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Ⅱ

那些将小水珠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

①说起莲,古今中外赞美之辞最负盛名的大概就数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不仅极具文学价值,同时,还提及了一种科学现象,那就是荷叶所具有的自清洁效应。这一效应最早发现于荷叶表面,因此也得名为“荷叶效应”。

②荷叶表面对水非常憎恶,在物理化学中,这一特性被称为“超疏水性”。水落荷叶,水滴会被弹开,散落四周,即使是极小的水珠,未被弹开的,也都是些圆滚滚的小球,不会趴下变扁,更不可能铺展开来化为水膜;也正由于此,荷叶表面既不染淤泥,又不易沾惹灰尘﹣﹣浮尘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这种神奇的现象,来源于荷叶表面的特殊结构﹣﹣荷叶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蜡质乳突。荷叶表面每一个上皮细胞都会长出一个乳突,这些乳突仅有几个微米大,比我们的头发丝还细。再放大看,每个乳突表面还都充满着纳米级的小纤毛,这些多级分形的微纳结构会吸附空气,当水珠滴在荷叶上面的时候,由于强大的表面张力,水会被这层气膜托起来而无法接触其本身。同时,这些结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从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来看,苹果、葡萄表面有层白蒙蒙的生物蜡,在清洗水果的时候常会感觉到打滑,这便是蜡质的“功劳”。蜡质本身就是疏水的,源自于其本身的组成﹣﹣非极性有机分子与极性的水分子极性相异,故难以亲和。

④荷塘里,就在莲的旁边,还生活着一群不怎么起眼的小虫子,它们叫水黾,也有人管它们叫水蚊子、水蜘蛛等等。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能在水面上跳跃,乃至生活,就算是狂风暴雨也难奈它们何。这么一种吃喝拉撤睡乃至繁殖都在水面进行的小虫子,也是玩超疏水的行家里手。它们腿上密集排列着微米级刚毛,刚毛表面是一道道周期排列的纳米沟壑,形成像荷叶一样能吸附空气的结构,使其与水完全隔离。由此,它们便具有强大的超疏水腿,能轻易漂浮于水面。

⑤玫瑰花瓣表面也表现出了超疏水的特性,尽管玫瑰花表面对水也很厌恶,却又能粘上水珠,若即若离,藕断丝连。这不同于荷叶表面的低粘附﹣﹣水滴极易滑落,而是另一种疏的状态,是一种高粘附的超疏水。我们看到粘上露水的玫瑰花,无论是倒扣着,或是直立着,表面的水总会粘在上面。当然了,粘着的大都是一个个小水球,倘若是荷叶的话,这些小球早就东奔西跑,不知所终了。这也和玫瑰花瓣表面的微纳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的纳米级小乳突,却不见了四散枝叉的纳米级纤毛,而是一个个小褶皱,这些由表面圆滑的褶皱堆叠起来的小乳突似乎在向水珠轻声诉说着自己的友善。

⑥有疏也就有亲,与超疏水性对应的,便是超亲水性,这种能力意味着材料表面对水是亲和的。紫花琉璃草、泥炭藓和天鹅絨竹竽等植物具有超亲水的叶片,水滴落在其表面,会迅速铺展成一层薄薄的平整的水膜,甚至被吸进叶片中,就像海绵汲取水分一样。它们的叶片表面大多具有微米级的孔道或沟槽,海绵状的微纳结构造就了它们对水的强大亲和力,恨不得将水一分一毫都搓碎揉进自己的骨髓里。

⑦类似这些将水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还有千千万万,历经漫漫岁月长河的洗礼,它们根据各自生存的需求,进化出了这些有趣又神奇的本领,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伟大。

(1)通读全文,文章主要说明了某些生物具有的    的原理。

(2)阅读第③段,概括荷叶具有“荷叶效应”的原因。

(3)有人说,将④⑤两段顺序调换,按先植物后动物的顺序说明,更有条理性。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来源: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

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总储量高达2.5万万亿立方米,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储量的两倍,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③按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可燃冰是海洋微生物和海底油气在海洋板块作用下的产物。因为占地球2/3的生命是由生活在海床下微生物构成的,那里没有氧气,一片黑暗,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

④可燃冰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日本、加拿大和美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美国的可燃冰蕴藏量为9600万亿立方米,是国内传统天然气储量的200倍,丰厚的利润自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可燃冰延迟开发的原因

⑤时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阿波罗计划”时,NASA的燃料专家正在苦寻可以替代液氧的质量更轻、热值更大的燃料。因为体型庞大的“土星”火箭进入太空后,最多时每秒需消耗13吨燃料,极大地压缩了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得知可燃冰的存在后,美国科学家兴奋不已,立刻确定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力以赴地投入分析研究。

⑥对可燃冰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他们迟迟没有进行后续开采动作。有人猜测,美国人重点进行理论研究,因为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星际旅行时,开发其他星球上甲烷水合物,用作飞船能源,在即将到来的星际大开发中确保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其实,情况远非那么简单。就在各国科学家纷纷建议政府投资开发可燃冰,以解煤炭、石油等能源告罄之虞时,美国科学家却告诫世人审慎开发可燃冰,因为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释放到大气中,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⑦目前,科学界对可燃冰开发有两种观点:以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认为,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应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⑧远在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一种突然降临的灾害,短时间内毁灭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格雷沃里认为是海底积存的巨量的甲烷发生爆炸,导致气候温度骤然上升,泛滥至地面的大火消耗了大气中的氧,所以多数地球生物相继毙命,甚至包括很多鱼类。他估计,北冰洋可能是今后甲烷水合物泛滥的导火索。因为那里可燃冰大多在浅海,并且得益于低温而非高压,所以一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

⑨另一种观点是,可燃冰就像陆地的森林,生生息息,自有规律,即使作用于自然,也不是很严重的,完全不必杞人忧天。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海洋地质学教授海格尔。

⑩海格尔说可燃冰的变迁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即使有甲烷溢出,也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足以影响气候。他做过观察试验,发现有相当多的可燃冰会自行溶解在海水里,而没有释放出来。这充分说明,可燃冰释放的甲烷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一环﹣﹣海水里的需氧菌会消耗甲烷,而进入大气的部分却是甲烷消费者释放的二氧化碳。

(船舷《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1)选文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海底大量微生物不停造甲烷→    →长时间高压低温形成可燃冰。

(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A.美国之所以没有开发可燃冰是因为可燃冰会加剧温室效应,如果可燃冰释放到大气中,即使极少,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B.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温低压作用下的特殊产物。

C.用可燃冰作燃料比液氧热值更大,质量更轻,可减少火箭运载负荷。

D.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4)怎样理解“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这句话?

来源: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机器人做手术越来越靠谱

     最近,一位名叫比利•惠特克的英国少年接受手术,摆脱了长达7年的癫痫病痛。医生让机器人钻入他的大脑,通过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找出引起癫痫发作的部分,医生将病灶切除。这个手术被称为立体定向脑电,已经有过成功的案例。

    不仅如此,机器人还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手术中大展拳脚。一台“手术医生”机器人,必须知道“要做什么”,并能规划“如何去做”。这就需要一套高效、稳定的微电子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传感器和机电设备。

    软硬件环境可以说是医疗机器人的大脑,它与家用台式电脑的工作原理类似。不过,医疗机器人往往是基于Unix或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开发的,以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同时,医疗机器人的中央处理器功率不会很大,否则就得配个风扇、扯个电源线在人体内横冲直撞了。这种低功耗、高稳定性的设计需求,恰巧与移动电子设备殊途同归。而移动电子设备近些年的发展,为医疗机器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传感器通常是指一切物理、化学的感知仪器,比较常见的是压力传感器、视频采集装置、溶液成分检测单元。传感器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眼睛”收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作出决策,而决策的最终实现者机电设备就是医疗机器人的手。它一般以高聚塑料为外壳,耐酸耐碱,不易在体内留下有毒物质,并且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操纵精度,完成精密的外科手术任务。在这套系统中,人工智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能辅助医生完善医疗计划,遇到突发问题时还能自动采取应急措施,降低风险。

    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医疗机器人是“达芬奇”系统。医生只需坐在显示屏前,操纵控制杆,便能完成手术。它的最大特点是“缩放”,主刀医生可以通过调节缩放比例,改变手动操纵和实际移动的尺度比例,从而实现超精细外科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美中不足的是,一个病人需要为这种手术支付昂贵的设备费用。

医疗机器人的优势不言而喻。纵使最出色的外科医生,由于手部血管随着心跳有节律的颤动,都无法保证手术器械的完全稳定,而这一劣势被医疗机器人高精度的机电结构所补偿。医疗机器人还具有微创性,一个小的机电设备往往只需要2厘米的创口,甚至口服就可以进入人体,从而极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加快了术后愈合的时间。此外,医疗机器人还可远程操作,只要连接网络,主刀医师无需与患者碰面,即可远程操纵机器人完成手术,极大地减少了医生和患者的时间成本。

    事实上,除了医疗机器人,越来越多神通广大的机器人不断问世,比如机器人厨师,又比如人工智能创意总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未来,机器人可能无处不在,并将为人类带来莫大的福祉。

(1)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4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5段加点词语“目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医疗机器人是“达•芬奇”系统。

(4)阅读选文第6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医疗机器人具有哪些优势。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医疗机器人正常运行需要一套由软硬件环境、传感器和机电设备构成的高效、稳定的微电子系统。

B.医疗机器人的软硬件环境与家用台式电脑的工作原理类似,而其低功耗、高稳定性的系统设计需求,恰巧与移动电子设备殊途同归。

C.在医疗机器人的微电子系统中,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完善医疗计划,遇到突发问题时自动采取应急措施,避免风险。

D.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广阔,除了医疗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不断问世,可能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人类造福。

来源:2016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在早晨冒汗

①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莱,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来。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植物“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汗珠”,体积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汗珠”、第四滴“汗珠”,滴滴答答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睛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水。被移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

⑥说来也奇怪,许多植物的“汗水”里竟然含有特定物质。如白桦、棕榈树含糖,一般通过“排汗”的方式来排出,这些“汗水”香甜味美,早在远古时就被人们用来酿酒、熬糖。

⑦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著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完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伤……

⑧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7期)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

(2)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3)选文④⑤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4)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8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面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成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

(1)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  的许多曲调,用  来说唱,以  为伴奏乐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

B.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

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

(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

来源: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

②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③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道: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其实这是一个陷阱。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

④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

⑤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个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但是,他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他说:“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

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

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

﹣﹣选自《科学之友》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①对象  

②特征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主要”能否删掉?为什么?

(4)第④段和第⑤段都讲了休息方式,有什么不同?

④段  

⑤段  

来源:2017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一代飞船

①跟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飞船"长征5B"(俗称"胖五")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以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舒适、智能、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新一代飞船身高近 9 米,最胖的腰围处约 4.5 米,体重超过 20 吨。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③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新一代飞船由两舱构成,其中返回舱是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负责提供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两个较小的舱之间往返,而新一代的返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求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④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外衣"是耐烧蚀的新型轻质放热材料,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

(原载《光明日报》2020年5月14日作者张蕾、代振莹,有删改)

(1)新一代飞船和神舟飞船相比,在功能和技术上有哪些进步?简要列出三条。

(2)科普作品既要准确,又要有趣。以第②段划线句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两点的?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科普作品不仅以知授人,还以情感人。读完本文,在"知"方面有何收获,在"情"方面有何触动?各用一句话表达,每句不超过20字。

来源: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调好你的“食物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部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④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⑤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节食会造成饮食紊乱,食量反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容易发胖。

⑥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研宄发现,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⑦总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选文有改动)

(1)第①段从“生物钟”写起有什么好处?

(2)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从文中看,调好“食物钟”需要坚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则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汽车上的光学

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最近,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

②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依我们看来,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理。

③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

④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⑤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横竖条纹式的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这对于照亮路面是很有益的。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机看清了两旁建筑,岂不是一举两得。

⑥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原因是挡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对不反光。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混乱。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

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

⑧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

(1)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依次概括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

  ——②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③  ——④反光镜的镜面选择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文中将汽车头灯的灯罩与手电筒的灯罩进行比较,说明了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

B.选文笫③段中加点字“一般”指大部分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C.选文的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突出其使用材料的不同特征,逐一介绍,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D.科学在于应用,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这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值得肯定。

来源: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势利"的大脑

岑嵘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贾母让刘姥姥尝一尝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天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②这时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的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③假如你无意间吃到这道菜,它会好吃吗?从油炸到鸡汤煨制,再到封存,茄子可能早已经成了黏腻的糊,而这层糊再包裹上坚硬的干果,这样的口感,恐怕称不上美味。刘姥姥对这道菜评价也很一般:"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④但是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介绍再去吃这道菜,味道还会一样吗?

⑤加州理工大学希尔克•普拉曼斯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位志愿者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并用扫描仪观察志愿者大脑的活动。

⑥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志愿者一旦得知葡萄酒品质很高,价格很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哪怕这种酒其实是低价葡萄酒。

⑦同时普拉曼斯教授发现,一旦志愿者得知葡萄酒价格昂贵,大脑扫描仪就会发现其内侧前额皮质活动增强,也就是说不管这酒是不是真的昂贵,也不管志愿者原本是不是喜欢这种酒,此时大脑都会让志愿者产生明显的愉悦感。

⑧杜克大学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研究者向志愿者介绍一种新药"维拉多尼",并告知在临床试验中92%以上的人服用10分钟内疼痛会显著减轻,止痛效果持续8小时。

⑨志愿者手腕被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击,并让他们记录下疼痛强度,这时再让他们服用"维拉多尼",15分钟后继续接受电击,并再次记下疼痛强度。

⑩这个实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当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时,几乎所有人都声称该药降低了疼痛。而另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时,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而事实上,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

⑪乌尔辛纳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一个小型自由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报考,校长并没有降低学费,反而将学费增加了近20%,但是新生人数却因此增加了35%。通过变身为一所"昂责的艺术学院",乌尔辛纳斯学院向未来的"顾客"表明,它也是一所精英学校。价格重塑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识。

⑫我们的大脑相当"势利",仅凭知道一件物品是昂贵的,即使它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也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的体验。正因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

⑬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这番话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不得是这个味儿。"此时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因为对金钱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味蕾。

(选自2020.12.4《今晚报》)

【注释】茄鲞(xiǎng):一种菜肴。

(1)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

(2)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

(3)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渐盛,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③⑤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

(3)说说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 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绵、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

(2)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C.

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

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来源: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下列各题。

互联网安全吗?

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地把自己的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离不开网络,但是互联网安全吗?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互联网都瘫痪了,会发生什么情况?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丹尼•希里斯曾忧心忡忡地呼吁人们充分考虑互联网崩溃的可能性和后果,"互联网变化之快让人难以想象,只消一小时,一切都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赞成希里斯意见的人大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焦虑。


互联网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健壮"

其实想把整个互联网弄瘫痪并没那么简单,互联网的"结实"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这和它本身的结构有关。互联网并不存在一个"总开关"。它的核心设施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包括解析域名的根域名服务器,连接各大洲的海底电缆,还有储存、管理和分发海量信息的超级数据中心,日常的网络服务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些重要节点来运行的。重要节点之间也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指挥运行的。比方说,全球共有13组504台根域

名服务器,遍布世界各国。这些服务器又互相支持,并行运转,即使其中一台损坏,互联网也能在其他服务器的支持下继续运转下去。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10月发生的一场黑客攻击,当时瘫痪了13组根域名服务器中的9组,但互联网并未因此彻底瘫痪。在攻击结束之后,网络迅速恢复了正常。事件结束之后,全球各地的根域名服务器迅速加强了免疫措施。和十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互联网对黑客来说更难攻破。

这种通过重要节点运转的网络被称作"无尺度网络",它的结构其实和人类大脑或人际关系的结构非常相似。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无尺度网络"中,除非将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即便大量地删除节点,网络的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


用物理方法能彻底摧毁互联网吗

还真有可能。攻击计划的第一步是切断互联网通讯的基础海底电缆。这些电缆承担了

95%以上的网络传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不过,想要阻断全球信息传输,你必须把目前正在使用的285条电缆都斩断才行。

下一步,摧毁根域名服务器,如果你能跨越重重安保措施,将这些服务器摧毁的话,就等于给了互联网"致命一击"。

最后,你要做的是攻击全球数据中心,首选的打击对象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超级数据中心,它们出故障会导致所属区域大片网络瘫痪。

如果你完成了以上步骤,你已经让全球99%的互联网瘫痪了。不过,鉴于互联网的超强修复能力,上述步骤最好同步完成,也就是说,不消耗规模惊人的人力物力来发动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计划的。如果爆发了这样规模的全球战争,可能在互联网被彻底摧毁之前,人类文明就已经崩溃了。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失后会怎样显然已经不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2,有删改)

链接一:

我们有各种各样应对互联网瘫痪的备用方案,一种可行的方案是改变信息传递结构,网状网络就是这样一种新技术,在这种网络中,每个设备都能利用蓝牙、电信通道等连接邻近的节点,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组成独立的局域网,也可通过其中一个节点与互联网相通,哪怕真的断网,也不必恐慌。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就已经是个足以媲美互联网的超级网络。我们通过互联网能够做的事,借助人际网络照样能够完成,只不过速度和效率要差得多了。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互联网上的内容会一直存在吗?互联网现有的机制,就是用新信息冲刷旧信息,将"新"的价值放大,"老"的价值弱化。互联网还没有建立"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系统,美国的学者悲观地认为,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料"会随着网站的关闭和内容的删除而消失,它们称之为"21世纪的数字黑洞"。很多现在看来平常但却具有历史价值的片段,将会随着互联网的变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此,英国数个图书馆联手开展一项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互联网上的内容保存下来。杂志、图书、文学、新闻、评论、学术论文等内容,都会被收集存底,以便供历史研究使用。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绵羊墙"是西方各种黑客大会或安全大会上经常出现的趣味活动。在体验区中,组织者设置了专门的钓鱼WIFI,你的手机如果接入此WIFI,就会被人通过钓鱼页面盗取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这些信息会展示在"绵羊墙"上。此举旨在警示手机用户,不要随意登录陌生的 WIFI,一旦登录,就可能被轻易盗取资料。因此,除了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外,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摘自网络,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互联网发展变化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人们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忧心忡忡。

B.

互联网的核心设施分布全球各国,网络服务大部分是由超级数据中心独立完成的。

C.

互联网并非完全坚不可破,使用物理方法切断传输通信海底电缆可彻底摧毁它。

D.

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变迁会让很多"历史资料"消失,造成"21世纪的数字黑洞"。

(2)下列对材料中"无尺度网络"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支持"无尺度网络"运转的多个重要节点,它们并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控制的。

B.

"无尺度网络"和人际关系在结构上类似,这种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健壮"。

C.

除非将"无尺度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

D.

2002年10月黑客攻击的典型事例,是为了充分说明"无尺度网络"极其脆弱。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依赖网络,越来越深地把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需要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

B.

人们要想用物理方法让互联网彻底瘫痪,在目前看来,只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C.

"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取代"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系统,成为各国关注重点。

D.

如果随意地使用手机登录陌生WIFI,我们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将可能被盗取。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些电缆承担了95%以上的网络传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

(5)请分别概括以上材料中谈及的几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网络安全问题?你将如何应对?

来源: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问题。

①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守护着华夏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医有三大基本治疗方法:灸熨、针刺和汤药。所谓灸熨,即艾灸法和药物热敷法;针刺则是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汤药就是用水煎服的中药。不管是艾灸还是针刺,中医的治疗方法都坚持阴阳平衡的原理。

②中医学理论发源于先秦。精气、五行和阴阳三大学说,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则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事物对立的两面。阴阳平衡是最佳状态,A遇到此消彼长的情况,B需要通过艾灸、针刺或汤药来调和。精气、五行和阴阳三者构成了中医关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也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③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与西医推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医疗理念要求医生辨证施治,在医治时把握辨病位、辨病因、辨病机等原则。历史上,名医华佗给两个同样头疼发热的病人开出了截然相反的药方,就是这种方法的最佳诠释。

④传统中医众多理念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在西医风行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

【注】①证:同“症”。

(选自《月读》,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的“千百年来”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2)请在第②段A、B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得上下句意思连贯。

A:  

B:  

(3)为什么传统中医能够“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如何更好的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流地飞翔。

(2)第五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分类别

C.举例子,打比方

D.列数字,作比较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4)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7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