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关于“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主题阅读
【历史渊源】
烟花爆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最初,人们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避邪,后来,燃放烟花爆竹渐渐成了一项娱乐活动。逢年过节,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放爆竹、燃焰火,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宋朝的"架子烟火"或"盆景烟花",已具相当规模。词人辛弃疾曾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词句,便是对它生动而形象的描写。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也对当时除夕爆竹做了如下描述:“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河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雪,遍乎朝野,彻夜不停。”可以说,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烟花爆竹已不仅仅是一种风俗,更成了一种文化。
(百度百科)
【媒体报道】
在过去18年里,大年初一晚上,广州市民最大的集体活动就是去珠江边看焰火晚会;不过今年春节,为避免焰火燃放对广州城区大气环境的影响,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广州市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停办春节焰火晚会,取而代之的是由城市至高点广州塔这位“主厨”打造的“广味”音乐灯光秀。昨晚,15万广州市民在珠江北岸的珠江新城一带首尝了这份“视听大餐”,有市民现场评价是“严重漂亮”。
(新华网 2013年2月11日)
近年来,烟花爆竹引发的重大伤亡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8月16日,黑龙江省伊春市华利实业有限公司因员工操作不当,发生特别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共造成34人死亡、3人失踪、1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18万元;2011年春节期间,重庆市从2月2日0:00至2月8日24:00,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55起,共造成18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9683万元。                                          (《工人日报》 2012年1月29日)
【官方数据】
北京市政府烟花办统计数据

年份
烟花爆竹零售网点
截至除夕当天销售烟花爆竹  
2014年
1173家
12.6余万箱
2013年
1337家
26余万箱
2012年
1429家
41余万箱

 
上海市闵行区2014年空气质量日报

日期
PM10
指数
CO
指数
PM2.5
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
首要
污染物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空气质量
指数类别
2月1日
55
17
87
87
PM2.5
二级

1月31日
77
25
168
168
PM2.5
四级
中度污染
1月30日(除夕)
114
37
229
229
PM2.5
五级
重度污染
1月29日
58
16
85
85
PM2.5
二级

 
【众说纷纭】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从内心讲,我是不希望它消失的。如果真的禁放了,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春节就更加没有年味儿了。                  ——施立学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这三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都与PM2.5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京去年除夕PM2.5峰值达到了800至900,今年好一些。以今年的空气情况来看,过年期间禁放烟花爆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建议政府可以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刘玄重
一些旧的习俗的消逝并不是说明它就不好,只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使一些在过去好的传统不适合现在沿用。比如窑洞,冬暖夏凉,但是我们现在当然没有必要再特意去保留住窑洞的习俗。
——刘魁立
超市里购买速冻水饺代替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可能导致春节精神的变异。包水饺不在于它的结果,而更注重过程——人们在一年的忙碌后难得有空闲一起包饺子、拉家常,增进亲情、友情。
——网友沧海一粟
(材料选自互联网,有删改)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选文原意的一项是(    )

A.一些旧的习俗因为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已经不适合现在沿用,比如住窑洞、包饺子。
B.上海市闵行区2014年春节期间空气污染严重。
C.古代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避邪,辛弃疾、潘荣陛的诗文对此都有过描述。
D.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民众患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的风险。

简要概括北京市政府烟花办统计数据揭示的现象,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民俗有了新的变化。请从民俗变迁角度,谈谈你对广州用音乐灯光秀替代春节焰火晚会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②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③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④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⑤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⑥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⑦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第②节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联系上下文说说“活体指纹”是怎样采集的。写出第⑤节中别人调侃她“被冻得不是‘活体’”的言外之意。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
面, 设想指纹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试举三例,表述要清楚完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保存未来数据

任志方

①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用各种手段保存信息。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存储的数据量出现了极大增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储存在我们的硬盘里或“云端”,但这些数据的寿命却很短,甚至长不过我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将这些数据长期保存不丢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②2017年2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技术,利用玻璃中的微型纳米结构去编码信息。基于这一技术,标准尺寸光碟能保存约360TB的数据,而在温度190℃左右的环境中可维持长达138亿年,这一时间和宇宙的历史相仿,是地球年龄的近3倍。

③这一技术被称作“五维数据存储”,它最初发表在2013年的一篇论文中。自那时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这项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④五维光碟能使用位于玻璃碟片内的微型物理结构(即“纳米格栅”)保存信息,通过读取折射的激光能够呈现5种数据状态,这也是这种技术名称的来源。利用激光技术设备,可以知道纳米格栅的方向、激光折射的强度以及用X、Y、Z轴表示的空间中的位置。因此,想对于传统光碟,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更大,例如传统的蓝光光碟能保存128GB的数据,而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即360TB

⑤由于玻璃是一种坚固的材料,只有很高的温度才能导致玻璃熔化或变形,而玻璃又有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这种五维光碟能确保数据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保存,不会丢失。

⑥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些数据信息让未来的人解读?那就是保存所有的软件,存放在云端的服务器上,使它们永不过时,就好像博物馆一样,只不过这个博物馆是数字形式的。通过对软件的数据内容和操作系统做一个快照,然后进行长期保存。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这些快照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技术环境,从一个云端移到另一个云端,方便任何需要者使用。

⑦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人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未说更有潜力。科学家认为,这一技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商用。尽管在五维光碟中记录信息还需要用到成本高昂的实验室激光设备,但光碟数据的读取并不困难,南安普顿大学的科研团队表示,类似DVD播放器的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十年面市。

(摘自《意林》2018年1月下,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说明对象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来数据                              B.硬盘或“云端”

C.五维数据存储技术                 D.图书馆和博物馆

(2)下可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13年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五维数据存储”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B.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比传统光碟大,它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

C.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情况下,未来的人可通过云端服务器上的软件,解读过去的数据信息。

D.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来说很有潜力,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年面市。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七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B.第②段中运用的“约”“左右”“近”等概数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五维光碟的特性。

D.第⑤段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说明玻璃具备坚固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原因,再说明五维光碟能长久保存数据的结果。

来源:2018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
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很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蓝莓的花朵与果子一样颇显精致,就像一串小小的灯笼。在这些花朵的内部有含糖量很高的花蜜,这正是众多蜜蜂、熊蜂所爱好的食物。虽然蓝莓花没有特殊的强烈气味,但是仅凭花蜜就可以吸引大批的传粉者。这些“食客”在聚餐的同时为蓝莓完成了授粉工作。蓝莓蜂蜜的甜度极高,即使稀释数倍仍能甜入人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何蜜蜂愿意辛勤工作了。
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⑤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了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⑥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⑦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⑧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⑨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文章来源:《科学松鼠会》,有改动。)
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细读全文,请你说说本文的说明思路。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词“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结合文本,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⑦段列举了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是为了向我们说明我们种植蓝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温度问题。
B.蓝莓的根系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是因为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
C.选文第④段列举《本草纲目》中关于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了蓝莓具有极高的价值。
D.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群英荟萃“萝卜餐”
①各种、各色、各味的萝卜,秋收冬藏,丰富餐桌,美味鲜香。望着随心烹制、轮番端上的“萝卜菜”,不由道出赵丽蓉老师的经典台词“群英荟萃,萝卜开会”,应景恰切,饶有趣味。
②绿油油的菜园里,一垄垄萝卜顶着墨绿滴翠、形状各异的缨儿,葱郁一片,破土露头,昭示丰腴的土地,正孕育储藏着硕大的萝卜,亟待拔摘。寻个响晴的秋日,沿田垄弯腰弓背,挨个拔出,或是粗长的白萝卜,顶着青头,翘着细尾,着实可人;或是短短的胡萝卜,橙黄色艳,光滑闪亮,甚是喜人;或是芥菜萝卜,翠绿椭圆,其貌不扬;或是红心萝卜,皮绿瓤红,惹人喜爱。
③兴奋的人们,拔出一株便高扬空中,比拼大小。累了,挑根青头萝卜,溪水洗净,拔掉根须,豪爽地生嚼解渴。丰收的萝卜,堆满菜园。就地深挖土坑,将萝卜整齐码于其中,覆土掩埋,苫蔽秸秆,如此这萝卜便可新鲜保藏一冬,随时烹食。
④白萝卜营养丰富,因其清热生津、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独特食疗功效,人们爱之尤甚,便有了“萝卜响,咯嘣脆,吃了能活百来岁”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盛赞,《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⑤白萝卜可以生吃:头部甜辣,中段甘爽,尾部寡淡;手握萝卜,大口啃嚼,咯吱咯吱,微辣利口,爽快过瘾。在狂涮火锅的间隙,最易端上一盘切片的白萝卜,薄厚适中,嫩白透亮,随手捏一片入口,也可蘸酱而食,清爽解腻,极富嚼头。可凉拌:将萝卜洗净,带皮切成细丝,或去皮切成丁块,佐以白糖、精盐、食醋、葱花搅拌,滴入少许香油,或泼上辣子油,吃起来酸甜香辣,脆嫩爽口。可炖食:将萝卜切块,与猪排或羊肉一起闷炖,待至熟烂,撤上香菜末,萝卜:特有的香味伴着肉香,扑鼻诱人;吃罢来碗鲜香浓稠的炖肉萝卜汤,营养美味,妙不可言。可炒食:油锅待热,速放葱姜蒜,煸出香味,放入切好的萝卜丝,配以佐料,翻炒片刻,脆生盛出,便可下饭。可腌食:酱萝卜.去根洗净,分层码于缸中,分层撒上块盐,灌入泡好的花椒、大料水,腌制数日便可食用;或成或酸,能吃数月。可做馅:将萝卜擦丝,开水煮至微软,凉水焯后攥团、剁烂,即可配猪、羊肉作为包子、饺子馅,味道甚是鲜美。
⑥清乾隆庚午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所以多汁甘脆的萝卜多保藏鲜食,少汁坚辣的萝卜便切片,烈日下暴晒成萝卜干,变卖或换成米面粮食。也可待到冬春季节,浸泡之后炒、煮、做馅,以解菜少之急。
⑦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具有防癌护眼健肤的功效,被称为“大自然的红宝石”。胡萝卜宜煮食,可炒制,可与白菜、肉类烩炖。最爱胡萝卜作为配菜,与青椒、木耳一起炒成的鱼香肉丝,香辣可口,老少皆宜。
⑧芥菜萝卜,宜拌凉菜。切丝,开水焯过,配上泡好的黄豆,佐以糖醋盐葱,特有的芥菜辣香冲鼻开胃,别有风味。
⑨红心萝卜,美其名日“心里美”,纵刀切开,紫红的萝卜瓤便绽露出来。切丝或切片,加盐或加糖,凉拌即食,红艳甘脆,色味俱佳。
⑩秋冬时节,青、白、红、橙,拌、炒、腌、炖,色泽亮丽、简单朴素、营养丰富的萝卜菜,便成了餐桌的常客。群英荟萃,相聚“开会”,呈上饕餮美味,扮靓多彩生活。 
(选自《知识窗》)
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的主要内容。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一句中用了“最”字,这样说是否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谈一下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共15分)
蔬 菜 防 癌 的 真 相
①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很早就发现蔬菜具有防癌的神奇作用,并指出蔬菜的此种神奇作用不只是因为含有维生素与矿物质,更重要的是拥有许多我们尚不清楚的“秘密武器”。现在这些“秘密武器”已经大体上弄清,计有异鹰爪豆碱、萝卜硫素、苯乙基一异硫氢酸盐、吲哚、萜烯、植物化学钾等。
②切莫小看这些名字稀奇古怪的成分,正是它们在人体内筑起了抵御癌症侵袭的防线。
③第一道防线:植物化学物质阻止人体内致癌物质的形成,消除癌症发生的内在基础。如番茄、草莓、菠菜中的酸类,可阻止致癌物亚硝胺产生;圆白菜与绿菜花中的吲哚,可改变体内雌激素分解为某些致癌物的代谢过程;葱蒜类含有的有机硫化合物,可中和掉人体内的潜在致癌物。
④第二道防线:如果仍有部分致癌物侵入人体细胞,那么植物化学物质即可激发细胞中的蛋白分子,将“入侵者”包围起来,同时细胞膜会自动打开一个缺口,将这些有害物“驱逐出境”。如绿菜花中的萝卜硫素、菜果中的鞣花酸、橘类水果中的萜烯等成分即有此种作用。
⑤第三道防线:如果已经形成了癌病灶,只要较小(直径1~2毫米)植物化学类物质就可直接将其消灭掉。如大豆中的异鹰爪豆碱,即可将1~2毫米的小癌灶“吃”掉。
⑥假如把这些抗癌物质从蔬菜中提取出来,依然能有效地抗击癌症吗?这个问题尚在研讨之中,不能得出肯定结论。科学家主张最好多吃原装蔬菜,而不是热衷于服用其提取物或由此制成的药品,至少目前应该如此。
⑦如何提高蔬菜的抗癌效益呢?首要的一条是注意多品种搭配,发挥蔬菜的集体力量。美国夏威夷一个科研小组在调查了大量癌症病人的食谱后得出结论:蔬菜的抗癌性来源于整个蔬菜类。他们对332名肺癌病人及865名健康人的试验发现,蔬菜丰富的饮食与肺癌危险性之间确有着可靠的联系,但这种保护人体的作用来源于蔬菜的“集体力量”,而绝非“个人英雄主义”。
⑧为达此目的,营养学家建议每天进食蔬菜不得少于5种:至少一种富含维生素A,至少一种富含维生素C,至少一种属于高纤维,每周多吃几次叶部或根部蔬菜。举例:清晨吃蔬菜叶,午餐喝菜器,晚餐选择薯类或其他蔬菜,烹调面食或肉食时加入蔬菜,如花菜、胡萝卜等。
⑨另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蔬菜养分的时间性,力争在其养分含量处于高峰期食用之,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也。例如,7月份的番茄维生素含量是2月份的2倍,夏令的黄瓜维生素含量是冬季的2倍,6月份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含量是隆冬时节的1.5倍等,这些蔬菜在夏季食用抗癌效果最佳。
⑩最后,还要考虑到足够的进食量。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学家布鲁斯·艾姆斯强调,一个人在一天中蔬菜的总摄入量不应低于总食物摄入量的50%,否则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难以实现。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第②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第⑧段中的“为达此目的”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除了举例子、列数字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在介绍提高蔬菜抗癌效益的方法时,采用具体的逻辑顺序是什么?(   )

A.由整体到局部 B.由主要到次要
C.由一般到个别 D.由原因到结果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诗句来源于《金缕衣》,原意是强调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而文中运用时赋予了它别样的含义,请结合上下文指出来。
现在很多小孩从小挑食,更害怕吃蔬菜,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告知他们“蔬菜防癌的真相”,让他们受到启示,从而告别挑食的坏习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有种幸福叫疼痛》一文,完成小题。
①蚌身陷进泥沙,就会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将细小的沙子一圈一圈地包围。沙子被包进黏液之后,成为蚌永远的“痛”。蚌不断地承受着这样的疼痛,还要不断地用黏液包围着它。日复一日,时光流逝,蚌内就有了一粒粒漂亮的珍珠。而生活中的疼痛就好比河湖中的沙粒,折磨着你,也成全着你。
②疼痛分很多种,有孕育生命,分娩时的痛;有蹒跚学步,跌倒时的痛;也有追寻梦想,被荆棘划破手指的痛;更有万物更替,生老病死的痛等等。这些疼痛如果说是肉体的神经感知是它的外在,那么心灵上的忧郁、伤怀、悲戗,就是它最本质的内在。外在的疼痛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要有神经系统就能被知、被觉。而内在的疼痛基本上只能被人类所感知,被人类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疼痛不同于肉体上的损伤,它更加持久更加刻骨铭心。李白的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道出了人生的孤寂之痛;岳飞的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喊出了人生的无奈之声;谭嗣同的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说出了人生的夺志之伤。
③疼痛无法避免,它是人类丰富多彩情感的基础,使得人们更加知道珍惜和懂得珍惜。人的成熟离不开疼痛的洗礼。疼痛会使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肌肤强健发达起来,进而坚信只要还活着,总还有希望的存在。
④悟到疼痛是一种经历,它让人不断的积淀与成熟,最终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向成功的彼岸;悟到疼痛是一种希望,它让在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彷徨中,找到前方梦想的坐标,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更悟到疼痛是一种幸福,它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工作中,留下最纯真、最质朴的记忆,拨动人们最深处的心弦。
⑤郑板桥曾说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面对疼痛我们可以将它视作春风,并种下幸福的种子,为种子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阳光,当它发芽、开花的时候,春天也将悄无声息的到来,那时我们会发现,原来疼痛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⑥让我们把疼痛看作一种幸福,它将带给我们的必将是成功与快乐。
文章第5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答题。
一只蝉儿正躬着背颤动着,极力要突破蝉壳。一个小孩见此情景,便生出恻隐之心,帮助蝉儿扒下蝉壳。蝉儿很是感激小孩的帮助,以为减轻了自己的痛苦,可是,它不知道因此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小孩很得意,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是,他不知道原来                                                                                 
根据本文观点,揣摩故事用意,联系实际,在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微信控”们请抬抬头》一文,完成小题。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
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
分析第①段是如何引出“微信控”的。
第⑤段加点的“减弱”能否换成“消除”?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多年前,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学习讲座的常委们各个神情严肃,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倾听科学家讲解一个“惊天动地”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有道是“天变不足畏”,可今日之“天变”﹣﹣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广泛深刻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

②都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今日之“天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中如何分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如何在“低碳经济”领域夺取竞争优势,而穿梭往来、吵吵嚷嚷。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主要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若在一家一户,这点变化或不易察觉,但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却已是危机四伏。山地冰川和格陵兰冰盖在加速融化,海洋升温引起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预计到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可能升高1.1℃至6.4℃,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近1万年来的最高值。到那时,已经体现在冰冻圈、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气候影响会更加严重,高温、热浪、强降水、台风和飓风将不断来袭。

③“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着什么急?”的确,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约280ppm,上升到2008386ppm,超过了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发达国家无疑应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承担更多的义务。但也不能不看到,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难免总量大、增长快,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的主要来源国。

④天下如此堪忧,我们不能不忧!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毕竟还是阶段性的;气候危机初露端倪,却是趋势性的。经济复苏或可倾力而为,“绿色复苏”断难一蹴而就。

⑤努力去研究和发展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让我们都关注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吧!此非“杞人忧天”,实乃“先天下之忧而忧”!

(1)请在原文中找出一句话说明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2)文段③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近”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文段②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至少写出两种)?试分析其中一种作用。

(4)本文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说明。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坐,你未必会
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如何坐,大有学问。
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 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椅子的高度要合适。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椅子的座面要合适。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有事要与同时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
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B.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C.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D.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B.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C.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D.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分析以下两项做法是否符合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A.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B.文文常常用爷爷书房里高大的桌椅写作业,两只小脚能悬空摆动,她觉得很有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未来网络用灯光
①未来,网络或许是这样的。餐厅、飞机、高铁……无论在哪一个场合,你不用再向服务员询问“这里有没有Wifi?”,只要有灯光的地方,你就可以上网,甚至能够看高清视频。在医院,无论手术室还是住院房,你都能随时上网,不再担心电磁会干扰信号。甚至在无线电波无法很好传播的地方,比如水下,或是潜艇内部,我们也能够保障通讯的流畅。海上的灯塔不再仅仅是闪亮的浮标,它可以发出海域安全程度等信息给远处的轮船,使其能规避风险,安全远航;汽车车灯甚至也能传递信息,提示人们规避种种风险,保障安全出行。 这就是Lifi——可见光通信技术。
② Lifi拥有很多特有的优点:兼具照明、通信和控制功能——具有能耗低、购置设备少等优势;无电磁污染——适用于飞机、医院、工业控制等射频敏感领域;绿色环保、方便快捷——无须无线电频率许可,无须开挖管道的市政许可,便携性强,便于维护,适合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适合水下通信——基于蓝绿光LED灯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可用于水下高带宽通信;具有更大的带宽潜力——未来能够达到每秒几百兆甚至更高的接入速度。Lifi作为一种照明和通信结合的新型模式可以有效推动下一代照明和接入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已成为国内外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    
③回顾Lifi的发展历程,早在2000年,日本研究者就提出并仿真了利用LED照明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近年来,美国关于VLC技术也开展了许多项目,例如2008年10月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VLC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3年10月11日,英国交付了第一台Lifi技术的产品。在这一个领域,中国并没有落后。几乎就在英国做出产品的同一时期,我们团队也研发出了样机,演示了高清视频流传输。就传输速率而言,我们团队在2013年就研发出了3.75Gb/s的离线数据传输速率,这个速率发布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3.4Gb/s。
④目前,限制Lifi系统传输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白光LED有限的调制带宽。另外,从产业发展而言,已有的Wifi、3G等技术都有着相应的成熟的集成芯片,但可见光通信没有任何专业芯片。虽然Lifi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要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新兴领域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⑤发展LED可见光通信技术,不仅为LED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剂强心剂,还可望拉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Lifi可以有效推动下一代照明和接入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已成为欧美国家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
②虽然Lifi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它已经取代Wifi走进千家万户,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Lifi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你觉得Lifi的发展前景如何?请简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什么?
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说明文阅读

民以"食"为天

俞水生

   (1)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喜悦,讲究色、香、味、行俱佳。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

   (2)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

   (3)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

   (4)与风俗的主食相对,故称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练习。譬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5)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讲不清楚了。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这种美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玉熙坊"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说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

   (6)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适于食"的观念。从古至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即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

   (7)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好,而是对"吃什么"和"怎么吃"讲究起来。显然,这已不单是为了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吃了。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精神上的美感和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B.中国南北方汉民族基本的饮食结构是由人们的喜好决定的。

C.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D.中国饮食的美味,在于把食物的本味与配料和调料相调和,使之达到中和之美。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北方和"食"相关的饮食结构以及礼俗文化。

B.第⑥自然段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的饮食习俗。

C.第⑦段"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句中加点词"相对的"不能删除,否则会影响原文的意思。

D.本文介绍汉民族的饮食时先介绍南北方的主食,再介绍副食,最后介绍饮食礼俗文化。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大年三十,张伯家欢聚一堂,女儿与在北方长大的女婿从北京回到长沙过年,做年夜饭的时候,张伯特意嘱咐做菜的老板,一是做菜的口味要比平时要稍微咸一点,二是一定要做一道红烧鱼。

①张伯为什么嘱咐做菜的口味要比平时稍微咸一点?

②张伯为什么嘱咐要做一道红烧鱼?

来源: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可引起感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在电子显微镜下,冠状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传播途径: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7天,人群普遍易感。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推测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但是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中间宿主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材料二

    焦虑指我们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所产生的生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应激性反应。学业焦虑往往倾向于将不确定的事情理解为不好的结果,将未知的影响等同于对自己的威胁,夸大学业失败的可能性。问卷显示,有79.63%的学生认为疫情对自己的学业有影响,47.5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感到焦虑。

    学业焦虑表现为:思维上,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做题时犹豫不决的现象[甲];情绪上,对学业担心、害怕、紧张,自身情绪不稳定[乙];行为上,出现无目的、无效果动作[丙];生理上,有出汗、头晕、口干、胸闷、呼吸紧促、肌肉紧张、食欲改变,作息紊乱现象[丁]。

    产生学业焦虑的原因主要有4个:(1)认知偏差与错误归因。如线上学习遇到了障碍就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学不好就认为是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2)不匹配的学习动机与目标。很多同学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偏离实际,往往过于完美或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3)意志力薄弱与自信心匮乏。意志力弱的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对象或活动上,易受客观因素影响而无法专注学业;缺乏信心的学生常常对自己新模式下的生活与学习做悲观评价,而这样的负面评价会导致或加剧学业焦虑。(4)亲密关系处理不当。疫情期间,学生与家人的相处时间突然加长,亲密关系处理不当则会加剧家庭氛围的紧张,而家庭氛围的紧张又会加深自身的学业焦虑。

    其实,一定程度的焦虑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一种刚刚好的焦虑状态。

材料三

    截至2020年3月18日,全国5万多名出院新冠肺炎患者大多数使用过中医药。武汉市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89.10%,湖北省91.64%,全国达到92.41%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也称“中医方舱”,医护人员由5个中医院校组成的医疗队承包,收治了564个病人。“中医方舱”的治疗相对简单,除了中药治疗外,还有很多特色项目,如打太极、练八段锦、针灸、按摩、穴位敷贴。这里虽然由中医医疗队承包,但移动CT、化验检测等现代医学检测设备也配备齐全。

    医学专家表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对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转阴有明显效果。”

(1)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由自然宿主传播到中间宿主,由中间宿主传播到人,再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由被感染者传播到更多人。

B.设定的学习目标过低是导致学业焦虑的原因之一。

C.学业焦虑主要表现在思维、情绪、行为和生理方面。

D.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下面文字适宜放在材料二第2段的  处。

如上课频繁改变听课姿势、手脚小动作不断、坐立不安等

(3)从说明方法角度,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武汉市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89.10%,湖北省91.64%,全国达到92.41%。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材料一,谈谈怎样预防新冠病毒由自然宿主传播给人。

[链接材料]昨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了闭幕式,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意味着中国确立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不仅在野外生活的野生动物不可食用,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也不可食用(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

(《新京报》2020年2月25日)

来源: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

⑤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⑦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⑧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⑨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⑩“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代往下传。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选自《柳州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侗族大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内容在陆游邝露的著作中均有记载。

C.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

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向人们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其编创的一大特色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

B.侗族大歌按音色和体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全靠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

C.侗族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即兴变唱,有时也可成为主旋律。

D.侗族大歌结构首尾呼应,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都采用比兴手法,所以意蕴深刻。

(3)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从形成、类别、声部、结构等方面分别对“侗族大歌”做了介绍。

B.第④段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侗族大歌的形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记载来说明侗族大歌的唱法,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⑩段通过介绍侗族大歌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凸显其价值。

来源:2017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