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虚词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我非子,固不知子也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D.而山不加增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所欲有甚于生者

C.寒暑易书,始一反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

D.甚矣,汝之不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来源:2019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 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 之白,而蒙世之温蠖 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 · ·   

· 发行吟泽畔   

③所欲有甚 · 生者    

· 自投泪罗以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来源: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 · 人多以书假余

· 非木柿

故大将降大任于 · 人也

B.益慕圣贤 ·

· 出淤泥而不染

河曲智叟笑而止 ·

C. · 肤皲裂而不知

食不饱,力不 ·

· 为外人道也

D. · 中有足乐者

· 美于徐公

· 光先帝遗德

(2)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苦等重重困难。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了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来源: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景泰 间, 吉安刘公宣 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 昼夜读书 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 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

吉 安 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右备容   

②同舍生皆 绮绣   

③师惊   

启封   

(3)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衾拥覆/ 语使

B.久而 和/ 公也

C.当余 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

D.足肤皲裂 不知/ 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5)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2)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②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3)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兵,晋鄙合符,果疑之,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兵进,大破秦军。

(选自冯梦龙《智囊•侯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

赴:奔赴

B.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辞:离开

C.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

诚:如果

D.公子遂将晋鄙兵进

将:率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夷门监者侯嬴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B.力能窃之

当之郡,道经昌邑

C.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

D.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来源:2017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子过矣

②尔辈以此究物理

③比至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②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3)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来源: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注释】①散拙:(为人)散淡粗疏。 ②閟:通“秘”,幽深。 ③偕计:随同计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     (器重)

B.家贫,蓄古琴                 (留存)

C.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 (邀请)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   (冒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A.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

B.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

C.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就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

D.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

来源:2017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安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释:①白:告诉。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

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通“弆”( 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食:吃)

D.杖汉节牧羊(杖:拿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妻妾之奉/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此之谓失其本心/别其官属常惠等

C.蹴尔而与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始以强壮出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可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闸明了“义”重于“生”,在闸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4)拓展探究。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

来源:2017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乙)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出储说左上》)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归之曾子

之妻之市

B.而翁知我

子而不信其母

C.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蔡召其子至

其子随之而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且父未尝语我也

  

②顾反为女杀彘

  

③卒辇而致之

  

④是教子欺也

  

(3)上面两则短文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其中(甲)文最能体现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②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5)在今天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你是否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的做法?并简述理由。

来源:2016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来源: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子城 西北隅,雉堞(dié)圮(pǐ)毁 ,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幽阒 (qù)辽夐(xiòng),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 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 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锡《黄冈竹楼记》)

【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②雉堞圮毁:雉堞,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毁坏。③平挹江濑: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④阒:静。⑤公退:办公归来。⑥第:只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日光下 · (澈:清澈)

B. · · 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

C.不可具 · (状:描述)

D.夏 · 急雨(宜:合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 · 而去/公退 ·

B. · 岸势犬牙差互/待 · 酒力醒

C.潭西南 · 望人/人不知 · 不愠

D. · 其境过清/不 · 物喜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渲染了一种凄冷冷落的气氛,表明了自己在官场上无所依傍的苦闷;"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写出了作者在小竹楼上观景的顺序:由远及近。

B.【甲】文描写小石潭的景物和环境,寄托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了自己怨愤抑郁和孤清悲凉的心境;其中虽因景美,获得短暂快乐,但字里行间却深蕴着忧伤。

C.【乙】文着意写竹楼之胜,江山烟云之妙,充满诗意画意,反映了贬谪生活中随遇而安、游于物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封建士大夫那种高洁的人生境界,在淡泊的生活情趣中也透露了对仕途坎坷的愤激与不平。

D.对联"见永州石潭,乐山水竹树,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消遣世虑之情"表现了【甲】、【乙】两文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情。

来源: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 其姓字

详:详细

B、 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

去:离开

D、不 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 为号焉

物喜

B.亲旧知 如此

真无马邪

C.既醉 退

不思则罔

D.无怀氏 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

五柳先生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时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

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来源: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游大林寺序(有删改)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叹曰:"此乃匡庐(庐山)第一景也,然由驿路至此,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迄今二十年,寂寞无继来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解释下列句了中的加点词语。

①其岸势 犬牙差互   

②不可久   

③以其境过   

既而周览屋壁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鸣佩环

如至人间仙境

B.心乐

名利 诱人也如此

C. 记之而去

匡庐第一景也

D.潭中鱼 百许头

知其源

(3)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只划一处)。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4)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②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译文:   

(5)【甲】【乙】两文作者同为游览山水,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白居易感叹"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他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来源:2016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3)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①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②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来源: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