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虚词
初中语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酒香千古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酒文化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
书法中的酒
“中国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 “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唐诗宋词,一定会为诗词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或同诗人一起举杯,或醉饮高歌,或把盏低吟,或为朋友的离别远行而感伤,或为与旧友的重逢而千杯不醉。诗词组的同学搜集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请把你搜集的一句诗词奉献给大家。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范仲淹)
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
你搜集的诗词:(需注明作者与朝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中的酒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便有了曹操煮酒论英雄之说。“蒋门神见了武松,欺其醉,反被武松一脚飞起……”便有了武松醉打蒋门神,以上两个故事分别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诶。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 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注1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B.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春和景明

景:景色

D.沙鸥翔集

集:停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蒙乃始就学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来源: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4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问题。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句

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心向学

乙文:B  

循序渐进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C  

(5)【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题。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滂(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部分   课内理解掌握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疑质理   

②或遇其 叱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 无硕师名人与游

有所不辟也

B.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

C.录毕,走送

当余 从师也

D.无从致书

俯身倾耳

(4)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②卷石底以出

  

③崔氏二小生

小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记之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来源: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的一项是(  )

A.

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论语>十则》)

B.

②不见 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三峡》)

C.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 (留给,给予)陛下(《出师表》)

D.

②寒暑易节,始一 (通"返",返回)焉(《愚公移山》)

E.

① 求石兽于水中, 不可得(终于,到底)(《河中石兽》)

F.

②往来而不 (断绝)者(《醉翁亭记》)

G.

①客之 (美丽)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H.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白白地)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

俨然

B.寻 所志

便扶

C.桑竹

属予作文以记

D.不足 外人道也

坻,为屿,为堪,为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文章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滁 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 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 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来源: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 "也,寡人反取病 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敢

加:虚夸,夸大

B.小信未

孚:使信服

C.忠之

属:属于

D.齐人也, 盗。

坐:因……获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 ╲齐 习辞者也

B.可 一战╲吾欲辱之,何

C.战 长勺╲今民生长 齐不盗

D.登轼 望之╲出淤泥 不染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来源: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 ,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 ,若罗浮 ,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 ,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 ,可偃仰,可放笔研 ,可瀹茗 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 ,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 ,合同而化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有删改)

【注释】①决舍:丢开、离别。②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③罗浮:山名。④磴(dèng)级纡曲:石级曲折。磴,石级。纡曲,弯曲、曲折。⑤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⑥研:通"砚"。⑦瀹(yuè)茗:烹茶。⑧九天银河:指瀑布。⑨枰(píng):围棋盘。⑩天籁人籁:指自然界的音响和人所发出的声音。⑪合同而化:汇合融化在一起。⑫无征不信: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征,同"证",证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几席间作玩         

②又有 杖声从云中来者         

③已遂 数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得从容

而安陵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B.飞瀑雷震,从空

抟扶摇 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C.当时建此亭 ,其仙乎

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D.顷 ,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称善者久 (《周亚夫军细柳》)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过 石 桥 有 三 奇 树 鼎 足 立 忽 至 半 空 凝 结 为 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飞泉亭及周边景物的一组是   

①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

②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③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⑤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⑥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来源: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目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表传》

【主释】《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系相同的一项    

A.

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

B.

见往事耳╲才美不外见

C.

省三史╲吾日三省吾身

D.

宜乎众矣╲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    

A.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B.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C.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D.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来源: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性行淑均                       均: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悉以咨之”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用自己的话谈谈,选文中诸葛亮规劝后主刘禅怎样治理国家。

来源:2019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起阴多铁 阴风怒号   B. 其名曰黄雚 名之者谁

C.白华而赤实 其实味不同 D.其状如豚而白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积于今六十岁矣 B.受地于先王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告知于帝

(3)翻译句子。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4)请在横线上,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  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来源: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③曹刘:指曹操、刘备。孙仲谋:指孙权。
词人在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下阕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主要特点?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