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补充论据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冷静,成就别样的自己

①你想成为某某人的翻版或盗版吗?我敢肯定,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别样的自己。而要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具特色,就必须要拥有一颗冷静的心。

②大千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因此,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你都要做到冷静,以静制乱、制躁。《百喻经》里有这样的记載:一群演戏的艺人露宿野外,半夜里其中一人穿上装扮罗刹的戏装御寒,一个同伴梦中醒来,看到火旁坐着一个能吃人的罗刹,吓得爬起来就跑,大家都跟着跑,直到筋疲力尽,才发现后面追赶的人不是吃人的罗刹。那人如果能做到冷静,也不至于慌乱地跑了一段无用的路。再说,人生经不起这些无聊的瞎折腾,因为时间和精力就那么些,折腾多了,我们的主题就会偏离,也就来不及成就别样的自己了。

③一颗冷静的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你经历一些磨炼才能获得因为,如果没有磨炼,一有风吹草动,你就会一惊一乍的,甚至会在恐慌中迷失自己。

④经历磨炼,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就像面对茧的束缚一样,蝶儿不勇敢地冲破它,哪能拥有坚强的翅膀?当年,笛福被通缉的时候,躲到坟墓里他没有恐惧,没有绝望,甚至有心情去注意到墓碑上的名字鲁滨逊•克鲁索,后来还让它成了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如果他当时躲在坟墓里吓得不敢出来,那么何来后来的名著?又何来那个著名的大作家?人生处处有磨炼,我们必须敢于面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经历磨炼,进而不断地壮大、完善自己。

⑤经历磨炼,可以炼就一颗平常心。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很多磨炼后,才能认识到生活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才能对无常的生活习以为常。【A】那些成功者无一不是这样的人,他们经历了很多磨炼后,从而认识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所以,即使他们“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也能以平常心去面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最终成就别样的自己。

⑥怀有一颗勇敢心,炼就一颗平常心,从而打造出一颗冷静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心无旁骜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才能成就别样的自己。

⑦冷静,成就别样的自己!

(选文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概括出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的事例放在选文第⑤段中【A】处是否恰当?为什么?

       葡萄牙的著名作家萨拉马戈从小就立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家境贫困,他所从事的工作始终偏离他的梦想。50岁那年,他决定重新以写作为业,向诺贝尔文学奖进军,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笔耕之后,他靠小说《修道院的往事》一举成名。此后,他便更加努力工作,在76岁高龄的时候,终于凭借《失明症漫记》获得了梦想中至高无上的诺贝尔文学奖。

(4)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选文第⑥段内容的理解。(70字左右)

(5)选出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  

A.选文第②段中《百喻经》里的故事,强调了遇事冷静的重要性。

B.选文第②段的“瞎折腾”和选文第③段的“一惊一乍”通俗幽默,使本文的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C.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是道理论据。

D.选文称呼读者为“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说理显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来源:2019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两个文本,回答问题。

[甲]

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④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⑤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⑥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⑦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乙]

①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1)文本甲和文本乙都强调了什么观点?

(2)"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这句话作为论据插入文本甲哪段最合适?请为该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请写出下列两个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4)甲乙两个文本的论证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树立恒心,离不开有异于常人的执着。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十日寒。”要做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③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所以,有水滴石穿的韧性,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才能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④树立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而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竟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有删改)

(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诗文可作为选文第④段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来源:2018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

②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扰,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调查显示,只有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③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般来说,缺乏自制力,就会出现做事信马由缰、开小差或做与之无关的事情等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家人、同事及老师、领导的不满,影响学业与前途。为了挽回影响,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样的结果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产生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④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还会导致专注和深入的程度逐步下降,这种影响更隐秘而久远。比如阅读方面,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 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当下,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受到的外部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自制力。提高自制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可以改善精神面貌、提升自我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人生状态更加积极。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⑥怎样才能提高自制力?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或学习目标。以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工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躁、得过且过等弱点。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提高自制力。还要强化专注力训练。设立自己的"专注时间",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使注意力保持集中。或者与志同道合者相互督促、勉励,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⑦信息时代,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1)请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2)居家办公学习时受到的干扰是"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吗?说说你的思考。

(3)请为第④段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除本文所说之外,请你再提一条提高自制力的建议并阐释理由。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由《猩猩嗜酒》想到的

①《猩猩嗜酒》是明代文学家刘元卿的一篇经典寓言,讲述的故事是:猎人为捕获猩猩,投其所好在路旁摆下香甜美酒作为诱饵。猩猩知道这是猎人设下的圈套,不去碰触。但闻到美酒飘香,便垂涎三尺,不能自制。一次次自我告,又一次次有着想喝的纠结,直至忘乎所以,最后竞端起大酒樽狂饮起来,直到烂醉如泥,终成猎物。聪明的猩猩因贪恋美酒而丧失了自制力,付出了沉重代价。

②何为自制力?自制力即自我控制能力。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对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经典诠释。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欲望人人都有,“存天理,灭人欲”,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是人都会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这是天性流露。没有欲望,人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就会缺乏激情和动力,但若任由欲望和天性自由宣泄,不加理智约束,人生就会如同一列失去闻片的飞奔的列车不脱轨撞个车毁人亡才是怪事。

④好在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类能够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人们能够自觉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这是自制力的表现。自制力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智能发挥以及在成功路上走的远近。自制力好,是一个人强大人格的体现,更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⑤自制力是一个人坚强意志的表现。楚庄王拒赴宴会,用坚强意志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也正因此他オ能成就雄图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是一个大烟鬼,他用过人的意志力克制香烟对他的诱惑,成功改掉恶习。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世界富豪之一。生活无处不诱惑,唯有靠坚强意志管控好自己,慎微、慎独方能成就大事。否则,在不知不觉中忘乎所以,糊里糊涂就成了欲望的猎物,一失足成干古恨。

⑥自制力是一个人格局和修养的体现,清代书法大师翁同说:“每临大事有静气。”拥有长远的眼光和若谷的胸怀,遇事能冷静思考,为大局考虑,这是一个成功之人应有的素养。蔺相如忍辱负重,不因个人荣辱而意气用事,避免与廉颇正面争锋,是重国事、看大局、识大体的格局体现,也是明事理、知是非、能忍让的修养体现。而最终,他以宽广的胸怀赢得“强泰不敢加兵于赵”的成果,也同时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⑦自制力是一种人生成功的保障。理智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良习惯,不良言行,不一味地归于造化的安排,不给自己的露意任性寻求借口,至少能让我们人生路少一点人为的崎岖障碍,多一点阳光和坦途,多一点丰富多彩的内容。

⑧《猩猩嗜酒》,所喻者大也,愿与请君共勉。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开头写《猩猩嗜酒》的寓言有什么好处?

(3)简述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段文字作为论据放在选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是一个性格急躁的小伙子,与人讨论回题时,总是争得脸红脖子粗,很难心平气和。在父亲的教育下,他性急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更好地克制这个毛病,他在书房写下“制怒”二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多年后,林则徐成为深受百姓爱敢的好官。

来源:2018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莫砺锋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需要好好继承发扬。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古籍汗牛充栋,应该从何入手呢?我首先推荐中国古典诗歌,也即从《诗经》《楚辞》开始的中国古典诗歌。

②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③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④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⑤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如果说唐诗宋词是一座气象万千的名山,我愿意当一位站在山口的导游,来为游客们指点进山路径与景点分布。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7日,有删减)

(1)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宋词是我们领会传统文化精神的首选阅读对象?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在简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可以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了解传统文化精神。

B.第②段引用清人叶燮的话是为了论证"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有力论证了"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阅读古代典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心论点。

D.文章内容充实,论证有力,恰当地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深入细致地剖析了论点。

(4)如果为第④段再补写一个论据,还可以选哪一个诗(词)人?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与快乐

常小仙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拷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 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通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

来源: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

①春暖花开,青春正好。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如何做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铺好青春底色,值得当代青年深入思考。

②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青年学子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或献身革命,或渡海求学。革命先辈、英模栋梁早在青年时期就已将报国之心、奋斗之志融入人生追求。鲜红底色一旦铺就,将流淌在青年血脉里,帮助青年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

③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化解消沉情绪,体会成长快乐。当代青年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常缺磨炼。有的青年不愿拼搏,常陷入彷徨和徘徊:有的娇气脆弱,一遇挫折就放弃;还有的存在咸鱼心态,得过且过。学习先辈的拼搏意志、吃苦精神,有助于激励当代青年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④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明辨是非曲直,认清真伪善恶。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让开放、个性、多元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各类声音言论交织涌动,给青年的价值判断带来困扰。当代青年唯有从党史学习中真切把脉历史发展的潮流方向,方能客观理解国家发展现实,保持清醒。

⑤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的底色。

(文/徐宁,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青年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B.

青年要在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

C.

当代青年应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底色。

D.

当代青年应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2)下列材料不适合放在第②段中充当论据的一项是   

A.

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B.

雷锋工作积极,热心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C.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坚贞不屈,豪不畏惧,壮烈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

D.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无惧困难,刻苦学习,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之“让”

①汉代有一个名叫陈嚣的人,他家的地和邻居纪伯家的地一道竹篱笆为界。晚上,纪伯偷偷地将竹篱笆往陈嚣地里移,为的是扩大自家的地块。陈嚣察觉后,非但没有和邻居争执,反而将篱笆再往自己一方移了一丈。纪伯见了非常惭愧,不仅归还所占土地,而且也将篱笆往后移了一丈。这就是史书上说的“拔藩益地”的故事,它所赞美的,正是古人“让”的精神。

②古人说“先人后己谓之让”。换言之,“让”就是在与人交往时,要先替别人着想;如果双方有利益冲突,也要先考虑别人的要求。打开中文辞典,可以发现很多和“让”关联的词,如“礼让”“谦让”“忍让”等。可以说,“让”是古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是一种思想观念。

③古人讲究“让”,首先出于对礼数和德行的考虑。《康熙字典》引诸典籍称:“让,礼之主也。”“让,德之基也。”还有“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上述“拔藩益地”的故事,正是体现了“礼”和“德”为“让”之根基的思想:一件原本可能起争端的事,由于陈嚣的先“让”,变成互相谦让,结果是双方都表现出君子的风度,不仅维护了“礼”,也做到了“义”。所以当地太守特意刻“义礼”二字在石上,以表彰陈嚣的高尚品德。古人讲究“让”,正是因为它是一个人礼数和德行的美好的体现。

④古人践行“让”,主要依赖能“忍”的气度和品格。能“忍”方能“让”,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新世说》记载,曾国藩年轻时,曾就读岳麓书院,当时他和某人同居一室。此人偏执暴躁,见曾国藩将书桌置于窗户边,便说挡了他案头的光线。曾国藩二话不说就挪走了。曾国藩半夜读书,此人又说打扰了他的睡眠,曾国藩马上改为默读。曾国藩在对方对他发怒时一忍再忍,并几番让着此人,正显示了“让”所包含的能忍的气度。这种气度是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品格。正因为有此气度、后来曾国藩带兵打仗才能够做到“从容”,遇到不利和挫折也没有“太息咨嗟之状”,是能“镇安朝野”之人。由此看来,“和为贵,忍为高”“忍得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大事不成”,这些俗语早已化作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⑤古人追求“让”,往往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计较得失、宠辱不惊的思想。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历来都受到推崇。

⑥古人选择“让”,其实源自“惟谦受福”的观念。《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用在处理人与人关系和矛盾时,可以理解为“吃亏是福”。前述典故中,陈嚣“让”在先,得到的是别人“让”于后的结果,这就是最好的回报,是“福”。“让”体现的是大智慧。

⑦孟子说:“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儒家认为“让”是“善”的一种形式,人性里天生就有“让”的种子,人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培育,使“让”的观念在人的心灵中枝繁叶茂。因此,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古人“让”的思想精髓,把“让”作为日常为人处世的标准,使这种高尚的德行成为社会主流。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开头写“拔藩益地”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3)简述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  

A.赵国大将廉颇对上卿蔺相如不服,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退让,廉颇知道了非常后悔,负荆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B.吴越争霸中,越国不敌强大的吴国,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打败吴国,取得了胜利。

C.古代安徽桐城有个叫张英的人,家人与邻居因为围墙起争执,张英写信劝说家人让出三尺,留下了“六尺巷”的美谈。

D.春秋时期,鲍叔牙为了齐国的强大,将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并将相位让给管仲,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来源:2017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议论文阅读

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 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简述"折叠"的内涵。

(2)请简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019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

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

程龙

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这样一个好时代,青年更应该砥砺奋进,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时光。

②这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时代。"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蛟龙"入海……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无不闪耀着青年的力量与智慧。新时代的舞台上处处刻印着青年奋斗的脚步,洋溢着青春火热的激情。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祖国的哪个角落,都要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当青年理想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奏响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③无奋斗,不青春。袁隆平23岁时立志解决水稻如何高产问题,把田间地头当作自己的实验室;24岁的武大靖无数次挥汗如雨地训练,最终打破了短道速滑项目世界纪录;①___……奋斗者们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无悔青春。在抗疫一线,他们与病毒生死较量;在偏远乡村,他们与村民共奔富裕;②___……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岗位上书写奋斗故事,也收获了奋斗馈赠给他们的幸福。

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个时代正因创新而进步发展、活力四射。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最前沿的年轻人之一,作为我国"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团队的成员,陆朝阳长期辛勤耕耘,获得了国际上一系列重量级奖项。他确信,不做短平快的事情,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保证量子计算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创新的时代,青年正当其时、潜能无限,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⑤"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如何找到成就自己梦想的人生舞台,是当代青年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全新挑战。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紧密契合,国家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是青年奋斗奉献的过程。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当代青年定能在风浪中搏击前进,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⑥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欣逢盛世,我辈青年须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22日,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2)任选一题,在第③段指定位置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我选第   题,补充论据: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⑤段和【链接材料】,思考:我们怎样做才能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链接材料】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代学者 顾炎武

②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全国政协委员 唐江澎

来源: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跨界人生

①《纽约时报》前两年的一篇专栏带红了一个词,"斜杠人生",意指一个人具有多重身份,不满足于国定的职业。有资格贴上这个标签的人,无不沾沾自喜。比如鲍勃•迪伦可以写成"创作歌手""诗人""艺术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实,我认为把"斜杠"说成"跨界",会更好理解,可避免被误以为是"斜着抬杠"。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星,很多都是影优而歌,或歌优而影,影视歌三栖,同时又进军商业领域,是无所不通的跨界全才。跨界意味着自我价值的体现,人生经验的丰富,生命意义的丰盈。

②对于具有卓越创造力的天才,跨界是一种最先进的自我展示方式。

③达•芬奇大概是人类历史上跨界最广也是最成功的"斜杠青年",不仅画出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样的传世巨作,他还玩雕塑雕刻,搞机械设计,担任军事工程师,甚至在十六世纪就设计出具有现代理念的冲水厕所,同时还精通数学、密码学、人体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他留下来的《哈默手稿》原稿至今有幸读过的不超过5人,已被比尔•盖茨以天价珍藏。人只要有足够的天赋,就不存在必须的专注才能完成的优先事项。

④相比之下,普通人跨界则可能是想要满足对意义的追求。

⑤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说:人若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为了寻求意义,会引导激发自己的潜力,于内在框架里寻求超越。有人用爱情,有人用音乐,有人仰望星空,以跨界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⑥不久前,一个在夜市代客贴膜的小摊老板,因为老婆生孩子,来不及收摊就匆忙赶去医院。代为看摊的城管见有顾客上门,便小试牛刀,过了一把跨界的瘾,贴了一晚上手机膜,做成好几笔生意。

⑦当今生活节奏加快,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人们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跨界带来的不同体验,可以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职业成就感。

③一位律师回忆,有一回她陪朋友去看房,旁边的看房者见她身穿职业套装,拎着公文包,误以为她是楼盘销售人员,过来向她咨询,她坦然受之,最后成功推荐出去一套房子,赚了一小笔佣金。对于那些性格开朗、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人,跨界探索也意味着更容易得到回报。

⑨但有时候,跨界并不需要宏大的理由。

⑩曾听一个人说过,她与家人一起去逛超市,家人到停车场停车,她走到门口等候。百无聊赖中,她看到门口旁边的小桌子上,放了一把测温枪,就好奇地拿起来给自己测了一下体温。这时正好有顾客进来,见她手里拿着测温枪,便很配合地主动伸手让她测温,她也照测不误。一连测了十几个人,直到真正的测温员出来才停止--即使事出偶然,当事人也仍然觉得这是自己跨界经历的一部分。也许以后她的简历上会加上一条:测温员。

(《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第5期,有删改)

(1)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2)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3)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以下两则材料哪一则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材料一】袁隆平院士有很多重大的贡献:一是突破了传统理论束缚,发明了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三是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为我国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四是致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人类战胜饥饿,彰显中国担当!

【材料二】袁隆平多才多艺: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擅长游泳,差点进了国家游泳队;他爱好开飞机,曾考上过空军飞行员;他会拉小提琴,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他还会骑马,喜欢打麻将、打排球等,是一位很有情趣的科学家。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1)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2)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3)"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4)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5)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6)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1)请简要说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一个人怎样才能成就"非凡"。

(3)文章第四段提出了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请再为它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删去?请阐明理由。

来源: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

金一南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二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翻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支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熊大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说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

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

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

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2)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3)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来源:2021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题。

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王飞

①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后,完成救援任务的各地医疗队分批离开武汉,各地纷纷以最高礼遇迎接。“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援鄂白衣战士曾经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如今回家,致敬横幅、夹道欢迎、铁骑护送,获得高规格欢迎,实至名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抗疫功臣,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闪亮的英雄坐标。我们在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迎接武汉抗疫英雄归来的同时,更要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守护好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抗疫期间,广大白衣天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使命担当、优秀的道德情操。我们要充分发挥英雄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③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要守护好英雄精神。我们的英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例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体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前,我们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挖英雄文化,不断拓宽英雄内涵,丰富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④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需要赋予英雄时代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等都是英雄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英雄精神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正向价值追求和历史记忆,成为超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时代信仰,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⑤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需要我们继续奋斗。和平年代,远了硝烟战火,少了牺牲流血,但英雄从未缺席。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在学习白衣战士的英雄事迹的同时,更要把其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汇聚磅礴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征程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⑥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就是将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在学习抗疫英雄的同时,更要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的守护者、创造者。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需要我们继续奋斗”的观点;

然后,  

最后,  

(4)为第④段提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选择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并说明理由。

A.文天祥抗元失败后,面对元军诱降,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志。

B.林则徐虽遭贬谪,却一直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勉。

我选择  ,理由是  

来源: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补充论据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