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菊圃记
元结
舂陵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记后。
【注】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官兵。
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分停顿,每句标一处。
(1)其 地 近 宴 息 之 堂 (2) 菊 非 可 恶 之 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前时自远致之( ) (2)及再来也( )
(3)君子自植其身( ) (4)而忍蹂践至尽( )
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是更为之圃贤于材人远矣 | B.近登望之亭无丝竹之乱耳 |
C.菊为助兴之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而忍蹂践至尽温故而知新 |
翻译下面语句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作者看到菊花的遭遇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慨?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文言文阅读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不学,不知道 (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
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甲】【乙】论述的内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甲】
【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徒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
月流影移,复徒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网]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共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幼时记趣》)
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明察秋毫( ) (2)项为之强( )
(3)徐喷以烟( ) (4)鞭数十( )
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请概括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
作者童年为什么会发现这些“物外之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①,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②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③言功,只合④做我的牺牲⑤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
「注释」
①衣被苍生:造福百姓。②贸贸然:莽莽撞撞的样子。③辄:就。④合:能,配。
⑤牺牲:古代用来作祭祀的猪、牛、羊等动物,文中指食物。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汝蠢然一物 ②焉能及我
③语未竟 ④尽扑杀而食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相同的两项是
A.若汝则无功耳未若柳絮因风起 |
B.尽扑杀而食之相委而去 |
C.我之皮,能衣被苍生下车引之 |
D.羊贸贸然来公欣然曰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②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
③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君将哀而生之乎 ( ) (2)又安敢毒耶( )
(3)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 (4)备水旱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明主知其然也。
甲乙两文都是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处: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义项,为下列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A.甚意,汝之不惠。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C.微斯人,吾谁与归? | D.行者休于树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阅读《鸟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 分)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1)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2),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3),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4)不深山之适(5)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1)即:走近,靠近(2)掬:用手捧,盈掬:这里指用手满握。
(3)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4)奚:为什么。(5)适:到……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 (2)雌者覆翼之( )
(3)鸣乃已( ) (4)见辱于人奴以死(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桂之上日有啁啾者何陋之有(《陋室铭》) |
B.雏且出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
C.即而视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D.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 旁 有 桂 一 株 焉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本文和《马说》在写法上相似,都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后面问题。(共14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②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③之为数,小数④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⑤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或:同“惑”。②暴(pù):同“曝”,晒。③弈:围棋。④数:技术,技巧。⑤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指箭。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二者不可得兼( ) 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⑶吾见亦罕矣( ) ⑷使弈秋诲二人弈(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⑵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甲】文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乙】文主要是讲修养工夫问题的,它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写出两段文言文中所包含的三个成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释加点词。
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委而去之 ④环而攻之
与例句中“之”字用法或意思相同的是
例句:三里之城
A.多助之至 | B.天下顺之 |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D.环而攻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原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本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得出什么结论?(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后面问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
(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具:
(1)《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以”是“用”的意思,《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文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一句中“以”的意思是 。
(2)《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意思,《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一句中“素”是“一向,平素”的意思,本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一句中“素”的意思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
根据选文的内容,将下面这段文字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活板是北宋的毕昇于庆历年间发明的,这一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后来沈括在《活板》一文中专门介绍了活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其中在活板的制作方面重点写了__① _和__② _两个环节,为了介绍得更清楚,他还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用“__③ _”形容所刻字的厚度,用“__④__”形容整板字模的平整。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徐珂《乔山人善琴》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停顿。(每句一处,2分)
⑴俄 而 百 千 人 大 呼。 ⑵山 人 默 然 而 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能名其一处也 ⑵几欲先走 ⑶尝得异人传授 ⑷酷类其声耳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⑴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⑵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摘录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并分别说说其作用。
【甲】
【乙】
作用: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离开)惟危楼一座(高) |
B.选贤与能(通“举”)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点点) |
C.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领会) |
D.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惠子相梁(做宰相) |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2)其两膝相比者 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