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 ①田者。父怒,挞 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 ③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
耳:而已,罢了 |
B.安阳韩性而 异之 |
异:不同 |
C.父怒,挞之,已而 复如初 |
复:又 |
D.冕小儿,恬 若不见 |
若:好像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 更刮目相待 |
是日 更定矣 |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旦 |
每至晴初霜 旦 |
C.冕因去,依僧寺 以居 |
策之不 以其道 |
D.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
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 |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舜发 于畎亩之中 |
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 |
B.百里奚举于 市 |
愿为 市鞍马 |
C.必先苦 其心志 |
其喜洋洋者矣 |
D.征于 色 |
天山共 色 |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 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 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 ③ 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 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 ⑤瓜李,遂夤缘 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 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 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园已 易主
②晚乃 步出城东
③以后会未可 期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客尚欲饮, 而予忽兴尽 |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
B.此木不 为人所喜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C.往憩 于尚氏之第 |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 于齐 |
D.时何氏 方作堂竹间 |
方其远出海门 |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4)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①,欧阳公 ②作州之二年,构 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 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 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 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 伛偻提携 |
伛偻: |
|
②泉香而酒 洌 |
洌: |
|
③ 杂然而前陈者 |
杂然: |
|
④则必 即丰乐以饮 |
即: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 而渔 |
则必即醒心 而望 |
B.行者休 于树 |
所欲有甚 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C.以见夫群山 之相环 |
无丝竹 之乱耳(《陋室铭》) |
D.醒能述 以文者 |
君子深造之 以道(《孔孟论学习》) |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 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 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 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 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庐基侧 |
庐: |
② 会虎为暴 |
会: |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日湩流,能食 乃止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
(《桃花源记》) |
B.无乃为累 乎 |
是亦不可以已 乎 |
(《孟子•鱼我所欲也》) |
C.悉衣食人 之孤遗者 |
余故道为学 之难以告之 |
(《送东阳马生序》) |
D.陶然弹琴 以自娱 |
寡人欲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唐睢不辱使命》)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曹操比于袁绍 |
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
B.①利尽南海 |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C.①信义著于四海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D.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然操遂能克绍 |
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B.①贤能为之用 |
②梅花为寒所勒 |
C.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 至焉 |
D.①犹鱼之有水也 |
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两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 许 |
许:赞同 |
B.子孙 荷担者三夫 |
荷:肩负、扛 |
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
D.寒暑易节,始一 反焉 |
反:同"返",往返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
B.河曲智叟笑 而止之曰 |
外户 而不闭(《礼记》二则) |
C.甚矣,汝 之不惠 |
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D.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文言文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 ①在矿何贵之有? 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 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 ③尔?"
时上封事 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滞 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
狱:案件 |
B.古者立 谤木,欲闻己过 |
谤:诽谤 |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 彰得失 |
彰:揭示 |
D.征蹈履仁义,以 弼朕躬 |
弼:辅佐 |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 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 以其道(《马说》)
B.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 以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猫说
【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 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 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 ③起而捕之。比 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 ⑤,饥哺饱嘻 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 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天 ⑧之曰:"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伈: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鼠闻其声, 相与窥其形 |
相与: |
②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
适: |
③ 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
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 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而不告、求 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已,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千里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 |
称:著称 |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喂养 |
C.才美不外见 |
见:看见 |
D.执策而临之 |
临:面对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不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布衣:平民 |
B.以头抢地尔 |
抢:碰,撞 |
C.休祲降于天 |
休䘲:吉凶的征兆 |
D.长跪而谢之曰 |
谢:感谢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B.仓鹰击于殿上不义而 |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C.与臣而将四矣 |
呼尔而与之 |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以光先帝遗德 |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叙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
B.选文第①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
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①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太史公曰: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③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危:正直。②衡:违背。③忻(xīn):喜悦,高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曰:何坐 |
坐: |
|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 |
诣: |
|
③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
事: |
|
④既相齐 |
相: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过王而行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C、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
策之不以其道 |
D、余虽为之执鞭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4)填空。
甲文主要通过 描写展现晏子与楚王的精彩交锋,在反击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时,晏子运用 的说理方式赢得胜利。
(5)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晏子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冻 馁之患矣 |
|
② 假诸人而后见也 |
|
③余 朝京师 |
|
④ 是甚可怪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 于此 |
种植之利有大 于此者乎 |
B.不必若余 之手录 |
吾妻 之美我者 |
C. 与之论辨 |
蹴尔而 与之 |
D.言和 而色夷 |
人不知 而不慍 |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①匈奴,式上书,愿输②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③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④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
(节选自班固《汉书》)
【注释】①事:此指交战。②输:送出。③见:被。④死:为……而死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元方入门不顾 |
C.遂许先帝以驱驰 |
杂然相许 |
D.上使使问式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泰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
皆以美于徐公 |
B.不效,则治臣之罪 |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C.如此而匈奴可灭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D.以田畜为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②臣生与人亡所争。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5)【甲】文寓情于事,恳切得体。叙殊遇,曰“三顾臣”、“咨臣”、“寄臣以大事”,叙报效,则曰“许先帝”、“受任”、“恐托付不效”。通篇洋溢着①“ “(用文中语句作答)的至诚忠爱之情,汉朝名将霍去病征战匈奴有功,汉武帝要给他造一栋大宅,霍去病不要,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清人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卜式一介平民,却拥有②“ ”(用【乙】文中语句作答)的见识与胸怀,令人肃然起敬!诸葛亮和卜式都能为国分忧,具有③ 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