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拙 则 罢 之 不 肖 则 弃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3)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 的道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有改编)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为是 ,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先视陂薮①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人各持束缊②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③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④,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有删减)
【注】①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胡泽通称。②组:乱麻绳。③唼(shà):水鸟吞食声。④少选:不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或微闻人声
②阴布大网
③乃举网张之
④冯生工尝为《雁奴说》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后 乡 人 益 巧 设 诡 计。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②奚独雁哉,人固有之。
(4)文章讽刺了怎样的现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C.绣谢曰 |
长跪而谢之 |
D.公问其故 |
故不为苟得也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5)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案 恐 谢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②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阅读诸葛亮(出师表》选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翻译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3)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4)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闱戚里/必相效
B.展转/贩易
C.实汝/之由
D.苟/以自奉养为意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衣
②几何
③念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②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4)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漫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益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遂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2)老河兵为什么要“笑”,如何理解老河兵这个人物形象?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列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
军:驻扎 |
B.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
持:率领 |
C.居无何,上至 |
居:经过 |
D.上自劳军 |
劳:慰问 |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将以下骑送迎 |
出郭相扶将 |
B.天子且至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C.已而之细柳军 |
杜少府之任蜀州 |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5)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写出其中两处对比,并作分析。
(6)文中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疮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瘸)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是 ②贤 ③恐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综合阅读。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④乡为生死而不受。
(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日星隐曜(耀),山岳潜形;商旅不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郦道元的《三峡》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自然景观的?请你简要概括。
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
B. |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
C. |
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
D. |
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 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 恃(倚仗)
C.祯捕而 杖杀之(用杖刑)
D.以 及于此(比得上)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