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阅读
初中语文

用课文原文填空。
                      ,背灼炎天光。《观刈麦》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锦,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画线句化用《望江南》的诗句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                                                 。”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去的无限惆怅之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背诵默写。
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断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我”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写出有关“我”的上下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
B.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杨志杀死牛二后怕连累别人,自动去官府自首。
D.《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顾大嫂,母大虫孙二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
(1)在飞岛国,侦察案件的方法有                                      
(2)在慧骃国,马是理性载体,而供马驱使的是人形动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默写。(12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中战前表现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志在千里。
晓战随金鼓,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河之洲。
                    ,单于夜遁逃。
蒌蒿满地芦芽短,                   
                 ,愁云惨淡万里凝。
                    ,窥谷忘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ƒ,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园公:诗人自号。‚畎:quǎn ,田间小沟。ƒ棹:船桨。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寒》所写的春天有着             的特点,《宴词》所写的春天有着             的特点。
请赏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峡口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

"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
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
                                                                               
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中,“浮云”的寓意是什么?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5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甲诗和乙诗中表明诗人刘禹锡和王湾当时所处地点分别是                            
乙诗中哪一联和甲诗的颈联在含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