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得之则生(则:就) B.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C.今谓人曰(谓:叫) D.何故(故:原因,缘故)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B.【乙】文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对自己言行的辑录。
C.【甲】文的“箪”是指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乙】文的“冠”是指帽子。
D.【甲】【乙】两文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句子长短不一,富于文采和气势。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
B.【乙】文主要是围绕“万事莫贵于义”这个观点展开论述。
C.【甲】【乙】两文“义”的内涵都是指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D.【甲】文运用举例、对比的方式说理,通俗易懂;【乙】文则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把道理说深说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 修八尺有余 |
修:长,这里指身高 |
B.徐公来, 孰视之 |
孰:同"熟",仔细 |
C.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 |
私:偏爱 |
D. 闻寡人之耳者 |
闻:听说 |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
苟全性命 于乱世 |
B.谓 其妻曰 |
专 其利三世矣 |
C.上书谏寡人 者 |
陈胜 者,阳城人也 |
D.齐国 之美丽者也 |
客 之美我者 |
(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
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
B. |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
C. |
与余舟一 芥(小草) |
D. |
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大酒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 于中庭 |
天将降大任 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
C.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 |
溪深 而鱼肥(《醉翁亭记》) |
D.问 其姓氏,是金陵人 |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
B. |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
C. |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
D. |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
(4)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3)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
(4)“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隔篁竹,闻水声 |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B.如鸣佩环,心乐之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C.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十年春,齐师伐我 |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B.以其境过清 |
其真不知马也 |
C.全石以为底 |
皆以皆以美于徐公 |
D.怡然不动 |
屋舍俨然 |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由远及近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绘声绘行绘色,写出了小石潭水清、石奇、树绿的特点,展示了小石潭的美。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了水的清澈,侧面则写了鱼在水中嬉戏。
C.第③段描写了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设喻贴切,突出了溪流的曲折有致,溪岸的峭拔多姿,以及溪源的神秘莫测。
D.本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第4段写小石潭“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正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
文言文阅读
子犹 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 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 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 ③爨 ④造成,用力不少。 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召亲朋数人 会食 |
会:适逢 |
B.众皆 怪之 |
怪:觉得……奇怪 |
C.皆 匿笑强进 |
匿:偷偷地 |
D.乃裂去薄饼 缘 |
缘:边缘 |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湖心亭看雪》) |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核舟记》) |
C.呼尔而与之 |
(《鱼我所欲也》) |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隆中对》) |
(3)下列句子中,与"罴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观潮》) |
B.客从外来,与坐谈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出师表》) |
D.舜发于畎亩之中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
B. |
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
C. |
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
D. |
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 |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②尔之择选,当是未饥!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 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 ②中空。嘐嘐聱聱 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
犬: |
|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
穴: |
|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见: |
|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
于: |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尝趋百里外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
(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 |
阙: |
|
②常有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属: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 |
|
② 自非亭午夜分 |
自: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
(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5)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城威王彰 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 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 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 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少 善射御,膂力过人
②此一夫之用,何足 贵也
③ 将十万骑驰沙漠
④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好乘汗马击剑 |
云归 而岩穴暝 |
B.此一夫 之用 |
甚矣,汝 之不惠 |
C.使各言 其志 |
其真无马邪 |
D. 为将奈何 |
吴广 为都尉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赏必行,罚必信
(4)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拂: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于:
②曾益其所不能 其:
(3)用现代汉语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山门 圮于河 |
圮 |
② 湮于沙上 |
湮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求石兽 于水中,竟不可得。 |
于 |
|
②沿河求 之,不亦颠乎? |
之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译: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又何间(jiān)焉 |
B. |
牺牲玉帛(bó) |
C. |
下视其辙(zhé) |
D. |
望其旗靡(mǐ)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小大之狱②遂逐齐师
③公问其故④夫大国,难测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 会挽雕弓如满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甲]文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
人物情感 |
表达方式 |
《出师表》(节选) |
|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