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士尹池 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 ④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 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⑤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
④鞔(mán):鞋子。⑤折冲:制敌取胜。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司城子罕 而觞之 |
露尻尾(《狼》) |
B. 鞔者也 |
吾从北方闻子 梯(《公输》) |
C.荆适兴 欲攻宋 |
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D.孔子 之曰 |
不求 达于诸侯(《出师表》) |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B.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C.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D.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
【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
(1)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 |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C.以土砾凸者为丘 |
D.策之不以其道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又复杖之 |
杖: |
|
②弟寻死 |
寻: |
|
③与弟纹、纬友爱无间 |
间: |
|
④纬以事坐系 |
坐: |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译:
②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译:
阅读《强项令》,完成题。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后特征为洛阳令
②大言数主之失
③使宣叩头谢主
④臧亡匿死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以刀画地
B.宣悉以班诸吏
C.葬以大夫礼
D.以宣尝为二千石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将何以理天下乎?
②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4)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能鸣善舞
B、即时敛兵授甲
C、百姓始稍稍复集
D、命鼓行而进
②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前入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4)《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荆公旁听文史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①杖屦②,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③,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④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选自《青琐高议》)
【注】①幅巾:头上用一块绢遮裹。②杖屦:穿麻鞋拄杖行走。③下:旁。④唯唯:含糊的答应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词辩纷然
②惭俯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 ①,匿桥下。久, 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释之为廷尉
②使骑捕之, 廷尉
③此人亲 吾马
④民安所 其手足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②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⑥,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 ②顾: ③致: ④作: 。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B. |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C. |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D. |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疾:快 |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绝:消失 |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
西:向西 |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
限:限制 |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
B. | 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
C. | 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
D. | 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的一项是( )
A. | ① 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论语>十则》) |
B. | ②不见 曦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三峡》) |
C. |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留给,给予)陛下(《出师表》) |
D. | ②寒暑易节,始一 反(通"返",返回)焉(《愚公移山》) |
E. | ①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河中石兽》) |
F. | ②往来而不 绝(断绝)者(《醉翁亭记》) |
G. | ①客之 美(美丽)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H. |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白白地)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明志
②险躁则不能 治性
③年与时 驰
④非学无以 广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与日去/呼尔而 与之
B.非志无 以成学/可 以为师矣
C. 夫君子之行/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则不能励精/人 则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 ①,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张吴兴 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 ②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③。诸人 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 ④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 ⑤,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 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年
②戏
③咸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氏之庐也。
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 ②,策驷马 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④,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 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⑥,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御:赶车的人。②大盖:车上的伞盖。③驷马:四匹马。④去:离开,引中为离婚。⑤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⑥抑损:克制,谦逊。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晏子为齐相
②从门间而窥其夫
③夫问其故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仆御是否接受了他妻子的劝诫,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乙】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善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 停止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逆流而上
③而言之不详: 详细
④夜泊绝壁之下: 停泊
(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
②自以为得其实。
(3)【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相同观点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王②,雷忽震其几。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于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遂惊寤。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有删节)
【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子经因昼寝
②不可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3)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