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概括说明内容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早的桥

茅以升

①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桥?②如果说,能使人过河,从此岸到彼岸的东西就是桥,那么,船也是桥了;能使人越岭,从这山到对山的东西就是桥,那么,直升飞机也是桥了。③船和飞机当然都不是桥,因为桥是固定的,而人在桥上是要走动的。④可是,拦河筑坝,坝是固定的,而人又能在坝上走,从此岸走到彼岸,难道坝也是桥吗?⑤不是的,因为桥下还要能过水,要有桥孔。⑥那么,在浅水河里,每隔一步,放下一堆大石块,排成一线,直达对岸,上面走人,下面过水,而石块位置又是固定的,这该是一座桥了。然而严格地说来,这还不是桥,因为桥面是要连续的,不连续,不成路。⑦但是,过河越谷的水管渠道,虽然具备了上述的桥的条件,而仍然不是桥,这又是何故呢?⑧因为它上面不能行车。⑨这样说来,矿山里运煤的架空栈道,从山顶到平地,上面可以行车,也是桥吗?然而又不是,因为这种栈道太陡,上面不能走人。⑩说来说去,桥总要是条路,它才能行车走人,不过它不是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因而下面就能过水行船。

      其次,怎样叫早。是自然界历史上的早呢,还是人类历史上的早。是世界各国的早呢,还是仅仅本国的早。所谓早是要有历史记载为根据呢,还是可凭推理来臆断。是指有名的桥呢,还是无名的桥。这样一推敲,就很难落笔了。姑且定个范围,那就是: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的桥,但只指桥的类型而非某一座桥。

      在人类历史以前,就有三种桥。一是河边大树,被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形成现代所谓的"梁桥",梁就是跨越的横杆。二是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渐渐扩大,孔上石层,磨成圆形,形成现代所谓的"拱桥",拱就是弯曲的梁。三是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去抱第二个,如此一个个上去连成一长串,被地上的猴子甩过河,让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猿桥",形式上就是现代所谓的"悬桥"。梁桥、拱桥和悬桥是桥的三种基本类型,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都由此脱胎而来。

      因此,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的桥就离不开这三种基本形式。在最小的溪河上,就是单孔的木梁。在浅水而较大的河上,就是以堆石为墩的多孔木梁。在水深而面不太宽的河上,就是单孔的石拱,在水深流急而面又宽的大河上,就是只过人而不行车的悬桥。

(1)阅读第一段。在下面AB处填写相应内容。

(2)写出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种即可)

(3)下列与原文表述不符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不是某一座桥而是指桥的类型。

B.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有梁桥、拱桥、浮桥三种基本形式。

C.作者认为猴子过河形成的"猿桥"和现代所谓"悬桥"在形式上是一致的。

D.我国最早的桥叫做"梁",《诗经》中"造舟为梁"中的"梁"是指"浮桥"。

来源: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中国"鱼"现身"地球第四极"

①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作"地球第四极",这里最深处达10911米,静水压极高,是人类难以涉足之地。 没想到,一群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仅有一张A4纸太小,无需任何耐压壳,便可同此处的生物"竞自由"。它的潜行有怎样的故事?

②马里亚纳海沟深海里,狮子鱼可以惬意地游来游去。它们何以能在这等极高压深水及生存?研究发现,狮子鱼的骨骼细碎地分布在凝胶一般柔软的身体中,能承受近兆帕的压力。"向狮子鱼学习,或许能研制一种无需耐压壳保护就可承受深海静水压力的仿生软体机器人,实现深海探测装备的小型化与智能化。"李铁风和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

③2018年5月,李铁风团队联合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正式启动相关研究。最终,项目组研发出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果然形似一条鱼,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该机器人由一种在高压低温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电驱动性能的智能软材料制成,控制电路、电池等硬质器件融于凝胶状的软体机身,无须耐压外壳,便能承受万米级别的深海静水压力。

④2019年12月,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在海沟10900米深处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该软体机器人又在南海3224米深处成功实现自主游动。

⑤相比于传统的"铠甲式"抗高压深潜装备,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洁构简单,能大幅降低深海探测的难度和成本。软体机器人的吸引力在于其灵活性和通用性,它们身子软,本领却硬,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非常适用于深海、极地、高冲击性等恶劣及特种环境的监测和探索工作。

⑥未来,项目组将在进一步提升其智能无人化水平的同时,降低应用成本。研究团队还计划将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运用到深潜器上,研制小型化的深海装备,实现深海通讯、深海检测等功能。

(文/王思远,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0911米,静水压极高,除了狮子鱼外,其它生物难以生存。

B.

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外形像一张A4纸,可以与海底的生物"竞自由"。

C.

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结构简单,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能适应复杂环境。

D.

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已经运用到深潜器上,实现了深海通讯、深海检测功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抒发了对中国学者研发软体机器鱼这一成果的惊叹之情。

B.

第②段中加点的"或许",在文中只是表示推测,因此可以删去,不影响文意。

C.

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方法具体说明了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的特点。

D.

文章按空间顺序说明了仿生深每软体机器人的研制过程,内容清楚而有条理。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回答各题。

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

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600多年前,陈王廷在秉承家传长拳的基础上,参考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创编了太极拳。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

②此后的300多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陈王廷后代陈长兴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杨露禅。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1978年,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③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④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道法自然,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静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

⑤几百年来,极具丰厚文化底蕴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

(选文有改动)

(1)从第①段看,太极拳拳法的特点是什么?

(2)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

(3)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②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   

③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4)从第④段看,人们习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

来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

【文本一】

光刻机--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

①你知道手机中的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芯片的主要原材料--硅要经过一系列精细、复杂的处理才能变成芯片。而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前道工艺的每一层都需要用光刻机进行图形转移套刻曝光。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母机,也是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

②顾名思义,光刻机是以光为媒介,刻画微纳于方寸之间,实现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图形加工的制造工具。光刻机的应用,从火星探测器等大国重器到电脑CPU、LED灯等日常用品,无处不在。

③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目前的主流光刻机可以分为接近接触式、投影式、直写式三类。

④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影"游戏。它利用已有的图形,阻挡光线的传播,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图形分布,结合待加工表面感光胶的感光特性,记录下所需要的图形。这种光刻机具有设备结构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工艺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分辨力低、曝光图形质量差、工艺一致性差等缺点。接近接触式光刻是目前器件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复制型光刻方法,在光刻分辨力相对要求低、芯片面积大、厚胶和非标基片等场景,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以外的各种器件基本以该种光刻方法为主。

⑤投影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照相机。它采用投影式的工作方式,掩模与基片不再相互接触,极大地避免了对掩模或基片的损伤,而且可以加工出比掩模版图形更细小的结构。除此以外,投影式光刻机具有扫描成像的曝光能力,工作效率极高。由于卓越的性能优势,投影式光刻机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光刻机领域的主流光刻设备。目前,很多高端芯片均采用投影式光刻机进行加工。

⑥与上面两种采用"复制"工作模式不同的光刻机是直写式光刻机。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写字,可以完成任意图形的加工、且加工精度极高,加工的最细线条可以达到纳米量级,不过,在图形的加工过程中,直写式光刻机是以点的方式进行加工的,工作效率极低,且难以实现大面积直写,不适合大批量結构的制备,所以目前主要用于掩模版的加工。

⑦一直以来,光刻机都在追求更高的信息容量。高分辨力、大面积、三維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会有更多新型的光刻机应运而生。

(作者:唐燕、胡松、何渝。有删改)

【文本二】

①近几年,"芯片危机"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芯片危机?主要原因之一是芯片制造太难,而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是光刻机,因此芯片制造之难,实则是光刻机制造之难。

②光刻机以"光"为刀进行雕刻,精度极高。以光刻机领域的主流设备投影式光刻机为例,目前的7nm(纳米)精度,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方份。再者,光刻机的结构极其复杂。有资料显示,一台投影式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0000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制造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000道工序,要想保证光刻机完美运转,每一步的成功率都要高于99.99%。

③光刻机不仅制造技术壁垒高,还是全球集中度最高的产业。目前,全球仅有极少数企业具备量产投影式光刻机的能力。荷兰一家公司就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精度在7nm及以下的投影式光刻机也只有这一家公司能够生产,由于产能有限,每年也只能生产20余台。物以稀"更贵",每出厂一台,都被全球芯片制造商虎视眈眈,谁"抢"得到最新的光刻机,谁就造得出更高端的芯片。

摘编自《芯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光刻机以"光"为媒介,可在待加工表面刻画出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图形。

B.文本一第④段加点的"相对"表程度加强,旨在突出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结构简单。

C.直写式光刻机加工精度极高而工作效率极低,适用范围窄于"复制"型光刻机。

D.文本二第②段使用数字准确说明了投影式光刻机精度高、结构复杂等特点。

E.两个文本第①段都突出了光刻机对芯片制造的重要意义及光刻机制造之难。

11.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

12. 文本一的第⑤段和文本二的第②③段在说明投影式光刻机时各有侧重,为什么?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

来源: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曹俊

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 但至少比电子的 100 万分之一还要轻。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了能量。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菜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500米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1987 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他们二人因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棍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 年,娓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中微子振荡会带来一个意外的结果,即正反粒子的行为可以不一样,很有可能造成反物质消失。因此,全面了解中微子振荡,是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的重要一环。

⑧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解决这些谜团需要巨大的探测器,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日本前两代神冈实验坚持自己的优势方向,掌握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此次启动的第三代实验"顶级神冈"将建造一个26万吨的水探测器,造价约8亿美元。此前,中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和美国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也已开始建设。三个实验间既竞争又互补,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发现能力。新一代的中微子实验,也许有一天可以揭开宇宙起源的谜题。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基本粒子中微子最大的特点是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科学上探测也极其困难。

B.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探测到中微子,进而发现了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不守恒的现象。

C."太阳中微子数量比理论预言少得多"的发现,被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D.文中几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事例,体现了大胆预言、小心求证的科学探索精神。

(2)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3)请解释"中微子振荡现象",并说明其可能产生的结果。

来源: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双城之美

◆田宗伟

①威尼斯曾被我们称作"西方的苏州",而苏州也时常被人叫作"东方威尼斯"。这美得近乎传说的水城双子座,时常令我驰骋想象,神游其间。

②我发现这一东一西两座水城,一如待字闺中的女子,温文尔雅,娇如流水:一如扬帆出海的男子,器宇轩昂,志在四方。而之所以又能互为代称者,乃在两城皆水多、桥多、船多,美轮美奂,经得起长久的赞美与讴歌。又均为千年古城,富甲一方,经久不衰。其历史之悠久,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灿烂,无有出其右者。

③威尼斯是建在滩涂小岛上的"海中之城"。从高空鸟瞰,犹如一颗精致的水晶,镶嵌在亚德里亚海蔚蓝色的波涛中熠熠生辉。穿行其间,举目皆是宽阔的广场、宏伟的教堂、高耸的钟楼、富丽的宫殿,还有造型别致的剧院、美术馆、博物馆。月芽形的贡多拉载着游人在蛛网般的水巷悠游,桃红色的建筑在流动的清波里晃荡。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④威尼斯很小。没有耕地,缺乏淡水,他们必须在大海上搏击。当然,他们也依靠贸易聚集了财富。他们擅长评估风险,计算收益,不种植粮食,却收获黄金。他们用智慧和坚韧在不宜生存的地方堆积宝藏,创造神话。

⑤苏州,有着威尼斯无法比拟的土地纵深,西面既得太湖之拥抱,周边又有众镇之拱卫。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撒下种子,即得谷物,"苏湖熟,天下足。"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⑥苏州是一个拥有无数河流的"园林之城"。从空中俯瞰,犹似一枚温润的碧玉,安放在太湖流域低缓的丘陵山地中。游走其间,左也是园,右也是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绿树掩映。有看不完的亭台水栅、烟波画船。房舍一律是青砖黛瓦,斜顶飞檐,门楣有匾额,两侧是楹联,窗栊纤巧千姿百态,步道曲折移步异景。无俗物之挡眼,有泉水洗我心。

⑦苏州与威尼斯皆因水而兴,但一咸一淡气质迥然不同。威尼斯张扬浪漫,苏州内敛沉静。威尼斯华妙庄严气质深沉,苏州灵秀端庄优雅娴静。 如果说威尼斯犹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________。威尼斯勇于开拓,积极入世,是欧洲商业文明勇猛的先锋;苏州与世无争,隐逸遁世,是中国农耕文化宁谧的后院。

⑧忽而有悟:一地之特质,自然敷底色,人文定调性,天地有大关,参差交相映。

(1)威尼斯与苏州两座城市之间为什么可以互为代称?

(2)与威尼斯相比,苏州的地理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本文双城并举,结构严整。其中,第②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形成照应之势。

(4)请在第⑦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5)积累链接:请默写张继《枫桥夜泊》的后两句。

来源:2021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没有我

刘继军

      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我,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召唤死神。这真不是吓唬你!

      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面前,人类和动物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的每一寸土壤、每一滴水中,在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甚至就生活在你的身体中。平均每个成年人的身体约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体内却有38万亿个细菌和380万亿个病毒,坏蛋们全方位、全天候地攻击着你,没办法,我只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因为任何一次防卫失败,对你来讲,都可能致命。而我,是你的一部分,守护你,就是保护我自己。

我,就是你的免疫系统!

      亿万年来,任何高等动物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我的守护。每个人都会感冒,而且有几百种病毒会导致人类感冒,其中绝大多数感冒病毒,我都可以应对自如。我与病毒、细菌、细胞变异已经战斗了几十亿年,而人类从认识这些,到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以青霉素1940年应用于临床为标志)不过百年。这与我漫长的技术改进时间相比,只是一瞬间。

      说起技术手段,我对抗微生物的手段可谓纯粹、天然、无公害。

      首先,高筑墙、广设防,我构建了三道防线:物理屏障、非特异免疫系统、特异免疫系统。这三道防线,从功能到技术手段,逐步升级,形成了一整套三维立体防御体系。

      其次,大协同、精调控。来多强的敌人,我就使多大的力气。来犯的敌人主要有两大类:邻居熊娃和天外飞仙。

      邻居熊娃,住得近,三不五时跑来你家捣乱。但大家都很熟,这家伙有多少坏水,我一清二楚,对付这家伙只需"非特异免疫系统"按套路出牌就能搞定。非特异免疫系统拥有常见病毒识别数据库,正常情况下是原厂配装,你一出生就有,所以也叫"先天免疫系统"。有了它,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秒,就自带攻防,而且反应迅速,瞬间就可以消灭敌军。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作风太粗放,不够细致。

      天外飞仙,这家伙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特点,你摸不准对手到底要干啥坏事、在哪里下手、啥时候下手。对付这种不常见的坏家伙,就要"特异免疫系统"出手了。"特异免疫系统"虽然没有配装出厂原始数据库,但是自带学习功能,在敌人入侵过程中,它暗中观察,识别陌生敌人,找到办法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然后建立数据库,让人体对这种敌人免疫。"特异免疫系统"应敌较慢,但手段精准老辣、力道雄厚,一旦启动,敌人难以逃脱。

      这两套系统并不是各干各的,而是时刻在线、协同作战。每当有敌来犯,"非特异免疫系统"打头阵,能赢则赢。一旦吃紧,立即召唤"特异免疫系统",对敌人实施合围会战。

      哦,我忘了告诉你物理屏障是什么,就是你的皮肤和黏膜……所以,要保护好皮肤和黏膜,不然许多坏家伙就会趁虚而入。

      第三,专业全、配置齐。你有七十二变,我有宝器万千。管它哪路敌人,我都有专门的武器对付它。我全力打造免疫多样性,比如特异免疫系统的免疫多样性就达到了上百亿。

      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白细胞,妥妥的帅才,因为你体内所有免疫细胞,都是由白细胞组成或者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基层民警,整天在你全身组织里到处溜达,发现不法之徒就立即投入战斗,如果搞不定会立即发出警报;嗜中性粒细胞,特警,一般不出警,可一旦收到警报就快速响应投入战斗;树突状细胞,免疫系统的战略研究员,能把敌人的蛋白质解体,做成通缉令﹣﹣这便是病菌产生的抗原,树突状细胞带着通缉令,找到专门对付这种敌人的高手﹣﹣可以识别病菌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一旦找到,T细胞和B细胞就会被激活,大量增殖,形成专业特种部队,投入战斗;其他兵种,如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前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至此,免疫大军各路兵种全部开进战场,免疫反应达到高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入侵者经不起如此猛烈的自卫反击﹣﹣于是,你的感冒就好了,神清气爽,吃嘛嘛香!

      我与微生物精彩的大战,你已经领略一二。所以,平时,你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心情愉快,让我的各路大军马壮兵强;生病时,你一定要在大后方给我最坚定的支持,比如感冒了,就不要把"补充营养,多喝热水,注意休息"这些嘱托当作耳旁风,因为这时,一场生死之战正在你的体内发生,我﹣﹣你的免疫系统正调兵遣将与敌人酣战。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你战胜我能战胜的疾病。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选自《百科知识》,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的解说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守护你,保护我。全力对付坏蛋们的攻击,守护身体健康。

B.高筑墙,广设防。构建了三道防线,逐步升级,立体防御。

C.大协同,精调控。原厂配装的特异免疫系统率先精准出击。

D.专业全,配置齐。打造免疫多样性,用各种武器对付敌人。

(2)下面句子是文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请在不改变句意及语序的前提下改写,使之与全文的语言特点一致。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的黏膜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3)下面是首句为"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这一段的结构图,四个选项中与该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4)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只要有'我'马壮兵强的各路大军,人们就不会再生病"?请表明你的观点,并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简述理由。

来源:2020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问一号"上的科技新元素

①"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背后,离不开大量科技新元素的支撑。

太空"千里眼"优势多

②火星和地球间距离漫长,通信存在一定时延,在地球上无法控制着陆过程,必须让着陆巡视器自主完成这段旅程,这对敏感器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

③相控阵敏感器是位置和速度测量的重要仪器。在着陆阶段,为航天器持续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成功助力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火星表面。它安装在火星着陆巡视器进入舱着陆平台下方,作用范围达数十千米,可谓火星探测器的太空"千里眼"。

④相控阵敏感器的雷达天线由多个辐射单元组成,就像生物学中蜻蜓的复眼,具有波束扫描快、指向灵活、目标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此外,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功能,航天器可切换其中任意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从而快速修正航天器的姿态测量误差,确保着陆巡视器方向控制准确无误。

⑤这是国内首次将相控阵体制雷达应用于地外天体着陆测量。

小型"传动器"作用大

⑥火星探测任务的重头戏就是在火星表面巡视,这个过程必须万无一失。但火星表面地形复杂,火星车如何准确传递运动指令,进而灵活行走、爬坡下坎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从原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精密测试与试验等基础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一路闯过了多道难关,成功研制出火星车移动分系统核心传动部件-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确保了火星车在转向、过坡中更自主灵活。

⑦据介绍,在火星车左右两侧悬架上,分别装备了2种结构精密的悬架减速自锁装置。该装置体形小、重量轻,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使火星车6个行走车轮独立实现抬升和降落,实现车体姿态和高低调节,以适应火星表面地形,保证爬坡下坎行动自如。如果将火星车比作一辆马车,那么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就是驾驭这架"马车"的"车夫"。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

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耐温极限范围。更难的是,为给火星车减负,需要气凝胶具有超低密度,这对材料设计和制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⑨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仅为静止空气的一半,也是世界上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这使它成为"天问一号"应对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

⑩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天问一号"上众多科技新元素的一小部分,我们期待着"天问一号"上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被解锁。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天问一号"运用到的一小部分科技新元素。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天问一号"的科技新元素:着陆巡视器、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纳米气凝胶。

C.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

D.文章④⑤段中两个画线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功能,航天器可切换其中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

B.驾驶火星车的"车夫"-悬架减速自锁装置,能够根据火星表面的地形更自主灵活地开展巡视活动。

C.纳米气凝胶成为"天问一号"应对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的原因是它的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

D.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具有结构精密、体型小、重量轻、密度低、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等特点。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述科技新元素在"天问一号"探测火星过程中分别所起到的作用。

来源: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柳州:南方古人类发源地

①"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的中心,而广西是中心的中心。"1985年,著名人类学家、白莲洞博物馆创始人裴文中教授为白莲洞遗址题词。

②柳州作为南方古人类发源地,因浓缩柳江人、白莲洞人、大龙潭人等数万年史前文化积淀成为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热点。以柳州白莲洞遗址为古人类遗址群落揭开了南方史前文化、古人类的神秘面纱。

柳江人:中国最早现代人活化石

③1958年9月,一具疑似古人类的较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在柳州市郊东南的新兴农场内的通天岩被发现。这一信息上报国家后,中央立即通知在柳城进行巨猿研究中国考古界泰斗裴文中、贾兰坡组织专家派人前往考察。经清理发掘,在人头骨化石发现地附近又发现了部分椎骨、股骨等化石。这些化石装箱妥善保护送到北京。当人头骨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后,中国科学院著名古人类专家吴汝康院士认为,这块人头骨化石是分化和形成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为当时在中国以至整个东南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代表。这块人头骨化石被定名为"柳江人"。

④"柳江人"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通天岩也因此得名为"柳江人洞",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人类考古学家前来考察。2001年,"柳江人"研究进展取得了质的飞跃,确定"柳江人"的年代距今7万年左右。"柳江人"如今已经成为教科书上定义的古人类名称之一,载入人类发展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柳江人"头骨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头骨并列放置在一个展柜里。

白莲洞:无数先民繁衍生息之地

⑤随着"柳江人"研究的深入,有专家学者在考察发掘发现,"柳江人洞"低矮狭小,黑暗潮湿,并不符合古人类选择居住地的标准。那么"柳江人"为何出现在这里呢?白莲洞遗址为"柳江人"的身世之谜提供了一个答案。

⑥白莲洞遗址位于柳州市郊白面山南麓的一个山洞内,距离"柳江人洞"仅2公里。经过专家们历次的发掘,白莲洞遗址出土了两颗人类牙齿化石、大量石器、骨器和哺乳动物的化石。根据其地层堆积和文化遗物特征,确定"白莲洞人"年代为距今37000~7000年。

⑦有专家学者认为,"柳江人"可能就是白莲洞早期文化的创造者,是"白莲洞人"的祖先外出寻觅食物遇到意外而被泥石流推进通天岩。"柳江人"遗址、"白莲洞人"遗址两方面相互结合对研究华南地区史前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⑧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柳州陆续发现了九头山人遗址、陈家岩等洞穴遗址,另外还发现了兰家村、曾家村等台地遗址。各类遗址有40多处。

⑨这些以白莲洞遗址为中心的古人类遗址群落,其连续完整的文化堆积如一部古老的地书,为探索华南地区史前文化、现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证材料。

(选自2020年6月15日《柳州日报,有改动)

(1)关于"柳江人"的解释,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柳江人"头骨化石是在柳州市郊东南的新兴农场内的通天岩发现的。

B."柳江人"头骨化石曾被中国科学院著名古人类学专家吴汝康院士系统研究。

C."柳江人"已经成为教科书上定义的古人类名称之一,载入人类发展史。

D."柳江人"是白莲洞早期文化的创造者,是"白莲洞人"的祖先。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浓缩柳江人、白莲洞人、鱼峰山人等数万年史前文化积淀,柳州成为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热点。

B.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一个展柜里,并列放置着柳州的"白莲洞人"头骨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头骨。

C.根据白莲洞遗址的地层堆积和文化遗物的特征,专家们确定"白莲洞人"的年代为距今3700~7000年。

D.以兰家村遗址为中心的古人类遗址群落,未探索华北地区史前文化、现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证材料。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引用裴文中教授题词,目的是强调广西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B.本文的语言平实准确,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充分说明柳州市南方古人类发源地。

C.第⑤段是过渡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由写"柳江人"过渡到写白莲洞遗址。

D.第⑧段运用摹状貌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柳州陆续发现的洞穴遗址和台地遗址。

来源:2020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整日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等等。2019年11月,波士顿大学科学家首次拍下大脑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包括可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觉时才能实现。该研究还证实,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

是的, 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不要指望在周末睡个懒觉就能偿还一周内欠下的睡眠债--《意识、睡眠与大脑》明确指出:睡眠不同于信用卡,被剥夺的睡眠无法补偿。

(摘自《瞭望》,有删改)

【材料二】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酒精消耗量越多,大脑健康受损越严重,且不存在"安全"的饮酒标准。有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观察性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英国约2.5万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与他们的大脑扫描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指出,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有影响。喝酒越多的人,其灰质的量就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容量会减少,智力衰退会更严重。较小的脑容量也预示着在记忆力测试方面的表现较差。

牛津大学临床高级研究员阿尼娅•托皮瓦拉说说:"虽然酒精对脑容量减少的作用很小(0.8%),但它比其他'可调整的'风险因素更重要。"可调整的风险因素是指"与衰老相比、你自己可以控制的"风险因素。研究小组还调查了特定的饮酒模式、饮料类型和其他健康条件是否对"饮酒对大脑健康的影响"产生了不同影响。他们发现,没有"安全"的饮酒标准,也就是说,喝酒无论多少都比不喝更糟糕。他们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酒的种类(葡萄酒、烈酒或啤酒等)影响了对大脑的伤害。

(选自《参考消息》,有改动)

【材料三】

关于脑体联系的一项革命性新见解揭示出,不单单是头脑产生思维和情感,我们身体运动方式也对头脑运转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开启了众多可能性,让我们能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

以你觉得轻松的速度跑步或散步,能让头脑放飞,因为脑前额叶的活动暂时减弱。这些脑区负责理性、线性思维,研究表明,减弱这些脑区的活动能让更发散、更具创意的想法涌现。上述效果能延续至散步结束后至少15分钟,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创意会之前散步可能有所助益。问题是,与一直坐着的人相比,散步者在解决线性问题的测试中稍逊一筹。有趣的是,即使是慢走,足底感受到的轻柔压力都能对流向大脑的血液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双脚触及地面时,脚上的动脉受到压缩,从而加速血液流动,使得流向大脑的血液增加多达15%。实验显示,对血流促进效果最明显的是步频和心率同步达到每分钟120次。

深呼吸是最微小的运动,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你调节呼吸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将其调整为空气进出鼻腔的频率。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同步化不止于此,还传导至负责记忆等功能的脑区,以及负责计划和决策的脑区。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而有节奏的活动能让大脑更轻松地共享信息。部分研究人员相信,大脑与呼吸同步的能力或许是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根本特征。

(选自《新科学家》,有改动)

(1)【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有影响。

(3)依据【材三】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的理解。

(4)通过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概括出有哪些方法使大脑更健康。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

双脚蝕及地面,使流向大脑的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加大,达到"洗脑"的效果。

B.

研究小组调查表明。无论喝何种类型的酒。还是喝多少酒。都会给大脑带来伤害。

C.

研究人员对英国约25万人的研究发现,喝酒多会使脑容量大量减少,智力衰退。

D.

我们调节呼吸频率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能让大脑共享信息。

来源:2021年辽宁省抚顺、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我们平常所说的蝉,不过是活跃于人们视野中的蝉的一种形象而已。蝉和其它昆虫一样,一生中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要历经几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也就是变态。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祥,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②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300天。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2.5毫米。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③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所以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

④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钻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食。因此,它用一对天赐的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快的速度隐身地下。终于安全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它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能量用来开通到达树木根部的甬道,然后将实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一生中的第一顿美餐。

⑤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正如曹植《蝉赋》开篇所云:"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那清淡素净的鸣蝉,潜藏在黑暗的泥土之中。

⑥若虫究竟要在地下隐居多久呢?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许多蝉的寿命为3~5年,那么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就要隐居2~4年,这些蝉每年都会有一些羽化为成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⑦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意识到出土的时机到了:此时黄褐色的若虫已经充分发育,身体坚硬,翅芽发达,从头顶至后背中央形成了一条蜕皮线;而且外界温度升高有利于羽化后尽快晾干翅膀,同时也避免了阳光暴晒使翅膀开裂;此外,雨后的泥土变得柔软湿润,有利于摆脱大地的束缚。

⑧若虫从容不迫地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被世人喜闻乐见的真正的蝉,在阳光炎热的仲夏,开始在丛林中游乐。

⑨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叫,尽情歌颂和享受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蝉卵的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

⑩蝉舍弃安全舒适习惯已久的地下生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勇敢地追求自由的新生活。对此,法布尔同样赞颂有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作者:秦自民,发表于《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蝉属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期时间最短。

B.蝉的若虫隐居地下,因为它没有单眼复眼感光,只能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地下环境。

C.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蝉的若虫羽化为成虫,只要身体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

D.雌蝉将卵产到新挑选的树枝后,就会比雄蝉先死去,蝉卵的孵化进入到下一个周期。

(2)下列对文章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蝉的生命周期与其它昆虫的不同。

B.第⑤段引用《蝉赋》中的诗句,生动地说明若虫被黑暗泥土束缚的无奈。

C.第⑥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蝉的若虫潜藏在地下的时间长。

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蝉的世界,语言生动,既有理趣又有情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虫用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木的根部,侵吞树木的营养,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

B.若虫在钻出枯枝后,如果不能快速地隐身到地下,就很可能失去羽化为成虫的机会。

C.在蝉的成虫生命历程结束后,虫体被晾干,成为了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

D.文章末尾法布尔对蝉的赞美,让我们看出他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来源: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登陆火星,究竟难在哪里

庞之浩

①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南端着陆。

②最新的科学探测发现,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距离地面1到10米的浅表底层下方有大量地下水冰存在,储水量相当于地球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选择乌托邦平原着陆,或可揭开火星生命之谜。但火星登陆凶险万分,探测器需要克服哪些困难?登陆火星又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③选定着陆点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火星着陆。目前,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另外,由于地球与火星的通信延时达10分钟以上,所以在火星着陆的全过程中,一切都要靠探测器自主进行。还有,当火星探测器运动到火星背面时,地球上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轨道参数,这就会给再入高度的选择带来困难。

④着陆前,必须提前给火星探测器注入数据,使它在着陆过程中完全自主地执行上百个程序,任何一个程序都不能有误。

⑤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火星探测器防热措施如何,降落伞、气囊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关重要,必须非常精确,1秒不差。因此,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有一名美国科学家曾形容火星探测器着陆时的心情,就好像丈夫在产房外等待妻子分娩一样。

⑥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着陆的美国"火星极区着陆器"在即将登陆火星表面时,由于软件错误导致其起减速作用的火箭发动机过早关闭,最终撞毁。2016年10月20日,欧洲"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中的"夏帕雷利"进入、降落和着陆演示器在着陆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原因仅为一个一秒的计算失误,提前将降落伞与防热罩分离,导致"夏帕雷利"硬着陆而撞毁。

⑦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的基本原理相同。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每种方案都各有优缺点,都是依靠火星大气对进入舱和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以及探测器上缓冲发动机的反推,把高速飞行的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减为零。

⑧第一种着陆方式是气囊弹跳式。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第二种着陆方式是反推着陆腿式。这种着陆方式复杂一些,成本高,可满足重量较大的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要求,着陆精度较高,与"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类似。第三种着陆方式是空中吊机式。这种着陆方式最为复杂,成本最高,技术最先进,可满足重量更大的探测器软着陆要求,着陆位置也可以更精确。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有三种方式,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目前 ,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 大约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

(3)第⑥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

(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探测器登陆火星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来源: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文,回答以下各题。

①近年来,诸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病,成了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影响因素,占60%左右。根据我国疾病负担归因危险度分析,不良生活方式因素已经占到了58%。

②健康管理是一种低成本、高产出的战略投入。2007年,我国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16年,作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二阶段的重点专项行动,“三减三健”活动在全国开展,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

③首先,预防“靶点”要前移,把健康教育列入中小学课堂,培养健康理念和卫生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如今,我国居民体重超标的趋势已经体现在儿童中。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儿童中,30%患高血压,43%患血脂异常,67%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16%有脂肪肝。儿童高血压和肥胖都会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室肥厚,给儿童健康带来双重损害。

④其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过大,染上了熬夜、缺乏运动、经常吃快餐、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损害很大。因此,要加大健康宣传力度,促进国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

⑤再次,要加强社区营养工作,织密健康防护网。提供优质的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服务有很多,如:社区营养不良的筛查、老年人肌肉衰减的评估、甚至糖尿病、血脂异常、癌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管理等。

⑥最后,要防控危险因素,提高烟草、酒类等产品的税收和价格,减少加工食品含盐量或使用低钠盐等。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警示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有删改)

(1)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我国健康管理工作具体有哪几项实施步骤?

(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左右”可否去掉?为什么?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象群为何踏上北迁之旅

①从去年春天以来,15头亚洲象向北游荡了500多公里。它们来自西南端中老边境西双版纳国家保护区。一路上穿越了森林、牧场和有人居住的村庄,甚至在狭窄的县城街道漫步,闯入一家关门的汽车经销店,一头大象还因误食发酵谷物而醉酒。

②为了遏制它们的狂野行为,当地政府制订了预防大象事故的紧急计划。用无人机跟踪它们的动向,疏散被这些动物"拜访"的居住地居民,设置紧急屏障,甚至为它们保留了18吨食物。但是,警报器和卡车也无法转移这群奇特的"徒步旅行者"的行动方向。它们依然故我,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继续前行。刚开始,人们认为这群大象只是偶然越界,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本能地返回传统栖息地。但象群显然不这么想,无论人类如何追踪堵截,放食引诱,它们都不为所动,坚持北上,一路走州过府,直趋昆明城下。跟踪象群的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动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价值已经接近千万元人民币。

③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远离传统家园?它们要到哪里去?

④相关专家猜测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数量不断增长。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亚洲象数量从不到200只已经增加到300只左右,其食物量可能难以持续供应保障,导致它们离开原栖息地寻求食物。二是亚洲象群离开自然保护区后取食甘蔗、玉米等作物更为便利、可口,又未受到任何攻击威胁,无意再回到原栖息地。三是头象迷路,象群在森林、农田交错区域以农作物为食物,但没有找到适宜长期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不断游荡寻找,漫无目的。还有一些学者从地磁影响、气候变化等角度解释这次野生象群出走的原因,但都缺乏直接证据。也有专家介绍,亚洲象迁移扩散属于正常现象,只是如此长距离北迁在中国尚属首次。

⑤对象群来说,如果继续向北,无论是海拔高度、气候特点,还是植物分布,都很难找到适合它们长期生存的栖息地。

⑥这群大象到底将去往何方,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人类能否给它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新家?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谁也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选自《参考消息》2021年6月8日有删改)


(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亚洲象北迁的信息?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第三段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

(3)第五段,为象群未来的生存担忧,对于人类的我们来说,能引起你的哪些思考?

来源: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 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駛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 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时空顺序

(2)对②③段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第②段划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B.第②段划线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

C.第③段划线句使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注说明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

D.第③段划线句使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自动驾驶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B.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发展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

C.①②两段中,加点词语"之一"和"相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和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划分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有"有条件自动驾驶"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概括说明内容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