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概括说明内容
初中语文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象征这个表现方法,是文学家们在斗争中创造的。它的基本作用有二:一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一是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白杨礼赞》属于前者。
B.在《孔乙己》中,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采用以“喜”衬“悲”的写作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是鲁迅。标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内涵丰富,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D.《水调歌头》中词前的小序,叙作词原因,领起全篇。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像,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词的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除开头写月移光转之外,以下全是词人内心的独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绵长平静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B.“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镶嵌”一词很有表现力,让人觉得老王是门框的一部分,逼真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特点。
C.“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柱头上雕刻的狮子神态逼真。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对下列作家作品熟悉吗?哪一项说法有误?(   )

A.世界文学史上有许多有趣的“四”现象。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国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世界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B.世界文学史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三”现象。如“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澈;“诗圣”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楚辞》,“骚”原指屈原的《离骚》。
D.学习古文中的历史著作要弄清史书体例。《左转》是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淡无奇,但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乃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而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

A.摩西、柏拉图、弥尔顿成为伟人的关键是能说出自己的思想。
B.摩西、柏拉图、弥尔顿能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
C.一个人重要的是能发现和说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语言的精彩华丽。
D.一个人不要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而要有自己的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和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第一层:                                                 第二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语段,完成小题。(共18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临了,都会买一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她照旧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请将下面的文字工整、正确地抄写在方格中,带标点。(破折号和作者名字不写)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对【甲】文中画序号的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
B.②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精神麻木可悲。
C.③句是行动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
D.④句是动作描写,“摸”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

【甲】文中“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甲】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对这种笑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
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
D.加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

【甲】文中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这句话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A.说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乙】文第一段的文字与【甲】文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括【乙】文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甲】【乙】两文中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褒贬态度的不同。
读完【乙】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按空间转换写“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C.《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
D.《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多一些宽容》这是一篇谈人的修养的文章。课文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重点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B.《敬业与乐业》总体结构是“总——分”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C.《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D.《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作者是明代散文家宋濂,他用自身实例进行现身说法,意在告诫条件优越的“同舍生”马君则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B.“四支僵劲不能动”和“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支”“被”现在分别写作“肢”“披”。
C.文中加点字“汤”“腰”“臭”“以”分别解释为“热水”“腰上系着”“香料”“因为”。
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我”)寄居旅馆,旅馆主人每天给(“我”)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美味的东西享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第二组同学的采访记录,请你概括这些采访记录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措施。
游客:故宫里的人真多,根本没法参观。西六宫的御道不足5米宽,却塞满了人,长达两三百米的路上,人挤人,游客只能蠕动前行,没有了参观的好心情。
志愿者:一些游客随手扔垃圾,通道和广场上塑料袋、饮料瓶随地可见,环境恶劣。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都快成垃圾场了。
文物专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让古建筑的彩画和朱红色墙面褪色,过多的接触和踩踏也会给文物造成影响,甚至毁坏文物。
管理者: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故宫参观人数过多的问题。故宫可以借鉴国外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景区的管理方式。要求游客事先预约,这样可以了解并控制参观数量。还可以选择最拥挤、文物最密集和脆弱的“堵点”实行限流,一旦达到规定容量,就停止进入,游客则需排队等候。
①反映出来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关的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马路上,公园里,金黄的落叶萧萧而下,稠密如雨,稠密如雪。②许多绿叶也受了感染,纷纷离枝而下,加入同类的有韵的舞蹈。③空旷的树荫垂覆的公园内,池边垂柳尚在婆娑摇曳,时时亲昵行人的面颊衣襟;④满地却已压着一层青翠的杨树叶子,如同绿色的积雪。⑤这难道是大自然有意做出的惊世骇俗之举吗?

A.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落叶纷飞,如雨如雪的景色。
B.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池边垂柳依依,招人喜爱的情态。
C.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青翠的杨树叶子铺满地面的景象。
D.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飘零的落叶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范进中举》节选自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品描写了痴迷于功名,不事劳作的范进。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D.消息包括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导语是新闻主要内容或事实的概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中的最后一段解说词,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A.为了生活,人们追逐食物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B.无论是食物还是其它方面,我们都要懂得传承与发扬。
C.不管身处何方,总有一种食物的味道会让我们想起家乡。
D.时光流逝,各种食物的老味道俨然成为了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C.《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D.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春》的选段,回答11-13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给本段拟一个小标题是                     
第①句从           感官角度写出了春风的          ;第②句从      感官角度写出了春风的           ;第③、④句从        感官角度写出了春风的          。这样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概括说明内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