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弘治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1。火筛2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袭击,斩获甚多。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曰:“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
弘治十六年,中官3廖堂镇陕西贪暴,寿正月起抚其地。堂初奉诏制毡幄4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有司留备赈,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堂怒,将倾之。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节选自《明史·陈寿传》)
【注】1. 延绥:地名。2.火筛:明朝时,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3.中官:宦官。4.毡幄:毡帐。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水草(靠近) | B.据胡床指麾饮食(通“挥”,指挥) |
C.赢金数万(赢得) | D.将遗权幸(送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以塞忠谏之路也 |
B.而寿已奏捷而君逆寡人者 |
C.或劝注子弟名籍今或闻无罪 |
D.府尹寇天叙为之敛贤能为之用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
②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结合文中材料,简要评价陈寿这个人物。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
①陟罚臧否 ( ) ②以遗陛下( )
③必能裨补阙漏( ) ④严闻亮卒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两个画线句的意思。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
B.甲文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断句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C.乙文中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廖立、李严的反应从侧面体现诸葛亮一心为国的人格魅力。 |
D.甲文中诸葛亮是用讽谏的方式向陛下提出建议。 |
【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
B.造 饮辄尽造:酿造 |
C.期在必醉期:期望 |
D.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 |
B.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 |
C.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 |
D.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
B.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
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
D.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①?”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②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经:常规;原则。②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亲之义也义:大义 |
B.不为悖德乎悖:违反 |
C.方问国士士:有才德的人 |
D.是以尤之耳尤:打扰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荀慈明举了那些例子反驳袁阆?从荀慈明的语言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秦王怫然怒: (2)休祲降于天:
(3)天下缟素 : (4)长跪而谢之曰: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
B.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潜台词: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减①十岁时,大将军②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减:不足。②大将军:王敦。③钱凤:人名。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久之,目似瞑 | B.今方来,吾欲辱之 |
C.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与钱凤商议谋反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
B.从“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中可以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的小孩。 |
C.王羲之以“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的自然坦然,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 |
D.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未之奇 奇: ②恒置帐中眠 恒:
③既闻所论 既: ④丞相语郗信 语:
翻译下列句子。
(1)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2)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拯 命 制 者 才 足 贡 数
A.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 B.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 D.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2) 凡诉讼不得径造 庭下(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文中第二段主要采用什么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特点?试举一例说明。
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文言文阅读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 ?”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数讨山越 ( ) (2)君宜顾之 ( )
(3)遂往诣蒙 ( ) (4)肃于是越席就之 ( )
(5)小大之狱( ) (6)闻寡人之耳者 ( )
与“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录毕,走送之 |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D.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
【乙】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 ,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节选自方孝儒《指喻》)
【注】 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lǚ):脊骨。 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解释下列语句加线词的意思。
(1)居十日 居:__________
(2)至于既成 既: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__________
(2)以为不足患 翻译:__________
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 ① ”;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 ② ”,结果“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这两篇寓言故事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即: ③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丙】
下列加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抑亦人谋也未能远谋 |
B.国险而民附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C.豪杰并起并杀两尉 |
D.竟绝去委而去之 |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答:
(2)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答:
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甲】文及所学知识,在途中A、B、C处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
答:A. B. C.
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乙】【丙】两则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下列句中的“以”与“权以问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D.皆以美于徐公 |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仪善其计 善: ②固辞不受 固:
③大破之 破: ④权遂舍之 舍:
翻译下列句子。
(1)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2) 问果他家。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②,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③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逊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④,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寝:貌丑。③籓溷(p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④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与“恐以人废言”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以尽吾齿 | C.固以怪之矣 | D.皆以美于徐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思为了写好《三都赋》向人访问岷邛之事,又求作秘书郎来扩大见闻,家里到处都放置纸笔,偶得一句,马上分条记录,构思十年,终于成功。 |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当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或作序。 |
C.左思少时学书法、弹琴都不成,后来勤奋学习,作文辞藻壮丽。 |
D.文中写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衬托《三都赋》对当世的影响。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
(1)乃诣著作郎张载 诣:__________ (2)谧称善,为其赋序 序:__________
(3)造而示之 示:__________ (4)举家适冀州 适: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翻译:
(2)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1)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2)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3)如此,曷(4)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5)映长明灯(6)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7)不见。
(1)辄:就(2) 蹊:践踏 ( 3)痴:入迷(4)曷:通“何”,为什么(5)策:书。(6)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7)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父怒挞之
(3)依僧寺以居 (4)冕因去
翻译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找出表达王冕成长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 )
A.王冕痴迷读书,偷进学堂,听诸生诵读,默记于心。 |
B.母亲支持王冕读书学习。 |
C.王冕不愿牧牛,故父亲鞭打他而激怒了他。 |
D.王冕读书专心,利用夜间苦读。 |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
B.今亡亦死亡:死亡 |
C.乃丹书帛曰书:书写 |
D.楚人怜之怜:爱戴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夫不能以游墮事
③项燕为楚将 ④山峦为晴雪所洗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下列理解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段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和谋划的过程。 |
B.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卒“遇雨失期”,被逼无奈而造反,偶然因素是主要的。 |
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起义的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提升了陈胜的威信。 |
D.选段中可以看出陈胜能够洞察时局,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③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⑤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⑥,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⑦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⑧见之欤?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宗:推崇,归附。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⑤使酒:酗酒任性。⑥岐山,在凤翔境内。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⑦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⑧傥:或许。
下列句中“于”与“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告之于帝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C.达于汉阴 | D.苛政猛于虎也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
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一起追赶射杀,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未能射中飞鹊。 |
C.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
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② 余谪居于黄
③问余所以至此者 ④ 岁得帛千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山子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