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概括说明内容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小题
(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乙)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他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哪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待。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从表达方式(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看,甲文重在                ;乙文重在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
甲:                                                              
乙:                                                              
甲文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的决心;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的描写,表现了“我”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请你写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始终眷恋着祖国》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9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
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大为震惊,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选文一: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故乡》)
选文二: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选文三: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变色龙》)
⑴依照示例,填写表格。

描写方法
例文
外貌描写作用
外貌描写
选文一
塑造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闰土的形象。
选文二
 
选文三
 

⑵请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生活境况。(不少于3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安恩与奶牛》的片断。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
②“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老妇人的? 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文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第②段,安恩反复说“我们”,“我们”指谁?如何理解这个“我们”?
假如我们是安恩的奶牛,我们会对安恩说些什么呢?(不少于5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题目。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第①段中划线词 “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
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1)简爱两次要求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王安石的《伤仲永》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敬畏规则
①国人对规则往往没有尊重的习惯。从最简单的“排队”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中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②有人为了考验德国人的守规则,分别在两个电话亭上贴了“男”、“女”标志。德国人果然按照电话亭上的标志,男女各进各位,就算一边排着长队,另一边的电话亭是空的,也没人不遵守这一规则。美国人在邮局前排队,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如果窗口服务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次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甚至现在经济比我们落后的俄罗斯,在他们的语言里也没有“插队”这个词汇,他们的穷人在寒风里领取救命的面包时也非常自觉地排着长队,但是我们有些人有时却因为插队而大打出手……高贵与粗鄙,在规则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国人还有很多事要做。
请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说说第②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现代文阅读(共6分)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
“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安恩与奶牛》的片断。(13分)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
②“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老妇人的? 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文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第②段,安恩反复说“我们”,“我们”指谁?如何理解这个“我们”?
假如我们是安恩的奶牛,我们会对安恩说些什么呢?(不少于5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题目。(4分)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第①段中划线词 “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
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一进电梯他就按下所有楼层的按钮;一到人家做客她就上蹿下跳;输了球他就朝对方竖中指;父母说她两句她就甩门而去;手机新品一上市就嚷着要买;把别人的东西随意地装进自己的口袋……当前这种“熊孩子”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争议,有人说:“孩子一定要管教,不能让他们由着性子成长”;有人说:“时代的发展需要这种有个性的孩子”。
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①要有明确的观点。②作简要的论证。③字数在100~120字之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选自《苏州园林》)
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中“寂寞”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指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渴!”他快喘不过气来,第三次高喊。……
她一言不发,走近犯人。他为躲开她,徒然扭动身躯。她从腰 带上解下一个水壶,温柔地送到他枯焦的唇边。
于是,一颗硕大的泪珠在这只完全干枯的独眼里滚动,顺着这张因绝望而久久抽搐的鬼脸缓缓淌落。此时他竟忘了喝水。而她浅浅一笑,噘一下嘴,把壶嘴贴紧他 那张龇牙的大嘴。
(1)上文中的“他”是因为什么事而成为“犯人”被绑在耻辱柱上的?
(2)结合上文内容,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统手工艺既是漫长历史的见证,又是传统文化的沉淀。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走近身边的传统手工艺”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请你根据材料归纳出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的两个原因。
【材料1】中国各地的传统灯饰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传统灯饰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2】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彩鲜艳、针法多样、善于变化、装饰性强等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传统绣品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3】西关打铜直到现在还遵循着传统的全手工打制铜器。西关老铜器饱满圆润、打磨光亮、或赤或黄、沉重坠手,以自己平和内敛、不卑不亢的姿态吸引着喜爱它的人,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铜,过去是弥足珍贵的,加上经久耐用,不少铜制器皿都变成了“传家宝”,代代相传,寄寓着家族亲人间的美好祝福。
原因①:                                                                      
原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及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一)




1.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581-682)幼时看到很多穷人死于疾病,于是立志行医,刻苦钻研医术,二十来岁就成了名医。他关心病人疾苦,医德高尚。
2.孙思邈精通各科医学。他用针灸和按摩治好了头颈肿大、危在旦夕的刺史,还在临床实践中冲破前人365个穴位的定规,发现了止痛的“阿是穴”。
3.他常常亲自上山采药,炮制药材,并经由临床实践发现采药的季节、地点和处理方法都对疗效有影响。他还常到民间收集药方,并都记录下来



4.很多山里人得了“夜盲症”,白天能看见,晚上啥也看不清,而有钱人很少得这种病。经过研究,孙思邈让病人多吃动物肝脏,治好了夜盲症。原来动物肝脏里有很多患者缺少的维生素。
5. 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与医治脚气病的人。他发现有钱人易得脚气病而穷人不会,就在比较贫富两种人的饮食后,把粗粮中的糠麸拿给病人吃,治好了脚气病。
6.孙思邈不忘初心,笃志医学;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终于编写成《千金要方》一书。全书30卷,为中国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二)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三)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 异之,曰:“ 圣童也, 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 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初, 召诣京师, 年已老, 而听视聪瞭。帝叹日:“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思邈于推步、医药无不善, 孟诜(shēn)、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日:“天有四时五行, 寒暑迭居。人有四支五藏, 一觉一寐。天人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 节选自《新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释:①[少]年轻。 ②[顾器大难为用尔]只是才器过大难以任用罢了。③ [拜]做官,就职。④ [诣]到。⑤ [瞭]明亮。⑥[推步]推算天文历法之学。⑦ [四时五行]指春、夏、秋、冬四季,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⑧[迭居]交替, 更换。⑨[四支五藏]四肢五脏。⑩[导]疏导。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桓侯使人问之 B.臣是无请也
体有可愈之疾良医导之药石
C.及长, 太白山 D.渔人甚

十日,扁鹊复见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翻译:
(2)救之以针剂。
翻译:
连环画中提到“孙思邈不慕名利,甘于淡泊”,选文(三)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这一点?
对上面的连环画和文言选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只填序号)

A.孙思邈医术高明,且通晓各家学说。他只是从人的饮食结构中寻找疾病的根由和治病的良方。
B.孙思邈通过亲自采收、炮制药材及自己的临床实践研究药效,还广泛采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扁鹊能通过观察确诊蔡桓公的病情,并在谈话中提到可根据病情的发展采用不用的治疗方法,表明他医术高明。
D.扁鹊和孙思邈的医学观都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扁鹊相信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有对“天命”的臣服;孙思邈相信“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明显受“天人合一”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概括说明内容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