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名著概括或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水浒传》中鲁提辖一早来到潘家酒店,怒打阻拦的店小二,义释金老汉父女,后立即前往状元桥寻郑屠麻烦。 |
B.《朝花夕拾》中我对保姆阿长的态度由开始的讨厌转而变为后来的敬佩。 |
C.《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改进本国语言的第一个计划是将多音节词缩为单音节词,把动词和分词省掉。 |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洞中历险,他使用蜡烛和风筝线来探路,最终脱险。 |
下列诗句后面与其代表的季节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 |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 |
C.柳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春) |
D.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花香。(秋) |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A.月亮勾起诗人的绵绵情思,清远的笛声在耳边响起,浓浓的思乡情在月光和笛声中弥漫开去。 |
B.思乡带给诗人的并不是甜美的回忆,而是怅惆的愁绪,毕竟别离太久,故乡的记忆已经模糊如在雾里。 |
C.但记忆永驻,乡愁不灭,就像那棵长青不老的树。树则可以不老,乡愁何时得以终结诗人把无尽的惆怅和期待留给读者品味。 |
D.诗歌通过笛声、月亮、树这样一些形象,构成一幅意境深沉而悠远的画面,表达出作者个人思乡的忧伤和苦闷。 |
周恩来曾因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欣赏到自己所喜爱的海棠花,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制成标本寄给周恩来。此情此景可用下列哪一句古诗来概括。( )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C.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下列诗句中有一句不是送别诗,是(3分)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对下列诗词的赏析,都有误的一组是( )
①“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一句中的“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形象而又含蓄地表达了这位女子整天等待远行爱人而未果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主要作用是承接上文,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④《乡愁》一诗的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了物化,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对应物上,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冬天图景,表达了追求“伊人”却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的思想感情。 |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一片痴情。 |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这两句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对下列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 |
D.“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
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 |
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
B.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C. |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
D. |
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
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杜甫《春望》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怀凄然。 |
B.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想象奇特。 |
C.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侧面写尽农民矛盾的心理。 |
D.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起笔的“老夫”与词中的“鬓微霜”相照应。 |
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 ( )
《水浒传》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 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 D.小李广梁山射雁 |
诗歌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对下面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 |
B.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小径的幽深曲折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
C.颈联写山中景色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写潭影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既是表达了诗人渴望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
D.尾联以静写动,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出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这是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异”字统领,突出塞外与中原地区秋景的不同。 |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诗人的“手掌”终于摸到了“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那里就是没有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的解放区。可是由于祖国的大片土地已被日本帝国主义所占领,因此,诗句在感情表达上,依然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出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情感。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