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宜:应当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简单 |
D.悉以咨之咨:询问 |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B.以塞忠谏之路也。 |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D.愿陛下亲之信之。 |
选文中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下面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开言路 | B.赏罚严明 |
C.妄自菲薄 | D.亲贤远佞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guó],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yuàn]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策之不以其道 |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翻译下列句子。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游其家 ( ) ②见有敝筐 ( )
③ 发而视之 ( ) ④徒见其浩然无涯 (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因乞李氏以归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 D.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⑴ 十八九,絪为御史, ⑵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 B.气义 | C.知人 | D.幼敏 |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①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②,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③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④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②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③爰:于是,这里有“竟然”的意思。④宗:朝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 (2) 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
(3)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4)伯夷、叔齐耻之____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B.怅恨久之/左右欲兵之 |
C.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扶苏以数谏故 |
D.及至,西伯卒/卒获有所闻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从选文来看,司马迁肯定了陈胜哪些性格特点?他为何称赞伯夷、叔齐为“清士”?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2)事败易以亡(3)凡六七万人 (4)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2)婴乃不敢为王。
从本段中看,陈婴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陈婴这一形象?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令杨养息三日。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清袁枚《子不语•卖蒜叟》)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旁睨而揶揄之睨:斜视 |
B.观者如堵堵:堵塞 |
C.老奴能受我打乎受:经受 |
D.众大骇,走告杨骇:吃惊 |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以拳打砖墙”中的“以”理解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将以攻宋。 |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D.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下面对文本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蒜叟职业普通、貌不惊人、但有着神奇的功力。 |
B.杨二相公是一个力大无比、刀枪不入之人。 |
C.本文为了表现卖蒜叟的非凡之处,运用欲擒故纵的抑扬手法,层层蓄势,使行文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
D.杨二相公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围观之人很多,有的人甚至站到一堵墙上去看。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为乡邻之所贵 | B.博学善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 D.弦徽不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⑴ 楚人怜之 ⑵为天下唱
下列四个选项加点字词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置人所罾鱼腹中
A.大楚兴,陈胜王 | B.皆指目陈胜 | C.固以怪之矣 | D.天下缟素 |
翻译画线句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选文能表现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的短语或词句是
(12分)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倍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注】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下列句中“以”与“以岐勤劳”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以贞阳侯易景 | B.策之不以其道 | C.以中有足乐者 | D.可以一战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在禁省十多年,掌管机要大事,地位仅次于朱异。 |
B.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
C.侯景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岐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 |
D.在处理魏国提出与梁国互通友好这一系列事件中,傅岐的意见足见其洞察力强,目光高远。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议者并然之 然: ②当以贞阳侯易景 易:
③必是设间 间: ④及景倍盟 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
(2) 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予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②,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③炯戒④。”
注:①还:(xuón)通“旋”,转身。②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③昭:表明,显示。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君不善学,信乎?②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墨池记(节选)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岂信然邪 信然:
(2)羲之之书晚乃善 善:
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古文阅读】
《精骑集》序 〔宋〕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奋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④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⑦以此补之。
(选自《淮海集·后集》卷六《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旬朔:两字连用,表示十天或一月。③惩艾:惩戒。④曩时:从前。⑤寻绎:反复推寻。⑥不省:忘记。⑦庶几:希望。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一 见 辄 能 诵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然负此自放 (2)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3)比数年来 (4) 心善其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和 是“败吾业者”的原因;“ ”说明了《精骑集》得名的原因。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
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
C.忽啼求之 | D.余闻之也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⑵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阅读课外文言文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得汝为寻亲孝子( ) (2)闻言色动(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