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论证方式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涎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貼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⑦?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

﹣﹣希尔泰

(3)选文④⑤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请在选文第⑦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上下文表达连贯。

(5)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刪除,你同意吗?为什么?

来源: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①陌生人都可以信任吗?回答的比率相差甚远,从挪威的65%到巴西的5%左右。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的:“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经济交易时会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国家经济。”

②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③多年前一个朋友的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带上给在前方某镇子打工的哥哥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当时我朋友的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从此爱上西藏。

④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这成为台湾“BOOK ANEW”二手书店特色,成为爱书人口耳相传的诚实书店。27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信任的后果是,书友们一般多塞钱支持他。书店办得越来越好。

⑤商务部曾有个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两年,红木古典家具市场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被遵化的一个生意伙伴“拖欠”380万货款,其实是赖账,朋友是在醉的时候跟我说,他知道,在这个骗子横行的年代,被骗是多么丢人。

⑥这就是信的代价。血淋淋、活生生的代价。没有信任,人是真的孤单!

⑦信,一个字,好贵重;如果变成两个字“相信”﹣﹣互相信任,人生即可轻盈。世界最幸福国家挪威,年度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为世界最高水平。74%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这个比例为各国之最。

⑧信,是没有被污染的初心是天光,它有一种辉映,叫相信,彼此互信。纽约市的一个流浪汉Valentine,在路上向一个企业高管Harris女士乞讨。Harris女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他去买点东西,并等他回来还卡。流浪汉并没有逃之夭夭,很快把卡还给了这位慷慨的女士。流浪汉事后说,“她相信了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永远不会!”

1984年的一天,一个66岁老头在华尔街穿着裙子和裤袜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惹得众人狂笑。他不是疯子,他正是刚和员工打赌输了的沃尔玛创始人老沃尔顿,他告诉人们,老板更应信守承诺。

⑩要彼此相信,得从自己守信开始。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无论经商还是待人接物?

(1)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选择一种论证方法,结合本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3)结合选文,说说第⑨段划线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老人倒地扶不扶”和“困窘者街头求助帮不帮”等问题,社会上对此争论激烈。肯定方认为,应该“扶”“助”。据有关机构调查,老人倒地讹诈的现象极少,“不扶”“不助”违背文明社会“扶弱济困”的公德,“不扶”已造成的许多不良后果,也拷问着社会的良知。

否定方也有“不扶”“不助”的道理。

请结合选文说说你怎样对待这类事情?

来源: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

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

③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

④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 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 住成功 的磨蚀 ,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⑤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怡,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⑥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青年文摘》2018第11期,有删改)

(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④段画线句子除用了例证法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4)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2)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4)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来源: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缕缕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他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著,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60个字内)

(2)孟子作为我们的文化宝藏是一个丰富的多面体,你最喜欢文中所介绍的哪一个孟子?为什么?(含标点限120个字内)

(3)文中说:“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请你引用在课本中学习过的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的相关语句作为这句话的论据并作简要的分析论证,(含标点限120个字内)

来源:2018年广西玉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

C.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

D.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B.“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

C.文章除了引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①段的“疾风暴雨之势”“细嚼慢咽似的”等。

D.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的清楚明了。

(3)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把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刘心武

B.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东吴大将吕蒙不喜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是,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和实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

来源:2018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贵子的诞在于自己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

(选自2017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

B.文章第③自然段加点字“传统意义”指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

C.文所说的“寒门”,指的是贫穷,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

D.寒门贵子普遍具有“勤奋、坚韧、低调、朴素、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创造社会价值、传递着正能量”等品质。

(2)请归纳这篇中心论点。

(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出其中一种并做出分析。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的理解。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低调显境界

向贤彪

①何谓低调,我理解就是走了大运、干了大事,或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忘乎所以、盛气凌人,不卖弄显摆、大肆张扬,而是以平静淡然的心情对待成功。

②低调的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他们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能否认它的深邃;低调的人,是生活的强者,他们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所以他们蓄势待发,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又把目光投向下一个,总是比别人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③现实生活中,许多知名人士表现出低调做人的品格。三国时诸葛亮对蜀国居功至伟,刘备本想以皇位相让,但诸葛亮谨宝官运亨通属臣本分,低调做人,而正是他的功成不居,让后人敬佩不已。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家喻户晓的科技大家。然而,他低调做人,当中央领导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却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钱老居功不自傲的品格,让我们读懂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对人生观的诠释。

④先哲们用隽永的语言来颂扬低调的品格。如:"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温温恭人,维德之基"。低调谦恭,是个人成长的"加速器"﹣﹣"若升高必自下,若除趋必自迩";是人不断前进的"稳定阀"﹣﹣"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是获得知识、赢得信任的"指示灯"﹣﹣"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必由之路"﹣﹣"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外国一位哲人也曾说:"当我们事事如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

⑤看来,古今中外都崇尚低调做人、谦虚处世。这样,赢得的不仅是信任、信赖,而且可以使自己减少偏差,克服自满,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赢得未来。

⑥低调,不是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懂得低调的人,才会"胜不骄,败不馁";懂得收敛的人,也将赢得社会和别人的尊重。

(摘自《读者文摘》2016年3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观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调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后,以平静淡然的心情对待成功。

B.做低调的人,一定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和生活中的强者。

C.低调做人赢得的不仅是信任、信赖,而且可使自己不断进取,赢得未来。

D.低调是﹣种境界,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

(2)下列句子能充当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乃能孕众成王一。"

B."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C."有旷达之性,方可逍遥于世,轻松做人,从容处事,自己主宰自己。"

D."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立论。

B.第⑥段中加点的词,"不是……而是……是……也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C.选文首先解释什么叫"低调",然后以古今中外人士的言行为论据,论证"低调做人,谦虚处世"的观点,最后进一步理解"低调"的含义。

D.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

来源:2016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清欢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4)第⑦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什么?是怎样论证的?

来源: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英雄气象

张保振

     从古至今,无论是著文,或是讲演,乃至于文摘史载,要想让人记得住、传得开,没有点英雄气象是不成的。

     英雄气象如果用一个字表达,叫“敢”:敢言人未言,敢为人不为;或者叫“别”:别出心裁,别有新意。

英雄气象常常得到人们的赞美、肯定。当年经孔子修订而成的《春秋》,虽说材料是依据鲁国史官所编供,但他决不人云亦云,而是自有主见,“以一字为褒贬”,颇有“微言大义”之意,不仅形成了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春秋笔法”,而且被后人称之为“素王”。素王者,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也。但素王也是王,不是英雄,何以称王!

     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须有破得旧说的勇气。如果只会依规画圆,只会准方作矩,不仅难与英雄气象结缘,恐怕只能落入“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的“混混”行列。

     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须有入书出书的智慧。只会效《楚辞》、仿《七发》,很可能会被书捆住自己的手脚,并且永远也难以超过《楚辞》、《七发》的水平。

     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须有水之就下的精神。如果只想让水向上流,不仅苦了自己,而且永远也难以聚起一个龙居之深潭,更难以使龙行雨注。水就下,下基层,不仅能接得地气,获得活力,而且能深得英雄之气。因为基层的群众,本身就是真正的英雄。深入群众,化入笔端,不仅能使文富有当代性,而且具有影响力,乃至散发出醇香令人醉的英雄气象。

     英雄气象,不仅意匠如神变化生,而且笔端有力任纵横;不仅创前所未有,而且传后之无穷。一句话,英雄气象,是文化之瑰宝,是精神之明珠。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著文或讲演怎样才能具有英雄气象?

(3)第二段中运用比喻手法论证了什么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称赞杜甫和毛泽东的诗词是“英雄之语”,从内容上看,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来源: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论证方式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