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划分朗读停顿(共两处)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好读书:( ) ②既醉而退:( )
③无案牍之劳形:( ) ④何陋之有:(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译文: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
乙文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答:
课外阅读,链接中考
司马光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解释加点的字
退为家人讲 ( ) 众皆弃去( )
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
。
古籍中记述少年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两个有关的成语来历吗?
。
古文阅读
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将以下骑送迎/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
B.军细柳/上自劳军细柳营 |
C.已而之细柳军/杜少府之任蜀州 |
D.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
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杨士奇
时交阯①数叛。屡发大军征讨,皆败没。交阯黎利遣人伪请立陈氏后。帝亦厌兵,欲许之。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②以下,皆言与之无名,徒示弱天下。帝召士奇③、荣④谋。二人力言:“陛下恤民命以绥荒服,不为无名。汉弃珠厓⑤,前史以为美谈,不为示弱,许之便。”寻命择使交阯者。蹇义荐伏伯安⑥口辨。士奇曰:“言不忠信,虽蛮貊之邦不可行。伯安小人,往且辱国。”帝是之,别遣使。于是弃交阯,罢兵,岁省军兴巨万。
(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交阯:地名。②蹇义:人名。③士奇:杨士奇,名寓,明代泰和(今属江西)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同为朝中重臣,是当时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人物。④荣:杨荣。⑤珠厓:地名。⑥伏伯安:人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阯黎利遣人伪请立陈氏后(假装) | B.帝亦厌兵(满足) |
C.于是弃交阯(放弃) | D.言不忠信(说话)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弃珠厓,前史以为美谈,不为示弱,许之便。
文中杨士奇向皇上说了那两件事?从中看出他有怎样的才能?
阅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 ( ) (2)或以钱币乞之 ( )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
翻译下列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事实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 其二,从作者本人来看,“ ” 。(填原文)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不少于60字)
解缙敏对
解缙①尝从(上)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于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说: (2)遽:
(3)料: (4)既:
选出下面句子中的“之”与“已投之于水矣”中的“之”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读之竟日 |
C.便实钉之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翻译下列句子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根据这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①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④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⑤,亦不能加也。
【注释】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
解释加点字
见而奇之 宾客盈坐
强记默识如此 善属文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见而奇之”中 “之”字用法不同的是( )
A.复投之 | B.心之所向 |
C.读之竟日 | D.跪而拾之以归 |
翻译句子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鲁宗道为人刚直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宋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微行就饮肆中________________ (2)偶宋真宗亟召 ________________
(3)宗道方自酒肆来________________ (4)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之”与“帝诘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读之竟日 | B.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
C.至之市 | D.饮酒,人之常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宋真宗为什么认为鲁宗道是一位“可大用”的人?
阅读理解。
(一)赵普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自《宋史》)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①习: ②发: ③为: ④明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答:
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答:
魏徵论隋炀帝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自知(曾经) | B.炀帝恃其俊才(仗着) |
C.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肯定、称赞) | D.文辞奥博(丰富) |
翻译下列句子。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用自己的话说说隋炀帝为什么“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柿/是非曲直 | B.果得于数里外/心安理得 |
C.沿河求之/求全责备 | D.尔辈不能究物理/理所当然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讲学家和老河兵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课内阅读。
阅读《学弈》,按要求做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分别用“________”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斯列传》节选
李斯者,楚上蔡①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②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即五霸)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③,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④,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释】①上蔡,地名。②胥人,平庸的人。③骚除,即扫除。④约从,即约纵。
与“秦之乘胜役诸侯”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之 | B.辍耕之垄上 |
C.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亲眼目睹老鼠所处的环境不同,际遇也相差极大,便由此得出深刻的感悟,以至于影响了李斯后来的人生方向。 |
B.李斯到吕不韦处尽管是求官,但是也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并得到了吕不韦的认可与肯定。 |
C.李斯认为,秦国在当时业已足够强大,但是亟需趁六国羸弱而用计并吞天下。 |
D.李斯原为郡之小吏,后来却为强秦之客卿,仅是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观仓中鼠,食积粟 食 (2)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贤
(3)今怠而不急就 怠 (4)厚遗结之 遗
翻译下列句子。
(1)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译:
(2)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译:
(13分)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①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②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⑤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③,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④,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注释】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②菽;豆类的总称。 ③佣直:指劳务收入。 ④贞惠:此指廉洁。⑤役:差遣、使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侠躬履俭素 (2)为官市马
(3)乃悉罢之 (4)谓诸牧守曰
下列句中与“侠亦不以入私”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B.以土砾凸者为丘 |
C.祭以尉首 | D.以其境过清 |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裴侠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以前专门给郡守捕鱼打猎的人,都被他撤消了。 |
B.文中引用老百姓的歌谣,是从侧面赞美裴侠的廉洁奉公,是世人的楷模。 |
C.裴侠之所以被称为“独立君”,是因为太守将他“别立”,与其他官员分开。 |
D.此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裴侠的事迹;二是世人对裴侠赞美和太祖对他的赏识。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译:
(2)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译: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