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说明文阅读: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研究发现,至少有30%以上的生物种类是靠合作共生来实现进化的。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
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                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 
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从文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有两种主要形式,它们是什么?
列举文中所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好处。
许多说明文的语言都是平实说明,但这篇文章的语言却有生动的特点,请举出一个句子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文段一
①读“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对以下两个特点印象最为深刻:首先是惊人的想象力与预见性。潜水艇的发明者Lake就是受《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激励,《云之帆》则激发了现代直升机之父雷克尔斯基的灵感。其次是科学精神。凡尔纳的想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资料和科学考证的基础上。如创作《从地球到月球》之前,他反复测算发射太空船的弹道,甚至还向教高等数学的堂兄请教。所以他笔下的情节尽管非常离奇,却总能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
②目前关于科幻小说的特点和功能,主要有如下看法:科幻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将文学与科学完美结合,就像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所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科幻小说从科学中开发故事资源,但它无法承担科学传播的重任,因为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科学在文学中的一种映像和变形;科幻小说的主要特点不是文学性,而是创造性的科学幻想、对未来可能性的探讨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警示;将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和理论通过科幻小说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会传播,对文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③科普作品与科幻小说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和理念。科普作品有以下特点: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所述内容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可以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以增加可读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需要明确指出, 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二者。
文段二
①经济学中有个卖鞋的段子:一个岛上的住民从不穿鞋,都光着脚,聪明的卖鞋人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科普”也是如此。大多数公众都还光着脚丫,只要将好的科普作品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会愿意穿上科学的鞋子。
②2008年起,公益科普团体“科学松鼠会”开始用充满创意和好玩的方式传播科学,其理念“让科学流行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他们致力于“建设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使“科学有意思”。在他们看来,科学就像坚果,内核美味而有营养,外壳却难以剥开,“松鼠们”的工作就是剥开科学的坚果,将“果仁”带给大家。近年来,松鼠会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相比较而言,传统科普虽然也讲趣味性,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科普的趣味性呢?下面几个例子,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③“科幻中的科学”,这个题目就很有趣吧?我国物理学家李淼的《〈三体〉中的物理学》首发式场面火爆。借粉丝无数的科幻小说来讲物理学,仅听书名,便令人生出一睹为快之心。一些科普讲座,结合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幻小说代表作,如凡尔纳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讲述书中涉及到的冶金学、爆破学、工程学、水力学、动植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广受读者欢迎。而翻开科学松鼠会的图书,登陆松鼠会网站浏览最新文章,你会发现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屡用不鲜,如《我的酸奶我做主》、《五行蔬菜忽悠汤》、《汗、很汗、瀑布汗》、《蟑螂,何止是“小强”》、《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的关系》等等,又如《网络神兽的现实生活》,从网民杜撰的“草泥马”这种虚拟动物煞有介事地谈到一种南美骆驼,很容易让年轻人产生共鸣。
④“新民科学咖啡馆”已成为上海文化界一道特别的风景。该活动的组织者结合社会热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听众在咖啡的清香中互动交流,碰撞思考,这种平等、轻松的气氛,让科技显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科学家走下讲台,与公众仿佛朋友聊天一般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无疑将激发公众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
⑤发端于英国的“名声实验室”竞赛,意在培养青年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科学传播能力。它的主要评估标准之一是“幽默感的运用”。一个富于幽默感的科学家,更容易与公众沟通。若幽默运用得当,可令科普作品或科普活动趣味盎然、收效显著。每年在哈佛大学举办颁奖仪式的“搞笑诺贝尔奖”,堪称科学与幽默相结合的典范。它通过“使人先发笑后思考”来引发公众关注科学,同时对勉励青年学子投身科学事业、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作用巨大。2000年因“磁悬浮青蛙”获搞笑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10年后因异想天开的石墨烯制取方法荣膺正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搞笑诺贝尔奖绝非单纯搞笑。
⑥霍金是大师级的科学家,也是善于讲故事的优秀科普作家。他在新著《大设计》的《何为实在》一章中,有个“鱼缸里的金鱼视角”的例子。金鱼透过弧形的鱼缸玻璃观察世界,它眼中的宇宙被扭曲了,但对它来说是真实的。那么,自以为正在掌握宇宙规律的人类,所看到的一切是否真实?这个譬喻很巧妙,颇有几分庄周梦蝶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味,发人深省。由此可见,善用形象的譬喻(打比方),能显著提高表达效果,增强科普作品的可读性。譬喻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要求使用者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背景知识,这也是对我们的科普作家提出的高期望。
⑦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结合流行文化、  ①     ②    ③   ,是提高科普趣味性的几种方式。科普自身的大众化性质,意味着它是最需要讲究“收视率”和“票房”的。希望未来科普成为一个产业,希望未来能够出现一些走在路上就能被人认出来的科学明星,让他们为公众绘出壮丽的宇宙云图,带领公众远离蒙昧,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说说它们的写作意图分别是什么。
两个文段均举《海底两万里》为例,请你说说作者举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说说下面材料主要体现了科普作品的哪些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原子本身的体积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它的直径小于四十亿分之一英寸,如果把原子一个接一个的排成一直线,要排成相当于本页的厚度,则需要上百万个原子。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它在原子中央的位置,就好比一颗钻石埋藏在一堆棉絮之中。虽然原子核半径约只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所具有的质量却为整个原子质量的99.9%。原子核里面有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中的两种。另一种为电子,位于原子核外面。事实上,原子核与电子的距离,在比例上相当于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好几倍;就好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般,电子被一种电性引力所维系住,以飞快的速度无休止地绕核旋转。尽管电子只占有不到整个原子千分之一的质量,几乎可以说它的存在好像是一种原子附属物,但却又像是经过刻意的安排使它成为赋予原子一切基本个性的主宰。
科普作品的四个特点,可以将科普作品与其他作品依次区分开来。按照四个特点的次序与其他作品进行区分,正确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①科幻作品          ②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
③专业学术文献      ④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报告文学
【甲】②③①④  【乙】②③④①  【丙】③②①④  【丁】③②④①
根据内容,将第⑦段的横线处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六个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2分)
海光
①海上过夜的人们,常有机会欣赏绚丽的海光。海光,是海洋生物发出光亮的自然现象。有趣的是,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从细菌到鱼类,从小虾到乌贼,都有这种发光的代表。
②细菌小得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面貌,可是它却出人意外地利用呼吸氧气的机会,借助这一生理反应,放散出蓝绿色的光彩。科学家把发光细菌收集在一个瓶子里,挂到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的光学大厅里,把整个大厅照得通亮!这一奇特的“细菌灯”使参加博览会的人们目瞪口呆。
③比较高级的发光生物,采用细胞外发光。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发光时,将这些东西排泄到海水里,把海水“染成”浅蓝色的“发光水”。小虾中的磷虾,身上有十来个发光器,可以受它自己的指挥,随意发光,可向不同的方向照射。试想,一尾磷虾点十盏灯,几百几千尾磷虾的灯火齐明,那不正如银河里的繁星在闪耀着异彩吗!
④海洋生物发光,有的是它们呼吸时产生能量释放的现象,如细菌;有的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如小磷虾、糠虾等,个子小,体力弱,没抵敌武器,只好突然发光把敌人照得“眼花缭乱”,自己抓住良机逃之天夭。
⑤有的生物发光,是为了给自己照明,寻找食物,同时也引诱喜欢光亮的生物游拢过来,捕而食之。比如,生活在海底的安康鱼,头大似钟,口大如斗。头顶上有一根由背鳍的鳍条演化而成的“钓竿”,伸到头部前面来。“钓竿”末端是发光器,能发出诱惑力很强的光芒。附近的鱼儿经不起这种引诱,满以为是“一盘美餐”,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来,只见安康将“钓竿”往嘴边一抽,倒霉的鱼儿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吸进去。
⑥还有一些生物把发光作为引诱异性的信号。如发光多毛类动物中的裂虫等,在性成熟时,每逢风和气暖,月儿当空,雌的先破门而出,从海底缓缓升上水面,一路施放火球。雄的早就睁大眼睛窥视着上面水层,一见火球升起,知道是伴侣在召唤,便争先恐后冲上去,举行“灯光婚礼”。
⑦海洋生物发出的光,热量消耗少,发光效率高。日光灯、霓虹灯、高压水银灯、电视机的荧光屏、手表上的荧光字码盘等等,都是受到海洋生物发光的启示研制出来的。
(选文有改动)
选文②-③段介绍海洋生物发光的两种方式,
一是________                      
二是________                                 
请简要概括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6分)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严密,由此说一说“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一句中“特殊”的表达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分)
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丹麦女学生选择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和人体感受比较类似。
B.人体接受辐射量的大小跟无线路由器的功率和距离有关。
C.目前研究成果已表明WiFi信号会损害健康。
D.WiFi采用的是高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后,使用路由器时你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链接材料]近日,网友“Evi1m0”通过微信公众号,晒出了一个劫持路由器的案例,详细描述了如何攻下隔壁“女神”的路由器,并黑进其电脑、手机。该网友表示,发布此帖主要是提醒网友关注路由器安全,避免损失。“Evi1m0”透露,破解路由器的成本低廉,破解软件和密码字典都可从网上免费下载,所以希望网友使用路由器时,尽量设置复杂的密码,“同时采用大小写、数字和标点符号的密码很难被破解。”蹭网者也可访问路由器WEB管理界面。“只要登录到这个管理界面后,就意味着对方登录的任何网站,蹭网者都能同时登入。其一举一动,蹭网者全部能到。”“Evi1m0”在案例中称,蹭网者最终顺利劫持路由器主人的微博、微信以及人人网等个人社交账号,“如果蹭网者恶意劫持,则可以实现对路由器主人账号进行任意操作,甚至可能危及个人网上银行等信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雾霾
科学知识:霾与雾的区别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一般是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肉眼是看不到这些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的。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专家声音:中国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根治雾霾至少需20年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的两位主编认为,今后中国的环境可能继续恶化,而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重现蓝天,可能还需要20-30年以上。
报告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和惨痛教训,遗憾的是,中国不但没能避免重蹈覆辙,甚至比他们走得更远,产生了更严重、更广泛、更长久的环境污染。报告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历分析,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英国从1952年的“雾都事件”到重现蓝天用了50多年,德国用了30多年,日本用了20多年。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13亿人口,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高达50%的第二产业比重,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世界的工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等,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程度深,范围更大,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更困难。
他山之石:看国外如何治霾
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为此,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他们又颁布法令,要求工厂按更高标准建烟囱。
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据地理和社会经济,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理区域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
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肉眼可视的角度判断,呈黄色或橙灰色的往往是霾而不是雾。
B.造成中国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包括人口众多、第二产业比重大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C.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至少还需要20年的时间。
D.不少世界经济强国在治霾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以应对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根据文章的相关信息,我国根治雾霾需要很长时间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没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且污染更严重,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B.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化率不高,第二产业比重大等因素带来的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治理更难。
C.缺乏媒体的广泛宣传,没有通过舆论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
D.暂时还没有制订像发达国家那样强有力的法案、措施等来多渠道抑制环境污染。

结合文章内容,为我国的治霾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

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题。
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
①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情变化的专用描述,也成为许多人失恋疗伤金句。他们这样解释七年之痒的理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则诞生。由于不同细胞代谢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
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②细胞真的也有“七年之痒”吗?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吗?
③人体一共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我们需要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细胞衰亡,也不断有新的细胞出现。从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来说,新细胞与衰亡的细胞是一样的,因此并不会对人体有大的影响。因此,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④细胞代谢的确有一个周期,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比如,皮肤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8天,味蕾上的味觉细胞10天到2周更新一次,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是6天,肠黏膜细胞更新周期只需3天……还有些更换周期很长的细胞,比如心肌细胞,瑞典科学家2009年证明心肌细胞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年龄越大更新越少。有的大脑细胞是从不更新的,比如中枢神经细胞,自人出生之日就已设定好,无法增加也无法更新,年纪大后中枢神经细胞还会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不变,也正是我们的记忆能长久不变的原因。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因为人体的细胞种类太多,每种种类的细胞数量也很大,情况复杂,比如,同一器官不同位置的细胞寿命不同,各人健康状况不同,细胞更新速度也会不同。
⑥因此,“细胞每三个月替换一次”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全身细胞七年一换的理论,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持的。
⑦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感受的,并非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是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也决定了我们对新信息的接收、保存能力。大脑里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细胞集群,这些集群则构成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的行为。虽然神经细胞无法或很难再生,但突触之间的连接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觉得你比几年前有了思维、记忆方面的变化,那是与你的日常用脑习惯有关。
⑧“七年之痒”,也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爱情能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到愉悦,并认为是对方带来的幸福感。但它并不能一直维持,当大脑感到疲累时,多巴胺分泌减少或消失,人们就会从爱情的美梦中醒过来,进而否定感情,寻找新的“刺激”。
⑨“七年之痒”,与基因还有关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合作研究显示,基因通过影响个人对情感氛围的敏感度,影响个人的婚姻满意。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内容概括
说明顺序

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5)           
(1分)
②-⑥
(1)                                           

⑦-⑨
“七年之痒”相关原因
(2)                           
(3)                         
(4)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品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加点的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题。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文章第①自然段中说 “凡事都有两重性”,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的二重性体现在哪里?
第②自然段划线句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
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展示标题为“齐鲁青未了”,该标题由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亲笔题写。表达“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山东馆的展馆外形设计和展区设计富有特色,亮点很多。
展馆占地600平方米,最高处约9米,以蓝色为主色调,突破了以往展馆四墙合围的方正常规,外观将大海的浪涌和雄峙的泰山融为一体,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山东“海岱交融”的地理形胜,表达出“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之中,五岳之尊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了“齐鲁青未了”,表达了山东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情怀。
山东展馆具体展示内容分为3个板块:“过去——— 文明礼仪的齐鲁”、“现在——— 科学发展的山东”、“未来——— 和谐美好的家园”。在定位的把握上,历史文化部分重在文化,现代城市部分重在城市,未来发展部分重在家园;在展馆设计的空间布局上设置“一廊”、“一厅”、“一家园”。
第一板块为“智慧长廊”,承担展馆的序厅功能。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山东古代城市文明,展示山东人对城市文明进步所贡献的智慧。观众进入该区域,将感受“文化山东”。
第二板块为“城市窗口”,承担展馆的主展厅功能,将给观众展现一个继承了传统的齐风鲁韵,开放进取、科学发展的山东。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当代山东城市发展的成果,展现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该区域将给观众留下“魅力山东”的印象。
第三板块为“齐鲁家园”,承担展馆的尾厅功能。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和对未来生活、未来家庭的追求。该区域主要以互动方式使观众切身体验“好客山东”。
展区设计上亮点颇多。特别是正门口一个以现代光电技术制作的巨大“鲁班锁”夺人眼球。“鲁班锁”是山东馆的一大特色,“鲁班锁”是春秋时期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一种木制卯榫结构,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斗拱的基础,将其作为城市营造智慧的典型符号,颇具齐鲁风味,同时紧扣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主展厅,120度弧幕上循环播映以“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影片,重点展示山东城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尾厅“城市畅想”则大量体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此外,展馆还对太阳能、心脏支架、离子膜、集成电路等山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
山东展馆以最有代表性的山东元素,展示了古代圣贤智慧的金色之光、当代城市发展的绿色之道和未来美好家园的蓝色愿景,把山东的历史与现实对接、与未来沟通,以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段,给参观者留下道德方正、智慧圆融、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文化感受。
从文中介绍看,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在外形设计和展区布设上各有什么特色?
外形设计:
展区布设: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山东展馆主题“齐鲁青未了”既与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也表达了“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
B.山东展馆在空间布局上设置的“一走廊”“一窗口”“一家园”分别指的是“智慧长廊”“城市窗口”“齐鲁家园”三个具体的展示板块。
C.对太阳能、心脏支架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也是上海世博会山东展馆设计上的一个亮点。
D.山东展馆从外形设计,展区布设到具体展示内容,全面体现了上海世博会“科技世博”“生态世博”“文化世博”等先进理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嫦娥三号》,完成后面小题。
嫦娥三号
①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联合开展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月球车的巡视探测。探测器发射质量约3.7吨,着陆器质量约1.2吨,月球车质量约120千克,可载重20千克。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使用X波段测控,新建成的35米和64米大直径天线和原有的VLBI结合进行轨控定位。
②嫦娥三号的月球车由航天五院研制,为三轴六轮结构,设计月面寿命大概为3个月,从2002年开始,上海航空航太系统工程研究所已经在一个复制月球表面的专门实验室中做实验,这辆1.5 米高、120千克的漫游车包括20千克酬载,并已在2010年5月完成程式指令集,它将携带望远镜进行短距运行和天文观测,为建立实际天文台做准备。月球车将在着陆点附近3平方公里巡游,行走路线不超过10公里,月球车还将使用机械臂采集月壤样本现场分析。
③这艘月球车有基本的自动导航设施,装有防止它与其它的物体相撞的传感器。能源将由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提供,所以月球车在月球的夜晚也可以工作。月球车底下装有测月雷达,将切开月球下面100米深度的地方,边走边探测。
④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着陆器将在15公里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2公里以上高度实现姿态控制和高度判断,转入变推力主发动机指向正下方的姿态;2公里以下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100米左右着陆器悬停,降落相机进行月面识别,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下降到距离月面4米高度时进行自由下落着陆。
⑤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都是28天,月夜长达14天,为了保证着陆器的能源供应,嫦娥三号使用了RTG同位素电池,这将是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大概”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下面的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将使用X波段测控,并进行轨控定位。
B.嫦娥三号使用的RTG同位素电池是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的电池。
C.嫦娥三号月球车不仅白天能工作,晚上也能工作,这项技术超越了美国和俄罗斯。
D.嫦娥三号月球车在进入月面前由上海航空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在复制月球表面的专门实验室做过实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两年前“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而最近“广州超过4成大米镉超标”的报道,在“ 谈食色变”的今天,更让公众群情激愤。
“镉”究竟为何物?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沟渠河流,再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主要危害肾脏和骨骼。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
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也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来说,镉的其他来源就更不能忽视。
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它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在日本的“镉大米”地区,统计了近两万名成人,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也会导致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依据。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中国人主食米饭。“镉大米”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治
理工业污染,也迫切需要广泛严格地检测大米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公布与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研究,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摘自新浪网有删改)
下列推论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 
A.按照我国对大米的镉含量标准,只要长期食用镉含量低于控制标准线以下的大米,就不会造成镉中毒。
B.长期接触剂量为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不仅可能导致消化道障碍,还会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系统有危害。
C.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预防 “镉大米”危害的可行途径有:要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保证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D. 中国人主食大米,只要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都会消失。
根据文章的介绍,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镉大米”就是指用受到了含有重金属“镉”的废水灌溉而污染的水稻加工的,且镉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线的有毒大米。
B.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大约是每公斤0.2毫克。
C.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左右。
D.“镉大米”就是指用受到了含有重金属“镉”的废水灌溉而污染的水稻加工的,且镉含量超过了标准线的有毒大米。

文章里加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闻香识“英雄”
①某天清晨闻到的丁香花的独特花香,数年之后仍能记忆犹新,这究竟是为什么?人体能够分辨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人为何具有如此的“品”味能力?
②在人类诸种感觉中,嗅觉产生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两位科学家琳达·巴克、理查德·阿克塞尔决心用他们的精诚合作,叩开嗅觉科学的大门。阿克塞尔和巴克发现,人的鼻腔细胞膜上分布着不同气味受体。人体基因总数中的3%,即大约1000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尽管气味受体只有大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这也就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有气味的物质首先会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内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由此,人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比如茉莉花的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
③不仅如此,人的嗅觉系统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比如,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仅表达出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细胞的种类与气味受体完全相同。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嗅球中被称为“嗅小球”的微小结构。人的大脑中约有2000个“嗅小球”,数量是气味受体细胞种类的2倍。“嗅小球”也非常的“专业化”,携带相同受体的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到相应的“嗅小球”中,也就是说,来自具有相同受体的细胞的信息会在相同的“嗅小球”中集中。“嗅小球”随后又会激活被称为僧帽细胞的神经细胞,每个“嗅小球”只激活一个僧帽细胞,使人的嗅觉系统中信息传输的“专业性”继续得到保持。僧帽细胞然后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其他部分。结果,来自不同类型气味受体的信息,组合成与特定气味相对应的模式,大脑最终有意识地感知到特定的气味。
④除了在理论上揭开人类嗅觉机能的秘密,两位科学家还发现,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100个气味受体,而老鼠却有大约1000个。如今,他们的一些基础研究理论已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说,老鼠被训练搜寻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老鼠嗅觉灵敏,经过数月训练记住人类的气味后,科学家在它脑内植入电极,并与电子发报机相连。当它们被派往废墟现场,嗅到“目标”的气味之后,脑电波波动图形显示“啊哈,找到了”。此时,技术人员可通过设备确定小老鼠的位置,同时也就能知道被困人员的下落。比如说,日本科学家正在研发的一种“空气炮”。当人们在购物中心物色商品时,它会“开炮”——喷射一种特殊气味,譬如说新鲜面包味或是香水味,经过气味对大脑的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大大激发,皮夹中的钱则大把大把流向经营者腰包。
(节选自《生命世界》)
下列关于“嗅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人类的各种感觉中,嗅觉产生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
B.人体中有1000多个基因,是用于对气味受体进行编码,分辨不同的气味。
C.人的嗅觉系统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如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仅表达出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每个“嗅小球”只激活一个僧帽细胞。
D.老鼠嗅觉灵敏,只要在它脑内植入电极,它就能搜寻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

请写出文章第④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
智能快递
郭宇靖
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选自《半月谈》2015年第8期,有删改)
【注释】①〔京东〕JD.COM,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销售超数万品牌,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已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
选文对智能快递作了诠释,请你写出诠释部分的起止语句。
若你校或你家建有智能快递柜,按照选文介绍的办法,你该怎样从柜中取出定购的东西
选文最后一段中“有预测显示”能否删除?为什么?
智能快递能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重要手段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罗列(至少答出3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微信”的主题阅读
【微信简介】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用户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曾在27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问卷调查】2013年“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在“问卷星”网站发起了关于微信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1)你是否使用过微信?              (2)用户主要使用微信的哪些功能?

【微信生活】“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对这句微信的广告语,人们在7月22日上午经历过微信网络故障之后,有了更深的体会。很多人在数小时的故障期内不停地用手机尝试登陆微信,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小伙伴们”失去了联系;尽管传统通讯方式电话和短信平台全都畅通无阻,但他们似乎更习惯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来跟朋友们互通有无。微信已成为风靡网络的交流平台。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每天有大量的文字在微信“朋友圈”之间流传,或发布个人生活动态,或交流内心感悟,或转发佳作段子,“奇文共赏之”。
【新增功能】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号主要是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公众平台在认证之后有二维码订阅、消息推送、品牌传播等特色功能,是企业进行营销推广的有效手段。
【各方声音】加强微信监管有助于为青少年打造一个更为健康的互联网空间。如果微信中不良信息泛滥、谣言满天飞、暴戾之气横行,无疑会对下一代的成长产生让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在不分级、不设防的微信面前,青少年有足够的抵抗力吗?                                                         
——《人民网》2013.8
公安部交管局微信公众平台“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于2014年3月19日正式上线。目前已开辟“权威发布”“你问我答”“小马说交通”等栏目,定期向社会发布权威交管资讯、传播交通安全知识,并答复网友咨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公安部交管局微信公众平台
据统计,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杭州警方共接到与微信有关的诈骗、盗窃案件近20起。有网友就这样说,“微信微信,只能微微信。”一个个案例提醒人们,微信在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便利同时,也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使用时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不被侵害,这是使用者、运营商和相关管理部门都要面对的新课题。                        
——摘自“焦点访谈”
微信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态度,做人的态度和生活的尺度! 
——网友 等一个晴天
微信的出现正是希望人们在孤独或者无助的时候,能得到一份安慰,同时也方便了朋友之间的各种联系,拯救我们那日渐淡漠的友情和亲情!                                            
——网友 逝水无痕
微信和传统通讯方式比,有什么优点?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微信生活】中提到“微信已成为风靡网络的交流平台”,结合材料说说“风靡”表现在哪些方面。
右图为微信开启页面,请结合材料探究其设计内涵。
“微信来了”,有人欣喜,有人担忧,有人淡然,你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科文阅读(12分,每题4分)
“三手烟” 揭秘
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三手烟的说法,但很可能已经闻到了它。
②《纽约时报》中提到,这不可见但却有毒的气体颗粒混合在了吸烟者的头发、衣服、坐垫和沙发上,逗留的时间比二手烟还要持久。最近关于它的研究和报道都有上升趋势,其实早在1953年就有报道称,将香烟的凝聚物涂覆在老鼠身上会引起癌症,继而就有人提出烟的毒素有可能会在吸烟者离开后还停留在房间内。1991年有人在吸烟者家中的灰尘中提取出了尼古丁,因为过去3个月内有人吸过烟。2008年类似的调查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车上展开。2010年一项研究则指出,吸烟者的房子,即使空置两个月或搬入新主人,三手烟遗留的问题也还是明显。
③根据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的界定,烟草烟雾中有250种有毒的气体、化学物质和金属,其中11种化合物被划分在一类致癌物中,属于最危险的物质。医学专家认为,这些“隐形杀手”很容易滞留在墙壁、家具、衣服甚至吸烟者的头发和皮肤上,此时如果别人进入室内或室内有其他人,就等于在吸“三手烟”。致癌物质会在肺部循环逗留,人一旦过度疲劳以及营养不良或者机体免疫力迅速下降时,就会对肺部造成损害,这可能也是有些从不吸烟的人也会患上肺癌的原因之一。专家介绍,“三手烟”对孩子的危害最大。
④事实上,三手烟主要会通过三种渠道造成污染:在物体表面或灰尘中形成残留物,吸附后又被重新释放回空气,和氧化物或环境中的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科学家罗莱曼等人还发现,另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会和三手烟残留物结合,产生粒径小于100纳米的超细颗粒,这种尺寸对包括骨髓、淋巴结、脾脏、心脏和中心神经系统在内的一些组织结构都能造成威胁。
⑤霍建民教授表示:消除香烟危害的最好方法的就是禁烟。但是目前看来,全面禁烟还不太可能。由于“三手烟”沉积在室内家具、墙壁的表面,不易散去,即便散去也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应该尽量减少在吸烟场所里逗留,尤其是少年儿童、婴幼儿以及体弱多病者等特殊人群,尽量不在有“三手烟” 且封闭的室内长时间逗留,特别是吸烟者居住和工作的房间。
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增多和公众意识的提高,现如今美国的租赁和购买行业也受到了三手烟的影响,一般来说,前主人是吸烟者的房子和汽车在被选择率和价格上都会因此而下降。     ( 选自《环境健康展望》 编译 锡兵 有改动)
文章揭穿了“三手烟”的哪些秘密?
结合文意,请说说什么是“三手烟”?
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这些‘隐形杀手’”指什么?作者这样称呼有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