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选自《陶渊明集》)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②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②以膏泽斯民
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D.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
(5)上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王安石政治家胆略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污染和完成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 |
丘未得其为人也 |
B.弗学,不知其善也 |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D.学而不思则罔 |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候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ニ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什,父母寝睡之后,然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② 疑质理
③ 学眈书
④由是声誉甚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十二 中书学生 |
不足 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B.以衣被蔽塞窗 |
月色入 (《记承天寺夜游》) |
C.尤好 文 |
引凄异(《三峡》) |
D.父母寝睡 后 |
策 不以其道(《马说》)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4)【乙】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对祖莹的态度和看法,其作用是什么?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题。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
C.乃出私钱赎之 |
乃入见(《曹刿论战》) |
D.裴度亦奏其事 |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
(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今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相关部门打算修葺徐渭故居青藤书屋,设计组在拟订植物造景方案时搜索到下文。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长物志卷二 花木
[明]文震亨 ①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 故帏箔 ② 映蔽,铃索护持 ③ ,非徒富贵客也 。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拔;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腊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风味,固自不恶。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更有石磉 ④ 木柱,架缚精整者,愈入恶道。至于艺兰栽菊,古各有方。时取以课园丁,考职事,亦幽人之务也。志《花木第二》。
【注释】
①文震亨:文征明曾孙。文家对花木造园等颇有研究,文征明有两方印章一刻"辛夷馆"一刻"玉兰堂"。
②箔:帘子。
③铃索护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记;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级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
④磉:柱下的石墩。
(1)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位置 疏密
②水 边石际
③ 艺兰栽菊
④ 课园丁,考职事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3)结合注释,推测文中画波浪线句作者的未尽之意,补写于横线上。
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亦是 。
(4)关于花木种植,此文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供设计组学习?仿照示例归纳。
种植的数量、 、 、 。
(5)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 ①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⑥,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 ②顾: ③致: ④作: 。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欲攻郑,郑军不知。兵至滑①,郑贩卖贾人弦高②,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其攻郑,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遂去。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有删改)
【注释】①滑:国名 ②弦高: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又何间焉
②弗敢专也
③郑君谨修守御备
④遂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将袭郑,郑今已觉之。
(3)曹刿和弦高在人物形象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的一项是( )
A. | ① 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论语>十则》) |
B. | ②不见 曦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三峡》) |
C. |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留给,给予)陛下(《出师表》) |
D. | ②寒暑易节,始一 反(通"返",返回)焉(《愚公移山》) |
E. | ①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河中石兽》) |
F. | ②往来而不 绝(断绝)者(《醉翁亭记》) |
G. | ①客之 美(美丽)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H. |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白白地)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明志
②险躁则不能 治性
③年与时 驰
④非学无以 广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与日去/呼尔而 与之
B.非志无 以成学/可 以为师矣
C. 夫君子之行/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则不能励精/人 则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 ①,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张吴兴 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 ②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③。诸人 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 ④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 ⑤,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 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年
②戏
③咸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氏之庐也。
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 ②,策驷马 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④,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 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⑥,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御:赶车的人。②大盖:车上的伞盖。③驷马:四匹马。④去:离开,引中为离婚。⑤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⑥抑损:克制,谦逊。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晏子为齐相
②从门间而窥其夫
③夫问其故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仆御是否接受了他妻子的劝诫,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乙】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善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 停止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逆流而上
③而言之不详: 详细
④夜泊绝壁之下: 停泊
(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
②自以为得其实。
(3)【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相同观点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王②,雷忽震其几。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于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遂惊寤。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有删节)
【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子经因昼寝
②不可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3)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