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弗雷德·皮尔斯的《空气中取水》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英尺×10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①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中加粗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第③段中加点的词“目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在提醒我们该吃东西了;而吃饱了,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你该停止吃东西了!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近日,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指出,人体有一种叫做PKCy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协助调控食物钟。PKCy基因是怎么调节食物钟的呢?原来,人体内有一种生物钟蛋白BMALl,PKCy基因可以结合BMALl使其结构更稳定,然后共同结合在该蛋白上,促进周期基因和隐色素基因的节律性转录,由此调节人体内的食物钟,进而管理人们吃饭的时间。
④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哪些饮食习惯会造成食物钟紊乱呢?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⑤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其实,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但还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地区城市居民早餐行为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发现,这三地区的居民早餐就餐率在74.8﹪——90.5﹪之间,35 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不吃早餐的人数较多。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⑥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它通常只在短期内会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从长期来看,节食减肥会很快反弹甚至使人更胖,这个可能与食物钟紊乱有关系,节食造成饮食紊乱,很多人就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她们的食量,导致体重减轻后食量反而增加,更容易发胖。
⑦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总会聚餐,节假日里大吃大喝是难免的。但研究发现,节假日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亲朋好友聚餐时尽量多一些感情的交流,而不是只顾着多吃一些美食。
⑧当然,目前关于食物钟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人们所知也很少,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过,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本文围绕食物钟,介绍的内容依次是:(1) ;(2) ;(3) 以及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3分)
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从文中看,调好“食物钟”需要坚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l) ; (2) ;(3) 。(3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吗(方舟子)
最近,卫生部终于让步,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这个决定也受到了众多质疑,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人赞成禁用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长久以来已被妖魔化,人们对之本就疑虑重重,巴不得什么食品都是“纯天然”的,如果换一种食品添加剂做调查,结果估计也差不多。但是监管部门在决定批准或禁用某种食品添加剂时,不能听从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公众的直觉,而应该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如果有科学证据表明面粉增白剂真的是有害无益 ,当然应该禁用,不用等到一年后。但是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刚磨出的面粉颜色发黄、粘性大、弹性差,用它做面点不仅不好看,还不好吃。因此传统上在供食用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储存几周到几个月让它自然“后熟”。面粉发黄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叶黄素),在储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将类胡萝卜素氧化,面粉就逐渐变白了。同时氧气也促进了面筋的形成,让面点口感更好。但是长期储存不仅占地方,而且面粉容易发霉和滋生害虫、老鼠,并不卫生。使用增白剂和后熟剂能让面粉的后熟过程缩短为2~3天。
面粉增白剂用得最多、成为众矢之的的是过氧化苯甲酰。那么过氧化苯甲酰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毒性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所以国际上没有将它列为致癌物。国内有专家称长期服用过氧化苯甲酰“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并没有科学文献能支持这种说法。
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几乎全部(91%以上)变成了苯甲酸。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作为防腐剂大量地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碳酸饮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苯甲酸的量相当于几斤使用过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所以有专家从生成苯甲酸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是没法令人信服的。
还有专家从过氧化苯甲酰会破坏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甚至说:“面粉是贫困地区人摄取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而现在局面是孕妇一边吃着加有增白剂的馒头,一边还要服用叶酸。”其实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即使维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麦面粉,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的含量分别只有每100克面粉含5微克、44微克、0.7毫克,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计(其中面粉中叶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叶酸不稳定,在储存、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过氧化苯甲酰在国际上被普遍作为食品增白剂使用,除了用于面粉,还用于奶酪的增白等。1997年开始欧盟禁用了面粉增白剂,但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立)的最新标准仍把过氧化苯甲酰列为面粉增白剂,最高限量为75ppm。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它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做限量。加拿大的限量则高达150ppm。中国的国家标准反而比较保守,限量为60ppm,实际上普遍超标使用,用量大约是100ppm,但也没超过加拿大的标准。现在则干脆要禁用,比以面包为主食的美国、加拿大还严格。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12.29。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中的“这些”指的是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等维生素。 |
B.文章最后一段主要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的面粉增白剂的最高限量比以面包为主食的美国、加拿大还严格。 |
C.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将全部变成了苯甲酸,而苯甲酸无毒,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 |
D.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过氧化苯甲酰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一定范围内不做限量。 |
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监管部门在决定批准或禁用某种食品添加剂时,不能仅仅看网上的调查结果,还应该有合理的科学依据。 |
B.传统上在供食面粉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储存几个月让它自然“后熟”,“后熟”的结果是既会变白,又会促进面筋的形成,让面点口感更好。 |
C.半致死量是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这个指标越高,毒性就越低。 |
D.目前国内一些专家反对使用氧化苯甲酰,科学根据并不充分。 |
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缺乏科学依据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述。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纳米卫星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一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l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2万一4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l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超过100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选文说明对象及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3D打印的革命性
①3D打印堪称2012年的一个热词儿。这项由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1995年命名的技术,现在终于变得较为易用和大众化。
②3D打印源自100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上世纪80年代已有雏形,其学术名称叫快速成型,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具体地说,人们首先需要通过电脑对实物进行扫描或直接创建一个三维设计图,再通过3D打印机对这个立体原型进行“切片”,一层一层地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将原材料按切片数据层层叠加,直到最终成型。
③相对于传统的墨只能打印出平面图形文字,3D打印使用的“墨”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小到一只耳环,大到体积庞大的工程零件、器具,只要获得了原始的模型数据,3D打印机都能将这些东西精准地复制出来。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钻头、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刊发题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文章,称3D打印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打印之后,必将是社会制造的迅猛崛起。
④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手枪、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美国3D打印服务提供商Shapeways首席执行官彼得称,他们去年已经“打印”了75万种产品,使用的材料包括塑料、不锈钢、银、陶瓷和玻璃等,数量之多令人惊叹。现今,3D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10多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美国制造业的格局,以至于美国《时代周刊》将3D打印产业列为“2012年美国10大增长最快的工业”。其实,众多的3D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萧条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⑤3D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设想一下,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选自《 人民日报 》
请结合2、3节内容,给“3D打印”下一个定义
3D打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行业,本文则重点介绍了3D打印在___ ______领域和_____ ________领域的应用情况。
3D打印有何优点?请分点概括回答。
第3节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就3D打印技术的健康发展向政府和3D用户各提一条建议。
材料一:艺术家Joaquin Baldwin近日将其通过3D打印制造出的游戏模型进行出售,版权方《最终幻想》系列生产商Square Enix控诉其侵权,最终3D打印的游戏模型被迫下架。
材料二:悉尼警方怀疑一帮罗马尼亚罪犯使用3D打印机制造银行自动提款机窃取悉尼居民的资金。
阅读下面的文章。
打不碎的韧性陶瓷
①陶瓷,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然而,陶瓷的脆性一直是它的致命弱点,如果能够克服这个弱点,再加上它原有的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非常有价值的性能,那么陶瓷材料的前途将远远超过现代的优质合金。
②可喜的是,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克服陶瓷脆性的“药方”。
③首先,从改善内部结构着手。研究表明,在陶瓷的原料中添加少量的氧化钇、氧化镁、氧化钙等粉末,经高温炼制成氧化锆陶瓷后,其中的氧化锆便生成两种晶体:立方晶体和四方晶体。当陶瓷受到外力作用时,四方晶体便变成一种单斜晶体,体积迅速“膨胀”。由于晶体的体积急速增大,进而可阻止陶瓷中原先存在的细微裂纹的扩展,陶瓷就不会破裂了。有人在氧化铝坯料中加入二氧化锆,当加入量为基体体积的15%时,陶瓷的硬度可以提高3倍,有人称之为“陶瓷钢”。
④其次,将纤维均匀地分布于陶瓷的原料中,以提高陶瓷的强度和韧性,其原理与我们在石灰中加入纸筋相类似。这是因为,将纤维加入陶瓷原料中,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纤维不易拉断,在工作时可承担大部分外加负荷,减轻陶瓷的负担,使裂纹不易产生;纤维与陶瓷体结合在一起后,具有很大的摩擦力,于是,陶瓷的韧性可以大大增加;即使陶瓷出现了细微裂纹,纤维也能将它们紧紧拉住,使裂纹不至于进一步扩展开来。
⑤第三,还在改善陶瓷表面状态方面下功夫。一般来说,陶瓷的断裂大都从表面开始,因此,改善陶瓷表面状态就犹如为防止陶瓷的破损设下了一道屏障。具体方法为:通过化学和机械抛光技术消除陶瓷的表面缺陷;对氮化硅、碳化硅等非氧化物,只要通过控制表面氧化技术,就可消除表面缺陷或使裂纹尖端变钝;通过热处理也可达到表面强化或增韧的目的。
⑥经过特殊加工的陶瓷,再也不是那种碰不得、摔不起的“瓷娃娃”了,即使把它丢在水泥地上也毫无损伤。这种打不碎的陶瓷,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高科技领域,如用来制造汽车、飞机、快艇的发动机和其他重要零部件。这类陶瓷材料无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药方”具体指什么。
写出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当陶瓷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能删去的理由。
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借助文中知识,分析韧性陶瓷能有如此性能的原因。
韧性陶瓷制作的菜刀,硬度极强,仅次于金刚石。用它处理食物不易粘连,能切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永不需要磨刀。即使面对冷冻肉品这样难处理的食材,陶瓷菜刀也不会崩刃,在韧性方面相对于传统陶瓷有了很大进步。
穿衣话低碳
①什么是低碳?通俗地讲,就是指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②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气侯变化峰会开幕。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低碳”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也在民间引发了相关话题的讨论。其中话题之一就是穿衣。
③都说“北方春脖子短”,4月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北方居民仿佛经历了冬、春、夏三个季节。这让不少爱美的女性乱了阵脚,纷纷着手添置新衣。然而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是,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始终都在排放二气化碳,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④相比之下,棉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一条普通的涤纶裤,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⑤在面料的选择上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
⑥皮革源自动物皮毛,致力于环境改善的低碳族当然不应选购此类面料。而且,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更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人鞣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能被生物降解,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⑦我们如何才能得知自己买来的衣服是不是个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而什么样的购衣、穿衣标准才符合低碳要求呢?
⑧据估算,平均少买一件衣服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减少约5.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能很多人会说,难道为了低碳,就不买衣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⑨购买衣服时多些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多数色彩鲜艳的衣服都是由化学梁色剂着色。而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不但可以较少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进行处理,而且更环保,对人体也更为健康。
⑩通过混搭、新旧服装搭配等方式,也可以提高服装的再利用率,增加时尚感,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11)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其洗涤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的水和电,而且洗涤剂和干洗溶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的使用,平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26千克;而全国所有的洗衣机每月少用一次,则一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
(12)无论再怎样延长寿命,衣服终究有被淘汰的时候。此时,便可以通过旧衣翻新、捐赠他人、移为他用等方式有效利用旧衣服,进行低碳的处理。(选自《走近科学》)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衣服的面料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以及消耗的水和能源越少,就越符合低碳的要求。 |
B.“低碳”的“碳”,仅指二氧化碳,“低碳”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
C.第③段引用“北方春脖子短”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北方冬夏换季快的气候特点。 |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语言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介绍了低碳的的含义,不同面料对环境的影响,低碳购衣、穿衣及旧衣处理的方法。 |
B.选文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据、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棉织品比化纤品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少。 |
C.“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中“主要”一词不能去掉,因为一件衣服的碳排放还来自原材料的生产、制作、运输等环节,如果去掉就变成仅来自使用过程,不符合实际,也不准确。 |
D.“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的使用,平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26千克;而全国所有的洗衣机每月少用一次,则一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这句话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据有关部门对地球破坏最严重的十个国家统计排名,中国排名第三。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公民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环境。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个“穿衣低碳族”?
阅读易树的《中国皮影戏》一文。(10分)
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②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③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④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⑤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⑥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广泛流传。阅读全文,请在上面方框中依次填写合适的内容。(3分)
第⑤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有哪些好处。(4分)
奇妙的唾液
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是由遍布口腔黏膜深处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唾液1000~1500毫升。我国古代养生学家称唾液为“玉泉”、“甘露”、“金浆”,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唾液的用途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了唾液的话,那么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是我们的嘴巴恐怕也张不开了。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腭或者下腭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唾液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异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的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还能保持皮肤的弹性。
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食物污染带来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他们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唾液混合后,再作用于动物体细胞,结果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此后,又发现唾液具有灭活亚硝酸盐等多种致癌物质的作用。唾液的这种灭毒作用,在于它能够消除致癌物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目前认为,癌肿、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衰老等的发生,均与超氧自由基有关。
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唾液),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发现,唾液中确实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能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联系全文,说说唾液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段“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中的加点词语“几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第5段中引用古代中医的话“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段。
清明节可以成为“我们的节日”
周龙
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不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确实有些雷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避谈生死,连孔圣人在被问及生死问题时,都以“未知生,焉知死”给搪塞了过去。在很多普通百姓心目中,清明节就是扫墓、上坟,文雅一点顶多也是祭祀先祖、缅怀先烈。有公众质疑“我们的节日”,似乎在情理之中。
但从清明节的起源来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首先是农耕的一个时间节点,“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与“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样的农谚都反映了清明节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只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寒食、祭祖、踏青等文化元素不断融入,清明节也由起初单纯的农业节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可以说,清明节并非天然就是祭祀,只不过人们后来约定俗成地选择了在清明节祭祀。
清明节本来是轻松的,南宋诗人吴惟信曾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写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经过了漫长的严寒之后,人们终于可以在春光之中外出踏青,感受生命的美好。因此,我国自古便有清明节踏青和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习俗,登山、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通过种种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人们也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或许是因为享受了明媚春光的美好之后,人们觉得有必要与逝者“分享”,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人选择在这天祭祖,赋予了清明节一些怀念的内涵。既赞颂生命、追求生活,又追寻先人、寄托哀思;既有欢乐赏春的气氛,又传达慎终追远的感伤;既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活景象,又处处体现着生离死别的悲痛……清明节成了这样一个百感交集的日子。
其实,作为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清明节实现了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这些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恰恰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所在:在享受美好生活之时,因想到逝者,而不至于轻浮放浪;在追思故人的时候,因看到生活之清丽美好,又不至于过度沉重。
因此,对于清明节这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节日,不用再赋予它更多新的文化内涵,我们需要做的是打破传统文化中杂糅交融的旧习惯,剥离和分清清明节的各个内涵。如果“梨花风起”吸引人们热爱生命的行动,就会打消很多人对“我们的节日”的质疑,也能让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扬光大。(选自2013年4月3日《光明日报》)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合肥市的网民认为应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 |
B.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这说明中国文化中有重视生死的传统。 |
C.清明节其实并非天然就是祭祀,起初它只是单纯的农业节气而已。 |
D.清明节能吸引人们参加热爱生命的行动,已很好地融入了现代生活。 |
下列的说法,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有公众质疑清明节为“我们的节日”的说法,在情理之中。 |
B.清明节中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C.清明节这天进行祭祖活动,有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的感伤。 |
D.清明节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值得再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
阅读下面的句子,概括出“合肥市文明办”与“某些市民、网友”的观点和理由。
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确实有些雷人。
①“合肥市文明办”认为:
②“某些市民、网友”认为:
清明节有哪些主要的文化内涵?且有哪些与之相关的主要活动?请分点陈述。
作者认为“清明节实现了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这些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恰恰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所在” 。我们还有许多传统节日也能如此体现的“民族的性格和特点”?请从下列四个的传统节日中选择一个作简要分析。
A.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B.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
C.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 D.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文段二
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出现了住房困难、公共卫生设施奇缺、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就业竞争激烈,工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上世纪60年代,巴黎由于采取了“适应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结果私人小汽车与日俱增,导致市区交通严重阻塞。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顽疾。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世界银行曾对此做出过估算,认为由于污染造成的健康成本和生产力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5%。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系统退化、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在缺水型国家或地区中,大城市由于人口过度聚集,水资源紧缺问题最为严重,包括北京、华沙、开罗、洛杉机、墨西哥城等。此外,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是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由于土地存在供给的绝对刚性,在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过程中,像东京、纽约、伦敦、北京等大都市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紧张问题。如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拓展地域范围已成为各大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两个文段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什么是城市病。
请结合两个文段内容,找出北京存在城市病的依据,并针对其中一点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文段一
①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还要早。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据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就出现了在地上用线划、简单符号表示地物的原始地图。现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在陶片上的地图。
②每一幅地图,都是利用点、线、面组成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对这些点、线、面组成的符号的解释,叫做图例;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叫做注记。符号系统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独有的语言。地图是运用地图语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这比其他的语言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③传统意义上,地图是表示真实世界的平面图,它不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再现,而且更多地反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空间、对自然的认知水平,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思想意识等。可以这么说,地图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影子。
文段一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与地图有关的信息,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个信息不超过20字)
主要信息: ① ② 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判断它与文段一的哪个段落的内容联系紧密,并简要陈述理由。
古希腊人赫加斯特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他把希腊作为世界的中心,周围是一片海洋和小块的陆地。在海岸边,画着一个手持路牌的巨人,路牌上写着:“到此止步,勿再前进。”在那时的人看来,大海是神秘莫测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①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②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变的危险状态,要么就是爆炸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
③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都是仍然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机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前半段机身仅剩下地板,仍以过山车的外表迫降,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通常都有多套冗余,如果排除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性事故的机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机会是很小的。
④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近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也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可以想见,这个生存机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⑤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机情况下会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总比听天由命强。因为此时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00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也许有的人说,我就不相信科学,就不相信技术,就不相信飞行员,我就相信我自己——那这就是一种癖。放弃安全来满足乘客的癖,这就不属于航空公司该做的事了。
⑥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个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为了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来看,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也很难成为有效的做法——你把今天的彩票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⑦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
(选自《科学松鼠会》,作者苏椰,有改动)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说“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第⑥段中加点的短语分别指代的内容。(4分)
(1)“这种可能性”指代____________。
(2)“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指代________________。
话说唐装
①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到会的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这种韵味十足的唐装,使穿惯了现代时装的人们产生了亲切感和新鲜感。
②“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盛世唐朝,声誉远播海外,影响深远,因此,以后海外各国就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云:“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被称为“唐人街”,唐人街华人穿的中国传统服装也就被称为“唐装”。
③传统的唐装并非唐代的服装,它基本上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④现在唐装的款式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良,在面料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今天的唐装在款式上既保留了传统唐装的特点,又吸收了西式服装剪裁的优势,使古老的唐装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例如,现在的唐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会使服装没有肩部,那样不够美观;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那样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唐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传统唐装中的旗袍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得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如今,唐装的面料已不再局限于织锦缎面料,有很多面料也可以用来做唐装,像用牛仔布、棉麻布做出的唐装,效果也不错。
⑤一个民族的衣饰特色,渗透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唐装使中国人展现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男人身着唐装,神采飘逸,一派儒雅;女士旗袍加身,雍容华贵,端庄典雅,更显现了温婉含蓄的东方神韵!唐装,正在成为“中国名片”,它用服饰的语言向世界自我介绍:“我是中国人!”
选文②-④段依次介绍了①、 ②、③等内容。
答:① ② ③
请你仔细阅读选文第④段,概括说明唐装在款式上进行了哪些改良?
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分别印证了选文中所介绍的唐装的哪方面内容?(4分)
【材料一】真皮唐装已面市并开始慢慢流行开来。真皮与唐装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唐装原有的雍容华贵、富态休闲的韵味,同时使唐装显得更加挺括俊美。
【材料二】唐装的图案非常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像表示高洁典雅,用梅、兰、竹、菊等花卉;表示福寿喜庆,用福、禄、寿、喜等文字;表示吉祥祝愿,用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等纹样。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而且展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