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 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
陈寿
①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先主少孤 ①,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 ②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② 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③。"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③年十五,母使行学 ④.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①孤:年幼失去父亲。 ②童童:覆盖的样子。 ③羽葆盖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④行学:游学。
(原文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
②以其境过
③喜怒不形于
④ 自见其耳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____。
② 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 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②【乙】文第②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田饶 鲁哀公曰 |
故外户而不闭,是 大同(《大道之行也》) |
B.守夜不失时, 也 |
谓为 然(《隆中对》) |
C.吾 子之言 |
即 诗四句(《伤仲永》) |
D.臣闻食 食者不毁 |
其器 真不知马也(《马说》)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听已,辄默记 |
已 |
|
②儿痴如此 |
痴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高昌 ①平,帝 ②宴两仪殿,叹曰:"高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然朕亦当自戒,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庶几获安也。"徵 ③曰:"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者饮,桓公请叔牙日:'盍 ④起为寡人寿?'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帝曰:"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节选自《二十四史•魏徵传》)
【解释】①高昌:地名。②帝:唐太宗。③徵:魏徵。④盍(hé):何不。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虽欲 ,无可进者 |
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 |
B.门庭 市 |
高昌 不失德 |
C. 闻寡人之耳者,受 赏 |
使宁戚无忘饭牛车 时 |
D.使管仲无忘束缚 鲁时 |
能谤讥 市朝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3)写出【甲】文中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表现齐王纳谏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语句。
(4)【甲】文中齐王和【乙】文中唐太宗接受劝谏后,做法有何不同?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及舟船侍从以
② 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③欧公更欲足下 开廓其文
④余 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纪鸮①鸣
[唐]林简言
①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②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③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3)第②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
(4)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篇目 |
① |
说理 |
《伤仲永》 |
神童才华泯灭 |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纪鸮鸣》 |
槐树被毁 |
②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句回答)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选贤与 能
②货恶 其弃于地也
③故 外户而不闭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③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括号内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常为名大夫。世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常为名大夫:多人成为齐国著名的大夫。多:这里有称赞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 恒过
②而后 作
③鲍叔终善 遇之
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
(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吕子》日:"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 ①;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 ②之,可谓善学者矣。" 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我。
【注释】①喑(yīn):哑,不能说话。②败:败坏,荒废。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 闻 |
鸡犬相 闻 |
B.皆 若空游无所依 |
其闻则不 若盲 |
C.非能 益 之也 |
益慕圣贤 之道 |
D.可 谓善学者矣 |
太守 谓谁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中的宋濂在学习上克服了哪些困难。
(4)【乙】文中作者用" "(用原文语句)阿释了"善学"的观点,【甲】文中的宋濂是另一种"善学",他的"善学"表现在 。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①.谢镇西②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即遣委曲 ④ 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运租:载运租米。②谢镇西:即谢尚,东晋人。③估客:指商贩。④委曲:详细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无以 致书以观 。
②弗之 怠
③叹美不能 已
④因此相 要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3)阅读两段文字后,请你说说宋濂和袁虎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山门圮于河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 括 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 括 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率捕战,秦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山门 圮于河:
② 然则天下之事:
③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④秦悉 坑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 并沉焉 |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
B. 寻十余里 |
未果, 寻病终 |
C. 然不谓善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D.而 绝其粮道 |
哀转久 绝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4)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二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5)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 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 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⑤深矣,常有以自下 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 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必能 裨补阙漏:
②夫问其 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中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
(4)选出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故事中主要刻画的是车夫妻子的形象,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聪明智慧。
C.甲文的主要内容是为刘禅推荐可信任的文官武将,在出师前做好内政和军政上的安排。
D.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讼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①.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 ②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 ③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 ④,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 ⑤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富民:使人民富裕。富,文中作动词用。②奚:什么。③危:忧惧。文中指不安心。④凌上犯禁:冒犯官吏,违犯法令。⑤治:治理得好。太平。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 加也(增加)
B.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赐福,保佑)
C.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凭借)
D.安乡重家则敬上 畏罪(害怕)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3)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①曹刿认为政治上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②管子的治国主张是 (用原文回答)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