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代诗词,完成后面的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 请分析划线句的妙处。
《水调歌头》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诗词赏析(共6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
这首词虽有伤感情调,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下面的一些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B.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词中划线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试着赏析。
诗文赏析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请简要赏析《乌衣巷》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3分)
古诗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阕中两次用到了“欲说还休”,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词的上阕是对下阕的对比衬托,诗人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尽”字极具内容,试作分析。结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一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是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数,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赏析“浮天水送无穷数,带雨云埋一半山”的妙处。
这首词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回答后面的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 ”,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
本词上篇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场面,下片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小说塑造了宋江,武松等一大批人物形象,鲜明地表现了 “官逼民反”的主题。 |
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如宋代词人温庭筠《望江南》就借一个女子登楼远眺的场景,抒发她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恨。 |
C.《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它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
D.《出师表》是一篇传颂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诗词赏析(共6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
这首词虽有伤感情调,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下面的一些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B.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词中划线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试着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①花残,斜阳却照阑干②。双燕欲归时节,银屏③昨夜微寒。
【注释】①紫薇:花名,凌霄花的别名。朱槿,花名,即扶桑。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在 时节淡淡的哀愁。作者没有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睹景醉卧,下片则通过残花、斜阳、
等景物表达了浓重的 、 之情。
欣赏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试说明。
“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甲乙两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什么?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甲:诗句 情感
乙:诗句 情感
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
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
A.①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
B.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 |
C.③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 |
D.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上阕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
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虞美人①》词。(8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一般认为,《虞美人》是词人入宋做俘虏的第二年(977)或第三年(978)正月所写。
这首词是 (朝代)时词人 (人名)所作。(2分)
词的上阕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和“ ”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词人写这些意象的作用是
(3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来为人所称颂,试作简要赏析。我们所学该词人的“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析: (3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定 风 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082)
词中描写了哪两个场景?
这首词是借景抒情的佳作。请你说说这首词的主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