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实词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数:计算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图:谋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

D.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盔甲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贤能为之用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思而不学则殆

D.信义著于四海

欲有求于我也

(3)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曹操以弱胜强战胜袁绍之后,虽然更有军事优势和政治优勢,但刘备还可与他争胜。

B.孙权继承父兄的事业,统治根基深厚,百姓拥戴,人才汇聚,刘备可将他结为外援。

C.诸葛亮用汉高祖凭借荆州宝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向刘备说明夺取荆州的必要性。

D.刘备只能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就可夺取荆州、益州,时机一到便可北定中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来源:2016年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凝滞于物,而能与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白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渣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岂不诚为大丈夫哉  

②以顺为正者  

③被发行吟泽畔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  ”(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  ”。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

来源: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3)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①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②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来源: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  

②但少闲人  

③以书邀余  

④谒辨才于朝音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濯足于惠因涧

尝射于家圃

B.得支径上风篁岭

横柯上蔽

C.殆非人间之境

马之千里者

D.明日乃还

乃不知有汉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来源: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博学而笃志  

②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来源: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乌海)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入蜀记(节选)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  

③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D.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5)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甲文中“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6)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之高”,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

[甲]  

[乙]  

来源:2019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助王养 其民也 何以至今 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予尝 · 古仁人之心

  

· 斯人

  

③齐王 使 · 使者问赵威后

  

④有粮者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来源: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  

②其名为鲲  

③及其家穿井  

④其真无马邪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把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以“读书•学习”为主题的相关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丁】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 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人咸易 之。及长大,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终有所成。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编》)

[注]①板桥:即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②殊:根本③寝陋:丑陋④易:轻视⑤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⑥箸:筷子。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裘葛之遗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③孤岂社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或对客不听其语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组是  

A.板桥幼随其父学

其真无马邪

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C.蒙乃始就学

乃重修岳阳楼

D.自以为大有所益

全石以为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5)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诸生”在太学学习,那里师资雄厚,书籍丰富,但还有的人”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学习不够专一。

B.【丙】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吕蒙学有所成,就是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书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C.【丁】文板桥刻苦自学,由浅入深,积极探求,喜欢诵读默背达到了“当食忘箸”的痴迷程度。

D.【甲】文宋濂以“太学诸生”为例,对”东阳马生”进行了劝勉,言辞恳切,发人深省:【乙】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善劝,吕蒙听劝,言简意丰,富于情味;【丁】文先抑后扬,夹叙夹议,揭示了刻苦自学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来源: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 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 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 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和】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④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君子之教喻也

   

②师 · 而功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来源: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节选的短文和诗句,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行》(节选)

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注释】①武陵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西南,晋时属武陵郡。②物外:世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便要还家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薄暮渔樵乘水入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C.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D.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请写出《桃花源记》选文中与《桃源行》中画曲线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王维的《桃源行》二者主题思想基本一致,请你说说两部作品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来源:2018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奢:赵奢,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赵括之父。②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①公将鼓之  

②既克,公问其故  

③以天下莫能当  

④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2018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了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

C.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

D.虽席地不容间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4)把文中画线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翻译时必须译出“午”的姓名。)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6)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

来源: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

【乙】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 .其上有鸟,赤冠长喙。稍西,一峰高绝,有蹊阶,仅可步,相扶而上,过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来迎。峰顶有屋数十间,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 鸣。且暮,皆宿。至夜,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天明,皆去。

(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蚖:毒蛇。②铎(duó):铃铛。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寒犹   

②冻风   

娟然如拭   

④有僧 袍来迎   

冠长喙   

⑥皆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脱兔

大道

B.山峦 晴雪所洗

有源头活水来

C. 暮,皆宿

九十

D.游人 未盛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②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5)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来写初春景象,先写欲游不能的苦恼,再写郊游见闻,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

【乙】文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去新城三十里游玩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松、泉、藤、鸟、峰、房屋等很多景物,语言简练。

C.

【甲】【乙】两文都恰当地运用了白描、比喻等手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D.

【甲】文对"城居者"围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进行了讽刺。【乙】文描写了城北山中幽深冷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悲伤的心境。

来源:2018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黔敖:人名。②袂(mèi):袖子。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  

②从而谢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