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
见多识广 |
见义勇为 |
各抒己见 |
B.小信未孚 |
言而有信 |
杳无音信 |
信手拈来 |
C.公与之乘 |
乘风破浪 |
乘虚而入 |
乘兴而来 |
D.遂逐齐师 |
出师未捷 |
百万雄师 |
仁义之师 |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 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 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③郑伯之命,犒 ④以十二牛,宾 ⑤秦师而却之 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 ⑦匈奴,式 ⑧上书,愿输 ⑨家财半助边 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
田园骚客寄情山水, , ;
边塞诗人放歌风雪,《别董大》诉说离情,抒发戍边人豪迈雄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I)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
田园骚客寄情山水, , ;
边塞诗人放歌风雪,《别董大》诉说离情,抒发戍边人豪迈雄心。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