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浪漫的李白即使一人喝酒,也可以寻觅到灵魂的伴侣,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诗可谓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阵阵,山峦起伏,落日隐隐,孤城紧闭,诗人将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有声有色。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希望朝廷早日派遣冯唐来传达命令,表达了期望重新受到朝廷任用的愿望。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兵临城下,可见形势危急;日光透过乌云射在铠甲之上,金光闪闪,可见守军威武雄壮。
登陆火星,究竟难在哪里
庞之浩
①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南端着陆。
②最新的科学探测发现,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距离地面1到10米的浅表底层下方有大量地下水冰存在,储水量相当于地球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选择乌托邦平原着陆,或可揭开火星生命之谜。但火星登陆凶险万分,探测器需要克服哪些困难?登陆火星又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③选定着陆点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火星着陆。目前,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另外,由于地球与火星的通信延时达10分钟以上,所以在火星着陆的全过程中,一切都要靠探测器自主进行。还有,当火星探测器运动到火星背面时,地球上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轨道参数,这就会给再入高度的选择带来困难。
④着陆前,必须提前给火星探测器注入数据,使它在着陆过程中完全自主地执行上百个程序,任何一个程序都不能有误。
⑤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火星探测器防热措施如何,降落伞、气囊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关重要,必须非常精确,1秒不差。因此,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有一名美国科学家曾形容火星探测器着陆时的心情,就好像丈夫在产房外等待妻子分娩一样。
⑥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着陆的美国"火星极区着陆器"在即将登陆火星表面时,由于软件错误导致其起减速作用的火箭发动机过早关闭,最终撞毁。2016年10月20日,欧洲"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中的"夏帕雷利"进入、降落和着陆演示器在着陆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原因仅为一个一秒的计算失误,提前将降落伞与防热罩分离,导致"夏帕雷利"硬着陆而撞毁。
⑦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的基本原理相同。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每种方案都各有优缺点,都是依靠火星大气对进入舱和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以及探测器上缓冲发动机的反推,把高速飞行的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减为零。
⑧第一种着陆方式是气囊弹跳式。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第二种着陆方式是反推着陆腿式。这种着陆方式复杂一些,成本高,可满足重量较大的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要求,着陆精度较高,与"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类似。第三种着陆方式是空中吊机式。这种着陆方式最为复杂,成本最高,技术最先进,可满足重量更大的探测器软着陆要求,着陆位置也可以更精确。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有三种方式,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目前 ,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 大约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
(3)第⑥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
(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探测器登陆火星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下列选项,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只要入仕为官的愿望能够实现,即使汗下沾衣也不足惜。 |
B.《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暗示了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则是一幅河上落日的特写画面。 |
C.《渡荆门送别》尾联中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恋和惜别亲友的诚挚感情。 |
D.《登岳阳楼》颔联,写浩瀚的湖水似乎把吴楚两地撕裂,日月星辰都好像漂浮在水中。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我们平常所说的蝉,不过是活跃于人们视野中的蝉的一种形象而已。蝉和其它昆虫一样,一生中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要历经几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也就是变态。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祥,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②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300天。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2.5毫米。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③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所以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
④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钻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食。因此,它用一对天赐的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快的速度隐身地下。终于安全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它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能量用来开通到达树木根部的甬道,然后将实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一生中的第一顿美餐。
⑤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正如曹植《蝉赋》开篇所云:"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那清淡素净的鸣蝉,潜藏在黑暗的泥土之中。
⑥若虫究竟要在地下隐居多久呢?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许多蝉的寿命为3~5年,那么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就要隐居2~4年,这些蝉每年都会有一些羽化为成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⑦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意识到出土的时机到了:此时黄褐色的若虫已经充分发育,身体坚硬,翅芽发达,从头顶至后背中央形成了一条蜕皮线;而且外界温度升高有利于羽化后尽快晾干翅膀,同时也避免了阳光暴晒使翅膀开裂;此外,雨后的泥土变得柔软湿润,有利于摆脱大地的束缚。
⑧若虫从容不迫地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被世人喜闻乐见的真正的蝉,在阳光炎热的仲夏,开始在丛林中游乐。
⑨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叫,尽情歌颂和享受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蝉卵的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
⑩蝉舍弃安全舒适习惯已久的地下生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勇敢地追求自由的新生活。对此,法布尔同样赞颂有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作者:秦自民,发表于《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蝉属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期时间最短。
B.蝉的若虫隐居地下,因为它没有单眼复眼感光,只能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地下环境。
C.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蝉的若虫羽化为成虫,只要身体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
D.雌蝉将卵产到新挑选的树枝后,就会比雄蝉先死去,蝉卵的孵化进入到下一个周期。
(2)下列对文章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蝉的生命周期与其它昆虫的不同。
B.第⑤段引用《蝉赋》中的诗句,生动地说明若虫被黑暗泥土束缚的无奈。
C.第⑥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蝉的若虫潜藏在地下的时间长。
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蝉的世界,语言生动,既有理趣又有情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虫用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木的根部,侵吞树木的营养,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
B.若虫在钻出枯枝后,如果不能快速地隐身到地下,就很可能失去羽化为成虫的机会。
C.在蝉的成虫生命历程结束后,虫体被晾干,成为了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
D.文章末尾法布尔对蝉的赞美,让我们看出他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冬日暖阳,映在脸上、洒在地上、暖在心上,无私地、毫不怜惜地奉献着,把那缕光、那份热,那份爱,挥洒给juànliàn她的土地;冬日暖阳,是明媚的,是灿烂的。她是严寒里的一份热、严冬里一枝花、黑暗里的一束光,给人温暖、予人芬芳, (催人奋进 催人泪下);冬日里的阳光显得那么温暖,sìyì地泻在身上,那颗fánzào的心在她的温柔抚摸下,变得空旷,变得平和,变得温馨。
根据拼音写汉字。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横线上。
冬日暖阳里,徜徉在书海中,我们一起采撷文学璀璨的明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填写相应的人物或情节。
A.在法庭上,高利贷者夏洛克要按照契约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由此展开了一场生死交锋。《威尼斯商人》中的这场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B.“谁?……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 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陈毅市长》中的人物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
罗杰•拉苏尔
①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火星是唯一的红色星球,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②火星的红颜色是由以红赤铁矿形式存在的氧化铁或三价铁形成的。地球上有很多锈红色的岩石,其形成需要氧气,而氧气源于生命。最早的证据来自西格陵兰岛上有38亿年历史的条状铁层,对应着光合蓝菌兴衰的生长周期,蓝菌以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为生,将氧气作为废物排出。
③但是据我们所知,火星上没有蓝菌,其大气中有少量稀罕的氧气﹣﹣只有0.13%,二氧化碳在其大气中占了最大的份额﹣﹣95.3%,氮气占2.7%.那么,产生火星中赤铁矿晶体的氧气从何而来?
④最有可能来源于水。
⑤通过火星车于十年前拍摄的冰云,我们知道火星上有冻结的水,冻结的水位于火星的南极附近的地表下的1米处,埋在其极地冰盖明亮的冰川下面。当年,“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发现,火星表面确实有纵横交错的水道,这是富含液态水的迹象:它们还传回了冰蚀谷、蜿蜒小溪和卵石印迹的图象,证明火星上曾经是有水的。
⑥火星上有水的更多证据来自“好奇”号传回了其在盖尔陨石坑着陆点的图片,图片中有均匀的层状岩体,这是典型的在湖底形成的沉积物。在此之前,“好奇”号钻探了一块名为“坎伯兰”的火星岩石,岩石的矿物质中含有水分子。通常,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有时一个或两个氢分子会被一个较重的氘原子替代,大约每3200个氢分子中会有一个被氘原子替代。在火星表面,正常液态水可以蒸发,而重水分子则留在其表面,由于重水分子与正常水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使我们能够测量出火星上的水存在了多长时间;以及火星上曾经有多少水。
⑦“好奇”号发现在大约40亿年前火星上就有液态水,这些水最终成了地下冰吗?我们一直想知道答案。
⑧前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发现,用基于地球的红外望远镜观测火星大气,他们测量出了在极地冰盖处有多少重水被冻结了,利用这个数据,他们计算出火星表面曾经有2000万立方千米左右的水﹣﹣比北冰洋的水量还多,但是现在的情形是,这些水只有13%变成了目前火星两极的冰,另外的87%已经消失在太空了。
⑨因此,我们相信,在某个时期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但是水从何而来?有两个可能的答案:一是火星在形成时产生的水;二是载冰彗星和小行星带来的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确切的答案。
⑩可见,水是产生火星中赤铁矿晶体的氧气最有可能的来源,也是火星之所以为红色的最基本的条件。
(摘自《读者•校园版》2017年3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火星是红色的”形成要素,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红赤铁矿形式存在的氧化铁 B.以红赤铁矿形式存在的三价铁
C.火星大气中占最大份额的二氧化碳 D.产生火星中赤铁矿晶体的氧气
(2)下列概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火星车传回的冰蚀谷、蜿蜒小溪和卵石印记的图象,证明火星上曾经是有水的。
B.火星上水存在的时间及水量测量的依据是重水分子与正常水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火星表面曾经有水,但这些水只有少部分变成目前火星两极的冰,另外的大部分已经消失在太空。
D.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水的来源是火星在形成时产生的水以及载冰彗星和小行星带来的水。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平实说明文。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从全文内容来看,本文属于时间顺序。
C.第①段中加点词“唯一”不能去掉,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D.第⑧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内容具体准确、浅显易懂。
揭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神秘面纱
邱晨辉
伴随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其环绕器结构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环绕器具备三大功能:飞行器、通信和探测。
为了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奔向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不能超过5000千克,但为了到达遥远的火星,它又至少需要携带2500千克的推进剂,除去着陆巡视器占去的1300千克重量份额,环绕器自身干重被严格限制在1200千克以内。
环绕器的1200千克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还要兼顾2.5米可展开驱动天线、太阳电池阵、高分辨率相机等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了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对于航天器来说,质心越低、重量越轻,发射成本就越小,探测器多1克的重量,付出的发射成本将远超1克黄金。为了继续"减重",环绕器结构团队还把目光投向重量最大的结构核心部件--中心承力筒,并创新采用了"全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在材料上下功夫,使得环绕器在苛刻限重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承载。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如何靠自己找到火星?
天问一号探测器上配置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可以利用拍摄的恒星与火星图像,精确计算出自身的飞行姿态、位置与速度,实现相对火星的自主导航。
综合电子分系统被称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的"最强大脑",负责环绕器全部信息的管控。
在天问一号环绕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过程中,环绕器上的各科学仪器都会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要发回地面,再由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此外,环绕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和红外导航敏感器数据,也需要发送回地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综合电子分系统负责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并在合适的时机传输回地球。
通常情况下,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但与地球卫星不同,火星环绕器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往往来不及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此外,深空探测器与地面站通信存在独特的"日凌"现象,即当探测器、地球和太阳位置处于同一直线时,太阳辐射会干扰地火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导致通信中断。因此,"日凌"期间,环绕器必须"自己照顾好自己"。
针对这些情况,环绕器综合电子分系统的研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设计了深空探测长时间无上行指令自主管理机制、整器断电再恢复功能等,让环绕器在必要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实现了环绕器在轨自主运行大于60天的能力。
2021年2月12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天问一号抵达火星轨道过程中的影像。实施此次拍摄任务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就是火星捕获大片背后的"摄影师"。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天问一号环绕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环绕器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不能超过1200千克,还要兼顾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
B.天问一号环绕器重量最大的结构核心部件--中心承力筒采用结构方面的创新技术,从而实现了高效承载。
C.环绕器上的综合电子分系统直接将各种科学仪器产生的大量科学数据发回地面,再由科学家们进行研究。
D.与地球卫星不同,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火星环绕器不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具备飞行、通信和探测三大功能。
B.天问一号探测器要想到达遥远的火星,就必须携带不少于2500千克的推进剂。
C.天问一号探测器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火星图像,实现宇宙深空的自主导航。
D."日凌"现象是指探测器、地球处于太阳同一侧时,太阳辐射干扰导致通信中断。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科普文章通过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中国深空探测的伟大成就。
B.文章主要介绍了天问一号探测器中环绕器的结构,还介绍了火星环器的部分工作原理。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外,还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本文的语言严谨通俗,科学规范,既运用大量科学专用术语,也有许多形象的生活语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海洋二号三星组网,意味着什么
①5月19日,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星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三颗业务卫星,将与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等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主要用于观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重力场和大洋环流等信息,建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其将为海况预报、风暴预警、降水预报、地表分析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②随着三星组网,我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将高效服务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和海洋经济发展。
③那么,海洋二号三星组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④精准捕捉台风。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微波散射计,可有效用于海面风力的测量,风速测量精度优于2米/秒,为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提供了有力保证。
⑤根据风力等级划分,风速小于2米/秒为一级风。也就是说,即使海面刮起一级"软风",也不会逃过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的"法眼"。据报道,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均实现精准捕捉,无一漏网。而海洋二号D星在轨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我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和全球灾害监测提供重要保障。
⑥________。在海洋二号A星满身"神器"的基础上,海洋二号B星开始新增了船舶自动识别和数据收集系统,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海洋二号D星的导航系统更是全面升级,具备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功能,进一步实现了导航能力的自主可控。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实现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确勘测,为支持和服务全球海上定位、导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
⑦发布快速预报。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用于海面温度测量,辅之以雷达高度计,可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为探测大洋渔场分布情况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⑧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在轨应用以来,多家渔业公司将海洋二号卫星数据推广应用于远洋渔业,可节约燃油5%,渔获量提高2%~3%,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利用海洋光学卫星并结合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可发布大洋渔场的快速预报。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三大洋17个大渔场的预报能力。
⑨开启"小时级"监测。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奔跑在不同的轨道上,其组网运行将使全球海洋监测进入"小时级"时代。 曾经单颗星需要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此次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后,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
⑩总之,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在太空织起的"中国网",将为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海洋经济发展等带来几何式增长,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管控海洋提供"中国力量"。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在选文⑥段中的横线上给本段填写一个恰当的中心句。
(2)比较分析选文⑤段中加点的"法眼"与"据报道"两个词语的语言特点。
(3)选文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选文题目交代了说明对象,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
B. |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网后,我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 |
C. |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以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 |
D. |
选文⑩段总结全文,强调海洋二号三星组网对我国的重大意义及对人类的贡献。 |
(5)你认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可为沿海渔民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哪些具体帮助?
对下列文段的理解或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A.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所以发水时从未出事。
B.文段是按照由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卢沟桥的。
C.文段用了列数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卢沟桥。
D.文段介绍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丑小鸭》尽管是一篇童话,但丑小鸭的形象,反映了安徒生的成长过程。 |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
C.《口技》一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两种手法相结合,向读者展现出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
D.《伤仲永》一文意在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
"猝死"急救指南
①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②《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刊发的一份报告显示,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引用2009年的研究数据指出,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更为要命的是,大多数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之外,因此,当专业救护人员赶到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生命是完全无法挽回的。
④1963年,心脏病学家伦纳德•司彻里斯创立了美国心脏协会中心的CPR(心脏复苏)委员会,同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授权支持CPR。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正式组合为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甲】 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搏骤停或室颤(不规律地跳动)时,这个"泵"就停止工作了,全身会缺血。心脏就是这个工作原理,把血里面携带着的氧,运送到全身。当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缺氧坏死。
⑥心搏骤停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什么时候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呢?首先拍打患者并大声呼唤,患者没有眨眼、皱眉、呻吟等反应,其次患者胸部无起伏5~10秒,两者同时具备即可判断患者心将骤停,应进行心肺复苏。
⑦如何做心肺复苏呢?发现有人倒地,可参考如下步骤施救:
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
第二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重唤;
第三步,若患者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第四步,看呼吸,而不是去听和感觉,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5~10秒,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是不正常呼吸(下颌式呼吸),就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第五步,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⑧胸外接压的位置:两乳头连接中点处(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约一张银行卡的宽度);频率:每分钟100~200次。反复进行胸外按压直至拿到AED或急救人员到来。
⑨关于人工呼吸,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可以不做,因为未经训练的吹气既无效,还会使按压中断。应持续地按压,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越早进行电击,心脏重新跳动的成功率越高。
⑩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它小巧便携,使用简单有效。AED的出现使急救有望抓住"黄金4分钟"。
⑪心搏骤停病人早期85%~90%的病因是室颤,医院外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ED。【乙】 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
⑫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
⑬猝死是救不活的,能救过来的是当发生呼吸、心搏骤停10分钟之内身边有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因为2/3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身边没有医生,所以真正能救他们的是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
(《读者》2021.6,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一说对心搏骤停患者,可以使用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有哪些?
(2)从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下面加点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
(4)本文介绍了心肺复苏技术,以及非专业人员的救治过程,为了让更多心肺病人在生命关键时刻得到救治,请你开动脑筋,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公共设施的完善提出你的建议。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飞行汽车就要来了
①令人头疼的交通堵塞,在很多国家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碰到拥堵,人们总是会想,如果能给汽车插上翅膀飞过去该多好!现在,梦想中的飞行汽车很快就要上路了。据英国媒体报道,荷兰PAL﹣V公司日前接受了全球首批90辆商用飞行车订单,计划于明年底交付使用,这标志着飞行汽车将开始进入实用领域。
②这款名为“自由”的飞行车可谓创新力十足,而且完全符合现行的安全标准。第一批飞行车被称为“先锋版”,不仅外现独特、内饰舒适,而且技术含量颇高:车身由碳纤维、钛和铝材料制成,重量仅为680公斤,而一般的轿车重量大都在1000公斤以上。在陆地行驶模式下,这款汽车的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一箱油可以跑1315公里;而在飞行模式下,最高时速可达180公里,一箱油的续航里程为500公里左右。这款两座产品从三轮摩托车型的道路模式转变为自转旋翼机模式,只需要10分钟。230马力的四缸引擎动力强大,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到8秒。引擎既是汽车的驱动装置,也可摇身一变成为“飞行器”的后置推进器。
③其实不单荷兰,世界上有不少公司都在研发飞行车。早在2009年,世界首辆飞行汽车就在美国实现了首飞,而荷兰的这款“自由”飞行汽车算得上是第一款真正走入人们生活的两栖车。不过,眼下这款飞行汽车仍存在局限和短板。一是价格太贵。目前在售的“先锋版”价格近60万美元,令一般消费者望而却步,随后将生产的最低配置型汽车也要卖到40万美元。二是对驾驶的要求较高。飞行汽车结合了汽车和自转旋翼机的特点,因此要驾驶这款飞行车,必须得同时拥有驾照和运动飞行员执照,这势必会限制人群的适用范围。三是安全性还有待欧洲航空安全局的检验和认证。尽管如此,这仍称得上是汽车形态方面一个质的飞跃,为未来的出行方式打开了新的疆域。
④人类的变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是最早造率的国家之一,很早就有夤帝造车的记载,在机械动力驱动车的时代来临后,西方的造车技术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今,交通领域正在经历着史上最大规模的变革:从磁悬浮列车到超级高铁(胶囊高铁),从电动汽车到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创新不断挑战人类的想象空间。从动力方面看,燃油汽车已呈现被新能源汽车取代之态;从空间上看;单轨索道、空中汽车已然跳脱了拥挤的路面,开始向空中延伸。
⑤当科技的进步遇上人们的现实需求,总会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20世纪40年代,当汽车、航空技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之后,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曾大胆预言:飞行汽车早晚会出现,今天,福特的预言很快将得以实现。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飞行汽车在生活中应用、推广存在哪些困难。
(4)选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世界首辆飞行汽车于2009年实现首飞,标志着飞行车已进入实用领域。
B.世界上不少公司都在研发的飞行车是一款四缸引擎的两座三轮摩托车。
C.目前在售的“先锋版”价值60万美元,远超出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D.如今,人类的交通工具在动力方面和运行空间方面正经历着巨大变革。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人类起源于一条鱼
①2019年10月26日,有着中国“搞笑诺贝尔奖”之称的菠萝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浙江温州举行。本届的特别奖菠萝U奖颁给了一项古生物学的成就﹣﹣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该项研究的宣传语是: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
②澄江古生物化石在业内大名鼎鼎,距今约5.3亿年,是世界范围内保存非常完好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共有16个门类,200多个古生物化石。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奇特且完整的古生物,这一发现为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③在这些“小虫虫”中,最为人们所知的是昆明鱼化石,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有了脊索,接下来动物就可以进化出脊椎,而脊椎对动物来说意义非凡。脊索对昆明鱼的意义在于:首先,有了脊索,昆明鱼在5.3亿年前寒武纪的海洋中就可以拥有更多生存的机会,昆明鱼体内的肌肉就能以它为基础呈“之”字形排列,从而让其游得更快;其次,有了脊索,昆明鱼便可以进化出一件特殊的“武器”﹣﹣颌,这个武器对进食和防卫来说非常重要。
④有了脊索和以此为基础进化而来的脊椎,动物就可以进化出头骨和颅骨。有了颅骨的保护,感觉细胞和神经中枢才能安全地进化。最终,颅骨里面的神经细胞越来越多,形成神经节,众多的神经节最后发展成为一个终极成品﹣﹣大脑。
⑤在了解昆明鱼的情况之后,有的科学家称昆明鱼是当今人类的祖先。这是怎么回事呢?从生物学的系统来看,人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亚科﹣人属。也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支持这个貌似非常荒谬的结论:人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众所周知,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解剖学家马丁•拉斯科发现,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都曾经出现过鳃裂。所以,人类起源于一条鱼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
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动物界有一种动物和昆明鱼非常接近,那就是文昌鱼。脊索动物门中除脊椎动物亚门外,还有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中只有一种动物,那就是文昌鱼。文昌鱼的大部分特征像无脊椎动物,只是它的背部有脊索。与其他门的动物不一样,文昌鱼一直没有进化,始终在“原地踏步”,这也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的“活化石”。
⑦在了解了“小虫虫”的前世今生,尤其是昆明鱼的情况后,你去澄江县看到“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这条标语,一定不会感到不明所以,而是会忍俊不禁。
(选自《知识窗》)
(1)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详细介绍了人类起源于一条鱼的原因。
B.第①段采用了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意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⑤段中画线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删去后文意会发生改变。
D.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获得本届特别奖菠萝U奖的原因是:研究发现澄江小虫虫是人类的小祖宗。
B.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最早发现昆明鱼,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
C.人类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这个结论虽然非常荒谬,但却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
D.文昌鱼是因为它的背部有脊索,所以一直没有进化,这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的“活化石”。
(3)本文为什么说人类起源于一条鱼,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
①2017年4月14日~15日,“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行,数字化浪潮正在开启一扇通向全民阅读的大门,我国数字阅读正呈现井喷之势。
②据《2016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经突破3亿,年增长达12.3%,其中80后、90后成为数字阅读的主体,占比达64.1%.有60.3%的用户愿意为自己喜爱的内容付费,这其中,70%的用户每次阅读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另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达到3.33亿,而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新闻的用户更是达到6.14亿。
③就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来看,除了数量迅速增长外,其内容质量也有了质的提高,仅2016年就有近六成的热播剧改编自数字阅读平台的作品。
④数字阅读之所以能呈现井喷之势,主要得益于信息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为数字化阅读注入发展的动力。另外,人工智能、网络直播、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与数字阅读相结合,更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促进了数字阅读市场的迅速增长。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的高速增长。这与语言识别、情景合成等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融入增强现实技术的图书,由于形象生动、互动性强,成为了儿童图书的新亮点。此外,国家政策的扶持、阅读环境的形成、精品力作的推出,也推动了数字阅读行业的持续增长。
⑤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数字阅读在助力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也开始辐射并融合到影视、游戏、动漫等更为广阔的数字内容产业。
⑥作为新型阅读方式,我国数字阅读必将掀起全民阅读的新浪潮。
(原文有改动)
(1)选文主要从三方面对我国数字阅读加以介绍,请结合选文补全说明内容。
→ →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前景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的高速增长。”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⑤段“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左右”一句,有人认为,加点的“左右”一词去掉之后表意更准确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谈谈理由。
(5)有的同学想要在假期里阅读《红楼梦》,“听书”和“纸质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你会建议他选择哪一种?结合选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这样推荐的理由。(至少写出两个理由)
阅读《古琴音韵》,回答下列各题。
古琴音韵
①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②古琴之外的其他弹拔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这使它们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然而古琴却没有这样的缺憾。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这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③“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也能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这个特点就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它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钟子期就是先被命伯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俞伯牙成为知音的。
④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城有关。多数乐器的音城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⑤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索绕心底,经久不散。
(选文有改动)
(1)古琴在演奏中为什么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2)“走手音”的特点是什么?
(3)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②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4)有人听了古琴演奏,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请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贴切地解释这种感受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