象,与听起来“清醒而可爱”的声音结合,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由此诞生,她的名字充满寓意“初音”意味着“第一次的声音”;“ミク”汉字写作“未来”,象征着将来音乐的可能性。
③“2012初音未来大感谢祭”演唱会时虚拟偶像初音未来举办的第四场演唱会,演唱会中使用了3D全息透明屏幕,这种投影屏幕具有全息图像的特点。初音未来淡绿色的影像,投射在空气中,展示灵动的舞姿,她可以突然来到你身边,坐在你旁边唱歌,这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现在,这个虚拟偶像正在风靡世界。
④印有初音未来的音乐软件,到2009年10月共卖出50000套,至今,初音未来在日本音乐软件市场的占有率依旧排名第一,在世界范围内,爱好者们以初音未来为音源创作的歌曲多达几十万首。即使你不是“动漫迷”,不是“技术宅”,从未听说过她的名字,你也一定听过她那首被广为翻唱的《甩葱歌》。
⑤虚拟偶像有最完美的外形,永远不会衰老,没有绯闻,黑历史,是最理想化的偶像。从技术创新来看,“全息投影”是虚拟偶像演唱会的最大突破。不过,比全息投影技术更 重要的是互联网文化中的开放与分享。
⑥数以万计的业余创曲者用初音未来进行创作,他们把自己写的歌曲、设计的插画、制作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包括郭阳在内,已有10名作曲者创作的歌曲,因为超高的流行度在日本出版专辑。原本仅仅是一款音乐软件的初音未来,在倡导共创精神的网络时代,成为激励年轻人自主学习、自 主创作的动力。
⑦一个从词曲、插画、3D模型、印刷到专辑制作的创作链出现了。他们为初音未来写歌,对她注入感情,他们用想象力让初音未来的造型推陈出新,他们用爱和智慧集体创造了初音未来。初音未来实际是没有生命的,但因为有这么多人爱她才赋予她生命。这解释了初音未来成为大众偶像的原因:无人永生,但也许我们可以创造出用剩余人类精神世界的虚拟偶像。
请根据文章的第②段,向大家介绍初音未来。                                 
结合全文,分析虚拟偶像初音未来风靡世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
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⑶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⑷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⑸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⑹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⑺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⑻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⑼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⑽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在文段中用”/”划出本段的层次
苏州园林池沼安排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句游览者“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和作用?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的“大多”用得准确?说明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
太空“流浪汉”
①2月 15日发生在俄罗斯的一幕,让人们顿时感受到了天外不速之客的威胁——一块燃烧的陨石拖着长长的火球,坠落在乌拉尔山脉东麓的车里雅宾斯克州萨特卡市附近。美国媒体报道称,它在空中爆炸的威力为广岛原子弹的30倍。陨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到达地面后,击碎了无数居民家里的玻璃,导致当地近1200人受伤。比这更让人焦心的是,这一次太空“流浪汉”的袭击居然毫无征兆,人类更无预警。
②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太空“流浪汉”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大部分可能来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受到火星、木星的影响,它们自身的轨道会渐渐产生偏离,日积月累就可能闯入地球的一亩三分地。当然,这也可能是慧星带给地球的礼物。每当慧星靠近太阳时,便会抛洒出很多流星体。受到其它天体引力的影响,它们会慢慢扩散开来,在慧星轨道上形成一条尘埃带。而当地球穿过这条尘埃带时,这些流星体便会落入地球的怀抱中。此外,一些陨石还可能是近邻的“火星人”或“月球人”。当大型的陨石与火星或月球发生剧烈撞击时,火星或月球的碎片将被溅射到太空,最终被抛向地球。那么,此次撞击俄罗斯的这块陨石到底从哪里来?据初步判断,它从太阳的方向飞来。
③如今我们拥有各种高科技,天文设备也日益精准,那么,对于太空“流浪汉”的袭击事故,为何没有提前预报?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太小了,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度来探测。朱进表示,小行星来袭的预报与所处轨道、季节等因素有关,也跟这颗小行星是否从太阳方向飞来有关。“太阳出来,它也跟着出来,太阳下山,它也跟着下山,我们观测不到它。”
④据美国“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的天文学家估计,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它们四处闲逛,说不定其中的哪一个外太空“流浪汉”就会心血来潮造访地球,一旦真的闯进家门,可能是人类难以承受的灾害。
⑤那么,太空“流浪汉’如何防?俄罗斯科学院天文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巴格罗夫在接受“俄罗斯之声”采访时称,向太空发射小型望远镜是使地球免受陨石撞击的唯一办法。而对近地小天体进行监控之后,对于那些可能袭击地球并伤害人类的天体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虽然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但是科学家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用激光技术阻击袭击地球的陨星。为此,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菲利普·鲁宾提出开发“太阳能定向阻击小行星”系统的构想。该系统的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化为激光束,用于改变冲向地球的小行星或营星的运行轨迹,对于那些可能很快就会冲向地面的流星,则用激光束直接用蒸发的方式将之摧毁。
陨石袭击俄罗斯引起了人们的哪些疑问?
                                                                                    
本文以“太空‘流浪汉”’为标题有何好处?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
                                                                                    
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特点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选文相关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流星是太空中的“流浪汉”,大多居无定所,出入难料,甚至可能已经到了你面前你还浑然不知,因此它们往往会对飞船和航天员造成伤害。
材料二: 1908年 6月对日,一颗陨石撞击了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爆炸的能量相当于1000倍广岛原子弹爆炸,广袤原野里超过1250平方公里内的6000万棵树被焚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研究发现,至少有30%以上的生物种类是靠合作共生来实现进化的。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
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                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 
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从文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有两种主要形式,它们是什么?
列举文中所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好处。
许多说明文的语言都是平实说明,但这篇文章的语言却有生动的特点,请举出一个句子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                                 、意义与影响。
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    )处最合适。
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
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2分)
海光
①海上过夜的人们,常有机会欣赏绚丽的海光。海光,是海洋生物发出光亮的自然现象。有趣的是,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从细菌到鱼类,从小虾到乌贼,都有这种发光的代表。
②细菌小得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面貌,可是它却出人意外地利用呼吸氧气的机会,借助这一生理反应,放散出蓝绿色的光彩。科学家把发光细菌收集在一个瓶子里,挂到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的光学大厅里,把整个大厅照得通亮!这一奇特的“细菌灯”使参加博览会的人们目瞪口呆。
③比较高级的发光生物,采用细胞外发光。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发光时,将这些东西排泄到海水里,把海水“染成”浅蓝色的“发光水”。小虾中的磷虾,身上有十来个发光器,可以受它自己的指挥,随意发光,可向不同的方向照射。试想,一尾磷虾点十盏灯,几百几千尾磷虾的灯火齐明,那不正如银河里的繁星在闪耀着异彩吗!
④海洋生物发光,有的是它们呼吸时产生能量释放的现象,如细菌;有的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如小磷虾、糠虾等,个子小,体力弱,没抵敌武器,只好突然发光把敌人照得“眼花缭乱”,自己抓住良机逃之天夭。
⑤有的生物发光,是为了给自己照明,寻找食物,同时也引诱喜欢光亮的生物游拢过来,捕而食之。比如,生活在海底的安康鱼,头大似钟,口大如斗。头顶上有一根由背鳍的鳍条演化而成的“钓竿”,伸到头部前面来。“钓竿”末端是发光器,能发出诱惑力很强的光芒。附近的鱼儿经不起这种引诱,满以为是“一盘美餐”,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来,只见安康将“钓竿”往嘴边一抽,倒霉的鱼儿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吸进去。
⑥还有一些生物把发光作为引诱异性的信号。如发光多毛类动物中的裂虫等,在性成熟时,每逢风和气暖,月儿当空,雌的先破门而出,从海底缓缓升上水面,一路施放火球。雄的早就睁大眼睛窥视着上面水层,一见火球升起,知道是伴侣在召唤,便争先恐后冲上去,举行“灯光婚礼”。
⑦海洋生物发出的光,热量消耗少,发光效率高。日光灯、霓虹灯、高压水银灯、电视机的荧光屏、手表上的荧光字码盘等等,都是受到海洋生物发光的启示研制出来的。
(选文有改动)
选文②-③段介绍海洋生物发光的两种方式,
一是________                      
二是________                                 
请简要概括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6分)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严密,由此说一说“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一句中“特殊”的表达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