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概括说明内容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最“自私”的事就是助人

林中斌

①自从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之后,人类普遍相信“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弱者被消灭,强者活下来,并把他的基因传给后代;所以人类基本性格是自私的、暴力的、侵略的。

②近年来科学更进步了,却发现进化论的盲点。请看一则小故事。一位美国帅哥穆拉尼,哈佛大学毕业,开保时捷名车,在纽约华尔街创业,任广告公司总裁。某天,他在街头看到一位可怜的兔唇小孩,心中不忍;他介绍小孩去他的医生朋友那里整形,费用他付,事后他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快乐过。

③这个帅哥帮助兔唇小孩获得完美笑容上了瘾,从1991至1999年,他在纽约市成立慈善组织,再推广至全美及全世界,叫“笑容火车”;到2002年底,全球有75万裂唇和裂舌的儿童(遍布80个国家),已免费动手术开启了新的人生。穆拉尼的名言是:“你所能做的最‘自私’的事就是助人。”

2006年,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乔纳森•海特在统计大量数据后,发现做义工、捐血、有宗教信仰的人,通常比其他的人快乐。穆拉尼似乎不是个特例。无怪乎,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后,全美国一半的人捐款给海地,前往海地的美国旅客人数在灾后暴增,他们是去做义工清理灾区的。许多人还要在国内排很久的队才能轮到。

⑤2006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人类神经的乔治•莫尔和乔丹•克拉夫曼博士,应用扫描脑部的技术,发表突破性的论文:“当我们把别人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如捐钱助人之后,大脑负责享乐的中心会亮起来。”他们说:“我们想做好事的念头,源于脑部神 经构造中早已埋伏的本能,而非仁义道德压制自私自利的结果。”

⑥其实,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威尔逊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人类“群体演化”的理论:“两个部落竞争,生存下来的部落战斗力强,因为族人团结、合作、有牺牲的精神;被消灭的部落战斗力弱,其族人倾向于内斗、猜忌、自私自利。”人类世代遗传下来 的,除了竞争的天性以外,还有合作牺牲的精神,这是人类进化有别于其他动物之处。这一 说法在当时备受批判;近年来心理学、社会学、神经学陆续的新发现,使得威尔逊终于在 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539期有删改)

(1)第②自然段“近年来科学更进步了,却发现进化论的盲点”一句中的“盲点”究竟指的 是什么?请用后文原句回答。

(2)本文写穆拉尼帮助兔唇小孩的故事,有何作用?

(3)第④自然段划线句中“在统计大量数据后”能否删去?为什么?

(4)通读全文,分析本文标题为什么给“自私”一词加引号。

来源:201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

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⑧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

⑨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原因是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

(选自《意林》2016年第5期,有改动)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自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

②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不超出围栏。

(2)“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3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

来源: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无人驾驶"闯入"出租车

张配豪

呼叫出租车,结果叫到的是一辆驾驶座没人的车--曾经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这一奇幻场景,将在我们身边发生。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北京上路,你敢坐吗?"无人驾驶"这个已经讲了几年的故事,会如何颠覆我们的出行体验?

北京尝鲜无人驾驶出租车

自10月10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北京全面开放以来,高峰期单日订单量超2600单,单个站点单日订单量高峰600单。记者日前也实地"尝鲜"了一把。

在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北京市亦庄的一个虚拟站点,记者通过手机下单预约试乘,下单之后20分钟左右,出租车就到达指定位置了。进入到自动驾驶的状态后,在拐弯的时候屏幕上会显示即将右转,乘客可以对车辆下一步的操作有心理预判。同时,在路上遇到的两边车辆、行人、自行车,在这个屏幕上都会呈现。

记者亲身体验后发现,相比由司机驾驶的出租车,它多了一份"顿挫感"。当出现障碍物时,它不会像人为操控那样平缓,有时候会突然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

百度无人出租车这次开放的站点目前一共有15个,分别位于海淀区、大兴区,以及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且运行时间是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也就意味着在其他地区,或者上下班时段就无法进行体验。此外,运行车辆比较少,根据网上一些用户的反馈,如果叫车人多的话,往往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够被接单。

虽说是无人驾驶,但百度无人出租车上还是配备了安全员,副驾位上放置有安全器材。原因在于,如果路面出现堵车、道路施工等情况,车辆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识别,届时要安全员介入操作,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目前接单的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采用的车型均为林肯MKZ,在车的四周和顶部搭载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探测仪器和传感器,它们相当于"眼睛",能够识别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以及路标等。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极端天气(大雨、冰雹等)情况下,百度不提供无人驾驶服务。

测试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记者了解到,通过无人驾驶出租车一段时间以来的测试,也确实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比如国内的无人驾驶技术还存在技术差距、法律空白以及适用体验性差等。

近日,东莞一辆正在进行试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被撞,引发网友热议。

10月11日13时52分许,在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滨河北路和南门路交又路口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从行驶记录仪看到,一辆白色SUV横向驶出,连撞两台小车。其中,被撞的一辆汽车车身上喷有"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字样。最终,凤岗交警认定,肇事的白色SUV车辆负全部责任,被撞车辆无责任。

视频显示,事发过程中,涉及无人驾驶的车辆在通行路口时没有刹车减速的迹象。有网友称,该车标着"无人驾驶",还有安全员,看到有车来撞,而且还是路口,难道就不会自动或人工刹车减速吗?此外,不少网友提出疑问:如果无人驾驶车辆(有安全员)撞车,又该如何判定责任呢?

对此,有律师表示,无人驾驶技术尚属新技术,目前法律并未有针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相应规定。现在所说的无人驾驶技术,安全员的双手也不能离开方向盘。因此,按照当前法律,该事故责任依然是在安全员身上,若是申请路段测试的车辆,赔偿的责任则由申请方承担。

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多远

抛开技术和法律层面,从车本身到周边的基建、民众的接受度,无人驾驶出租车要真正大规模普及,还面临多少挑战?

在商业化的进程中,成本是第一道难关。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驾驶出租车想要成功,实现单车盈利是必要前提。"除了安全员,还要承担车上那么多传感器的成本,目前成本在60%左右,所以还没办法盈利。"

除成本外,政策也是自动驾驶落地的一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2座城市和地区发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为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的建立提供必要支持。除了路测的支持之外,例如北京市等先行城市还发布了地方政府版的产业扶持政策,自动驾驶产业已经成为一场关于"城市名片"的竞赛。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21期),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不能说明百度无人出租车在技术层面不完善的一项是   

A.当出现障碍物时,它不会像人为操控那样平缓,有时候会突然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

B.如果路面出现堵车、道路施工等情况,车辆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识别,安全员介入操作,才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C.在极端天气(大雨、冰雹等)情况下,百度不提供无人驾驶服务。

D.如果叫车人多的话,往往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够被接单。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度这次所谓的"全面开放"其实多少有点夸大的意味,至少在目前,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产品运营层面,皆处于一个不完善的阶段。

B.传统车与无人出租车(有安全员)碰撞发生交通事故,按照当前法律,安全员应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

C.百度无人出租车的四周和顶部搭载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探测仪器和传感器,它在安全性方面比传统车子高得多。

D.针对无人驾驶国家会很快立法,车本身技术问题也会很快解决,因此无人出租车大规模普及为时不远。

(3)怎样才能让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普及,真正商业化?

来源: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是什么让5G的峰值速度高达20Gb/s

①今天的无线网络遇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和设备正在消耗比以前多得多的数据,而每个人被分配到的带宽又有限,这样就导致网络速度下降、掉线情况时有发生。人们迫切希望电信商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更可靠的网络服务,而下一代通信技术5G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②为了实现这一点,从事无线通讯的工程师正在设计一套全新的技术。利用这些技术,5G数据传输的延迟将不超过1毫秒(相比之下,今天的4G网络的延迟约为70毫秒),而且数据下载的峰值速度将可以高达20Gb/s(4G为1Gb/s)。毫米波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③与以前用于移动设备的5Ghz以下的频段相比,毫米波在30GHz和300GHz之间的频率进行传输。它们被称为毫米波,是因为这些频段的波长在1毫米到10毫米之间,而如今用于智能手机的无线电波的波长大多为几十厘米。迄今为止,毫米波这种电磁波只在雷达系统和卫星上有应用。现在,一些蜂窝网络提供商已经开始使用毫米波在诸如两个基站这样的固定点之间传输数据,但是使用毫米波将移动用户与附近的基站相连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无线传输增加传输速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频谱利用率,二是增加频谱带宽。相对于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频谱带宽的方法显得更简单直接。在频谱利用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带宽翻倍则可以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也翻倍。但问题是,现在常用的5GHz以下的频段已经非常拥挤,到哪里去找新的频谱资源呢?5G使用毫米波就是通过第二种方法来提升速率。根据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的最大信号带宽大约是载波频率的5%左右,因此载波频率越高,可实现的信号带宽也越大。在毫米波频段中,28GHz频段和60GHz频段是最有希望使用在5G的两个频段。28GHz频段的可用频谱带宽可达1GHz,而60GHz频段每个信道的可用信号带宽则到了2GHz(整个9GHz的可用频谱分成了四个信道)。相比而言,4G﹣LTE频段最高频率的载波在2GHz上下,而可用频谱带宽只有100MHz.因此,如果使用毫米波频段,频谱带宽轻轻松松就翻了10倍,传输速率也可得到巨大提升,5G的峰值速度达到20Gb/s也就能实现了。

⑤除了优点之外,毫米波也有一个主要缺点,那就是不容易穿过建筑物或者障碍物,并且可以被叶子和雨水吸收。这也是为什么5G网络将会采取小基站的方式来加强传统的蜂窝塔。由于毫米波的频率很高,波长很短,这就意味着其天线尺寸可以做得很小,这是部署小基站的基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G移动通信将不再依赖大型基站的布建架构,大量的小型基站将成为新的趋势,它可以覆盖大基站无法触及的末梢通信。

⑥凭借毫米波和其他5G技术,工程师希望5G网络不仅能够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能够在雷达、制导、遥感技术、临床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选自雷锋网2017年5月8日《是什么让5G的峰值速度高达20Gb/s》,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给“毫米波”下定义,并指出它的显著优点是什么?

(2)“无线传输增加传输速率一般有两种方法”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和设备对网络数据消耗增大,而被分配到的带宽又有限,导致速度下降、掉线情况时有发生,毫米波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B.毫米波让5G的峰值速度高达20Gb/s,主要是通过增加频谱利用率来实现的。

C.因为有毫米波技术的开发应用,我们现在可以用智能手机与附近的基站相连并传输数据。

D.毫米波不容易穿过建筑物或者障碍物,存在易受阻挡、信号衰耗大、覆盖距离短等缺点。

E.毫米波除了在通信方面的作用外,还可广泛用于雷达、制导、遥感技术、临床医学等领域。

来源: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红树林

①红树林,顾名思义应是“红色的树林”。然而,当人们走进红树林时却发现,这里的树全是绿色的。难道红树林名不副实?其实红树林是外表不红而“心”红。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构成,这些植物的树千里富含单宁一旦表皮破裂,单宁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树就会变成红色。红树林之名便由此而来。

②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湖间难涂上。为了在海浪的袭扰中占有“一席之地”,红树植物练就了许多“独门绝技”。

③红树植物具有动物一样的胎生习性。在春秋两季完成开花结果后,红树植物的果实并不急着落地发芽,而是继续在母树上生长,萌生出胚轴,胚轴成熟后才会离开母树,散落到海滩上,遇到适宜的环境,便会扎根发芽。

④由于生长的海岸环境风浪大,土壤泥泞松且厌氧,为能“立足”,红树植物发育出了功能各异的根系。为抵海浪的冲击,它们从树干基部长出支柱根。支柱根牢牢抓住地面,使红树植物在风浪摧残中屹立不倒。为呼吸到足够的氧气,红树植物“绞尽脑汁”,让部分根出土壤,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提高了的氧气和水分的输送。

⑤为了能在海水中生存,大多数红树植物都拥有“拒盐”的本领。它们的根系通过构建特的“半透膜”体系,将海水中的盐分自动过掉,直接从海水里吸收淡水。还有一些红树植物是通过叶片的分泌腺体,将含盐水液排出体外,待水分蒸发后,叶片上会析出白色的盐晶体,这种现象被称为“泌盐”。

⑥作为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两栖植物”,红树林占全球地表面积极少,看上去很不起眼儿,但它们在生态保护方面却是“多才多艺”。首先,红树林维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孕育了众多蟹类、贝类、螺、昆虫等底栖动物,还有以它为食的鱼虾和鸟类。其次,红树林是抵御灾害的生态屏障,其茂密的树枝和发达的根系能抵台风、海啸、风暴湖。此外,红树林在净化水质、固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⑦如此强大、重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却面临着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的威胁。20年来,我国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强,红树林的面积增加了7000公。且前我国55%的红树林湿地已被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

(摘自网络,有删改)

(1)红树植物有哪些“独门绝技”?

(2)结合第④段加点词语,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3)阅读第⑥段,填写空格,理清说明思路。

(4)第⑦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来源: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0℃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在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冑”,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4)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来源: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可燃冰

    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似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的多。覆盖它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了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的多。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分类别    B.作比较、打比方    C.作比较、下定义   D.列数字、作比较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再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似冰状结晶物质。

B.可燃冰既含水又呈固体,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C.覆盖可燃冰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利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用“豆腐”打“铁”、用“金刚钻”绣“花”。

D.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了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来源: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 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B.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E.绿豆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容易被氧化,所以我们喝的绿豆汤都是红色的。

(2)文章第①自然段的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

(4)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绿豆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来源:2017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我就是传说中的“神助攻”

       我是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团队里的首名“后卫”队员。

       4月20日22时41分,我告别了航天科技集因五院的师父们,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抵达位于天疆的岗位,光荣地加入了北斗大家庭。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已有19名北斗队友陆续上岗,他们每个人都身怀绝技: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这其中一名是驻守在国门上方的“守门员”﹣﹣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余18名都是全球组网的“中场”﹣﹣中圆轨道卫星;他们在近距离轨道绕着地球满场跑,进能攻,退可守。

       而我,则是目前唯一一名“后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1.5万公里,这是我的岗位高于其他队友的距离;3.6万公里,这是我和祖国母亲的距离。即便是在浩瀚缥缈的太空,我们20个队员依然排出了奇特阵型,叫做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这在国际上可是首创,一举突破了“我国无法全球地面布站”的限制。而我的加入使得这一阵型正式从“构想”变为“现实”也因此,有其他队员称我为“神助攻”。我将始终“站”在亚太区域上方防守,以更广的区域、更高的精度帮助队员排除干扰,增强团队的整体技术指标,从而成为全球组网的坚强后盾。

       与一般身材小巧的队员不同,我是一个全能的大块头,体型是中场们的3倍多。没办法,我身上的“神器”目前是队友中最多的。千里眼、顺风耳、金刚角……众多新荷、新信号完美地锻造了我的身心。

       在这里请允许我小小地傲娇一下:我的筋骨皮、精气神和各种器官,从内到外已做到了100%国产化。这些都离不开五院师傅们的汗水和智慧。五院向来被称为“北斗卫星大本营”,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再到北斗三号的设计研制,他们不仅放飞了绝大多数北斗星,而且大力推进“精稳工程”,成立了专门的队伍运行管理我们这些场上队员。

       最后,我想感谢亿万“球迷”对我们这支队伍的关注与支持。你们的喝彩声,赋予我们无穷的干劲儿;你们的责备甚至是骂声,则激发着我们争分夺秒,不断超越。还记得2018年12月27日,我们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向“一带一路”及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有网友留言:“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看到这一句我的不少队友瞬间泪奔……

       数十载漫漫北斗路的一幕幕,如过电影般闪过我们的脑海:无果而终的“灯塔计划”、饱含中国智慧的“三步走”战略……

       如今,我们的队伍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与强手们并肩站在天疆的赛场上。我来了,我队友们一道,继续奋勇拼搏建立起属于我们的功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是目前北斗三号系列里轨道最高的。

B.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是我国首创的卫星阵型,其意义是突破了“我国无法求地面布站”的限制。

C.被称为“神助攻”,是因为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具备更加全面的设备技术。

D.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这很值得国人骄傲。

(2)本文借用足球运动术语介绍北斗导航卫星,这样写的好处是  

(3)仔细品读该文章语言,回答问题。

①而我,则是目前唯一一名“后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②与一般身材小巧的队员不同,我是一个全能的大块头,体型是中场们的3倍多。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准确介绍了第4颗北斗导航卫星的体型特点。

来源: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隐形杀手﹣﹣甲醛

①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尤其是室内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危害极大。人们往往谈“醛”色变,这是为什么呢?

②装修污染问题,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出现,虽然近年来公众的防治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材料污染仍然存在,且范围极广,污染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家庭中最常见的甲醛污染源,就是板材,尤其是人造板所含的脲醛胶。市场上几乎90%的复合地板、密度板等建材,都使用了脲醛胶。人们在装修房屋时,都无法避免。

③如果空间相对密闭,甲醛的挥发时间会非常漫长。早在十几年前,有关专家就研究指出,人造板等装修材料中含有的甲醛,释放时间在3﹣15年左右,那是一个何等漫长的挥发时间啊。

④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人体不适。当空气中甲醛浓度超过0.6毫克/立方米时,人会感到眼睛受刺激、咽喉疼痛;如果在甲醛浓度超过10PPM的空气中停留几分钟,人会泪流不止。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可见甲醛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1995年,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而到了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在公告中明确将甲醛上升为一级致癌物。

⑤面对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甲醛,国家应该制定新标准,把含有脲醛胶的建材,从百姓家中清除出去,用无甲醛添加的新材料替代,最终才能从源头上消除其危害。

(1)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这是一篇  说明文,说明顺序是  

(2)阅读选文,依据示意图,在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

(3)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来源: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蜡烛》选段,回答问题。
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继续盖上去。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竟然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跪”“吻”两个动词表达了老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倒数第二段划线句强调“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有什么作用?
作者赋予蜡烛怎样的特殊含义?
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围巾的颜色,有何特殊意味?
为什么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身为现代人,你已经习惯于享受网络信息带来的便利,然而,在你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你也已经身陷网络带来的危害之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的大脑正不断被网络影响。变得越来越笨。

②2015年,微软通过抽样调查和脑部扫描研究了2000名加拿大人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结果发现,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陡然缩短了。2000年的时候,人们专注于某项具体事务的平均时间还有l2秒,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就缩短到了8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智能手机和海量网络资讯的出现,很多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经常查看手机、会在看电视的时候使用其他智能设备。而且,由于上网的时候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游戏、新闻、聊天、购物等多窗口频繁地切换操作让人更加容易分心。

③调查还发现,网络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在年轻一代中更为严重。2012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针对美国和波多黎各2000多名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科技让这一代学生的注意力不如上一代;64%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在扰乱学生注意力上的费面作用远胜于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

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将老鼠放在机关重重的小箱平中。老鼠在箱子中如无头苍蝇一般的乱撞,无意中触到了杠杆,这时一颗食物便会从天而降。不一会,老鼠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关联,开始自己主动按起杠杆来了。接下来。老鼠吃到食物的条件开始变难,比如加入两盏灯﹣﹣红灯和蓝灯,当红灯亮起按下杠杆时,棹食物;而蓝灯亮时,随便怎么按都不会出食物。过了一段时间。条件继续升级,但老鼠仍然乐此不疲地玩这种“游戏”,直到死于疲惫。

⑤科学家发现,在斯金纳的实验里。按下杠杆可以刺激老鼠的伏隔棱(伏隔植被认为是大脑的快乐中枢,对诸如食物、毒品等刺激有反应,负责生产多巴胺)。人类痴迷于玩电子游戏而忘记吃饭睡觉的时候,大脑中激活的区域与老鼠的类似,比如一个韩国人就曾因连续不停玩游戏50个小时之后死亡。而在2012年的另一项研究里,科学家发现,长时间上网导致脑部结构的变化与那些因毒瘾或者是酒瘾造成的大脑病变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是网瘾者还是酒瘾者,大脑前额叶皮层中的灰白质(灰白质主要作用是调节情绪和意志力)容量都会减少。因此,英国网癌研究专家鲍登。琼斯表示,网络上瘾是种病,它已经危害到了人类的大脑。

⑥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不那么普及的时代,人类都习惯记忆大量知识,比如英文单词以及小说的内容,但是,科技的进步扼杀了这样的需求。这也就让人类的记忆力失去了发挥的空间。因为我们知道某某知识或者信息只需上百度查一下就明白了,自然就会认为不需要记在脑子里,所以,当今的网络就好比人脑的外接硬盘﹣﹣我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外包”给了它。

⑦人类记忆分为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大脑所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经过“转存”,才能变成长期记忆。任何打断这项转存工作的行为,都会破坏原先想要记住的信息,比如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去读短信,或是阅读文章的中途去查看电子邮件。新科技所带来的过量信息争干扰。让人脑难以形成长期记忆。另外,因沉迷手机和网络导致的睡眠过差也损伤了大脑的记忆能力。

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上网期间,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或者类似的动作,如敲击电脑键盘、拖着鼠标点击左右键或滚轮、用指尖在触摸屏的各个图表或者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等等。这让我们的大脑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很难将一段时间内大脑中的有效信息加以筛选和集中,以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我们在使用数码设备浏览网络时,常常不知不觉地采用略读和跣读,感受不到传统书籍带来的那种良好阅读体验,比如,能够结合语境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内涵,或者努力读懂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所以,科学家建议,如果你想要真正静下来深入思考,就必须远离那些数码产品。

(1)网络给人类大脑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作答。

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

来源: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揭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神秘面纱

邱晨辉

伴随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其环绕器结构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环绕器具备三大功能:飞行器、通信和探测。

为了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奔向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不能超过5000千克,但为了到达遥远的火星,它又至少需要携带2500千克的推进剂,除去着陆巡视器占去的1300千克重量份额,环绕器自身干重被严格限制在1200千克以内。

环绕器的1200千克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还要兼顾2.5米可展开驱动天线、太阳电池阵、高分辨率相机等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了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对于航天器来说,质心越低、重量越轻,发射成本就越小,探测器多1克的重量,付出的发射成本将远超1克黄金。为了继续"减重",环绕器结构团队还把目光投向重量最大的结构核心部件--中心承力筒,并创新采用了"全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在材料上下功夫,使得环绕器在苛刻限重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承载。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如何靠自己找到火星?

天问一号探测器上配置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可以利用拍摄的恒星与火星图像,精确计算出自身的飞行姿态、位置与速度,实现相对火星的自主导航。

综合电子分系统被称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的"最强大脑",负责环绕器全部信息的管控。

在天问一号环绕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过程中,环绕器上的各科学仪器都会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要发回地面,再由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此外,环绕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和红外导航敏感器数据,也需要发送回地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综合电子分系统负责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并在合适的时机传输回地球。

通常情况下,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但与地球卫星不同,火星环绕器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往往来不及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此外,深空探测器与地面站通信存在独特的"日凌"现象,即当探测器、地球和太阳位置处于同一直线时,太阳辐射会干扰地火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导致通信中断。因此,"日凌"期间,环绕器必须"自己照顾好自己"。

针对这些情况,环绕器综合电子分系统的研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设计了深空探测长时间无上行指令自主管理机制、整器断电再恢复功能等,让环绕器在必要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实现了环绕器在轨自主运行大于60天的能力。

2021年2月12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天问一号抵达火星轨道过程中的影像。实施此次拍摄任务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就是火星捕获大片背后的"摄影师"。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天问一号环绕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环绕器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不能超过1200千克,还要兼顾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

B.天问一号环绕器重量最大的结构核心部件--中心承力筒采用结构方面的创新技术,从而实现了高效承载。

C.环绕器上的综合电子分系统直接将各种科学仪器产生的大量科学数据发回地面,再由科学家们进行研究。

D.与地球卫星不同,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火星环绕器不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具备飞行、通信和探测三大功能。

B.天问一号探测器要想到达遥远的火星,就必须携带不少于2500千克的推进剂。

C.天问一号探测器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火星图像,实现宇宙深空的自主导航。

D."日凌"现象是指探测器、地球处于太阳同一侧时,太阳辐射干扰导致通信中断。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科普文章通过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中国深空探测的伟大成就。

B.文章主要介绍了天问一号探测器中环绕器的结构,还介绍了火星环器的部分工作原理。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外,还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本文的语言严谨通俗,科学规范,既运用大量科学专用术语,也有许多形象的生活语言。

来源: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天问一号本领强

张蕾郭睿

①与月球探测任务相比,火星探测不仅要面临最远4亿公里的遥远距离,而且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有较大差异。火星大气稀薄,受季节、昼夜、风暴等影响非常不稳定;火星表面地形复杂,遍布岩石、斜坡、沟壑等障碍物;火星尘暴较地球更为严重,而我们没有火星大气模拟实测手段,也没有经过飞行验证后的数据……这些因素给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带来了极大难题,安全着陆风险非常高。

"未知9分钟"

②要想平稳地降落到火星表面,就要让高速奔驰的天问一号慢下来。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而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且不稳定等问题。

③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天问一号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将下降速度减掉90%左右,这个过程需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当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通过反推发动机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④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比月球表面环境更复杂。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未知9分钟"。

⑤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有5成左右,大部分失败都折戟在"进入/下降/着陆(简称EDL)"这一阶段。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就是EDL,这个过程需要融合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才能实施软着陆,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个任务的失败。

_________

⑥天问一号能够翻越"万水千山"成功着陆火星,有件"法宝"不得不提,就是身上那件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历时两年精心研制而成的银色"冲锋衣"。

⑦天问一号在向火星靠近的飞行轨道里要经历多次温度循环变化,其中,最高温达100摄氏度,最低温可达零下120摄氏度,这样一个温差200多摄氏度的环境对天问一号内部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极大。此外,空间的高真空特性使得天问一号在面对太阳的持续辐照下无法像飞机那样通过热对流或热传导传递热量,因此其向阳表面的温度会持续升高,造成与背阳面的巨大温差。这种工况导致着陆巡视器内部温度严重不平衡,使得天问一号内部的"五脏六腑"有的处于寒冷环境,有的处于高温环境,更不要说外部空间里持续不断的高能紫外线与电离辐射对其外表的损耗损伤了。

⑧因此,给天问一号穿件特制的"冲锋衣"就显得尤为必要。研制人员介绍,这款"冲锋衣"学名为"低吸收--低发射热控涂层",是一种涂饰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与其他热控涂层一样,"冲锋衣"通过极低的太阳吸收比,可以长期有效地反射太阳辐照而来的绝大部分能量,有效解决天问一号内部冰火两重天的问题。不同的是,"冲锋衣"不仅低吸收而且低发射。我们通过降低热控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真空环境下舱内向外界的辐射漏热,保证着陆巡视器内部设备正常运转的温度,让天问一号的旅程更加安全与舒适。

"红色星球"荒野求生

⑨如果只是看图片,火星的地貌似乎与地球上的沙漠戈壁并无异。事实上,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3倍还多。如野兽般凶猛的烈风会掀起大量沙尘甚至石块,让祝融号火星车的"眼睛"蒙尘,"翅膀"也不再灵活。此外,火星表面密布着石块等障碍物,因此火星车在行驶时必须小心翼翼,以免被障碍物卡住造成操作上的迟滞。

⑩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他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

(1)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成三部分,请给第二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2)阅读文章第①段,概括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最主要的难题和风险:火地距离遥远、                           

(3)第④段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从而将              说明得更加具体可感。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探究我国航天工程中的命名特点,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节选自屈原《天问》)

材料二:有一种载人飞船叫"神舟";有一种卫星导航叫"北斗";有一种探月工程叫"嫦娥";有一种月球车叫"玉兔";有一种火星车叫"祝融";有一种暗物质粒子测探器叫"悟空";有一种全球低轨卫星星座系统叫"鸿雁"。

来源: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北冰洋的"无冰之夏"

叶盛

①美国科学家近期在学术期刊《气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

②北极海冰并非一成不变,一年中会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③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技术手段的观测和研究都支持了上述结论。以海冰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7%. 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少了一半左右。

④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锐减。此外,海冰的融化虽然对海水体积的影响要小于陆上冰盖的融化,但却直接影响着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这种盐度的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⑤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⑥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⑦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⑧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⑨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

⑩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9月面积最小;冬季持续结冻,3月面积最大。

B.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C.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其根源在于北极海冰减少。

D.地球倾角的变化使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导致当下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少。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北极海冰的变化讲到北极海冰减少的影响和原因,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

C.本文④~⑦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第⑨段中运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文章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作者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来源:2020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概括说明内容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