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实词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 甲(同"披",穿着)

亚夫乃传言开 门(墙壁)

B.肉食者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小大之 (指诉讼事件)

C.又何 焉(参与)

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使人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衣食所安弗敢 也(独自享有)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 细柳军

醉翁 意不在酒

B.何

物喜,不 己悲

C.登轼 望之

鸣之 不能通其意

D. 乡人曰

必先苦 心志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5)《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狼》一文,回答各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

敌:敌人

C.屠

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

寐:睡觉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一 坐于前

A.狼不敢

B.一狼 其中

C.意将 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 其股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来源: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 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勋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代周瑜,过蒙言议。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天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孰 孤?

②徐公不 君之美也

B.①即 刮目相待

②莫说相公痴, 有痴似相公者

C.①在军中常 多务

②必先 其心志

D.①自以为大有所

慕圣贤之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蒙辞 军中多务

钱覆其口

B.①蒙 始就学

重修重阳楼

C.①结友

②成礼

D.① 不可及也

以诱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来源: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河中石兽(节选)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石钟山记(节选)

《水经》云:"彭蠡 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 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枹 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彭蠡(lí):即今翻阳湖。②郦元:即郦道元。③李渤:唐代人。曾作《辨石钟山记》。④函胡:厚重模糊。⑤枹(fú):鼓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必于石下迎水处 沙为坎穴       

②求之地中,不更   

③故 能知    

④余 是以记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乙文作者是如何评价郦元、李渤的观点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为何这样评价。

(4)甲、乙两文共同阐释了一个什么道理?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阅:经过

B.求之下流,固颠。

固:坚固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颠:颠倒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

(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僧)以为顺流下矣。

B.(坎穴)渐激渐深。

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

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

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

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

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来源: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 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 ,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 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 ,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城 十二砦,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更:轮换。⑥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⑦城:修筑城墙。⑧相踵归业: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上自 军劳:         

②亚夫乃传言开 门壁:         

③各 三千人将:         

④不如 春深入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②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将下面图表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4)【甲】【乙】两文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中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将军,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

来源: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

(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 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 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 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 而歌者,红装而蹇 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①冷光,清亮的光。②娟然,美好的样子。③靧(huì)面,洗脸。④鬣(liè),泛指动物头颈上的毛。⑤罍(léi),盛酒的器皿。⑥蹇,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临溪而              

②于时冰皮              

③山峦 晴雪所洗              

而茗者              

(2)概括两文反映的一种共同心境并分别说明其由来。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来源: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题灯上人 竹卷

【明】李流芳

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 茗相对,今日如复理 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 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 耶?冁然 中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

(选自《明清散文赏奇》)

【注释】①灯上人:即文中双林上人。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②李流芳:字长蘅,明代著名画家,擅长题画。黄宗羲评价"长蘅无他大文,其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③薰:指薰香。④复理:重温。⑤此君:指竹。⑥生理:生机。⑦冁(chǎn)然:笑的样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数欲过庵门而不果      

②而上人笔墨乃益进      

(2)以下两个批注引用黄宗羲的评价。你认为这两个批注恰当吗?选择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①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批注:文中有画也)

②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批注:如身出其间)

(3)作者最后"冁然一笑",意味丰富。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品析。

(4)根据表格,完成任务。

解释加点词,理解句意

探究

(1)出所画竹卷 余题字(属:

(3)灯上人让作者为他所画竹卷题字,作者题其所画竹卷。从两人的交往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2)冁然一笑, 题其后(遂:

来源: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 ,料量平 ;尝为司职吏 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 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 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为季氏史   

②齐人   

③高山   

④诸生以 习礼其家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 ,秋登 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虽有 至道         

学半         

③以 不足也         

能说之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弗 /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C.古 学者为己/何陋

D.行 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 不群,征聘不就。 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 弱冠,屡造其门 。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 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 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      "、冰霜"      ",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3)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征聘不就      

②就家拜汉中太守      

③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

(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5)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①②题。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①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

②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来源: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②险躁则不能   

③年与时   

④非学无以 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日去/呼尔而

B.非志无 成学/可 为师矣

C. 君子之行/ 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不能励精/人 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来源: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因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 必须俭约    

①器具 而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 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 为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 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费: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①万里 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 三年      

事二姓      

④南 拜而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来源: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日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已,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日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 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1)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广州

出:出任

B.终当不

易:容易

C. 邪说

遏:遏制

D.人命之 短系乎天

修:长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司马氏有廉臣

焉:兼词,"于是"。

B.夫君子 身立教

以:介词,用。

C.大丈夫之心

之:助词,的。

D.不得以藉口 分其罪

而:连词,来。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②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来源: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