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狄武襄青 ①征依智高 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的,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左右谏之,倘不如意恐阻师。武襄不听,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举军欢呼声振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纱笼覆,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②侬智高: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武襄 驻节而祷之
② 俟凯旋
③败智高 师
(2)用/给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取百钱自持之,且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4)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诸青纱笼覆,手自封焉。
(5)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 ①,捷言庆忌②,勇期贲、育③.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④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⑤,犯属车之清尘⑥;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⑦,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注释】①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②庆忌:吴王僚之子。《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③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④卒然:即“猝然”,突然。⑤骇不存之地:指野兽被逼惊骇,到了不能容身的地方,必然竭力反扑。⑥属车:随从之车。清尘:尘,即尘土;清,尊贵之意。文中因不便直说汉武帝,故说“犯属车之清尘”。⑦“是胡越”二句:这里的意思是说,当时遇到的危险情景,犹如外患发生在身旁。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朝服衣冠 |
服: |
|
②王之蔽甚矣 |
蔽: |
|
③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 |
闻: |
|
④窃以为人诚有之 |
诚: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3)甲、乙两文都是委婉劝谏君王,但目的不同,请分别予以概括。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 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 ②,见睿微弱,谓曰:"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 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 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 曰
②因相视流
③王导愀然变 曰
④众皆收泪 之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迫感往事 ①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范石湖 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愿 反侵地
②议定 乃行
③至能 徐出袖中书
④虏主 许之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使 人 而虏 主 不 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译文:
②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译文: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①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 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 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 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 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辜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长,南游云梦 |
鲁肃过寻阳 |
B.破 为笑 |
临表 零,不知所言 |
C. 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
七百里,高万仞 |
D.恨丹液未 |
自是指物作诗立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度无所得食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B.即以母属两弟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C.即具酒炙乐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D.生则毅然谢曰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韩愈)
【乙】鱗之为灵,昭昭也 ①.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 ②,非若马、牛、犬、豕 ③、豺狼、麋、虎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 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选自《古文观止•获麟解》韩愈)
【注释】①昭昭:明白显著。②其为形也不类:麒麟的外形不为人辨识。③豕:(shì)猪。鬣:(1iè)兽颈上的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 之不以其道
③ 麟也,不可知
④则其谓之不祥也亦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虽 然 麟 之 出 必 有 圣 人 在 乎 位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②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译文:
(4)甲乙两文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 ①于王 ②,单襄公 ③知晋拜成。刘康公徼 ④戎,将遂伐之。叔服 ⑤曰:"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 神人 弗 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 ⑥。
(节进自《左传•成公》)
【注释】①戎:即茅戎,春秋时少数民族。②王:周成王。③单襄公、刘康公:东周卿士。④徼(yāo):侥幸。⑤叔服:东周内史。⑥徐吾氏:茅戎的部落。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晋侯 使瑕嘉平戎于王 |
使内外异法也 |
B.将遂 伐之 |
伐竹取到 |
C.背盟 而欺大国 |
人不知 而不愠 |
D. 遂伐茅戎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神人弗助,将何以胜?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中刘康公战败的原因。
(4)【甲】【乙】两文中的曹刿和叔服都有可贵之处,相同点是什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乐②者,通于伦理者也。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 不知声 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观察。⑤食飨(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音 而不知乐者 溪深 而鱼肥(《醉翁亭记》)
B.唯君子 能知乐 虽有千里之 能(《马说》)
C.而治道 备矣 右 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是故先王 之制礼乐也 客 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②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乐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 心 之 惑 于 物 也
(4)【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时秦昭王①与楚婚,欲与怀王②会。怀王欲行,屈平③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④.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节选自《二十四史•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秦昭王:嬴稷。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②怀王: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③屈平:屈原。④内(nà):通"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臣之妻 臣 |
私: |
|
② 寡人之耳者 |
闻: |
|
③怀王 行 |
欲: |
|
④秦伏兵 其后 |
绝: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规劝君王,齐威王采纳邹忌的劝谏取得外交成效的语句是 ,怀王不听取屈原的建议而导致悲惨结局的语句是 。(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山故有亭 ①,世传以为叔子 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 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 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 止也,乃来以记属于 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1)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山 故有亭 |
公问其 故 |
B. 太守 谓谁 |
此之 谓失其本心 |
C. 名之者谁 |
名其后轩为荣光禄堂 |
D. 广 而新之 |
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
(2)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4)【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选手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动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乏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 ①,有高世之心,故假节 ②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 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选自《乐毅报燕王书》)
【注释】①错:通"措",施行。②节:符节。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③擢(zhuó):提拔。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遂 先帝以驱驰 |
潭中鱼可百 头(《小石潭记》) |
B、受任 败军之际 |
皆以美 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C、臣 贤圣之君 |
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
D、而以身 察于燕 |
所识穷乏者 我与(《鱼我所欲也》)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甲】文中的"先帝"与【乙】文中的"先王"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 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 ②常稔之田 ③千亩,号日"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显贵也,尝有志于是 ④矣,而力未逮 ⑤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 ⑥,后世子孙修其业 ⑦,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 虽位充 ⑧ 禄厚, 而贫终其身。 殁 之日身无 以为 敛 ⑨ 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节选自《古文观止》之《义田记》,作者钱公辅)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伸淹,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③常稔(rě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④是:指"养济群族之人"。⑤逮:及。⑥殁(mò):死。⑦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修,遵循。⑧充:本意是实,满,充足。这里引申为"高"的意思。⑨敛:为死者易衣为小敛,死者入棺为大敛。敛,与"殓"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 物喜,不以己悲。(因,因为)
B.予尝 古仁人之心(请求)
C. 施之(全,都)
D. 而终其志(心愿、志向)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4)甲、乙两文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赞扬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写作缘由的一句是: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①,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 ②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笔落人间,辉映琼玖 ③.人能知止,以退 ④为茂。 我自不出, 何退之 有?心无妄想,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 ⑤,甘处其陋。绰绰言之 ⑥,无出其右。羲轩之书 ⑦,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谭中和天 ⑧,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牖(y6u):窗户。②藜藿( líhuò):泛指粗劣的粮食。③琼玖:美玉。④退:隐退。⑤炎炎论之:(如果)以华美而论。⑥绰绰言之:(如果)以旷达面论。⑦羲轩之书:指上古时期的书。⑧谭中和天: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谈笑有
②用盆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我自不出,何退之有?
(3)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陋室之陋的一项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D.墙高于肩,室大于斗。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志趣;在语言方面,两文文辞精练,多用四字短句,并且 ,读来朗朗上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 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
陈寿
①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先主少孤 ①,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 ②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② 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③。"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③年十五,母使行学 ④.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①孤:年幼失去父亲。 ②童童:覆盖的样子。 ③羽葆盖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④行学:游学。
(原文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
②以其境过
③喜怒不形于
④ 自见其耳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____。
② 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 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②【乙】文第②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