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①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②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
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④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注】①庐陵:今江西吉安市。②筑场:住处。③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④豪右:豪强。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 B.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
C.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 D.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谒:( ) (2)延:(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
简要概括选文第二段讲述的陈灌的事迹。
简要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完成练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三省吾身( ) 曲肱而枕( ) 一箪食( )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
说: 愠: 罔: 笃: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
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
C.《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
D.《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3)孔子认为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你能从《论语》十二章找出两个成语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⑥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统领,率领 |
B.方是之时 这,这个 |
C.亲万民,实府库 实用 |
D.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不 |
下列句中加点的“所以”与例句中的“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A.所以动心忍心,曾益其所不能 |
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下列对吴起形象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善于与人比较,喜欢争高下 |
B.性情率真,心胸开阔 |
C.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
D.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天下唱
(2)楚人怜之
(3)置人所罾鱼腹中
(4)死国可乎
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发闾左谪戍渔阳 (2)百姓多闻其贤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用“ / ”标示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意停顿。(按语意划分一处)
苟 全 性 命 于 乱 世。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挟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 (4)斟酌损益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甲文中诸葛亮提出的最终策略目标是 “ ”“ ”。乙文中诸葛亮深情回顾了刘备对自己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分别可以概括为 、 、
。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 D.或阻之(或:有的人)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孙叔敖为楚令尹 ( ) (2)有一老父衣粗衣 ( )
(3)足以治楚矣! ( ) (4)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这篇选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以备凶荒。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瑾诛,起巡抚贵州。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以备凶荒”中的“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不以物喜 |
C.祭以尉首 | D.固以怪之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杖巫而遣之 ( ) (2)躬课农桑( )
(3)劳民伤财( ) (4)事母过氏至孝( )
翻译下列句子。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
(2)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下列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甲文中诸葛亮回顾了与先帝之间的哪三件大事?回顾这些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乙文对诸葛亮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无日三省吾身(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 B.①⑤⑧⑨/ ②⑥/③④⑦ |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是,当时那些权势显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了《<论语>十二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父季真,位①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②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③,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④童仆,俟⑤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⑥。由是⑦声誉甚盛⑧,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注】①位:官职。下文“中书侍郎”“钜鹿太守”均为官职名。②耽:迷恋,沉溺。③疾:疾病。④驱逐:赶走。⑤俟:等,等到。⑥由是:因此。⑦甚盛:很大。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好学耽书 ( ) ②父母恐其成疾( )
③为家人所觉( ) ④由是声誉甚盛(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禁之不能止
A.是吾剑之所从坠 | B.故时有物外之趣 |
C.至之市 | D.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内 外 亲 属 呼 为 “圣 小 儿”
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莹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文主要叙写了祖莹的哪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 平民,百姓)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深入不毛(不长草木) |
C.尔来二十有一年(通“又”)夙夜忧叹(早晚 ) |
D.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临表涕零(落泪)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B.挺剑而起 长跪而谢之 |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D.不效则治臣之罪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翻译句子。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事讫 及( )(2)须期乃入 乃( )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到 西 河 美 稷 有 童 儿 数 百 各 骑 竹 马 道 次 迎 拜。
对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A.郭伋因为失信于那些孩子,就停止在野亭中,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
B.郭伋为了失信于各个孩子,就停止在野亭中,到期才进城。 |
C.郭伋怕失信于那些孩子,就歇宿在野外的亭子中,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
D.郭伋为了对那些孩子讲诚信,就歇宿在野亭中,到约定日期必须进城。 |
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会天大雨( ) (2)等死( )
(3)得鱼腹中书( )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不当立而“立”,这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的社会矛盾。 |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
C.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 |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 |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A.贻以金钗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跪而拾之以归 |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胤之母周氏卒 (2)闻者咸叹异之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4)竟获免
翻译下列句子。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