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9-13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陈涉瓮牖绳枢①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②,蹑足③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④粮而景从…… 然秦以区区⑤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⑥,百有余年矣。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有改动)
注释:①﹝瓮牖绳枢﹞居住的地方简陋,形容家里穷。②﹝中人﹞平常的人。③﹝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④﹝赢﹞担负。⑤﹝区区﹞小。⑥﹝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⑦﹝七庙隳﹞这里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秦灭韩亡魏 | B.楚人怜之可怜白发生 |
C.将数百之众与臣而将四矣 | D.斩木为兵兵甲已足 |
“景”字在古汉语中有三种解释:①阳光。②景物,景象。③“影”的古字,影子。结合文意,“赢粮而景从”这句话应译为( )
A. (人们)担着粮食,像追随太阳一样跟着(陈涉)。
B. 到处是(人们)担着粮食追随(陈涉)的景象。
C. (人们)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着(陈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乙文说陈涉是“迁徙之徒”,甲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若要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引用甲文的“ ① ”这句话,也可以引用乙文的“ ② ”这句话。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①三易马而三后( ) ②术未尽也( )
③先则恐逮于臣( ) ④夫诱道争远( )
翻译
①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觉: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
③故欲杀之 故: ④天下无冤狱 狱:
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3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表现了齐王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勇于革新,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
B.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兴利除弊,使齐国大治。 |
C.邹忌不被赞美所迷惑,与徐公比较后找到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可见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 |
D.邹忌讽谏齐王,从生活小事入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国的道理,表现出高超的讽谏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除蔽”,以修明朝政。 |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狮蝎“王之蔽甚”。 |
C.本文全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
11分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渠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 ③干:求见 ④沟渠:田间水道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②会有土寇( )
③几为所擒( ) ④恒独步庭阶( )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刘羽冲)自练乡兵与之角 |
B.(州官)使试于一村 |
C.(刘羽冲)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
D.由是(刘羽冲)抑郁不自得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你认为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共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于:___________
(2)术未尽也 尽:____________
(3)先则恐逮于臣 于:____________
(4)夫诱道争远 夫: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8分,每小题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4题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
D.作者认为书中有足够多取乐的事。 |
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
D.文段内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
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好不羡慕,是因为他从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
B.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南,奔走之苦,住读之苦。 |
C.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
(1)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标一处)
(2)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标两处)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孔子……问其故(故: ) (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 (4)孔子不能决也(决: )
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世说新语》三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 |
B.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 |
C.母问其故故:原因。 |
D.母甚异之异:惊异。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殷夫人自成之
A.子将安之 | B.闻之于宋君 |
C.得一人之使 | D.西蜀之去南海 |
下列是对三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评价,其中,三人都符合的一项是
A.想象貼切 | B.善于推理 | C.聪明伶俐 | D.富有孝心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
⑴解释加点的词。
A.见于东南( ) B.是时火息( )
C.尚热不可近( ) D.至今匣藏( )
⑵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为宫室、器皿、人物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未为简易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王 无 咎 为 之 传 甚 详
翻译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译:
⑵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
译: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陨石的?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王太尉荐寇准》
王太尉(北宋时人)荐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曾封莱国公)为相,莱公数短(这里为动词,意思是指出别人的缺点)于上(皇上。此指宋真宗赵恒)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对臣子的爱称)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隐瞒),益见其忠直(忠诚正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谤讥于市朝( )
(2)上由是益贤太尉( )
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卿虽称其美 |
B.皆朝于齐莱公数短于上前 |
C.臣之妻私臣臣在相位久 |
D.上书谏寡人者莱公数短于上前 |
翻译下面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与王太尉均善于劝谏,邹忌_______________劝说齐王,王太尉_______________打动宋真宗。
以现代人的角度,结合两文,就用人之道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
【甲】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任末(人名)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书籍)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通“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1)行拂乱其所为 (2)人恒过
(3)或依林木之下 (4)削荆为笔
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
夫 人 好 学 虽 死 犹 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阅读古文《赵普》,并回答问题 ( 14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按原文填空。
宋初,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卒用其人( ) (2)未有其比( )
(3)处决入流( ) (4)及为相( )
翻译下列句子。
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常劝以读书:
用文中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
本文写了赵普两件事,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这两件事
(1) (2)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与“如是者六七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 B.钞已朗诵一过 |
C.情不能自已 | D.扁鹊已逃秦矣 |
翻译文中划线的四处词语,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
A.抄写后朗诵一遍 | B.像这样 |
C.在水里洗好几次 | D.把读书的房间题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2、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虽(虽然)欲言 皆朝于(向)齐
B.意犹(还)不足 遂(于是)致亡
C.百姓何(怎么)得不安乐乎 乃(于是)下令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能面刺寡人之(助词的)过者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1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1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译:
16、【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1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1 分)
试题篮
()